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964)
- 2023(11391)
- 2022(9591)
- 2021(8790)
- 2020(7212)
- 2019(15761)
- 2018(15587)
- 2017(28396)
- 2016(15806)
- 2015(17176)
- 2014(16481)
- 2013(15671)
- 2012(14073)
- 2011(12680)
- 2010(12624)
- 2009(11770)
- 2008(11052)
- 2007(9715)
- 2006(8418)
- 2005(7349)
- 学科
- 济(53023)
- 经济(52935)
- 管理(43937)
- 业(39350)
- 企(32005)
- 企业(32005)
- 方法(22170)
- 数学(18648)
- 数学方法(18413)
- 农(17748)
- 中国(15564)
- 学(15277)
- 财(14857)
- 业经(13401)
- 制(12598)
- 贸(12200)
- 贸易(12193)
- 易(11872)
- 农业(11368)
- 体(10275)
- 理论(9953)
- 银(9526)
- 地方(9484)
- 银行(9461)
- 融(9034)
- 行(9031)
- 金融(9026)
- 环境(8905)
- 技术(8902)
- 务(8748)
- 机构
- 学院(214079)
- 大学(212620)
- 济(80365)
- 经济(78667)
- 管理(77287)
- 研究(76527)
- 理学(67269)
- 理学院(66461)
- 管理学(64963)
- 管理学院(64619)
- 中国(56290)
- 科学(51920)
- 农(50373)
- 京(45346)
- 所(40628)
- 农业(40516)
- 业大(40432)
- 研究所(37495)
- 财(36098)
- 中心(34571)
- 江(32455)
- 财经(28705)
- 院(27986)
- 北京(27554)
- 范(27158)
- 农业大学(26763)
- 师范(26615)
- 技术(26373)
- 经(26211)
- 州(25313)
- 基金
- 项目(152848)
- 科学(118446)
- 基金(110024)
- 研究(103998)
- 家(100708)
- 国家(99898)
- 科学基金(83391)
- 社会(64990)
- 省(61501)
- 社会科(61389)
- 社会科学(61373)
- 基金项目(57971)
- 自然(56994)
- 自然科(55723)
- 自然科学(55700)
- 自然科学基金(54713)
- 划(52471)
- 教育(48234)
- 资助(43999)
- 编号(41161)
- 重点(35190)
- 创(32644)
- 发(32555)
- 成果(32227)
- 部(32126)
- 计划(31378)
- 创新(30528)
- 科研(30254)
- 课题(29544)
- 业(28180)
共检索到3125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根林 陈杰 N.Parvizi
用不同浓度的大豆黄酮(Da,处理Ⅰ394nmol/L,处理Ⅱ7874nmol/L)和雌二醇(E2,处理Ⅲ100pmol/L,处理Ⅳ200pmol/L)体外灌流公猪垂体前叶组织,观察其对促黄体素(LH)分泌的影响。灌流24和48h后,Da和E2灌流组与对照组(处理Ⅴ)相比,垂体LH体外分泌水平都无明显差异。但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诱导下,各组LH分泌水平显著增加,诱导后20~30min出现分泌峰。GnRH诱导后1h,LH平均水平处理Ⅲ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或P<0.01);诱导后2h,处理Ⅱ和Ⅲ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处理Ⅲ亦高于处理Ⅰ(P=0.05);诱导后3h,各组L...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根林 陈杰 N.Parvizi
对德国格丁根微型猪垂体前叶组织进行体外灌流培养,研究大豆黄酮对垂体促黄体素(LH)分泌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流24h后,大豆黄酮灌流组(Ⅰ组100ng/ml;Ⅱ组2μg/ml)和雌二醇灌流组(Ⅲ组100pmol/L;Ⅳ组200pmol/L)LH分泌水平低于对照组(Ⅴ组空白对照;Ⅵ组助溶剂对照),雌激素抑制效应明显较强。灌流48h,Ⅰ、Ⅱ组LH峰值和平均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Ⅲ、Ⅳ组则明显低于对照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刺激后1~2h,Ⅰ、Ⅱ组LH平均水平、峰值和脉冲频率均明显高于刺激前,而且显著高于对照组;Ⅲ、Ⅳ组却明显低于对照组和Ⅰ、Ⅱ组。大豆黄酮、雌激素对垂体体外LH分泌没有明显的...
关键词:
大豆黄酮 促黄体素 垂体 体外灌流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周立斌 刘晓春 叶卫 林浩然
性类固醇激素对性腺发育期间的鱼类促性腺激素(GTH)分泌有负反馈作用,而对性未成熟的鱼类GTH分泌有正反馈作用。本实验选取性腺发育中期的长臀(Cranoglanisbouderius)进行研究,将实验用鱼分成4组(实验重复3次,每组共用6尾鱼,):①持续性17β-雌二醇(17β Estradiol,E2)处理;②E2在注入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Analogueofgonadotropin releasinghormone,GnRH-A)脉冲刺激的处理;③持续性甲基睾酮(17α methyltestosterone,MT)处理;④MT在注入GnRH-A脉冲刺激的处理;采用离体灌流孵育和GT...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翁幼竹 张为民 方永强 刘丽丽
用免疫细胞化学双重染色技术和鼠抗人芳香化酶抗体、兔抗人雌激素α受体与β受体亚型(ER α和ER β)抗体、兔抗人雌激素(E2)抗体,对鲻鱼(Mugilcephalus)脑各部位进行定位研究。结果显示,芳香化酶和E2、芳香化酶和ER α、芳香化酶和ER β、ER α和E2的双染免疫活性物质分布在鲻鱼嗅脑、大脑、间脑和小脑的神经细胞的胞核或胞质及其突起或神经纤维上。值得指出的是,鲻鱼下丘脑视前区芳香化酶免疫活性细胞上共存有雌激素α受体与β受体亚型,提示E2诱发鲻鱼雌性化的作用机制是,E2先与芳香化酶样神经细胞上的雌激素受体结合,而后激发与性分化相关的芳香化酶基因的表达。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夏玉 罗启慧 祝春梅 陈正礼
为探讨大豆异黄酮(SIF)对雌激素受体(ERα)和白细胞介素–2(IL–2)在去卵巢大鼠垂体各叶中表达的影响,对去卵巢大鼠皮下注射不同剂量的SIF(分别皮下注射1.5、1.0、0.5 mg/kg的SIF)和无水乙醇,另设假手术组,注射等量无水乙醇。待SIF处理至第2、6周时,于各组随机选取5只大鼠进行剖杀,分别对大鼠垂体中ERα和IL–2的蛋白及m RNA表达变化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大鼠去除卵巢后,垂体各叶中ERα和IL–2的蛋白及m RNA表达强度和阳性细胞数均显著下降,补充SIF后有不同程度升高,其中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于卓腾 姚文 朱伟云
通过体外培养研究了3窝(A、B、C)二花脸猪的粪样微生物对大豆黄酮的降解和雌马酚的产生规律。每窝各含1头母猪和3头仔猪。通过HPLC测定培养液中大豆黄酮和雌马酚的含量,并通过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图谱分析每窝猪粪样微生物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2头猪中有8头猪的粪样微生物可将大豆黄酮降解成雌马酚。其中A窝母猪粪样微生物不能代谢大豆黄酮,但在断奶后的2头仔猪粪样培养液中检测到雌马酚;B窝和C窝母猪粪样培养液中均检测到较高含量的雌马酚,在B窝1头仔猪和C窝3头仔猪粪样培养液中均检测到雌马酚。通过DGGE指纹图谱分析,每窝猪粪样培养液中可检测到雌马酚的猪粪样细菌菌群之间的相似性均大于60%,高于...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方永强 张为民 翁幼竹 刘丽丽
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细胞化学技术,对服用17 β雌二醇实验组和对照组幼年鲻脑各部和性腺进行芳香化酶的定位。结果发现,芳香化酶转录物和特异性蛋白在幼年鲻端脑(嗅球和大脑)、间脑、中脑和小脑是丰富的。在性别未分化时,芳香化酶免疫活性细胞在幼鲻脑各部的分布密度有显著的差异。在嗅球,对照组芳香化酶免疫阳性细胞的分布密度高于实验组,而在间脑、中脑和小脑实验组免疫阳性细胞数量比对照组多1~3倍,特别是下丘脑视前区芳香化酶的免疫阳性细胞数量尤占优势,提示芳香化酶在幼年鲻性分化中可能起关键的作用。另外,在性分化后,芳香化酶免疫活性还定位在卵巢颗粒细胞和精巢间质细胞与足细胞。同时,免疫阳性物质也定位在卵巢和精巢的生...
关键词:
鲻 17-β雌二醇 诱导 雌性化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陶贤继 魏华
采用活体注射和卵巢体外培养添加多氯联苯(PCB1254)两种方式研究了PCB1254对异育银鲫血清中和离体卵巢分泌睾酮及雌二醇的影响。注射PCB1254后,血清中睾酮浓度随作用时间延长而降低,随PCB1254浓度的增加而减小;血清中雌二醇随作用时间延长而增加,随PCB1254浓度增加而增加。体外培养时卵巢时,培养液中雌二醇含量随培养时间延长而增加,随PCB1254浓度增加而增加。结果表明PCB1254促进雌二醇分泌,抑制睾酮分泌。
关键词:
多氯联苯 异育银鲫 睾酮 雌二醇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邴欣 汝少国 Isoda Hiroko 姜明 王蔚 王诗红
采用腹腔注射17β-雌二醇的方法诱导雄性金鱼卵黄原蛋白产生,注射浓度为0.05mg·g-1BW,诱导2周后取尾静脉血,离心分离血浆,进行血浆常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通过对卵黄原蛋白特性基团磷、脂和糖蛋白的染色,确定了卵黄原蛋白在电泳图谱上的位置,开发了一种简便、高效的定性卵黄原蛋白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电泳结果表明,在0.05mg·g-1BW的注射浓度下,2周后17β-雌二醇诱导了雄性金鱼卵黄原蛋白产生,并通过ELISA检测卵黄原蛋白的平均含量为690.2ng·mL-1,与对照组雄性金鱼平均含量为10.7ng·mL-1的差异极显著(P<0.01),比雌性对照组检出量285.5ng·mL-1高...
关键词:
金鱼 17β-雌二醇 卵黄原蛋白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红业 张维民 邓昌彦 熊远著 张本奎 M.A.Varley
通过重复使用雌激素和孕激素,使小母猪提前建立发情排卵周期,并使其在配种前具备一个发育较完善的子宫,这样有利于胚胎的生长发育,从而提高初产母猪的窝仔数。为此特作本试验。1 材料和方法1.1 动物和处理20头大白(?)×(长白(?)×梅山(?))初情前小母猪随机分为3组。第1组7头在140和160日龄分别给予2次苯甲酸雌二醇(上海第九制药厂生产,批号:900101,8212,每ml内含1mg)。肌肉注射剂量15μg/kg体重。间隔11天给予4天肌肉注射黄体酮(浙江仙居制药厂生产,批号:8912115,每ml内含20 mg),剂量20 mg/天。第2组6头在160日龄时
关键词:
雌二醇 黄体酮 排卵 繁殖性能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刘青 魏华 张高峰 吴楠
研究了环境激素壬基酚(4-NP)在雌鲫体内的对雌激素受体的表达和雌二醇水平的影响。雌鲫腹腔注射1、50、100 mg.kg-1的4-NP或1 mg.kg-1的E2,分别在24 h和48 h提取肝脏RNA用RT-PCR查看α型雌激素受体(ER-α)和CYP1A的表达情况和提取血清用荧光免疫法测定E2浓度。结果表明:1 mg.kg-1E2处理组的ER表达在24 h和48 h有显著性增加(P<0.05),但...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叶华虎 李福兵 陈俊颖 宋维平 刘彦 魏泓
比较不同获能诱导剂对山羊精子体外获能及受精能力的影响,优化山羊早期胚胎体外生产技术体系。山羊精子分别以不同浓度肝素I、A和EGS处理后,检查精子获能率、活力和体外存活时间,同时与体外成熟的卵母细胞受精,观察不同获能处理对精子受精能力的影响。在培养液中添加5,10,20μg/mL肝素,都能促进精子获能,其中10μg/mL组的获能率达到55.6%,存活时间为18~19 h;低于此浓度,获能率显著降低,高于此浓度,获能率升高不显著,但精子存活时间和活力明显下降。0.1,0.4,0.7μmol/L IA都能提高精子获能率,其中0.4和0.7μmol/L处理组精子获能率最高,分别为56.2%和53.6%...
关键词:
精子 体外获能 体外受精 山羊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蒋天宝 刘利平 高晓阳 陈文银 吴嘉敏
使用鲤脑垂体和HCG对雌性日本鳗鲡人工催熟,用临床医学检验方法,测定分析了雌性日本鳗鲡卵巢发育过程中,血清总蛋白(TP)、血清甘油三脂(TG)、血清胆固醇(TC)、血糖(Glu)、血钙(Ca)和血清无机磷(P)6项生化指标的水平及变化趋势,并与对应的不同卵巢发育阶段的性腺成熟系数(GSI)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84d的注射过程中,实验组的性腺逐渐成熟,GSI显著升高,第12针时达到46.32%±1.75%;而对照组性腺GSI一直在2.42%±0.18%。实验组和对照组血清TP水平相对平稳,各组变化无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血脂在56d前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血清TG...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谢娜娜 黄心河 张亚锋 张源淑 韩正康
[目的]采用大豆黄酮(DZ)作用于青春期雌性小鼠,探讨其通过上调雌二醇(E2)水平和ERβ受体表达对青春期小鼠乳腺发育的影响,为DZ及其他植物雌激素类在畜牧生产和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选取48只2周龄C57BL/6雌性小鼠,随机分为:1)对照组:腹腔注射无菌的PBS;2)DZ处理组:腹腔注射DZ(100mg/kg体重d);3)阳性对照组:腹腔注射E2(0.2mg/kg体重 d),每组16只。分别在饲养至第3周和4周每组随机选取8只,采集血液并测定血液中E2含量,处死后摘取乳腺,称重测定乳腺指数并检测乳腺组织中E2含量。并取同侧部位乳腺制作组织学切片,免疫组化检测PCNA蛋白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法分析乳腺组织内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和D3(cyclinD3)、ERβ蛋白表达水平。[结果]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DZ处理可显著增加饲养至第3周和第4周小鼠体重及采食量;增加第3周小鼠血液和乳腺组织中E2含量,但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显著增加第4周小鼠血液和乳腺组织中E2含量(P<0.05);E2处理血液中E2含量均极显著增加;2)DZ处理对饲养至第3周小鼠乳腺指数影响较小,可显著增加饲养至第4周小鼠乳腺指数(P<0.05);E2处理具有相同趋势(P<0.05);3)HE染色结果显示,DZ和E2处理均可极显著增加饲养至第3和4周小鼠乳腺组织小叶内导管的数量(P<0.01)和乳腺组织PCNA阳性细胞数量(P<0.05)。[结论]DZ处理可促进青春期小鼠乳腺的发育,促进乳腺细胞的增殖和分裂,这种作用可能与内源性E2水平升高及ERβ受体有关。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罗启慧 刘芸 唐秀莹 陈正礼
为了探究大豆异黄酮通过瘦素减重的作用机制,建立食源性肥胖大鼠模型,后进行低、中、高剂量(50,150,450 mg/kg)大豆异黄酮干预,并每周定期称量记录体重,采用苏丹Ⅲ染色、SABC免疫组织化学法和核酸原位杂交法,观察大豆异黄酮对肥胖大鼠体重、腹部脂肪细胞形态和下丘脑弓状核及垂体α-MSH、POMC mRNA、Ob-Rb 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标准对照大鼠α-MSH在弓状核、垂体神经部和中间部均大量表达,POMC mRNA在弓状核和垂体仅少量表达,Ob-Rb mRNA仅在弓状核表达,同时肥胖大鼠3种因子表达均显著降低;大豆异黄酮干预后肥胖大鼠体重降低,腹部脂肪细胞面积缩小且形态分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