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022)
- 2023(4426)
- 2022(4090)
- 2021(3714)
- 2020(3503)
- 2019(8302)
- 2018(8238)
- 2017(16147)
- 2016(9341)
- 2015(10737)
- 2014(11113)
- 2013(11254)
- 2012(10770)
- 2011(9800)
- 2010(9982)
- 2009(9409)
- 2008(9680)
- 2007(8950)
- 2006(7486)
- 2005(6681)
- 学科
- 济(40526)
- 经济(40491)
- 业(23803)
- 管理(23505)
- 方法(22053)
- 数学(19970)
- 数学方法(19820)
- 企(18291)
- 企业(18291)
- 农(11505)
- 财(10161)
- 学(9548)
- 中国(9145)
- 贸(8226)
- 贸易(8226)
- 易(7980)
- 地方(7824)
- 农业(7425)
- 业经(7042)
- 制(6828)
- 和(6275)
- 务(6269)
- 财务(6256)
- 财务管理(6235)
- 企业财务(5844)
- 银(5693)
- 银行(5653)
- 融(5416)
- 金融(5411)
- 环境(5350)
- 机构
- 大学(142225)
- 学院(141290)
- 济(56740)
- 经济(55491)
- 管理(51349)
- 研究(49181)
- 理学(44331)
- 理学院(43788)
- 管理学(42955)
- 管理学院(42697)
- 中国(35604)
- 科学(33339)
- 农(32949)
- 京(30180)
- 所(27308)
- 农业(26610)
- 业大(26026)
- 财(25176)
- 研究所(25085)
- 中心(22918)
- 江(21788)
- 财经(20307)
- 北京(18665)
- 经(18305)
- 范(17928)
- 经济学(17773)
- 师范(17676)
- 农业大学(17416)
- 州(16941)
- 院(16576)
- 基金
- 项目(93010)
- 科学(70729)
- 基金(65885)
- 研究(63822)
- 家(58721)
- 国家(58248)
- 科学基金(47862)
- 社会(38355)
- 省(37680)
- 社会科(36238)
- 社会科学(36222)
- 基金项目(35278)
- 自然(32232)
- 划(31920)
- 自然科(31443)
- 自然科学(31425)
- 自然科学基金(30869)
- 教育(29748)
- 资助(27591)
- 编号(26334)
- 成果(21722)
- 重点(21378)
- 部(20646)
- 发(20288)
- 计划(19217)
- 创(18987)
- 科研(18690)
- 课题(18190)
- 创新(17864)
- 科技(17430)
共检索到2008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大刚 陈圣男 黄志平 李杰坤 吴倩 胡国玉 王维虎 杨永庆
为了筛选出对大豆花叶病毒(SMV)病具有抗性的大豆新品系,以1 108份新选育的大豆品系为材料,人工接种SMV优势株系SC3和SC7,通过调查发病率和病情指数以考察其抗性,同时分析其亲本来源和抗性。结果显示,有356和326份大豆品系对SMV株系SC3和SC7分别表现高抗,占比为32.13%,29.42%,同时对这2个株系均表现高抗的品系有252份,占22.7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SC3和SC7发病率与病情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r=0.942和r=0.956)。线性回归结果显示,SC3和SC7发病率与其病情指数呈线性关系,线性关系显著,其发病率可以分别解释其病情指数变异的88.75%,91.47%。从亲本来源可以看到,母本来源于河北育成的品系数最多,有97份;父本来源于国外育成的品系数最多,为85份。抗性分析显示,来源于河北的母本抗性的病情指数相对较低,其后代品系平均发病率和病指指数也均相对较低。研究结果为SMV病情预测和大豆抗病育种提供了参考。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滕卫丽 李文滨 韩英鹏
本研究在大豆SMV1株系抗性的遗传分析基础上,筛选与抗病基因紧密连锁的SSR标记,并探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在大豆花叶病毒病抗病育种中的应用价值.利用合丰25×东农93-046的F1、F2和F2:3群体进行了抗病性鉴定,结果表明:F1植株在接种后表现抗病,经χ2测验,F2群体分离比例为3(抗):1(感);对F2代衍生的F2:3家系接种鉴定,纯合抗病家系、抗感分离家系和纯合感病家系的比率符合1:2:1,表明东农93-046对SMV1株系的成株抗性受一对显性基因控制.并利用东农93-046×Conrad的正反交组合F2代进行抗性鉴定,结果正反交后代均表现为31的分离比例,无细胞质效应,进一步证明了东农...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月明 侯春燕 张孟臣 杨春燕 王冬梅
为调查河北省推广大豆对大豆花叶病毒的抗性情况,本研究对9份大豆品种,包括高蛋白品种:冀豆12号,冀豆7号;高油品种:冀黄13号,nf37,nf58;兼性品种:冀豆15号,鉴15;以及无腥大豆品种:五星1号,五星2号,均采用人工汁液摩擦法分别接种6个SMV株系进行抗性鉴定。鉴定结果表明,五星1号、冀豆12号和五星2号是3个较理想的抗SMV品种,适合推广种植。
关键词:
大豆品种 抗性鉴定 大豆花叶病毒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莹 李原平 赵卫红
采用兼抗大豆胞囊线虫1,3,4,5号生理小种的兴县灰布支黑豆、五寨赤不流黑豆和应县小黑豆等抗源与生产上广泛应用的优良品种杂交,经多年选择培育,获得14个抗大豆胞囊线虫4号小种的黄粒新品系,历年鉴定,抗性稳定,根系胞囊平均在10个以下,其中10个品系根系胞囊在3以下,属高抗材料,并且表现直立不倒,百粒重比抗源亲本提高50%以上,产量大大提高,折合亩产125~150kg,均超过抗源亲本的10%~15%,接近或超过高产亲本的产量,可在生产上直接应用,特别是在黄淮海地区受4号小种侵染的重病区应用,也可作为育种的中间材料。
关键词:
大豆,大豆胞囊线虫,抗性育种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大刚 张磊 吴倩 胡晨 胡国玉 李杰坤 黄志平
为了研究大豆广谱抗源对我国大豆花叶病毒优势株系SC3和SC7的遗传方式及抗源材料对SMV抗性基因间的等位性关系,利用广谱抗源科丰1号和齐黄1号与感病材料南农1138-2配制抗感及抗抗杂交组合,通过人工摩擦接种法进行鉴定。结果发现,接种株系SC3和SC7后,科丰1号和齐黄1号与南农1138-2配制抗感组合的F1均表现抗病,经卡方测验,F2抗感分离比例符合3∶1,F2∶3家系分离比例为1(抗)∶2(分离)∶1(感),说明这2个广谱抗源均有1对显性基因控制株系SC3和SC7的抗性;等位性测验结果表明2个抗抗组合的F1对SC3和SC7优势株系均表现抗病,F2分离比符合15(抗)∶1(感),说明科丰1号...
关键词:
大豆 大豆花叶病毒 抗性遗传 等位性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武天龙 马晓红 姚陆铭 王彪
【目的】对田间抗性测验筛选得到的P189、P203、P574和P746等4份栽培大豆抗蚜性资源进行抗性鉴定。【方法】采用选择性、非选择性试验方法以及重复鉴定。【结果】资源P189、P574和P746在蚜虫抗性等级和受害指数水平上和不具有抗性的对照品种相比具有显著的差异(P=0.05),其中P574和P746表现更加稳定,能阻止蚜虫在植株上繁殖,为抗生性品种;P203在田间自然感蚜和选择性试验中与不具有抗性的对照品种相比具有显著的差异(P=0.05),在非选择性试验中感蚜,表现对蚜虫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为排趋性品种。【结论】田间自然感蚜,选择性试验和非选择性试验在划分蚜虫抗性等级和受害指数水平...
关键词:
大豆蚜虫 抗性鉴定 抗生性 排趋性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杨华 李凯 杨清华 王大刚 刘宁 马莹 智海剑
对2004-2006年度参加国家或部分省(市)区域试验的193个新选育的大豆品种进行了针对大豆花叶病毒主要流行株系SC-3和SC-7的抗性鉴定。结果表明:中作119、东大2号、中作017020、中作00-683、03鉴31等20个品种对2个株系都表现为抗侵染,约占参试品种总数10%;铁豆37、东大4号、铁96001-7、密选2号、东大7号等36个品种对SC-3株系表现为抗侵染,占参试品种总数的19%;晋遗46号、徐9302-186、晋遗39号、石豆412 4个大豆品种对SC-7株系表现为抗侵染,占参试品种总数的2%。除此之外,鲁9594-3、浙4074、中作J4015,汾豆72等品种虽然对2个...
关键词:
大豆品种 大豆花叶病毒 抗性 鉴定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春燕 杨永庆 王大刚 李华伟 郑桂杰 王涛 智海剑
【目的】明确大豆对SMV株系SC10的抗性遗传方式以及不同抗源所携带的抗病基因间的等位关系,并对科丰1号所携带的抗SC10基因进行标记定位。【方法】利用抗中国南方大豆产区流行株系SC10的科丰1号、晋大74、大白麻、汾豆56、中作229、徐豆1号、邳县茶豆、Kwanggyo、跃进4号配制部分抗抗杂交组合并与感病品种南农1138-2和8101配制抗感组合,在接种SC10的条件下,调查各组合后代的抗感反应;并利用科丰1号×南农1138-2的F2群体和分离群体分组分析法(BSA)及SSR标记对抗病基因进行标记定位。【结果】科丰1号、晋大74、大白麻、汾豆56、中作229和徐豆1号与感病品种杂交的F1...
关键词:
大豆 大豆花叶病毒 抗性 基因定位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姚怡莎 谷旭 商方方 邱静 李军国 李俊
【目的】大豆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除了作为食品原料外也是重要的饲料原料,但大豆所含抗营养因子限制了其在食品及饲料行业中的应用。挤压膨化工艺能够在基本保持大豆营养成分的基础上,降低其抗营养因子的含量,从而减小对人和动物健康的负面作用。调查分析市售大豆和膨化大豆中主要几种抗营养因子的差异,分析挤压膨化加工工艺对大豆中主要抗营养因子的消除降解作用,并对这几种主要抗营养因子的含量及活性给出置信范围,为膨化企业实际生产应用中选择优质原料及优化加工工艺提供参考,并对动物饲料的配方设计提供指导。【方法】采集市场上不同地区及厂家的大豆20批次和膨化大豆19批次,检测其中胰蛋白酶抑制因子、抗原蛋白(包括大豆球蛋白...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杨永庆 智海剑 张孟臣
从SMV株系划分、组成与分布、抗源筛选、抗病基因定位及病毒新类型等方面综述了国内外近年来对SMV的研究进展,重点总结了黄淮海SMV株系组成和分布最新研究结果。对比历年国家或地方区域试验的SMV抗性鉴定结果,分析了黄淮海地区的抗病育种研究现状,提出了该地区今后抗病育种研究方向。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朱青竹 苏丽君 赵国忠 张艳丽 刘桂珍 陈正华 胡赞民
本试验根据2004-2005年国家棉花区试结果数据[1]对抗病虫新型转基因棉花新品系126/系9的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品系具有高抗棉铃虫和枯黄萎病、纤维品质优异、产量较高、抗逆性强等优良特性,适宜在黄河流域棉区种植。
关键词:
棉花新品系 126/系9 特性分析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郑伟 郭泰 胡喜平 王志新 吴秀红
利用AMMI模型对大豆新品种合丰47号参加黑龙江省大豆区域试验第二积温带三江平原西南温和半湿润区(5区)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合丰47号产量在所有参试品种中列第1位;(Di)值在参试品种中列第2位,小于对照品种合丰35号的(Di)值,表明合丰47号的适应性好于对照品种合丰35号;从品种与试验点的交互作用可以看出,合丰47号适于在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三江平原西南温和半湿润区的汤原、桦南、富锦、友谊、笔架山、依兰等地区推广。采用逐步回归法获得合丰47号的产量回归方程为:Y=4056.6248-39.1945X1+14.4335X4+38.9511X6+37.42421X7。表明有效分枝对合丰4...
关键词:
合丰47号 产量评价 逐步回归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谢皓 陈孝 牛永春 吴立人 林志珊 马有志
YW243是通过多种抗源复合杂交、花药培养选育的普通小麦新品系,经多年田间和室内条锈病生理小种接种鉴定表明,YW243在苗期和成株期均高抗国内现流行的条中29号、条中30号、条中31号、SU-11、条中32号等多种生理小种;与感病品种京771测交后代遗传分析证明该品系含有1对显性抗条锈病基因。
关键词:
小麦 抗病品种 条锈病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孙石 赵晋铭 武晓玲 郭娜 王源超 盖钧镒 邢邯
【目的】研究大豆对大豆疫霉根腐病完全抗性和部分抗性两种抗性的遗传方式。【方法】利用不同抗性类型的品种(系)配置4个杂交组合,在分别采用下胚轴伤口接种法和根部接种法接种大豆疫霉菌株PNJ1条件下,研究两种抗性的遗传模式。【结果】豫豆25和郑92116对大豆疫霉菌的抗性由一对显性单基因控制,General和Conrad对大豆疫霉菌的部分抗性由1对加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控制,F2代主基因和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41.31%~74.84%和15.60%~50.36%,F2:3代主基因和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54.21%~77.05%和13.52%~38.24%。大豆对疫霉根腐病完全抗性和部分抗性分别属于...
关键词:
大豆 疫霉根腐病 遗传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邓新贤 章振羽 龙海 潘志芬 余懋群 白志川
本研究以自育5个小麦稳定品系为材料,在温室中人工接种川麦42致病条锈菌突变菌株CM42-X进行苗期抗性鉴定,并连续2年在田间观察其对当前流行条锈菌混合小种(主要包括条中31、32、33,水源4、11)的抗病性反应。结果表明,品系"CD011鉴46"在2种条件下均表现出稳定抗病性。以"CD011鉴46"为母本与感条锈病品种"川麦28"杂交,构建F1、F2代分离群体。遗传分析发现,"CD011鉴46"抗条锈病性状受一对显性核基因控制,该基因暂被命名为YrJ46。该抗性基因可能来自"贵农19"或"绵阳91-305"。本研究结果将对"CD011鉴46"中抗条锈病基因YrJ46的有效利用、选育抗条锈病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