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665)
2023(7311)
2022(6147)
2021(5292)
2020(4289)
2019(9713)
2018(9323)
2017(17693)
2016(9047)
2015(10089)
2014(10174)
2013(10118)
2012(9479)
2011(9063)
2010(9283)
2009(8706)
2008(8298)
2007(7400)
2006(6917)
2005(6266)
作者
(28382)
(24301)
(24165)
(22783)
(15134)
(11589)
(10789)
(9477)
(9020)
(8498)
(8303)
(7776)
(7671)
(7624)
(7442)
(7407)
(7077)
(6803)
(6770)
(6741)
(6075)
(5879)
(5721)
(5506)
(5470)
(5340)
(5131)
(5023)
(4906)
(4623)
学科
(70028)
经济(69998)
管理(26320)
方法(24192)
数学(21514)
数学方法(21376)
(20357)
地方(18735)
(18255)
贸易(18246)
(17622)
(15049)
企业(15049)
环境(13830)
地方经济(12756)
(12239)
中国(12102)
业经(11774)
(11595)
关系(8336)
农业(8249)
(8142)
生态(7890)
(7827)
经济学(7791)
(7704)
(7670)
资源(7664)
(7593)
产业(7259)
机构
学院(148425)
大学(146139)
(81633)
经济(80473)
研究(56219)
管理(54454)
理学(47036)
理学院(46532)
管理学(45942)
管理学院(45701)
中国(40061)
科学(31904)
(30686)
(29509)
(28343)
经济学(27319)
研究所(25880)
财经(25296)
经济学院(24544)
中心(23768)
(23283)
(22853)
(21320)
业大(20759)
(20250)
科学院(18470)
财经大学(18433)
北京(18340)
农业(18080)
(17432)
基金
项目(98289)
科学(77900)
基金(72555)
研究(70977)
(63391)
国家(62988)
科学基金(53536)
社会(49700)
社会科(47540)
社会科学(47527)
(38266)
基金项目(37788)
自然(31932)
(31134)
自然科(31078)
自然科学(31071)
自然科学基金(30467)
教育(30018)
资助(29813)
编号(25806)
(23824)
重点(22714)
国家社会(22081)
(21875)
(19977)
发展(19929)
(19629)
(19108)
创新(18980)
成果(18942)
期刊
(93311)
经济(93311)
研究(46784)
中国(23560)
(21391)
学报(20456)
(20416)
管理(19853)
科学(19494)
经济研究(17493)
大学(15746)
学学(15431)
农业(14714)
(14598)
问题(13263)
业经(13170)
财经(13134)
技术(13016)
国际(12594)
(11643)
(10767)
金融(10767)
技术经济(10333)
统计(9745)
世界(9672)
(8652)
(8558)
资源(8381)
商业(8357)
决策(7888)
共检索到2235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强文丽  刘爱民  成升魁  
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促使全球农产品贸易量迅速增加,由此引起的环境及社会经济效应也逐渐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本研究使用多属性效用理论,分别从生态和社会经济两个方面对我国及我国大豆进口来源国的大豆生产及贸易的效应进行了定量分析和评价。通过计算结果可以看出,巴西、美国大豆生产和贸易的生态效应和社会经济效应均较高,而阿根廷大豆生产及贸易则处于低生态效应、高社会经济效应的范围,相比较而言,我国大豆生产和贸易的生态和社会经济效应值均低于这三个大豆进口来源国。因此,从全球角度来看,我国大豆进口降低了全球大豆生产的生态环境负效应,提高了大豆出口国的社会经济效应。但是对于我国而言,要保证大豆供给的可持续性,一方面应...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贺晓丽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章胜勇  李崇光  
大豆和花生是两种重要的油料作物,中美两国在大豆和花生的生产及贸易上有一些共同之处,但同时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文章在整合中美两国生产成本核算指标的基础上,对两国在大豆和花生的成本构成和效益上存在的差异进行了实证研究,并探讨了相应的对策。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孙中叶  李玉莹  李治  
大豆进口贸易对保障中国大豆产业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建立SVAR模型和中介效应进行实证研究,分析了2003年1月至2020年9月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对中国大豆进口贸易的影响,结果表明:(1)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对中国大豆进口贸易的传导效应显著,其正向冲击会造成大豆进口量上升,对大豆进口量的贡献率约为14.65%左右;(2)基于中介效应分析发现,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对中国大豆进口贸易的间接效应大于直接效应。其中,国际大豆价格的中介效应存在遮掩效应,中国大豆进口价格的中介效应占比为19.91%,国内大豆价格的中介效应占比为52.34%。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李建国  湛柏明  
本文从美国服务生产的贸易效应视角,探讨全球经济失衡中的逆差形成原因。以美国生产结构的变化为切入点,通过构建服务与商品两部门理论模型、统计分析与回归检验,讨论美国服务生产的贸易效应及其与收支失衡的关系。理论研究与模型分析证明,服务生产的非贸易品属性,使得美国经济在偏向于服务生产的产业结构调整中,形成了逆贸易倾向的增长方式。根据统计数据所做的实证分析显示,美国产业划分成生产与服务两部门时,在生产上存在着与理论分析相一致的逆贸易效应。在商品消费上,美国存在着商品边际进口倾向和商品进口需求收入弹性大于1的顺贸易效应。这两种相反的力量,会使出口增长速度低于进口增长速度,形成逆差。回归方程的计量检验发现,...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马翠萍   杨水清  
中美大豆贸易是中美经贸的重要组成部分。自中国加入WTO以来,中美大豆贸易深受中美经贸关系变动影响。中美经贸关系常态化下,中美大豆贸易依存度较高,中国市场对美国大豆出口的重要性和稳定性不断加强。中美经贸摩擦期间,双边大豆贸易对中美经贸摩擦紧张程度作出即时反应,一定程度上重塑了世界大豆贸易格局,但中美经贸摩擦并没有改变中美大豆贸易紧密关系。中美经贸关系止跌企稳后,新兴大豆生产国短期内仍无法撼动美国对中国进口大豆贸易的重要地位。长期来看,巴西、阿根廷与美国出口大豆将互补式满足中国大豆需求。据此,中国应维护好与美国、新兴大豆生产国的关系,减少地缘政治风险与基建落户对大豆贸易的影响;积极拓展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和自贸区国家的伙伴关系,鼓励具有国际经验的大中型企业“走出去”;完善大豆产业政策,引导和调动国内农民大豆种植积极性,增强国内大豆生产能力。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张亚鑫  李馨  
大豆作为一种重要的粮油饲兼用的农产品,其供给水平对我国的食物供给安全和物价稳定具有重要影响。中国和美国是世界最重要的大豆进口国和出口国,中美贸易摩擦,大豆首当其冲成为重要谈判筹码,对国内大豆市场供需水平和市场价格形成直接影响,并进而影响国内大豆生产。文章以中美贸易摩擦前后大豆进口依赖度较高的沿海代表性省份,江苏的大豆生产为研究对象,分析贸易摩擦对其大豆生产规模、市场价格、农民收入等的影响。结果发现:贸易摩擦对江苏大豆种植面积和农民收入的影响并不明显,但对于大豆产量和市场价格有积极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严守耕地红线、藏粮于地,加大大豆良种繁育与推广;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推进适度规模经营;以及增加农户大豆经营收入,增加农民种豆积极性等政策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马述忠  王军  
为检验我国粮食进口贸易是否存在"大国效应",本文以大豆为例采用面板数据并利用基于进口商行为的PTM模型对我国粮食进口贸易的市场势力进行了测算。研究表明,我国大豆进口不存在市场势力,即"大国效应"尚未显现,这与我国大豆进口占世界较大份额的地位并不相符;金融危机和"大豆风波"都对我国大豆进口产生了显著的负向影响,而"大豆风波"的影响相对较大。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廖翼  姚屹浓  
本文从贸易总量、贸易地理分布和国际竞争力等方面对世界大豆市场贸易动态展开研究。结果表明,世界大豆贸易在呈现良好发展势头的同时,其贸易格局发生了较大变化。大豆出口市场由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美国独家垄断演变为现今的美国、巴西和阿根廷3国寡头垄断。进口方面,中国取代日本成为世界大豆头号购买国。美国、巴西和阿根廷大豆产业显示出极强的国际竞争力,中国大豆国际竞争力非常弱,并且呈现持续弱化的趋势。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杨焕璐  贺妍婷  张超群  
文章基于2008年~2017年国际大豆进口贸易数据,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分析国际大豆进口贸易网络的整体密度、相对点度数、邻接距离以及聚类系数,并用QAP分析法研究国家间贸易情况与边境和使用货币之间的相关关系。研究表明:国际大豆进口贸易网络密度不高但呈逐年上升趋势;中国、美国、荷兰、加拿大、德国在贸易网络中占重要地位,中国的网络中心地位仅次于荷兰,位居第二;网络中贸易国家间邻接距离较小,聚类系数较高;国家间更倾向于与边境不相邻的国家进行大豆贸易。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耿献辉  周应恒  霍利玥  
我国农业部公布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及其《实施细则》已经开始实施。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转基因大豆进口国,它们的实施必然会对我国的大豆贸易产生影响。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黄天柱  李颖  
通过对中国大豆贸易现状的分析,指出在中国大豆高达80%的进口依存度背后,存在着严重的贸易逆差问题。通过对国内、外因素的分析,指出我国大豆贸易逆差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于国内市场供不应求、国内豆业不成熟的产业结构、国外市场有目的的渗入式垄断、政府缺乏对国内豆业的扶持和对国外豆源流入的控制等。改善我国大豆贸易逆差的最终出路在于实行大豆产业的链式管理、优化大豆种植业的产业结构、增加政府介入力度以及加强对转基因大豆的监管力度。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王娟  韩玉军  鲁海玥  
目前,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大豆进口国,而巴西是最大的大豆出口国。文章分别对中国大豆贸易、巴西大豆贸易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针对两国大豆贸易做了比较,找出两国的差距,进而提出有针对性的促进中国大豆贸易发展的策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