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507)
- 2023(8147)
- 2022(7269)
- 2021(6543)
- 2020(5778)
- 2019(12944)
- 2018(12880)
- 2017(24615)
- 2016(13711)
- 2015(15539)
- 2014(15332)
- 2013(15006)
- 2012(13900)
- 2011(12608)
- 2010(12671)
- 2009(12022)
- 2008(11910)
- 2007(10862)
- 2006(9178)
- 2005(8061)
- 学科
- 济(52452)
- 经济(52394)
- 管理(35681)
- 业(34545)
- 企(27378)
- 企业(27378)
- 方法(26089)
- 数学(23067)
- 数学方法(22837)
- 农(16230)
- 财(14557)
- 中国(13351)
- 学(12825)
- 贸(11265)
- 贸易(11259)
- 易(10932)
- 业经(10642)
- 农业(10464)
- 地方(10398)
- 制(9698)
- 务(9319)
- 财务(9297)
- 财务管理(9271)
- 企业财务(8702)
- 和(8536)
- 银(8399)
- 银行(8365)
- 理论(8139)
- 环境(8001)
- 融(7929)
- 机构
- 学院(194925)
- 大学(192735)
- 济(75142)
- 经济(73472)
- 管理(70054)
- 研究(65918)
- 理学(60461)
- 理学院(59753)
- 管理学(58469)
- 管理学院(58122)
- 中国(49150)
- 科学(44417)
- 农(41358)
- 京(40360)
- 所(35296)
- 财(34627)
- 业大(33693)
- 农业(33283)
- 研究所(32293)
- 中心(31173)
- 江(29869)
- 财经(27558)
- 范(25376)
- 师范(25016)
- 经(24835)
- 北京(24735)
- 州(23678)
- 经济学(23105)
- 院(23101)
- 技术(23087)
- 基金
- 项目(130469)
- 科学(100505)
- 基金(92591)
- 研究(92149)
- 家(81980)
- 国家(81314)
- 科学基金(67958)
- 社会(55565)
- 省(53301)
- 社会科(52518)
- 社会科学(52500)
- 基金项目(49015)
- 自然(45425)
- 划(44820)
- 自然科(44342)
- 自然科学(44327)
- 自然科学基金(43491)
- 教育(43139)
- 编号(38695)
- 资助(37991)
- 成果(31274)
- 重点(30147)
- 发(28636)
- 部(28005)
- 创(27207)
- 课题(26625)
- 科研(26051)
- 计划(26008)
- 创新(25508)
- 大学(24222)
共检索到2797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周永刚 王骐 刘伟灿 邓宇 李晰亮 靳京 邓文波 赵利旦 王兴超 王南 王法微 李晓薇 董园园 李海燕
【目的】对比大豆PremiRNAs候选内参基因和传统内参基因的表达稳定性,筛选出适合盐、碱胁迫条件下RTqPCR分析的最稳定内参基因。【方法】选用了6个保守的PremiRNAs基因和4个常规的内参基因作为候选内参基因,通过RTqPCR的方法,利用GeNorm和NormFinder软件,评价了10个候选内参基因在大豆盐、碱胁迫条件下的稳定性。【结果】大豆盐胁迫下,叶中表达最稳定的基因组合是PremiR166和PremiR172,表达最稳定的单一基因是FboX;根中表达最稳定的基因组合是Act11和EF1A,表达最稳定的单一基因是Act11。大豆碱胁迫下,叶中表达最稳定的基因组合是PremiR39...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周永刚 王骐 刘伟灿 邓宇 李晰亮 靳京 邓文波 赵利旦 王兴超 王南 王法微 李晓薇 董园园 李海燕
【目的】对比大豆Pre-mirNAs候选内参基因和传统内参基因的表达稳定性,筛选出适合盐、碱胁迫条件下rT-qPCr分析的最稳定内参基因。【方法】选用了6个保守的Pre-mirNAs基因和4个常规的内参基因作为候选内参基因,通过rT-qPCr的方法,利用GeNorm和NormFiNder软件,评价了10个候选内参基因在大豆盐、碱胁迫条件下的稳定性。【结果】大豆盐胁迫下,叶中表达最稳定的基因组合是Pre-mir166和Pre-mir172,表达最稳定的单一基因是FboX;根中表达最稳定的基因组合是ACT11和eF1A,表达最稳定的单一基因是ACT11。大豆碱胁迫下,叶中表达最稳定的基因组合是Pr...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阎文飞 程凡升 姜新强 刘翠霞 朱丹
为研究野大豆TIFY家族基因在野大豆耐盐碱过程中的分子特性及表达特性,以极度耐盐碱野大豆G07256的c DNA为模板,结合前期转录组数据,采用同源克隆的方法,获得了Gs TIFY6B基因,其全长CDS大小为1 047 bp。Gs TIFY6B蛋白编码348个氨基酸,分子量为36. 8 ku,等电点为9. 12,是一个不稳定蛋白。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Gs TIFY6B与大豆、绿豆、木豆和蔓花生的TIFY家族蛋白同源关系最近,含保守域TIFY和Jas。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Gs TIFY6B在野大豆不同部位以及盐碱胁迫和激素处理下的转录水平,结果表明,Gs TIFY6B在根中相对表达量最高;在盐胁迫处理下,Gs TIFY6B在野大豆根和叶中的表达量均表现出上调;在碱胁迫处理下,Gs TIFY6B在野大豆叶和根中的表达量表现出先下调后上调表达,推测该基因可能参与野大豆盐碱胁迫防御反应;在ABA胁迫处理下,Gs TIFY6B在野大豆的根中表现出下调表达,而在叶中6,12 h出现上调表达;在MeJA胁迫处理下,Gs TIFY6B在根中先下调后上调表达,而在叶中表现出上调。研究表明,Gs TIFY6B可能通过参与ABA和MeJA信号通路积极响应盐碱胁迫,对后期研究野大豆耐盐碱的分子机制提供了理论基础。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郭雯翡 么宗利 来琦芳 史建全 周凯 祁洪芳 李子牛 王慧
采用抑制消减杂交(suppression subtractive hybridization,SSH)技术,研究了青海湖裸鲤(Gymnocyprisprzewalskii)在高盐碱胁迫下转录水平上的基因表达差异,实验获得差异表达序列91条,其中成功注释60条。以同是鲤科鱼类的斑马鱼(Danio rerio)的基因ID作为参照,用DAVID软件对这些序列进行功能分类,结果从正向文库获得28条功能基因片段,反向文库获得14条。按功能将其分为10类,其中,催化活性、细胞、部分结合相关基因表达上调,结合、免疫相关基因表达下调。分析发现,高盐碱胁迫会改变鱼类的渗透压和酸碱平衡,对免疫系统产生一定的抑制作...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姜鹏 白俊杰 简清
为了评估转红色荧光蛋白(red fluorescent protein,RFP)基因唐鱼新品系的稳定性,研究了RFP基因在不同世代转基因唐鱼中的遗传和表达情况。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显示,RFP基因在F6和F10代所检测的组织器官中均有表达,并且两个世代间相同组织部位的表达水平相似。F6和F10代个体分别配对繁殖实验表明,RFP基因在转基因唐鱼后代中的遗传仍然符合孟德尔分离规律,而且培育出的转基因个体表型特征无显著差异。利用PCR技术在F2、F6和F10代转基因唐鱼基因组中扩增外源性肌球蛋白轻链2启动子、RFP基因编码区和整合位点上下游侧翼区域(片段总长度为4 883 bp),测序结果显示,3个世代...
关键词:
唐鱼 红色荧光蛋白 基因 表达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宋雯雯 李文滨 韩雪 高慕娟 王继安
【目的】了解干旱胁迫下大豆幼苗根系的抗旱机制。【方法】利用基因芯片技术,分析在不同干旱胁迫时间下强抗旱品种晋豆23幼苗根部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获得了61171个大豆根系基因的差异表达动态图谱。在不同干旱胁迫时间下根部基因的表达发生变化,3个时间点下,下调表达的基因数量均多于上调表达的基因数量。同时对杂交数据进行多种聚类分析。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4个基因在干旱胁迫条件下的差异表达,其结果和芯片杂交分析的结果基本一致。【结论】初步建立了大豆幼苗根系干旱胁迫应答基因的动态表达谱,并通过其动态表达了解植物与逆境的互作机制,比较全面地获得了干旱胁迫应答基因,从而更完整地揭示了大豆干旱胁迫应答基...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李亚伦 何玉英 王琼 管晨惠 周玉洁 李朝霞
为探究急性盐碱胁迫下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 ABC转运蛋白(ATP-binding cassette transporter) G5基因的表达特征,本研究应用RACE克隆技术获得中国明对虾ABCG5基因,并将其命名为FcABCG5。该基因cDNA全长为2 718 bp,开放阅读框1 923 bp,共编码640个氨基酸,预测的蛋白分子量为71.39 kDa,理论等电点为9.12,预测基因位于内质网上,为疏水性蛋白,包含一个NBD和一个TMD结构域,不包含信号肽。同源性与系统进化分析结果显示,FcABCG5转运蛋白保守性强,与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 ABCG5蛋白同源性最高,达到98.91%。组织特异性分析结果显示,FcABCG5在各组织中均有表达,鳃中表达水平最高(P<0.05),眼柄中最低(P<0.05)。盐碱胁迫下,FcABCG5在鳃组织中的表达量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胁迫6 h时达最高值(P<0.05),比对照组高2.12倍,利用dsRNA干扰实验对该基因进行敲降,盐碱胁迫下,沉默FcABCG5基因会使对虾的死亡率高达60%,显著高于对照组40% (P<0.05),说明该基因的表达量越高,对中国明对虾的存活越有利。本研究中受胁迫的中国明对虾FcABCG5表达量高,可能是由于鳃在直接接触盐碱水环境后,通过FcABCG5介导的物质转运启动渗透压调节,应对渗透压失衡。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魏威 何玉英 李朝霞 周雨欣 李健 谢拥军
采用cDNA末端快速扩增(RACE)技术获得中国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 ATG5基因cDNA全长,命名为FcATG5。利用实时荧光定量技术分析了FcATG5的组织表达及其在pH和碳酸盐碱度胁迫下的表达特征,并利用RNAi技术验证其功能。基因分析显示,FcATG5 cDNA全长为2225 bp,开放阅读框为810 bp,编码269个氨基酸,预测其编码的蛋白质分子量为31.10kDa,理论等电点为5.59,为疏水性蛋白,包含一个APG5自噬相关蛋白结构域,无跨膜结构,不包含信号肽。同源性和系统进化分析显示,FcATG5具有高度保守性,与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同源性最高,达98.14%。组织表达分析显示,FcATG5在中国对虾各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肌肉中表达量最高(P<0.05),血淋巴细胞中最低(P<0.05),表明该基因的表达量越高,越有利于中国对虾存活。结果表明,FcATG5在pH、碳酸盐胁迫下的表达量均显著升高(P<0.05),推测自噬可能参与中国对虾应对非生物胁迫的调控。本研究结果对水生动物特别是甲壳动物中细胞自噬研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有助于推进中国对虾盐碱水养殖的研究进程。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霍泱安 李小雪 孙郴 李齐发 杜星
[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猪卵泡发育不同阶段颗粒细胞中内参基因的表达稳定性,筛选有效内参基因用于鉴定猪卵泡发育关键调控基因及其表达模式。[方法]基于形态学观察与类固醇激素检测分离猪腔前、有腔、成熟和闭锁卵泡,同时收集相应颗粒细胞;利用RT-qPCR检测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APDH)、β-肌动蛋白(ACTB)、ATP合酶F1(ATP5F1)、β2-微球蛋白(B2M)、真核翻译伸长因子1α(EEF1A1)、次黄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1(HPRT1)、核糖体蛋白S3(RPS3)、微管蛋白α-1b(TUBA1B)和泛素C(UBC)等9个候选内参基因在猪卵泡不同发育阶段颗粒细胞中的表达水平;综合△Ct、geNorm、NormFinder、BestKeeper和RefFinder等算法分析候选内参基因在猪卵泡发育过程中的表达稳定性。[结果]研究发现候选内参基因在猪卵巢颗粒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其中EEF1A1和TUBA1B的表达水平较高,而HPRT1和UBC的表达水平较低;不同算法得到的稳定性存在差异,其中△Ct、NormFinder和BestKeeper分析发现RPS3和ATP5F1的稳定性较高,geNorm分析发现GAPDH和HPRT1的稳定性较高,最终利用RefFinder进行综合权重分析指出候选内参基因的稳定性高低排序如下:RPS3、ATP5F1、HPRT1、EEF1A1、GAPDH、ACTB、TUBA1B、B2M、UBC;进一步以不同表达稳定性内参基因为参照对母猪繁殖力候选基因(FSHR和NORFA)在卵泡发育过程中的表达模式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内参基因稳定性对准确鉴定目的基因表达水平和变化模式至关重要。[结论] RPS3和ATP5F1在猪卵泡发育过程中具有较高的表达稳定性,可作为有效内参基因用于后续猪卵泡发育相关研究,同时为鉴定猪卵泡发育关键调控基因及其表达模式等相关研究内参基因的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斌
为探究大豆GmPP2C89基因在植物非生物胁迫响应和适应过程中的功能,利用转录组数据和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GmPP2C89基因在NaCl、PEG和甘露醇处理下的表达模式;接着分析GmPP2C89基因启动子上响应非生物胁迫的顺式作用元件,并根据元件的分布克隆不同长度的启动子构建融合GUS载体,获得对应的转基因拟南芥,通过GUS染色分析启动子对NaCl、PEG和甘露醇处理的响应。构建GmPP2C89基因过表达的转基因拟南芥,在正常条件和NaCl处理条件下测定根长、叶片MDA含量和电解质渗透率以及盐胁迫相关基因(SOD、POD、CAT、RD26、RD29A和RD29B)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NaCl、PEG和甘露醇处理均导致大豆GmPP2C89基因表达水平显著上调;在其启动子区含有较多ABRE、DRE、G-box、MBS、MYB、MYC和TC-rich repeats等参与非生物胁迫响应的顺式作用元件,并且该启动子对NaCl处理具有更强的响应。此外,在盐处理条件下,转基因拟南芥GmPP2C89-OX根长显著大于WT,而MDA含量和电解质渗透率显著低于WT,耐盐性明显增强;抗氧化酶基因(SOD和POD)和ABA途径关键基因RD29B在GmPP2C89-OX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WT。结果表明,大豆GmPP2C89基因受NaCl、PEG和甘露醇诱导表达上调,GmPP2C89过表达可通过激活抗氧化途径和ABA途径增强转基因拟南芥的耐盐性。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吴杨 高慧纯 张必弦 张海玲 王全伟 刘鑫磊 栾晓燕 马岩松
【目的】探讨外源EBR(24-表油菜素内酯)对盐碱复合胁迫下大豆的生长指标、生理特性及超微结构的影响,为改善大豆生长、保障粮食安全、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方法】以大豆品种黑农44号为试材,分别在110 mmol·L(-1)的盐碱复合胁迫条件下培养3 d和7 d进行取材,研究1.2 mg·L(-1)外源EBR对大豆株高、根系生长,叶片3种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及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scorbate pe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白云彩 冯慧 李猷 董登峰 李艳英 牛俊奇
以磷高效、耐铝毒的大豆双抗品种BX10为实验材料,采用1/5Hoagland营养液水培并进行低磷(-P)和铝毒(+Al)胁迫处理,收集胁迫后6 h、2 d和12 d的根叶材料,克隆大豆γ-ECS和hGSHS基因cDNA片段并测序验证,以大豆凝集素Lectin基因为内参基因,用半定量RT-PCR技术检测胁迫条件下大豆根和叶片中γ-ECS和hGSHS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低磷和铝毒胁迫均诱导了两个基因的表达,前期(2 d)增加幅度随着胁迫时间延长而增加,但胁迫后期(12 d)两个基因的表达在不同胁迫处理和组织间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这些差异可能与胁迫的作用特性和hGSH合成酶的细胞定位有关。
关键词:
大豆 谷胱丙肽 缺磷 铝毒 基因表达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文慧 杜吉到 贺登美 谷心茹 黄勇 国凤双
【目的】Dof家族基因是植物特有的一类转录因子,在植物的生长发育、细胞的防御反应等方面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方法】本文从绿豆转录组数据库中筛选出41条Dof基因,对其蛋白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和盐胁迫下表达分析。【结果】Dof基因分布在除6号染色体外的1~11号染色体上,都具有1个高度保守的结构域;Dof蛋白含有5~28个磷酸化位点,并且都定位在细胞核里;系统进化分析将Dof基因分为8个组别,分析发现相同组别的Dof基因有相似的基因结构和蛋白基序,而不同组别间则存在差异;Dof基因能够响应盐胁迫,但不同胁迫时间基因间的表达模式存在差异,同组别的基因表达模式存在一定程度的相似性。【结论】相同组别的Dof基因具有相似的基因结构和蛋白基序,推测它们有相似的生物学功能。Dof基因能够不同程度响应盐胁迫,说明它们在绿豆抵御盐胁迫中发挥不同作用,这些分析结果将为绿豆Dof基因功能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绿豆 Dof基因 生物信息学 基因表达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程欣然 蔡欣月 岩温香 牛江帅 吴荣 牛庭莉 穆云静 戴凌燕
为了研究异源过表达Atvip1基因的高粱对盐碱胁迫的耐受性及相应生长情况,采用NaHCO_3∶Na_2CO_(3 )为5∶1,75 mmol/L,pH值9.63的盐碱胁迫液在高粱三叶一心期处理,在胁迫0,4,12,24,72,120 h对根系的生长指标、叶绿素含量、抗氧化酶活性以及MDA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异源过表达Atvip1基因能缓解盐碱胁迫对高粱幼苗生长的伤害,可使幼苗根表面积和根体积增大,根尖数和分叉数增多,高粱主根褐化出现较晚且症状轻,侧根发生早且数量多,在72 h后仍能保证新叶正常伸展,对地上部生长影响较轻。过表达Atvip1基因可提高转基因高粱根系抗O_2~(-·)活力,降低MDA的含量,抗氧化酶活性增强;胁迫早期(4~12 h),SOD、CAT和GR作用明显;胁迫中期(24~72 h),所有酶均发挥作用;胁迫后期(120 h),CAT和GSH-PX起重要作用。盐碱胁迫差异转录组分析中,差异表达基因COG分析表明,防御机制在不同时间段中占比较大,获得抗氧化酶相关差异表达基因42个。异源过表达Atvip1基因可通过缓解盐碱胁迫对光合作用和生长发育的影响,降低活性氧破坏及膜损伤来提高转基因高粱对盐碱胁迫的抗性。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宁丽华 张大勇 刘佳 何晓兰 万群 徐照龙 黄益洪 邵宏波
【目的】研究耐盐栽培大豆和盐敏感栽培大豆对盐胁迫的响应,特别是盐胁迫对大豆幼苗光合特性、离子含量及Na~+动态平衡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通过比较盐胁迫下不同大豆品种的响应差异,揭示不同基因型大豆耐盐机制,为大豆栽培管理、耐盐品种的选育及人工调控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耐盐栽培大豆(Y8D6008、Y8D6013)和盐敏感栽培大豆(Y8D6132、Y8D6136)为材料,选取长势一致的大豆幼苗于1/2×HoaglaND营养液中培养,待第一片复叶完全展开时,营养液中加入Na Cl,每天递增50 mmol·l~(-1)到达处理浓度150 mmol·l~(-1),处理持续7 D。以不加Na Cl的1/2...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