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294)
2023(7602)
2022(6252)
2021(5811)
2020(4819)
2019(10736)
2018(10805)
2017(20000)
2016(11493)
2015(12744)
2014(13058)
2013(12688)
2012(12062)
2011(11099)
2010(11116)
2009(9835)
2008(9722)
2007(8870)
2006(7785)
2005(7101)
作者
(37940)
(31638)
(31288)
(29851)
(20072)
(15401)
(14384)
(12461)
(12158)
(11479)
(10950)
(10746)
(10500)
(10498)
(10249)
(9703)
(9586)
(9456)
(9342)
(9012)
(8249)
(7856)
(7850)
(7332)
(7258)
(7201)
(7055)
(6814)
(6738)
(6578)
学科
(38642)
经济(38579)
管理(33741)
(26837)
(21917)
企业(21917)
方法(15852)
(14236)
数学(13374)
数学方法(13155)
中国(11933)
(11154)
(11094)
(10843)
(8782)
(8502)
环境(8235)
理论(8184)
业经(8078)
(7886)
地方(7842)
资源(7836)
银行(7834)
(7550)
(7505)
金融(7498)
农业(6965)
(6414)
财务(6372)
财务管理(6351)
机构
大学(163860)
学院(162225)
研究(64745)
(57846)
经济(56297)
管理(54891)
中国(47421)
理学(46410)
理学院(45759)
科学(45487)
管理学(44630)
管理学院(44354)
(40303)
(37079)
(36177)
研究所(33369)
农业(32480)
业大(30717)
中心(28951)
(28050)
(26339)
(23528)
北京(23135)
(22981)
财经(21680)
(21675)
师范(21232)
技术(21085)
(20806)
科学院(20505)
基金
项目(114041)
科学(86981)
基金(81072)
(75823)
研究(75365)
国家(75255)
科学基金(61167)
(45259)
社会(44936)
自然(42969)
社会科(42404)
社会科学(42387)
基金项目(41896)
自然科(41866)
自然科学(41842)
自然科学基金(41107)
(39657)
教育(34571)
资助(34183)
编号(29313)
重点(27060)
计划(24882)
(24850)
成果(24786)
(24227)
(23107)
科技(22609)
科研(22543)
课题(21848)
创新(21778)
期刊
(64730)
经济(64730)
研究(44474)
学报(40173)
中国(39452)
(36418)
科学(31786)
大学(27749)
学学(26190)
农业(24594)
(22168)
管理(21177)
教育(19637)
(14292)
金融(14292)
(13568)
技术(12766)
业大(11424)
财经(11022)
经济研究(10555)
图书(10545)
(10189)
业经(10141)
农业大学(9638)
(9589)
资源(9210)
科技(8668)
问题(8255)
林业(7801)
书馆(7688)
共检索到2512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吴志医  黄也  黄方  李凯  喻德跃  王慧  
[目的]硫元素是维持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所需要的第四大营养元素。本文旨在探究低硫处理对苗期大豆的影响,筛选耐低硫和低硫敏感的大豆突变体。[方法]以突变体群体为研究材料,在不同的硫水平下连续处理大豆幼苗10 d后测量表型,以10个指标为依据评价大豆突变体对低硫的耐性。[结果]与对照相比,各突变体的根长、鲜重根冠比、干重根冠比在缺硫处理下均极显著增高,叶绿素含量、株高、地上部鲜重和干重、根鲜重在缺硫处理下均降低,而根干重反而略有增加。所有性状均具有较高遗传率,其中以倒2叶(新叶)的叶绿素含量(SPAD_(new)值)的遗传率最高。缺硫改变了部分性状之间的相关性和相关程度。基于倒2叶的叶绿素含量和地上部干重筛选了一批与低硫耐性相关的大豆突变体资源。[结论]低硫影响苗期大豆的生长,倒2叶的叶绿素含量和地上部干重可作为苗期大豆对低硫耐性的评价指标,基于这2个指标筛选出表现稳定的6个耐低硫突变体和4个低硫敏感突变体。本研究为大豆低硫耐性的表型鉴定提供参考,为大豆耐低硫育种和机理研究提供材料。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苗龙   舒阔   胡彦姣   黄茹   何艮华   张文明   王晓波   邱丽娟  
【目的】硬实是种子物理休眠的表现特征,也是大豆驯化的一个重要性状。硬实性虽然有利于种子在不良环境中生存,但是在生产实践中会严重降低大豆出苗率,同时影响产量和加工品质。采用混合群体分离测序(bulked segregant analysis sequencing,BSA-Seq)解析大豆种子硬实性状的遗传基础及候选基因,为大豆硬实的分子机理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经甲基磺酸乙酯(ethyl methane sulfonate,EMS)诱变大豆中品661种子获得硬实突变体M_(zp661),将其与栽培大豆中黄13(父本)杂交构建重组自交系(recombinant inbred line,RIL)群体,对不同株系的种子进行硬实性、吸水率和种皮解剖结构鉴定。选取RIL群体中硬实型和正常吸胀型2种极端材料分别构建混池,利用BSA-Seq技术检测不同极端材料及亲本基因型,结合欧式距离(euclidean distance,ED)和delta SNP-index、delta InDel-index关联分析方法,开展大豆种子硬实遗传位点的挖掘,进一步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大豆不同组织的转录组数据和基因注释信息挖掘显著关联区域的候选基因。【结果】突变体M_(zp661)后代中,吸胀型种子各部位均具有吸水能力,种子体积随浸水时间延长不断增大,然而,硬实型种子浸水36 h内体积未发生变化,随着浸水时间的持续延长,种皮开始局部出现皱缩,并逐渐向其他部位扩散,子叶恢复吸胀能力。硬实型种子种皮表面光滑且结构紧密、角质层呈规则的网状结构、栅栏层较厚,而吸胀型种子表皮有气孔且结构松散、角质层有微小的裂缝、栅栏层较薄,表明突变体M_(zp661)种子硬实与种皮不透水/气相关;ED和delta SNP-index、delta InDel-index关联分析方法不仅鉴定到已报道种子物理休眠遗传位点qHS1,而且检测到1个一致性关联区域Chr.06:45897227—47746047,该区间共含有189个基因,转录组数据及基因注释挖掘到种子中特异高表达的Glyma.06G275300可能为该关联区域调控大豆种子硬实的关键候选基因。【结论】大豆突变体M_(zp661)种子硬实由种皮不透水/气所致,利用BSA-Seq法鉴定到Glyma.06G275300可能为影响种皮结构的候选基因。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顾少涵  潘俏  李子昂  陈洁  陈劲枫  娄群峰  
[目的]本文旨在筛选耐低温的黄瓜突变体,丰富黄瓜耐低温资源材料。[方法]对1 818份‘长春密刺’黄瓜突变体材料进行13℃低温发芽试验,通过比较相对发芽率和胚根生长情况,初步筛选耐低温材料。进一步对筛选出的幼苗进行低温处理(15℃/7℃,昼/夜12 h/12 h,10 d),测定并分析其冷害指数、形态指标、电导率、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根据13℃低温发芽试验,将突变体材料分为耐低温型、中间型和冷敏型。其中,耐低温材料共22份,占总材料的1.21%。苗期4项形态指标表明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潘俏  张舒癑  沈迪  吴家琪  陈春莲  陈洁  陈劲枫  娄群峰  
[目的]本文旨在从黄瓜突变体材料中筛选耐盐突变体材料。[方法]对948份‘长春密刺’黄瓜突变体材料进行NaCl溶液催芽试验,通过对比发芽率、发芽势和相对发芽率,结合胚根生长状况进行初步筛选,然后对发芽期筛选出的优质材料进行幼苗期盐胁迫处理(120 mmol·L(-1)NaCl营养液,处理7 d),测定株高、根长、茎粗、地上部鲜质量、地下部鲜质量、茎节数等形态指标,分析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活性以及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等生理指标。[结果]根据发芽期突变体材料的发芽指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子宁  郭北海  张艳敏  温之雨  
利用SDS -PAGE技术 ,从河北省小麦地方品种及国内外小麦育成种 12 70份中 ,发现Wx B1突变体 6 3份 ,Wx D1突变体 4份 ,Wx E 2份。红蘖麦和白芒白等品种的发现 ,丰富了品质育种的亲本 ;长穗偃麦草的蜡质基因与小麦蜡质基因不同 ,可以进行更深入的分子水平研究。研究表明 ,地方品种和育成种具有相似的突变规律 ;国外优良品质材料含有较高的Wx B1突变频率 ;国内以源自北京、山西、陕西、云南的材料突变频率最高 ;河北、河南、山东、江苏等省份突变频率居中 ;而四川、天津、黑龙江和安徽等省份的样本量太小 ,突变频率也最低。该频率分布规律为今后育成种筛选的重点提供了帮助。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娟  程智慧  张国裕  
 以4个马铃薯栽培品种的叶片为外植体进行耐盐突变体筛选,结果表明:不同品种愈伤组织的耐盐性存在差异,东农303、鄂1号两品种在细胞水平对NaCl的最大耐受质量浓度为8g/L,费乌瑞它为6g/L,夏波帝为4g/L。当继代次数低于10次,叶片耐盐愈伤组织在无盐胁迫诱导分化培养基上才有进一步诱导再生植株发生的能力;而在盐胁迫诱导分化培养基中,愈伤组织继代次数超过8次即很难继续分化再生。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吴力游  高必达  廖小兰  黄红  
用草酸毒素作筛选剂处理油菜愈伤组织,获得耐毒素的突变体,分化培养后得到小量再生植株。经用毒素处理离体叶片,油菜菌核病菌菌丝体接种离体叶片和田间植株及田间病圃测定几种方法鉴定显示,所获再生植株与原品系(2242)相比较,均不同程度提高了对菌核病的抗性,其F1代材料保持了抗性,F2代材料抗性有一定的分化,但大部分的仍保持了抗性,其中有S11、S21、S23、S24、S25、S26几个材料具有较明显的抗性,可用作抗源和进一步选育抗病良种。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亓飞  林姝  宋蒙飞  张孟茹  陈姝延  张乃心  陈劲枫  娄群峰  
【目的】白粉病是危害黄瓜产量、品质的最严重的病害之一,抗白粉病材料的发掘与研究,可以实现从根本上解决病害问题。对获得的‘长春密刺’突变体材料进行分析,旨在筛选出黄瓜抗白粉病突变体材料,丰富育种群体。【方法】对400份‘长春密刺’突变体材料进行苗期接种白粉病菌试验,通过叶片病斑观察结合病情指数分析,初步筛选出抗病材料,将筛选出的抗病材料在大田环境下自然发病进一步观察表型。对初步筛选出的抗病材料进行苗期生理鉴定,测定并分析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活性以及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可溶性蛋白含量等生理指标,通过田间自然发病进一步筛选抗病材料,并测定其蒸腾速率、胞间二氧化碳浓度、气孔导度、净光合速率等光合作用指标及乙烯、茉莉酸、水杨酸激素含量,并通过荧光定量PCR分析叶片中乙烯、茉莉酸、水杨酸、木质素、病程相关蛋白等防御信号途径中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与感病材料相比,抗病材料的表面菌斑少,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都优于对照‘长春密刺’,胞间CO2浓度低于‘长春密刺’。在防御激素方面,抗病材料的乙烯、茉莉酸、水杨酸含量同样优于感病材料,而在成熟期叶片的防御信号途径相关基因表达上,抗病材料的表达高于感病材料。通过苗期接种白粉病菌和田间自然发病综合筛选出了两份抗白粉病突变体材料:Mu-86-2、Mu-58-9。【结论】通过对突变体库的筛选可以获得抗白粉病新材料,这些材料的获得对黄瓜抗白粉病的遗传研究和新品种培育具有重要价值。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 会   邹维华   张友兵  张 锐  丰胜求   涂媛苑   景海春   彭良才  
以甜高粱品种能饲一号为野生型构建EMS化学诱变突变体库,通过分析突变体可溶性糖含量、生物质总量和生物质酶解产糖效率,观察农艺性状,并测定秸秆细胞壁结构组成,筛选得到3份特异突变体材料:SM83、SM197、SM305.3份突变体除生物量皆显著提高以外,SM197与SM305半纤维素含量显著升高,而木质素和纤维素含量明显降低,导致生物质酶解产糖效率大大提高.此外,SM83的产糖效率与常规品种(对照)无显著差异,但其可溶性糖含量比野生型增加14.99%.故筛选到的甜高粱突变体是理想的生物能源种质材料,可用于优质能源甜高粱品种的培育.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高康宁  张建林  王化琪  
本研究将常规旱稻品种旱稻616(HD616)经60Coγ射线200 Gy辐射诱变处理,从其变异后代获得对干旱十分敏感的突变体M616。采用田间不同程度干旱胁迫试验和根系培养试验,考察了二者的与抗旱相关的地上地下部形态、水分生理指标和产量性状。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粒小、根细、细根多、单株产量低是M616区别于亲本HD616的基本特征,而叶片损伤度、主茎基粗、叶宽、根长、根粗、根干重是M616地上地下部对干旱反映最敏感性状。相对于亲本HD616,突变体M616根系性状发生了一系列有害变异,表现为根明显变短、变细、细根增多,因而对干旱胁迫表现十分敏感,使地上部植株明显变矮,茎秆变细弱,叶片变细窄,...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韩宽德  孔令广  巨延虎  陈明  曹志刚  丁新华  储昭辉  
【目的】建立简便高效的水稻突变体筛选体系,为克隆参与调控水稻xa13/Xa13表达以及xa13/Xa13介导的抗/感病和花粉发育信号途径的基因奠定基础。【方法】利用EMS化学诱变携带显性Xa13启动子驱动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的水稻转基因种质IRBB13(PXa13:GFP),构建突变群体,分3个时期进行突变体筛选:幼苗期筛选根和芽中绿色荧光减弱或消失的突变体、成株期筛选回复感病表型的突变体和孕穗期筛选育性下降的突变体。【结果】室内检测代M2突变体株系3 000个,筛到幼根和幼芽荧光消失的突变体14个,根部荧光正常而芽无荧光的突变体9个。田间试验种植突变体株系3 000个,成株期接种PXO...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中存  
以龙马 1号、临 85 - 14、 832 5 5 6×F6 3Fo、 836 1- 4×PH82 - 2 - 2Fo为材料 ,研究了小麦离体培养和辐射诱变相结合对其后代抗白粉病变异的影响。结果表明 ,辐射诱变和离体培养结合 ,能产生抗白粉病植株 ,杂合材料比稳定品种的诱变频率高 ,可选择的有益变异也高 ,尤其832 5 5 6×F6 3Fo材料 ,rSC1代选出 7株抗白粉病 ,其中 2株达高抗 ,抗白粉病单株的叶片变短变厚 ,叶色变深 ,并对株高有降低作用 ;而其千粒重大都下降 ,穗粒数的变化有增加的 ,也有减少的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福彦  朱保磊  陈晓杰  王嘉欢  程仲杰  范家霖  张建伟  
为探究航天诱变小麦突变体的真伪,以实践十号卫星搭载创制的周麦18 SP_5突变群体为材料,对其籽粒表型进行分析,同时采用42对SSR标记和55K SNP芯片技术对籽粒表型差异较为显著的4个突变体进行真实性鉴定。籽粒表型分析发现,突变群体的千粒质量、粒长差异显著,其中千粒质量变异最为丰富,粒宽差异不显著,且突变群体的平均粒长、粒宽和千粒质量均显著高于野生型,说明航天诱变的有益突变频率较高。SSR标记鉴定发现,突变体ZM18-112与野生型的差异标记为18个,多态性比例高达42.85%,而ZM18-105、ZM18-26和ZM18-7与其野生型的差异标记均不超过3个。SNP芯片鉴定发现,ZM18-112与野生型的差异SNP位点所占比例高达13.3012%,而其他3个突变体与野生型的差异SNP位点所占比例不超过0.7689%。认为突变体ZM18-112是由于异花授粉或机械混杂产生的假突变体,而ZM18-105、ZM18-26和ZM18-7与野生型的遗传背景基本一致,是经过航天诱变而产生的真实突变体。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裴荣  陆展华  姚家玲  
针对花器官形态和种子发育突变表型对大型水稻T-DNA插入突变体库进行筛选,获得了大量突变体信息及材料,在9 760个突变体家系中筛选得到177个花器官形态和数量异常的突变家系,突变频率为1.81%;对9 760个家系中的3 432个家系筛选得到179个种子发育缺陷的突变家系,突变频率为5.22%。对所获得的270个突变家系进行了T-DNA插入的阳性检测,阳性率为64.8%。利用公共数据库RMD(Rice MutantDatabase,RMD)给定的侧翼序列,鉴定了其中1个结实率较低的突变体家系,表明其突变表型和T-DNA插入共分离,为深入研究该基因的功能提供了重要的遗传材料。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谭秀明  陈雪风  林敏怡  刘琼光  
采用转座子Tn5插入突变技术,共获得5 261个接合子。通过马铃薯软腐快速筛选和PCR检测验证,获得267个使马铃薯软腐能力丧失或下降的Tn5插入突变体,并测定其在水稻上的致病力和烟草上的过敏性坏死反应(HR)。结果表明:在267个突变体菌株中,对水稻无致病力的有71个,其中在烟草上无HR反应的有59个,产生HR反应的有12个;对水稻致病力下降的有68个,其余突变体菌株对水稻致病力与野生菌株差异不明显。另外,267个突变体菌株中有146个无HR反应,其中有90个对水稻无致病力或者致病力下降。致病力的分析结果表明,获得的突变体是由Tn5插入Dickeya zeae染色体上不同的致病相关基因位点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