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890)
- 2023(11385)
- 2022(9751)
- 2021(9281)
- 2020(7840)
- 2019(18328)
- 2018(18293)
- 2017(35745)
- 2016(19092)
- 2015(21200)
- 2014(20996)
- 2013(20298)
- 2012(18720)
- 2011(16587)
- 2010(16595)
- 2009(15301)
- 2008(14644)
- 2007(12378)
- 2006(10910)
- 2005(9497)
- 学科
- 济(81241)
- 经济(81151)
- 管理(56674)
- 业(54062)
- 企(44565)
- 企业(44565)
- 方法(40730)
- 数学(37271)
- 数学方法(36841)
- 财(23684)
- 农(22315)
- 中国(20352)
- 制(17458)
- 业经(16666)
- 地方(16045)
- 贸(14807)
- 贸易(14800)
- 农业(14470)
- 易(14376)
- 务(13488)
- 财务(13447)
- 财务管理(13412)
- 企业财务(12819)
- 银(12497)
- 银行(12489)
- 策(12368)
- 融(12328)
- 金融(12327)
- 体(12099)
- 行(11931)
- 机构
- 学院(257450)
- 大学(256821)
- 济(114056)
- 经济(112013)
- 管理(106343)
- 理学(92223)
- 理学院(91371)
- 管理学(90045)
- 管理学院(89535)
- 研究(82239)
- 中国(63785)
- 财(55664)
- 京(52416)
- 科学(45091)
- 财经(43407)
- 中心(39927)
- 经(39774)
- 江(38795)
- 所(38044)
- 农(36460)
- 经济学(35706)
- 业大(34328)
- 研究所(34046)
- 范(32505)
- 财经大学(32457)
- 北京(32393)
- 经济学院(32323)
- 师范(32250)
- 院(30430)
- 州(30011)
- 基金
- 项目(175235)
- 科学(141221)
- 研究(131929)
- 基金(130495)
- 家(111257)
- 国家(110347)
- 科学基金(97638)
- 社会(86162)
- 社会科(81941)
- 社会科学(81922)
- 基金项目(68515)
- 省(66788)
- 自然(62268)
- 教育(62222)
- 自然科(60881)
- 自然科学(60867)
- 自然科学基金(59796)
- 划(56565)
- 资助(53863)
- 编号(53096)
- 成果(42670)
- 部(40734)
- 重点(38747)
- 发(37342)
- 创(37090)
- 课题(36384)
- 教育部(36184)
- 国家社会(36102)
- 人文(35196)
- 创新(34628)
- 期刊
- 济(120361)
- 经济(120361)
- 研究(78936)
- 中国(48722)
- 财(43024)
- 管理(39586)
- 农(31880)
- 科学(31825)
- 学报(31687)
- 教育(28356)
- 融(28307)
- 金融(28307)
- 大学(26295)
- 学学(24663)
- 技术(24100)
- 财经(21866)
- 农业(21224)
- 经济研究(19754)
- 业经(19639)
- 经(18732)
- 问题(16305)
- 贸(13427)
- 统计(13147)
- 理论(12929)
- 技术经济(12605)
- 策(12035)
- 实践(11609)
- 践(11609)
- 商业(11367)
- 现代(11145)
共检索到3817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王新刚 司伟
大豆补贴政策改革的经验与效果对于探索稻谷、小麦等农作物补贴政策改革方向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为此,本文基于中国大豆主产区地级市层面的面板数据,利用双重差分模型详细考察了2017年推出的大豆生产者补贴政策对大豆生产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生产者补贴政策的实施达到了扩大大豆播种面积的政策目标,但同时也造成了生产要素投入的下降。从改革的时间过程来看,改革的第一年,大豆生产变动更多反映的是取消大豆目标价格补贴带来的影响而非大豆生产者补贴的实际效果,因此出现了大豆播种面积、面积占比和单位面积投入均减少的现象;但是第二年和第三年生产者补贴的扩种效应逐渐凸显,大豆播种面积呈逐年递增态势。区域异质性分析显示,生产者补贴对不同省份和积温带大豆生产的影响各异,黑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四盟市对生产者补贴更为敏感,而且补贴对这两个省区的第二、第三和第五积温带种植大豆的激励效果最为显著。
关键词:
生产者补贴 播种面积 双重差分法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陈新立 曾智 冯艺
提升大豆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促进大豆产业高质量发展,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取2002-2019年我国大豆主产区包含的12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应用系统GMM模型,分析影响我国大豆主产区大豆产量的主要因素。研究发现:大豆单产、大豆种植面积、农业机械化、有效灌溉面积、耕地面积对我国大豆产量有十分显著的促进作用。其中,大豆单产和大豆种植面积的系数最大,说明提高大豆单产和大豆种植面积依然是促进我国大豆产量的主要因素;化肥使用量、财政支农、农业劳动力对大豆产量促进作用不明显。最后,本文提出加快农业科学技术创新,提高大豆规模经济效益,增强我国大豆定价话语权等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苗水清 程国强
本文分析了美国大豆补贴政策及其影响,认为美国大豆补贴扩大了美国国内大豆生产,促进了美国大豆出口,压低了世界市场大豆价格和中国市场大豆价格,对中国大豆生产和农民增收具有不利影响。
关键词:
大豆 补贴政策 影响 美国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白钦先 李军 张东升
我国作为大豆曾经的最大生产国和现在的最大消耗国,加入WTO以后的近7年来,大豆产业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具有明显的"五化"特点:种植占据高位,作物大宗化;区域特征明显,趋向集中化;购销早已放开,完全市场化;加工结构转变,规模扩大化;进口数量巨大,严重依赖化。黑龙江省是中国大豆主产区。作为中国唯一一家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面对大豆产业的危机,巾国农业发展银行应该调整信贷思路,有针对性地从多个角度对中国大豆产业进行信贷支持,充分发挥金融的支农作用,采取切实措施,为中国大豆产业走出困境、振兴黑龙江省大豆产业做出贡献。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陆钰凤 贾杰斐 杨青
为继续深入推进大豆市场定价和价补分离改革,实现大豆补贴与玉米补贴机制的衔接以及种植结构的调整,2017年我国取消大豆目标价格补贴的同时建立了大豆生产者补贴。本文基于2014—2017年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农户数据以及2014—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并结合倾向得分匹配法和双重差分法,从微观和宏观层面分析了目标价格补贴改革对大豆生产的影响,结果显示:第一,改革提高了补贴标准,进而扩大了大豆的播种面积;第二,改革也提升了大豆在粮食播种面积中的占比和相对玉米播种面积的比例;第三,改革对大豆生产的促进效应在次年减弱,原因在于大豆补贴标准的提高在次年没能达到农户预期水平且补贴标准的设置未能充分考虑成本上涨因素;第四,改革效应在第三年实现回升,这得益于大豆玉米补贴机制的衔接使得政策目标更加可控。因此,需要根据生产成本和外部规则等变化适时调整补贴标准,注重引导农户预期,增强政策的精准性和可控性。本文的研究结果为今后稻谷和小麦等其他农作物的价格补贴改革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关键词:
目标价格补贴改革 生产者补贴 大豆生产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郭天宝 李根 王云凤
本文对中国大豆主产区大豆产业政策进行梳理分析,基于利益补偿理论、博弈理论,运用DEA分析方法对我国大豆利益补偿机制进行效率和超效率分析,结果显示山东、山西和辽宁等省份的利益补偿效率较低;通过LOGIT模型分析了520户大豆种植户对大豆利益补偿机制的接受程度以及补偿机制对种植户的影响;利用博弈模型分析了利益补偿机制中政府和种植户的行为;提出了逐步改变农户的种植行为、促进我国大豆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大豆主产区 利益补偿 DEA 效率分析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徐雪高 吴比 张振
在对大豆目标价格补贴政策演变和试点操作流程梳理的基础上,以改革目标为导向对政策效果进行评估。研究发现,目标价格补贴政策实施后,农民种地收益下降,目标价格政策没有较好地保障农民的基本收益;国内外市场联系更加紧密,市场机制作用得到更好发挥;中央财政支出减少,但地方财政支出增加。同时,从政策制定和执行情况看,还存在目标价格水平较低、公布时间偏晚、市场价格监测点设置不合理、补贴资金被摊薄和资金兑付不及时等问题。为此,需要完善目标价格补贴政策设计和操作办法,并出台配套政策措施。
关键词:
目标价格 政策演进 执行流程 效果评估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文涛 张秋龙 聂挺
2014年我国开始在东北和内蒙古试行大豆目标价格改革,本文通过对黑龙江省大豆目标价格改革情况的实地调研发现,目标价格试点实施后,大豆价格开始逐渐由市场决定,农民可通过目标价格改革切实得到价格补贴,提高了补贴的效率。但是,从短期来看,政策效果仍然在增加大豆生产量,保障农民收益方面存在着局限性。而目标价格水平低、补贴对象难落实、补贴面积难统计等问题是制约政策效应有效发挥的主要原因。因此,在以后的改革中,必须提高目标价格补贴政策的系统性和集成性。
关键词:
大豆目标价格 价格补贴 政策效应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王玉飞
本文介绍了美国大豆补贴政策的主要方式即商品贷款项目、直接补贴、以价格或收入为基础的反周期补贴和平均作物收入补贴,分析了美国大豆补贴政策的特点及我国补贴政策与美国存在的差异,并对我国大豆产业补贴政策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
大豆 补贴政策 美国 启示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顾智鹏 曹宝明 赵霞
2014年,政府开始启动大豆目标价格政策的试点。为探讨大豆目标价格改革效果,本文以我国黑龙江大豆主产区作为调查样本区域,从农户、市场、政府三个维度对其进行评价。研究发现,试点地区政策效果已初步显现,大豆市场价格形成机制已初步建立,国内外大豆价差开始缩小,国内大豆相对过剩的状况也得到缓解。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存在农户政策认知度偏低、补贴制定不够透明、农户对政府补贴数量满意度较低、补贴方式粗放等问题。同时,对政府而言短期财政负担有所减轻,但长期仍然面临潜在的政策风险和市场风险。因而,目标价格政策的具体实施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关键词:
黑龙江大豆主产区 大豆目标价格 政府补贴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贺超飞 于冷
本文运用中国411个县的2011~2015年的面板数据和双重差分方法,研究了临时收储政策调整为目标价格制度对大豆播种面积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了其背后的政策机制。对政策改革效果的评估发现:尽管目标价格低于根据大豆和玉米间合理比价推算的价格水平,在2014年(即目标价格制度推行的首年),改革仍使试点地区大豆播种面积在上年基础上显著扩大了11.4%;但是,2015年,试点地区大豆播种面积较上年显著减少了20.5%。政策机制分析表明:目标价格制度的实施可减少原临时收储政策下政府补贴的中间"损耗",把相应的收益转移给豆农,提升豆农的种豆预期收益;并且2014年的目标价格高于上年临时收储价格,进一步刺激了试点地区豆农在该年扩大大豆生产。这两种效应共同导致了他们在改革首年增加大豆播种面积。但是,目标价格制度下的种豆收益远未达到2014年播种期豆农的预期,豆农从种豆损失中汲取"教训",对种豆收益预期进行调整,于2015年大幅减少了大豆种植。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谷成 叶锋 贺亚琴
大豆目标价格补贴政策改革是我国农业补贴制度改革的重要举措。利用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大样本面板数据,在测算农户大豆全要素生产率水平的基础上,分析目标价格补贴政策改革对农户大豆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2003-2019年,农户大豆全要素生产率水平逐年提高,但增长率较低,年均增长0.834%;补贴政策改革能够显著提高农户大豆全要素生产率水平,但是存在明显的时间异质性,影响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对种植规模较大、非纯大豆种植、兼业程度较低的农户而言,补贴政策改革的效果更加明显;无条件分位数回归的结果表明补贴政策改革对农户大豆全要素生产率水平的影响存在边际递增效应;补贴政策改革会通过提高农户生产性投资积极性、改善土地资源配置水平和促进适度规模经营来提高大豆全要素生产率水平。由此提出应坚持以大豆生产者补贴为改革方向,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进一步提高大豆生产的规模化水平,以此扩大补贴政策改革对农户大豆全要素生产率水平的提升效果;提高政策的瞄准性,实行异质性补贴政策,提高补贴效率。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谷成 叶锋 贺亚琴
大豆目标价格补贴政策改革是我国农业补贴制度改革的重要举措。利用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大样本面板数据,在测算农户大豆全要素生产率水平的基础上,分析目标价格补贴政策改革对农户大豆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2003-2019年,农户大豆全要素生产率水平逐年提高,但增长率较低,年均增长0.834%;补贴政策改革能够显著提高农户大豆全要素生产率水平,但是存在明显的时间异质性,影响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对种植规模较大、非纯大豆种植、兼业程度较低的农户而言,补贴政策改革的效果更加明显;无条件分位数回归的结果表明补贴政策改革对农户大豆全要素生产率水平的影响存在边际递增效应;补贴政策改革会通过提高农户生产性投资积极性、改善土地资源配置水平和促进适度规模经营来提高大豆全要素生产率水平。由此提出应坚持以大豆生产者补贴为改革方向,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进一步提高大豆生产的规模化水平,以此扩大补贴政策改革对农户大豆全要素生产率水平的提升效果;提高政策的瞄准性,实行异质性补贴政策,提高补贴效率。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赵殷钰 郑志浩
本文利用1995~2013年中国大豆和大豆油市场数据,采用SDAIDS(来源区分AIDS)模型,对中国大豆和大豆油需求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大豆市场与大豆油市场是不可分的;不同来源的大豆和大豆油均存在着不完全替代关系;中国大豆市场规模扩张将会进一步拉动大豆进口总量;国产大豆与美国、巴西、阿根廷大豆存在着竞争关系,国产大豆价格下降将会显著抑制来源于美国、巴西和阿根廷的大豆进口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市场化收购+补贴”政策能实现玉米“稳生产”的政策目标吗?——基于玉米地级主产区准自然实验的经验证据
中国粮食主产区耕地利用效率时空格局演变及影响因素——基于180个地级市的实证研究
收储制度市场化改革能提升玉米生产效率吗?——基于玉米主产区247地级市数据实证分析
安徽、河南等部分粮食主产区补贴方式改革的做法、效果、问题及政策建议
中国粮食补贴政策效率评价与影响因素分析——基于2004—2012年主产区的省际面板数据
粮食主产区农业补贴政策的调整向何处去——对吉林省长春市的调查
黄河流域粮食主产区耕地利用生态效率时空差异与空间收敛——来自60个地级市的经验证据
粮食主产区农业保险补贴效应评价与政策优化——基于粮食安全的视角
我国粮价补贴政策效率评价及改进研究——基于对苏北粮食主产区数据的分析
我国农业主产区粮食补贴政策的分析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