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023)
- 2023(7517)
- 2022(6106)
- 2021(5817)
- 2020(4833)
- 2019(11115)
- 2018(10317)
- 2017(18698)
- 2016(9401)
- 2015(10198)
- 2014(9541)
- 2013(9420)
- 2012(8666)
- 2011(7321)
- 2010(7748)
- 2009(7396)
- 2008(6492)
- 2007(5721)
- 2006(5017)
- 2005(4793)
- 学科
- 济(32676)
- 经济(32638)
- 业(30303)
- 管理(30080)
- 财(28117)
- 融(26297)
- 金融(26297)
- 企(25339)
- 企业(25339)
- 银(24122)
- 银行(24112)
- 行(23355)
- 中国(19538)
- 制(14518)
- 务(14110)
- 财务(14096)
- 财务管理(14044)
- 贸(13695)
- 贸易(13685)
- 易(13577)
- 企业财务(13470)
- 财政(13086)
- 出(12268)
- 方法(12062)
- 中国金融(11064)
- 数学(10896)
- 数学方法(10838)
- 政(10605)
- 农(10596)
- 地方(10354)
- 机构
- 学院(114401)
- 大学(113140)
- 济(53416)
- 经济(52316)
- 管理(41266)
- 中国(39187)
- 财(37791)
- 研究(36965)
- 理学(34428)
- 理学院(34090)
- 管理学(33747)
- 管理学院(33535)
- 财经(25534)
- 经(23197)
- 京(22133)
- 中心(20316)
- 银(19159)
- 财经大学(18960)
- 经济学(18934)
- 融(18540)
- 银行(18359)
- 金融(18196)
- 科学(17717)
- 江(17640)
- 经济学院(17367)
- 行(17137)
- 所(17101)
- 人民(16104)
- 研究所(14606)
- 国人(14579)
- 基金
- 项目(71443)
- 研究(57234)
- 科学(56214)
- 基金(52438)
- 家(43663)
- 国家(43246)
- 社会(38537)
- 科学基金(37661)
- 社会科(36842)
- 社会科学(36835)
- 省(27243)
- 基金项目(27055)
- 教育(25248)
- 编号(23117)
- 划(21711)
- 资助(21231)
- 自然(20553)
- 自然科(20148)
- 自然科学(20145)
- 自然科学基金(19802)
- 成果(19674)
- 国家社会(16919)
- 性(16843)
- 部(16410)
- 重点(16046)
- 发(15744)
- 课题(15737)
- 制(15725)
- 创(15695)
- 项目编号(15237)
共检索到1970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胡伟
大资管时代,我国金融理财市场面临"政出多门"、"多头监管"的法律困境,现有监管机制难以适应大资管时代金融理财发展的新格局。基于金融理财市场事实上的混业经营状态,当前,有必要进一步明晰金融理财的信托属性,进行顶层设计,以出台《信托业法》为契机,统摄各类金融理财行为,发挥司法权对金融理财市场的调控作用。
关键词:
金融理财监管 法律困境 现实选择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胡伟
大资管时代,我国金融理财市场面临"政出多门"、"多头监管"的法律困境,现有监管机制难以适应大资管时代金融理财发展的新格局。基于金融理财市场事实上的混业经营状态,当前,有必要进一步明晰金融理财的信托属性,进行顶层设计,以出台《信托业法》为契机,统摄各类金融理财行为,发挥司法权对金融理财市场的调控作用。
关键词:
金融理财监管 法律困境 现实选择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胡伟
基于金融理财市场事实上的混业经营状态,我国金融理财市场面临"政出多门"、"多头监管"的法律困境,现有监管机制难以适应大资管时代金融理财发展的新格局。当前,有必要进一步明晰金融理财的信托属性,进行顶层设计,以出台《信托业法》为契机,统摄各类金融理财行为,发挥司法权对金融理财市场的调控作用。
关键词:
金融理财监管 法律困境 寄存资管时代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靳海燕
随着中国加入WTO后金融对外开放的推进,金融业已发生了较大变化,突出表现在银行业、信托业、证券业、保险业之间的业务划分日益模糊,分业监管的现行监管体制已暴露出很多弊端,加快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势在必行。
关键词:
混业经营 分业经营 金融创新 分业监管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张淑倩
虚拟货币是区块链技术应用的产物,是区块链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由于其去中心化、匿名化等特征,使得虚拟货币在金融监管领域具有法律和监管上的特殊性。虚拟货币的金融监管面临着法律依据不充分、监管主体及职责模糊等问题。我国应当在充分考量虚拟货币自身特性的基础上,从法律和政策两个层面为虚拟货币的金融监管提供支持。在法律层面,应尽快出台专门法律规范虚拟货币金融监管;在政策层面,应加强虚拟货币的金融市场风险管控,建立针对虚拟货币的监管协调机制。
关键词:
虚拟货币 金融监管 去中心化 匿名化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戚荣建 苏德成 陈建
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出台的《关于进一步支持设施农业健康发展的通知》(以下简称127号文),在设施农用地执法监管机制方面主要有两大创新:一是设施农用地管理更加规范,设施农用地使用前,乡镇政府、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经营者三方需签订用地协议,旨在利用构建三方民事合同关系,通过经营者与土地所有权人约定用地条件,发挥乡级政府的管理作用,基于合同治理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佘佳亮
除了各国不同的域内规制外,数据的国际监管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由于数据治理与数据自由利用的失衡,数据监管的国际路径相应出现了诸多问题,需要进行认识、反思与解决。在将数据监管的国际路径类型化为贸易机制、标准化机制和认证机制的基础上,发现其正遭受阵营化、局限化和削弱化的困境。面对这种形势,各国应从“兼容”与“互通”、模块化处理和机能强化三个方面入手寻找出路。中国也应以此为鉴,借助不同的机制安排在阵营化中实现非零和博弈,从而在避免监管脱钩的前提下融入全球数据流动的循环圈。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胡建生 王非 何健
逆周期资本监管尽管能从资本缓冲、风险资产计量两个层面遏制信贷顺周期,但由于经济周期难以被准确预测,使得在逆周期资本缓冲积累和释放的时机选择上存在一定的困难;逆周期资本监管未能考虑资本及拨备计提实际是在利润与风险控制之间的平衡。资本监管只有连同外部市场约束和完善的内部公司治理才能有效抑制信贷顺周期及其带来的系统性风险。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朱顺
我国银行监管法律制度的困境包括监管乏力、监管法律制度不健全、不完善、不协调、不周延、可操作性差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一方面,要健全银行业的内部监督制衡机制,增强银行的自我约束能力;另一方面,要建立和完善银行业监督法律制度,充分发挥银行监管机构的外部监督作用。
关键词:
商业银行 法律监管 宏观调控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慈强
实践中金融监管法的体系结构越来越碎片化,进而导致其在运行过程中往往出现法律失灵。以2008年金融危机为背景,通过梳理金融监管法与金融危机的关系,指出金融监管法陷入了"监管危机再监管"的治乱循环,其使命在于突破自身的局限。为了走出这一困境,因应部门法哲学化的趋势,针对金融监管法目前存在的研究不足,法哲学化将成为金融法领域新的理论增长点。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孙同全
农民资金互助监管缺失与监管过度并存的状态严重制约了其良性发展。这种困境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制度变迁多重逻辑的影响。其中,从国家逻辑来看,需要农民资金互助活动的规范健康发展;从农民资金互助组织逻辑看,需要外部监管提供规范有序的经营环境。这种困境的根源在于,从政府金融监管系统的科层制逻辑来看,在现有金融监管体制单一、监管资源严重不足的情况下,面对数量大、覆盖面广、行为不确定性高的农民资金互助组织,金融监管系统及其从业人员基于成本收益的考量,从本部门和自身利益出发,权衡监管利弊后,选择了过度监管或不予监管,从而规避可能影响其职业发展的风险。四川省仪陇县民富农村可持续发展服务中心受政府主管部门委托监管扶贫互助社,取得了良好效果。因此,本文认为,对农民资金互助应建立"双层+双线+委托"的监管体制。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刘纪显 熊文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地下金融规模急剧扩大。地下金融一方面促进了经济增长,另一方面对正常的经济金融构成危害。虽然我国有关监管机构对地下金融进行严厉监管,但收效不大。文章论述了我国地下金融的成因、规模和利弊,并从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的角度分析了我国对地下金融的监管中存在的问题,指出了如何打破地下金融监管困境的方向。
关键词:
地下金融 金融监管 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钱磊
互联网金融是指依托互联网进行金融数据处理、信用评级,在传统银行金融体系之外运行,由金融需求者和供给者自主参与的金融形式。互联网金融的特征是互联网化、去银行化和普惠化。互联网金融的范围应当包括第三方支付、互联网贷款和互联网货币。互联网金融的上述特征也影响着传统的金融监管制度。从现实角度考量,互联网金融监管应当以保护普通投资者和促进金融效率为目标,坚持信息监管和风险监管原则,选择自治与监管并举的监管路径。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 监管困境 信息监管 自治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陈沛
近年来,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数字技术的发展,金融科技(Financial Technology,FinTech)成为了学术界和实务界广泛关注的焦点产业。金融科技的创新能够提高金融配置资源的效率,完善金融的风控体系,有助于巩固金融的稳定性和普惠性,但同时由于其打破了技术与金融的边界,不仅无法消除金融的固有风险,反而使得风险传播速度更快、传播方式更隐蔽,由此带来了监管的困局。目前,我国监管当局尚未摒弃传统的监管思维,存在着"放任自流"和"一刀切"的极端监管方式,为监管套利留下了空间。未来,应探索完善金融科技创新与监管的平衡机制,充分借鉴国外成熟经验创新监管方式,尤其运用监管科技推进创新与监管的不断融合。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屈波
县级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县域金融作为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服务县域经济和三农发展的重要支撑。当前,县域金融监管体制较为落后,监管职能发挥与县域金融快速发展错配矛盾突出。按照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及十三五规划纲要"改革金融监管框架、完善中央与地方金融管理体制、实现金融风险监管全覆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