- 年份
- 2024(10771)
- 2023(15493)
- 2022(13521)
- 2021(12547)
- 2020(10269)
- 2019(23574)
- 2018(23559)
- 2017(45094)
- 2016(24355)
- 2015(27480)
- 2014(27625)
- 2013(27369)
- 2012(25533)
- 2011(23406)
- 2010(23816)
- 2009(21904)
- 2008(21306)
- 2007(18957)
- 2006(17107)
- 2005(15536)
- 学科
- 济(117496)
- 经济(117378)
- 管理(69865)
- 业(66352)
- 企(54548)
- 企业(54548)
- 方法(43276)
- 数学(36702)
- 数学方法(36338)
- 中国(32018)
- 地方(30263)
- 农(28279)
- 业经(25569)
- 财(23769)
- 学(23762)
- 农业(19470)
- 制(19459)
- 贸(18410)
- 贸易(18395)
- 易(17687)
- 地方经济(17330)
- 理论(17219)
- 银(17215)
- 银行(17171)
- 和(17154)
- 融(16919)
- 金融(16918)
- 环境(16778)
- 行(16571)
- 技术(16182)
- 机构
- 大学(354602)
- 学院(353167)
- 济(148503)
- 经济(145255)
- 管理(137662)
- 研究(126187)
- 理学(117866)
- 理学院(116454)
- 管理学(114629)
- 管理学院(113974)
- 中国(93767)
- 京(76869)
- 科学(75827)
- 财(67020)
- 所(64011)
- 研究所(57852)
- 中心(55202)
- 农(54491)
- 江(53020)
- 财经(52714)
- 北京(49572)
- 业大(49291)
- 范(48781)
- 师范(48379)
- 经(47735)
- 院(45551)
- 经济学(44456)
- 州(43275)
- 农业(42047)
- 经济学院(39601)
- 基金
- 项目(232115)
- 科学(182254)
- 研究(172753)
- 基金(166810)
- 家(144343)
- 国家(143077)
- 科学基金(122358)
- 社会(109045)
- 社会科(103262)
- 社会科学(103234)
- 省(90413)
- 基金项目(88147)
- 教育(78817)
- 自然(77601)
- 划(75806)
- 自然科(75737)
- 自然科学(75723)
- 自然科学基金(74376)
- 编号(70786)
- 资助(68662)
- 成果(58743)
- 发(53341)
- 重点(51884)
- 部(50951)
- 课题(49725)
- 创(47715)
- 创新(44366)
- 国家社会(44228)
- 教育部(43922)
- 项目编号(43440)
- 期刊
- 济(176587)
- 经济(176587)
- 研究(113109)
- 中国(72803)
- 管理(54031)
- 学报(52891)
- 农(50537)
- 科学(50427)
- 财(49244)
- 教育(42440)
- 大学(40235)
- 学学(37592)
- 农业(35059)
- 融(33213)
- 金融(33213)
- 技术(31547)
- 经济研究(28497)
- 业经(28061)
- 财经(26425)
- 经(22693)
- 问题(22236)
- 图书(19622)
- 技术经济(18552)
- 业(17835)
- 理论(17124)
- 现代(16858)
- 贸(16622)
- 商业(16612)
- 科技(16593)
- 世界(16177)
共检索到5440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任志江
1957年以后,随着批判“反冒进”的升级和急于求成思想的发展,中央错误地利用了地方发展经济的积极性,以积极平衡理论取代了八大前后探索出的综合平衡理论,希望由此寻找到一条比苏联更好的道路以更快地实现中国的工业化,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了经济发展战略的转轨。这种转轨使中央与地方关系出现了新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剧烈起伏和波动。
关键词:
中央 地方 大跃进战略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王进才 吕世辰
一、命题的基本内容和研究意义 准市民是指各国在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过程中从农业中游离出来的非农业居民。准市民活跃时期是指某国家一定的历史发展时期,大批农业人口从农村转移出来,从而形成其职业特点和经济方式、活动雷同于市民的特定社会群体。如果从一横断面看,各国由于具体的国情、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王丹莉
本文尝试探讨"大跃进"时期财政放权的核心内容、深远影响及其真正动因。促成"大跃进"时期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转变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第一个五年计划后期新中国工业发展战略的细微调整,财政的放权缓解了中央政府的投资压力,通过提高地方政府财权实现了工业再积累。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关系,和新中国的工业化进程有着密切的内在关联,央地财政关系服务于工业化进程并依工业化不同阶段而适时调整。对于"大跃进"时期财政放权的认识和解读不应仅局限于财政管理体制的层面,还应该更多地关注它与新中国工业化进程的内在联系及其对工业布局产生的长远影响。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天津市经济发展研究所联合课题组 刘东涛 秦广生 孙兰玉 刘伯德 王永治 徐国弟 常修泽 孙鸿武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Joachim Von Braun Ashok Gulati Shenggen Fan 张志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元发
进入"十三五"时期,地方农业经济需要抢抓先机,需要进行战略布局,需要改善基础设施条件、调整地方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健全各项促进政策。全文分析了"十三五"时期地方农业经济面临的宏观环境,认为地方农业经济发展战略将发挥巨大的功能,因此应该坚定原则,选择合适的策略。
关键词:
“十三五” 地方农业经济 发展战略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元发
进入"十三五"时期,地方农业经济需要抢抓先机,需要进行战略布局,需要改善基础设施条件、调整地方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健全各项促进政策。全文分析了"十三五"时期地方农业经济面临的宏观环境,认为地方农业经济发展战略将发挥巨大的功能,因此应该坚定原则,选择合适的策略。
关键词:
“十三五” 地方农业经济 发展战略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张慧智
2009年末朝鲜突然实施的货币更换和禁止外币流通措施以失败告终,虽然没有达到抑制通货膨胀、扭转汇率双重结构、整顿经济管理秩序混乱的目的,却加快了朝鲜扩大对外经济合作的步伐,明确显示出朝鲜利用外部力量促进经济发展的战略调整轨迹。朝鲜将经济重心由重工业向农业和轻工业转变,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经济政策的核心目标。但是,朝鲜要正确处理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自力更生与有限的对外开放、重工业与农业和轻工业之间的关系,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其经济难题,实现经济稳定增长。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张艳国 张德鹏
“大跃进”期间 ,毛泽东探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却在实践中选择了不太妥当的发展方法 ,主要是 :第一 ,重在变革生产关系 ,借生产关系的反作用来促进生产力发展 ;第二 ,过分强调生产力诸要素中人的重要性 ,而且 ,主要依靠人的主观能动性来促进生产力发展 ;第三 ,用思想政治斗争作为生产力发展的直接动力。在发展生产力问题上 ,毛泽东出现方法论的失误 ,主要是由于毛泽东出于一种强烈的忧患意识 ,发展生产力急于求成 ,又片面追求生产力发展高速度 ,实行冒进的结果。
关键词:
毛泽东 “大跃进” 人民公社 社会主义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姚德全
公平和效率是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两个同等重要、同时兼顾的方面 ,应该改变“效率优先 ,兼顾公平”的政策导向 ,确立“公平为基础 ,效率为中心”的发展战略 ,形成在公平基础上求效率 ,公平与效率良性运行的机制 ,营造公平基础、效率中心氛围 ,确保机会公平 ;创新制度 ,综合治理 ,实现规则与秩序公平 ;改革宏观分配机制 ,促进分配公平 ,既重视生产力的发展 ,又重视生产关系的改善 ,充分发挥劳动者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 ,共同推进社会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
公平 效率 经济发展战略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张晖 许能锐
一、海南建省初期发展战略的缺陷(一)初期发展战略的缺陷:制度软化。1988年,以中国社会科学院刘国光研究员为组长的专家小组经过调研和评估论证后编制了《海南经济发展战略》,提出海南产业发展"以工业为主导,工农贸旅并举,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的战略,并得到海南省人代会和省一大的确认,最终形成了海南经济发展的指导战略。但是由于各种主观客观原因,这一战略并没有执行,不同观点的也随之出现,引发了"工业主导论"、"农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杨帆
文章从自然界突变的新角度,研究经济发展与生态的关系,以"人的发展"新思维,代替资本与权力垄断的经济模式,重新制定中国未来经济、生态与能源发展战略。以生态经济学方法计算中国生态损失,指出中国目前发展阶段的问题,在现存技术条件下难以迅速摆脱高投入、高消耗和高污染的经济发展模式。文章认为,目前中国还处于重化工业化阶段,内部资源不足以支持长期的高速增长,经济发展势必与生态相矛盾。因此,需要制定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生态文明的大战略,经济发展必须与生态文明相结合,并注意到自然界可能的突变。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建设生态文明
关键词:
自然界突变 重估 经济发展战略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杜鹏 宗刚
本文从经济发展战略的角度,主要采用农工产品价格比和乡镇企业发展的指标,对我国建国以来的城乡收入差距进行了统一的分析,得出了城乡集团力量对比影响发展战略的选择,不同的发展战略内生出不同的政策,政策的结果直接决定了城乡收入差距,这一统一的分析逻辑框架。
[期刊] 改革
[作者]
王允贵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徐胜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当今国际经济与贸易发展的主导形式。我国在加入WTO以后,尤其要注意区域一体化的动向,并以此为依据来制定我国的贸易发展战略。本文从中国现阶段的区域经济现象出发,在国家和地区两个层面上解释区域发展状况及其战略研究。
关键词:
区域经济一体化 发展战略 选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