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518)
- 2023(3654)
- 2022(3131)
- 2021(3102)
- 2020(2460)
- 2019(5609)
- 2018(5383)
- 2017(10259)
- 2016(5847)
- 2015(6153)
- 2014(6373)
- 2013(6245)
- 2012(5747)
- 2011(5183)
- 2010(5095)
- 2009(4632)
- 2008(4655)
- 2007(4172)
- 2006(3499)
- 2005(3137)
- 学科
- 济(22121)
- 经济(22098)
- 业(15781)
- 管理(15520)
- 企(13407)
- 企业(13407)
- 方法(11840)
- 数学(10583)
- 数学方法(10421)
- 财(6234)
- 学(6164)
- 中国(5193)
- 农(4967)
- 务(4398)
- 财务(4388)
- 财务管理(4376)
- 业经(4323)
- 制(4285)
- 企业财务(4239)
- 地方(4049)
- 技术(4030)
- 理论(3592)
- 银(3563)
- 银行(3553)
- 和(3464)
- 融(3369)
- 金融(3369)
- 行(3355)
- 农业(3292)
- 环境(3224)
- 机构
- 大学(83041)
- 学院(82203)
- 管理(30360)
- 济(30300)
- 研究(29694)
- 经济(29582)
- 理学(26508)
- 理学院(26163)
- 管理学(25594)
- 管理学院(25440)
- 科学(20963)
- 中国(20885)
- 农(18919)
- 京(17636)
- 所(16144)
- 业大(15760)
- 农业(15269)
- 研究所(15036)
- 财(14397)
- 中心(13369)
- 江(12196)
- 财经(11747)
- 院(10747)
- 经(10743)
- 范(10598)
- 北京(10580)
- 师范(10432)
- 农业大学(9935)
- 省(9874)
- 州(9581)
- 基金
- 项目(60060)
- 科学(46822)
- 基金(43647)
- 家(39953)
- 国家(39670)
- 研究(39453)
- 科学基金(33126)
- 社会(24562)
- 省(24433)
- 社会科(23356)
- 社会科学(23346)
- 自然(23049)
- 基金项目(22852)
- 自然科(22556)
- 自然科学(22546)
- 自然科学基金(22116)
- 划(20981)
- 教育(18304)
- 资助(18240)
- 编号(14303)
- 重点(14106)
- 计划(13158)
- 部(12974)
- 发(12558)
- 创(12348)
- 科研(12040)
- 科技(11666)
- 创新(11646)
- 成果(11464)
- 性(11341)
共检索到11512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陈强 闫龙 冯燕 邓莹莹 侯文焕 刘青 刘兵强 杨春燕 张孟臣
【目的】百粒重是大豆重要的育种目标性状,它不仅是产量构成因子之一,也是重要的品质性状,不同用途对百粒重有着不同要求。通过连锁分析定位大豆百粒重QTL,获得连锁标记,阐明QTL连锁标记在种质资源中的多样性特征,为百粒重定向改良提供依据。【方法】以冀豆12×黑豆(ZDD03651)杂交衍生的188个重组自交系的F6:8和F6:9群体为材料,采用Win QTL CarTographer V.2.5的复合区间作图法(CiM),经300次perMuTaTion计算,以p=0.05显著性水平确定QTL存在的阈值,定位百粒重QTL。连续3年在石家庄对来自国内外的205份大豆育成和地方品种的百粒重进行表型鉴定...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齐照明 孙亚男 陈立君 郭强 刘春燕 胡国华 陈庆山
【目的】百粒重是控制大豆产量性状的主要数量性状,对大豆产量性状进行基因定位具有重要的研究和应用价值。现有百粒重QTL定位结果分散,需选择合适的公共图谱,整合前人的研究结果,使其真正应用到实践中。【方法】以2004年发布大豆公共遗传连锁图谱soymap2为参考图谱,将近20年不同试验中的大豆百粒重的QTLs进行映射整合,构建百粒重QTL综合图谱。利用BioMercator2.1的映射功能将国内外常用的大豆图谱上的百粒重QTLs通过公共标记映射整合到大豆公共遗传连锁图谱soymap2上,并利用Meta分析,通过对比已经报道的QTLs的95%的置信区间来推断QTL位置,从而提取真正有效的QTL标记。...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黄吉祥 熊化鑫 潘兵 倪西源 张晓玉 赵坚义
【目的】明确中国和欧洲油菜开花期主控位点及其对粒重的影响,为早熟油菜品种选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欧洲冬油菜Sollux和中国品种高油605的选系(Gaoyou)杂交F1经小孢子培养产生的DH群体为材料,采用7年9种环境下的开花期表型数据和新版SG图谱定位开花期QTl,并采用条件遗传学和QTl分析相结合的条件QTl定位方法,解析开花期对千粒重QTl的影响,最后对各20个极端开花期株系的基因型和表现型进行性状-标记的符合度测定,为标记筛选用于辅助选育提供依据。【结果】应用WinQTlCarT 2.5复合区间作图法,共检测到7个在3种以上环境中稳定表达的控制开花QTl,加性效应值在0.58—3....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英虎 孟珊 贺建波 王宇峰 邢光南 赵团结 盖钧镒
【目的】解析大豆重组自交系中百粒重的QTL及其等位变异效应,探究重组自交系中百粒重存在超亲分离的原因,为进一步培育不同类型百粒重大豆提供遗传依据。【方法】利用以先进2号和赶泰2-2为亲本衍生的重组自交系群体NJRSXG为材料,在2009—2011年共5种环境下测定百粒重表型数据,建立具有400个SSR标记的遗传图谱,选用QTLNetwork V2.1软件中混合模型区间作图方法(mixed model based composite interval mapping,MCIM)对表型数据和基因型数据进行大豆百粒重QTL定位研究。在定位结果基础上,分析每个重组自交系群体中每个家系百粒重QTL等位变...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嘉 曾召琼 梁建秋 于晓波 吴海英 张明荣
【目的】基于全基因组重测序结果,开发与高蛋白、耐荫、抗倒伏等性状紧密相关的分子标记,同时利用开发的分子标记构建遗传连锁图谱,并对籽粒蛋白质含量进行QTL定位,为后续高蛋白、耐荫、抗倒育种研究提供参考和分子标记资源。【方法】以大面积栽培品种南豆12和地方品种十月黄为亲本,构建F2分离群体。对亲本材料进行覆盖度约为40×的全基因组重测序,用BWA、GATK及Breakdancer等软件比对,检测亲本材料在全基因组范围内的突变类型,挖掘相关变异基因。结合种子不同发育时期和荫蔽处理获得的转录组数据,结合qRT-PCR对发生突变的储藏蛋白、环境适应相关基因进行表达规律分析。同时,基于重测序数据,挖掘亲本间存在于基因编码区的SNP位点,对其进行酶切位点分析,将SNP标记转化为CAPS或dCAPS标记。此外,搜索亲本间存在的插入/缺失变异位点,在插入/缺失位点两侧高度保守的区域设计引物开发InDel标记。对开发的CAPS标记和InDel标记进行多态性筛选,选取具有多态性的CAPS分子标记和InDel标记,对F2材料进行基因分型。根据分型结果,利用JoinMap 4.0软件进行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依据构建的遗传图谱,结合近红外分析获得F2材料的籽粒蛋白质含量数据,使用Windows QTL Cartographer V2.5软件对大豆籽粒蛋白质含量进行QTL分析。【结果】测序结果显示,南豆12大量储藏蛋白、环境适应相关的重要基因或同源基因发生突变。转录组数据分析结果显示部分变异基因呈现不同的表达模式且差异显著,qRT-PCR分析进一步验证了该结果。此外,经检测开发的540个CAPS分子标记中有332个具有酶切多态性,300对InDel引物中有201对引物能扩增出多态性。基于533个多态性分子标记构建了一张包含20个连锁群的遗传连锁图谱,覆盖长度2 973.87 cM,标记间平均遗传距离5.58 cM。利用此图谱对大豆籽粒蛋白质含量进行QTL定位,共检测到QTL位点6个,可解释4.68%—18.25%的表型变异。【结论】基于亲本间的变异位点,共开发了533个多态性分子标记(包含8个基因特异性分子标记),检测到6个大豆籽粒蛋白质含量QTL位点,其中,主效QTL位点1个(qSPC-6)。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军 周勇 杨杰 朱金燕 范方军 李文奇 梁国华 仲维功
粒重是决定水稻产量的三要素之一,是由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以广陆矮4号为受体,日本晴为供体的119个染色体单片段代换系群体为试验材料,利用SPSS软件分析了粒重与粒形性状之间的相关性,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和Dunnett's多重比较,测验单片段代换系与受体亲本广陆矮4号之间粒重的差异,以2年都能检测到的显著差异位点作为稳定表达的QTL。结果表明:千粒质量与粒长、长宽比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粒宽、粒厚相关性不显著;以P≤0.001为阈值,2年都能检测到的千粒质量相关QTL 19个,分布在除第10,12染色体以外的10条染色体上。其中,10个QTL的加性效应表现为增效作用,其加性效应值的变化为0.49~...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金文林 濮绍京 赵波 苏丽丽
对来源于我国主产区的446份、日本26份和韩国2份小豆种质资源的百粒重及淀粉粒大小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我国小豆种质资源群体平均百粒重为11.63 g,变幅为5.28~24.47 g,品种间差异达极显著;筛选出百粒重大于17 g的大粒和特大粒种质资源7份;474份小豆子粒的淀粉粒大小平均为57.71μm,变幅为46.21~83.46μm,广义遗传力(h2)为58.99%,属中等遗传力;小豆淀粉粒的大小(y)与子粒百粒重(x)具有显著的回归关系:y=38.076 17+1.770 62x。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荐红举 魏丽娟 李超 唐章林 李加纳 刘列钊
【目的】甘蓝型油菜籽粒重量是构成油菜单株产量的三大因素之一(单株有效角果数、每角果粒数、粒重),是重要的育种目标。通过对5种环境下甘蓝型油菜千粒重进行QTL定位分析,寻找甘蓝型油菜千粒重的QTL及影响本甘蓝型油菜群体千粒重的候选基因。【方法】利用重组自交系群体在德国吉森、重庆北碚5种不同的环境下,测定各株系天然种子千粒重。利用重庆市油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实验室构建的SNP高密度遗传图谱扫描5种环境中的千粒重QTL。该遗传图谱包括2 795个SNP位点,覆盖甘蓝型油菜基因组1 832.9 cM,标记之间的平均距离为0.66 cM。利用Windows QTL Cartographer2.5复合区间作...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石明亮 洪德林 薛林 胡加如 黄小兰 江建华 郭媛
利用江苏省沿江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新育成的玉米3个自交系S1、S3和S7组配的2个组合S1×S3和S3×S7的P1、P2、F1、B1、B2、F26个世代,运用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模型和6个世代联合分析的方法,进行了玉米穗粒重和百粒重性状的遗传分析。结果表明:玉米穗粒重性状在2个组合中均表现为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遗传,以主基因遗传为主。百粒重性状在S1×S3组合中表现为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混合遗传,在S3×S7组合中表现为1对加性-显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混合遗传,均以主基因遗传为主。自交系S3在穗粒重性状上含有比S7或S1效应...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陈强 雷雅坤 闫龙 邓莹莹 杨春燕 乔亚科 刘兵强 刘青 唐晓东 张孟臣
大豆水溶性蛋白是大豆籽粒蛋白质的主要组成部分,其含量是评价大豆品质及衡量其价值的重要指标。以高水溶性蛋白含量(38.70±1.32)%的冀豆12和正常水溶性蛋白含量(32.40±1.08)%的黑豆(ZDD03651)为亲本构建的包含188个家系的F8、F9重组自交系群体为材料,利用双尾法在3个不同选择压力下对籽粒水溶性蛋白含量进行QTL定位研究。结果表明,2年中重组自交家系群体表型均呈现正态性超双亲分离,在30%,20%,10%这3个不同选择压力下共检测到大豆籽粒水溶性蛋白含量相关的QTL 23个,分布在A1、A2、C2、D1b、D2、E、F、H、I、K、L、M和O等13个连锁群中,其中13个...
关键词:
大豆 水溶性蛋白 双尾法 QTL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刘立峰 穆平 张洪亮 王毅 李自超
【目的】验证水稻和旱稻千粒重、单株产量QTL定位的真实性、准确性及其表型效应。【方法】(1)利用水、旱稻杂交、回交所产生的BC1、F23个分离群体对重组自交系(RIL)群体定位到的千粒重、单株产量的QTL效应进行选择验证。(2)依据千粒重、单株产量QTL两侧的分子标记按双标记、单标记进行选择验证。【结果】(1)千粒重、单株产量QTL在不同群体、不同的遗传背景中的遗传稳定,表型效应明显。旱田种植条件下,2个回交群体和自交育种群体携带有千粒重QTLtgw6.1有利等位基因的个体与没有携带tgw6.1有利等位基因个体的均值差为3.18~3.62g,均达到极显著水平,表型效应为13.94%~18.15...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杨玉花 白志元 张瑞军 卫一超 卫保国
大豆单株荚数是构成大豆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时在大豆种质资源中也是一个变异范围较广的性状,为了有助于大豆单株荚数分子选择育种,以大豆多荚材料C025和少荚材料JD18为亲本,以通过杂交构建的F2群体为材料,对亲本及遗传群体进行2 a(太原2017、太原2018)表型性状和基因型数据分析,同时结合利用已知的大豆SSR遗传图谱,结果显示,共定位大豆单株荚数QTLs 33个,解释的表型变异为0.2%~56. 4%;通过元分析整合最终共定位大豆单株荚数23个QTLs,其中有5个QTLs(q PN. C2-3、q PN. I、q PN. C2-4、q PN. C1和q PN. L)与前人的研究重叠,分别位于C2、N、C1这3条染色体上;其余18个QTLs是研究发现的控制大豆单株荚数新的QTLs(q PN. D1a、q PN. N、q PN. C2-1、q PN. C2-2、q PN. M、q PN. A2-1、q PN. A2-2、q PN. K、q PN. O-1、q PN. O-2、q PN. B1、q PN. F、q PN. B2、q PN. E、q PN. J、q PN. D2-1、q PN. D2-2、q PN. G)。q PN. A2-1、q PN. C2-4和q PN. C1(贡献率分别为56. 4%,29. 5%,35. 4%)这3个QTLs可被多环境重复检测且贡献率较高,因此,其可以作为主效QTL进行后续大豆单株荚数分子研究。由于大豆单株荚数是一个易受环境影响且由多位点控制的复杂数量性状,研究检测到一些新的QTLs,并且也验证了一些前人检测的大豆单株荚数QTLs,同时整合目前比较完善的大豆单株荚数QTLs。
关键词:
大豆 单株荚数 QTL QTL整合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汪霞 徐宇 李广军 李河南 章元明
以溧水中子黄豆和南农493-1杂交衍生的504个正反交F2:4家系为研究对象,于2008年在江苏南京和山东临沂两地种植,鉴定其株高表型。采用多QTL联合分析方法进行QTL分析,检测到株高存在环境效应和细胞质效应,定位了15个主效QTL、2个与环境互作的QTL和6个与细胞质互作的QTL。将Soybase数据库中信息完全的90个株高QTL和本研究检测的株高QTL映射到大豆公共图谱soymap 2上,利用BioMercator 2.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表明:分布于C2、F、L和M染色体上的18个较小置信区间存在一致性QTL,其中包括本研究发现的C2染色体上的qPH-6-2、qPH-6-3和M...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梁慧珍 余永亮 杨红旗 张海洋 董薇 杜华 崔暐文 刘学义 方宣钧
【目的】定位大豆粒形性状的主效QTL、环境互作和QTL间上位性。【方法】以栽培大豆晋豆23为母本,半野生大豆灰布支黑豆(ZDD2315)为父本所衍生的447个RIL构建的SSR遗传图谱及混合线性模型分析方法,对3年大豆粒形性状进行主效QTL、环境互作和QTL间上位性检测。【结果】共检测到7个与粒长、粒宽、粒厚以及长宽比、长厚比和宽厚比相关的QTL,分别位于D2、C2、J_2和O连锁群上,其中粒长、长厚比和宽厚比均表现为遗传正效应,说明增加其等位基因来源于母本晋豆23。同时,检测到3对影响粒宽和宽厚比的加性×加性上位性互作效应及其与环境互作的QTL。【结论】主效QTL对粒形性状遗传产生的影响最大...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崔艳华 邱丽娟 常汝镇 吕文河
利用 4 9对SSR引物和 14个农艺性状对 96份黄淮夏大豆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 ,以了解黄淮夏大豆产区的资源多样性状况 ,为种质资源的利用和开发提供帮助。结果表明 ,SSR的遗传多样性指数的分布范围为 1.0 70 0~2 .7310 ,Simpson指数分布范围为 0 .5 313~ 0 .92 0 3;14个农艺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平均值为 1.1912 ,Simpson指数的平均值为 0 .6 0 79,可见黄淮夏大豆具有丰富的遗传变异。 96份材料的农艺性状和分子数据聚类结果均呈现一定的地理分布规律。根据农艺性状聚类时 ,可根据种皮色将材料划分为 2大类群。种皮色、生育期、粒大小相同...
关键词:
黄淮夏大豆 遗传多样性 SSR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