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532)
- 2023(5208)
- 2022(4503)
- 2021(4302)
- 2020(3522)
- 2019(8196)
- 2018(7973)
- 2017(16577)
- 2016(8864)
- 2015(9750)
- 2014(9934)
- 2013(9761)
- 2012(9173)
- 2011(8339)
- 2010(8500)
- 2009(7906)
- 2008(7928)
- 2007(7220)
- 2006(6733)
- 2005(6394)
- 学科
- 济(30396)
- 经济(30360)
- 管理(27155)
- 业(26837)
- 企(23090)
- 企业(23090)
- 银(19166)
- 银行(19021)
- 行(17760)
- 制(16078)
- 方法(13052)
- 财(12976)
- 融(12186)
- 金融(12186)
- 数学(11885)
- 数学方法(11744)
- 度(10510)
- 制度(10507)
- 业务(10042)
- 中国(9436)
- 农(8785)
- 银行制(8784)
- 务(8723)
- 财务(8711)
- 财务管理(8699)
- 贸(8410)
- 贸易(8399)
- 企业财务(8348)
- 易(8268)
- 策(8105)
- 机构
- 学院(116133)
- 大学(115059)
- 济(53775)
- 经济(52507)
- 管理(45777)
- 中国(41939)
- 研究(39422)
- 理学(37371)
- 理学院(37018)
- 管理学(36623)
- 管理学院(36396)
- 财(30576)
- 银(26264)
- 银行(25236)
- 京(23495)
- 行(23429)
- 财经(22736)
- 经(20693)
- 中心(20489)
- 江(19434)
- 所(19379)
- 科学(19297)
- 融(18836)
- 金融(18543)
- 财经大学(17071)
- 经济学(16975)
- 研究所(16823)
- 农(16439)
- 人民(16304)
- 州(15975)
- 基金
- 项目(66944)
- 科学(53225)
- 研究(52468)
- 基金(49384)
- 家(40872)
- 国家(40516)
- 科学基金(35476)
- 社会(33381)
- 社会科(31824)
- 社会科学(31818)
- 省(24841)
- 基金项目(24751)
- 教育(23893)
- 资助(22106)
- 编号(21885)
- 自然(21853)
- 自然科(21363)
- 自然科学(21357)
- 划(21092)
- 自然科学基金(21005)
- 成果(19065)
- 部(15872)
- 课题(15178)
- 性(15046)
- 重点(14657)
- 发(14256)
- 教育部(14145)
- 创(13949)
- 人文(13851)
- 项目编号(13828)
共检索到2019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温信祥 苏乃芳
近年来,我国资产管理业务快速发展,逐渐进入"大资管时代"。大资管的发展使中国式影子银行的特点逐步显现。本文对传统银行和影子银行的金融摩擦进行了深入刻画,并建立含有影子银行和传统银行二元金融结构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通过对我国影子银行的内在机制进行深入分析发现:影子银行形成的非正规金融市场使我国金融双轨制日趋显著。由于目前我国资产管理业务发展仍不规范,影子银行的金融摩擦高于传统银行。影子银行形成的非正规金融市场对货币政策的敏感性较低,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价格型货币政策的传导效果。未来需进一步规范资产管理业务发展,完善我国影子银行体系。有一种理论认为,利率双轨制是利率市场化改革一个重要环节,依据本文结论,双轨制不利于建立有效的利率调控体系,下一步应加快利率双轨并轨,融合二元金融结构,进而加强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高然 陈忱 曾辉 龚六堂
与发达国家的影子银行体系不同,中国式的影子银行体系以商业银行为主导,这使其具备独特的经济波动特征。本文运用基于符号约束的SVAR模型对中国影子银行的周期性特征进行检验,结果表明,不同于商业银行融资规模的顺周期变动,影子银行融资规模的变动是逆周期的。本文随后构建DSGE模型刻画中国的银行体系,通过引入商业银行的信贷约束机制,有效解释了影子银行的逆周期特征。模型分析表明,货币政策冲击与存贷比监管冲击是导致中国影子银行信贷波动的主要驱动力,且这两类冲击分别通过商业银行面临的两类信贷约束——资本充足率约束和存贷比约束——导致影子银行融资规模的逆周期变动。反事实模拟验证了影子银行对货币政策传导的影响,结果显示,影子银行造成传统商业银行的信贷渠道被部分替代,从而降低了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关键词:
信贷约束 影子银行 货币政策传导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骆振心 冯科
影子银行迅速发展改变了我国传统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大大削弱了我国货币政策效果。本文从影子银行信用创造的角度,分析了影子银行对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
影子银行 货币政策 传导机制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裘翔 周强龙
本文在DNK-DSGE框架下引入了包含影子银行的金融中介部门,将影子银行视为商业银行信贷投放体系在高风险领域的延伸,并探究了该中介体系对于货币政策传导有效性的影响。本文的研究发现,正向的利率冲击虽然抑制了商业银行信贷并降低了低风险企业的杠杆,却引起影子银行体系的扩张以及高风险企业的加杠杆行为,负向的利率冲击则恰好相反。影子银行呈现明显的逆周期特征,在对传统间接融资体系形成有益补充的同时,也削弱了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此外,影子银行经营者的风险偏好以及经营者、所有者之间的代理问题会对影子银行利率和宏观经济变量产生明显的影响。
关键词:
影子银行 动态随机一般均衡 货币政策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詹硕
我国的影子银行体系既有与西方类似之处,又有自身特点。文章从影子银行的产生、影子银行的功能以及货币政策与影子银行三个视角将现有文献分类总结,分别梳理国外相关文献和国内相关文献,在对比的基础上评价影子银行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不足,并对未来中国影子银行主题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文章认为,关于中国影子银行周期性爆发的驱动力、外生冲击驱动影子银行爆发的机制、影子银行的存在对于央行的货币政策实施意味着什么以及影子银行对资源配置有何影响等话题将是未来研究方向。
关键词:
影子银行 货币政策 金融风险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河南农村信用社联合社课题组 张维
伴随着经济发展,非金融机构业务扩张,影子银行日益膨胀,游离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之外。影子银行拥有不完全信息高地优势,影响了信贷合约的性质,提高了非均衡配给的概率,使企业内源性融资和外源融资成本出现差异[1]。经济生活中出现的融资难、融资贵现象越演越烈,很有必要对货币政策工具、操作目标、中间目标及政策目标作一探讨。
关键词:
影子银行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金融监管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王海全 郭斯华
由于近年来金融改革和创新的发展,我国影子银行体系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实践表明,我国影子银行体系正在对金融稳定和货币政策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应吸取西方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教训,及时采取措施,加强对我国影子银行系统风险的监测、评估,逐步纳入监管框架,同时制定货币政策时必须充分考量影子银行的影响。
关键词:
影子银行体系 金融风险 货币政策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刘林川
文章依托于现有研究,梳理了影子银行影响货币政策传导的基本渠道,在此基础上,将委托贷款、信托贷款和未兑现的银行承兑汇票作为反映影子银行规模的变量,实证分析了影子银行规模变动对货币供给渠道与信贷渠道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无论在长期还是短期内,货币供给量对物价均存在较强的正相关关系,影子银行规模变动对货币供给渠道的冲击相对有限;而物价水平与信贷规模的相关关系则不显著,影子银行对货币政策传导的信贷渠道具有明显的阻滞效果;此外,影子银行规模在长期和短期内均对物价具有推动作用。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何德旭
影子银行是二十世纪全球最重大的金融创新,也是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的最重要原因。相比美国对影子银行定义为常规银行体系之外的投资通道、工具和结构,中国的影子银行通常围绕银行展开,是扮演着“类银行”角色的金融信用中介活动。因此,在中国以间接融资为主导的融资体系下,影子银行对货币政策传导的影响更为明显。但影子银行如何具体影响货币政策传导,没有成熟理论作为指导,学术研究上也没有形成共识。对此,西安交通大学高蓓副教授团队完成的《影子银行冲击货币政策传导的机制与效应研究》一书是从学理上回答影子银行如何影响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一次重要探索。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森 周茜茜
中国的影子银行规模已经达到GDP的一半,因此研究与之相关的问题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影子银行具有特殊的信用创造功能,能影响中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选取2008~2013年的月度数据,通过建立VAR模型、Johansen协整检验、脉冲响应分析、方差分解等方法,实证研究影子银行在计量角度上对货币政策各层次的影响效果。结果显示:影子银行规模与通货膨胀率、广义货币供应量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影子银行规模对物价有较强烈冲击,同时对货币供应量有时滞性的长期影响,在一定时间内对经济增长有负面影响,这说明需要出台相应的措施加强对影子银行的监管。
关键词:
影子银行 信用创造 货币政策 传导机制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徐云松
构建VAR模型与VECM模型,探讨中国货币政策调控、影子银行与银行信贷规模的动态机制与互动关系。研究表明:(1)短期来看,货币政策调控对影子银行与银行信贷影响具有显著的非对称效应,扩张性货币政策实施增大了银行资金流动性而降低了影子银行体系规模;(2)长期而言,扩张性货币政策为影子银行发挥信用创造功能提供更多货币基础,对影子银行与银行信贷规模扩张均产生了正向促进作用;(3)影子银行在一定程度上放大了宽松货币政策实施效果,增加了政策调控与监管难度;(4)货币政策、影子银行与银行信贷的动态循环机制使得三者之间具有了自我强化的路径依赖特征。研究能够丰富货币政策、影子银行与银行信贷作用机理的经验证据,为货币政策制定与执行机构提供有益借鉴。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李存 杨大光
影子银行的过快发展会影响货币供应量的可测性、可控性和相关性,不利于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实现,影响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影子银行发展削弱了货币政策的可控性,不利于维持物价稳定,与经济增长、通货膨胀、货币供给量之间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对此,应完善货币供应量的统计口径,注重社会融资总量指标,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应向利率中介指标倾斜。同时,调整准备金的统计口径,提高再贴现工具的效力,加强对影子银行的监管。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胡振华 王振 文兴易
通过扩展IS-LM模型理论分析,文章采用多项经济指标建立并识别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SVAR)研究影子银行对我国货币政策调控效果的影响。基于我国2003年至2013年6月的月度数据,通过各变量的平稳性检验、协整检验、模型的稳定性检验等相关检验,指出各经济指标与影子银行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的关系。对模型各参数进行估计,并就影子银行与各经济指标之间做脉冲响应,进一步对主要变量进行方差分解,指出影子银行的发展对经济的影响具有两面性,对货币政策的调控效果会有影响,中央银行应执行更为谨慎的货币政策。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吴俊岭 陈钦
为了分析影子银行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影响机制,以国内生产总值(GDP)、消费者物价指数(CPI)、我国信托系统规模(SBS)、基本利率(RF)及我国的货币供应紧缩(M1)为评价因素,基于我国金融市场和宏观经济数据及2004年1月至2016年6月的月度数据,运用VECM方法实证分析影子银行体系与我国货币政策执行的关系。研究表明,影子银行业规模的扩大,增强了我国人民银行政策性银行贷款的独立性。与此同时,影子银行业务是一个不对称的方式,它放大了货币供应量的增长,但削弱了限制性利率为基础的货币政策决定的影响。
关键词:
影子银行 我国经济 货币政策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吴智华 杨秀云
商业银行的顺经济周期特征和影子银行的风险承担机制,在紧缩性货币政策冲击下可能会导致影子银行的逆周期扩张。研究表明,这一金融特征在紧缩性货币政策冲击下会相互强化并使经济产生滞涨风险,而传统上紧盯通货膨胀和产出缺口的Taylor规则无法有效抑制其对宏观经济的影响;货币政策当局应该将社会信贷总量纳入到传统Taylor规则中并对其做出一定程度的反应;作为衡量影子银行和商业银行之间信贷条件的贷款利率差这一观测变量,当其波动程度超过一定范围时,货币政策也应对其做出反应。消除金融歧视和金融抑制具有最好的社会福利效果,对金融变量做出反应的货币政策也应避免政策工具的冲突和政策目标的叠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