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603)
- 2023(7886)
- 2022(6812)
- 2021(6370)
- 2020(5381)
- 2019(12339)
- 2018(12192)
- 2017(23157)
- 2016(13255)
- 2015(15323)
- 2014(15662)
- 2013(15500)
- 2012(14973)
- 2011(13483)
- 2010(13693)
- 2009(12928)
- 2008(13326)
- 2007(12485)
- 2006(10704)
- 2005(9518)
- 学科
- 济(54019)
- 经济(53960)
- 管理(34538)
- 业(33330)
- 方法(26178)
- 企(26133)
- 企业(26133)
- 数学(22908)
- 数学方法(22591)
- 农(16881)
- 学(14699)
- 中国(13885)
- 财(13633)
- 贸(11297)
- 贸易(11290)
- 业经(11155)
- 农业(11027)
- 易(10967)
- 地方(10916)
- 制(10332)
- 和(8690)
- 理论(8669)
- 务(8388)
- 银(8379)
- 财务(8365)
- 财务管理(8333)
- 银行(8332)
- 行(7853)
- 融(7846)
- 环境(7843)
- 机构
- 大学(199130)
- 学院(199106)
- 济(74709)
- 经济(72883)
- 研究(70408)
- 管理(69070)
- 理学(59030)
- 理学院(58281)
- 管理学(56880)
- 管理学院(56529)
- 中国(52375)
- 科学(48452)
- 农(44777)
- 京(43094)
- 所(38708)
- 农业(36040)
- 业大(35752)
- 研究所(35390)
- 财(34679)
- 中心(32914)
- 江(31938)
- 财经(27358)
- 北京(26904)
- 范(26851)
- 师范(26441)
- 州(25166)
- 院(24654)
- 经(24580)
- 技术(24332)
- 省(23482)
- 基金
- 项目(129984)
- 科学(99146)
- 基金(91122)
- 研究(90794)
- 家(81485)
- 国家(80795)
- 科学基金(66270)
- 社会(53667)
- 省(52839)
- 社会科(50578)
- 社会科学(50556)
- 基金项目(48104)
- 划(44947)
- 自然(44326)
- 自然科(43215)
- 自然科学(43197)
- 教育(42544)
- 自然科学基金(42395)
- 编号(37804)
- 资助(37716)
- 成果(31793)
- 重点(30162)
- 发(28768)
- 部(27918)
- 课题(26891)
- 创(26504)
- 计划(26395)
- 科研(25554)
- 创新(24865)
- 大学(23944)
共检索到2964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练云 李海朝 王树峰 武永康 李金英 雷晨芳 卢为国
在异黄酮合成途径中,异黄酮合酶(Isoflavone synthase,IFS)基因起着重要作用,为此,分析了IFS1基因(IFS基因的同源基因之一)在大豆中的表达特点。组织表达分析表明,IFS1基因在根、茎、叶、花、籽粒、豆荚和胚中均有表达,其中在较嫩的组织(萌发7 d的豆苗根、茎、叶)中表达量较高,在较老的组织(生长70 d的豆苗根、茎、叶)中表达量较低,在开花后25,45 d的籽粒和豆荚及花中表达量也较低,而在成熟胚中IFS1基因表达量较高,推测该基因在胚形成早期就已经完成了大豆异黄酮的积聚过程。不同非生物胁迫的诱导表达分析表明,IFS1基因不同程度地受IAA、ABA、PEG、NaCl、...
关键词:
大豆 异黄酮 异黄酮合酶 基因表达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苹 罗启慧 黄超 李立科 李一帆 陈晓林 刘文涛 陈正礼
【目的】研究大豆异黄酮(Soy isoflavone,SIF)对大鼠肝脏中大麻素1型受体(CB1R)、脂肪酰胺水解酶(FAAH)和二脂酰甘油酰基转移酶(DGAT1)表达的影响,为SIF活性的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方法】试验选取40只6周龄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分别按0,50,250,500 mg/kg的剂量经口灌胃含SIF的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4周后,麻醉,采血收集血清,全自动生化仪进行血液生化检测。解剖大鼠取肝脏组织制备石蜡切片,HE染色进行病理分析,油红O检测脂滴沉积情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梁慧珍 王树峰 余永亮 练云 王庭峰 位艳丽 巩鹏涛 刘学义 方宣钧
【目的】研究大豆异黄酮与脂肪、蛋白质含量基因定位及相关性,为大豆品质改良、分子育种及基因克隆等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SSR技术,对晋豆23号和灰布支杂交构建的F13代大豆重组自交系群体的474个家系进行了连锁图谱的构建。在此基础上,利用WinQTLCart2.0软件分析了影响大豆异黄酮含量、脂肪含量和蛋白质含量3个重要品质性状的QTL,通过复合区间作图分析,检测QTL;同时,对异黄酮与脂肪、蛋白质的含量相关性分析。【结果】检测到23个QTL,其中控制异黄酮含量QTL有6个,分别定位在J、N、D2和G染色体的连锁群上;控制脂肪含量的QTL有11个,分别定位在第A1、A2、B2、C2和D2...
关键词:
大豆 SSR QTL 品质 异黄酮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汪玉秀
介绍了大豆异黄酮的组成结构、提取工艺和提取方法,并对其在人体健康方面的功能和应用前景进行了综合评述。
关键词:
大豆异黄酮 化学结构 提取工艺 保健功能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罗启慧 刘芸 唐秀莹 陈正礼
为了探究大豆异黄酮通过瘦素减重的作用机制,建立食源性肥胖大鼠模型,后进行低、中、高剂量(50,150,450 mg/kg)大豆异黄酮干预,并每周定期称量记录体重,采用苏丹Ⅲ染色、SABC免疫组织化学法和核酸原位杂交法,观察大豆异黄酮对肥胖大鼠体重、腹部脂肪细胞形态和下丘脑弓状核及垂体α-MSH、POMC mRNA、Ob-Rb 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标准对照大鼠α-MSH在弓状核、垂体神经部和中间部均大量表达,POMC mRNA在弓状核和垂体仅少量表达,Ob-Rb mRNA仅在弓状核表达,同时肥胖大鼠3种因子表达均显著降低;大豆异黄酮干预后肥胖大鼠体重降低,腹部脂肪细胞面积缩小且形态分布...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陈正礼 罗启慧 程安春
目的探讨大豆异黄酮对去卵巢大鼠脾脏IL-2mRNA表达及分布的影响。方法在成功造模60只去卵巢青年大鼠的基础上,分别皮下注射补充大豆异黄酮高、中、低剂量(1.5、1.0、0.5mg·kg-1BW)和溶媒剂,补充至第2、4和6周时每组各宰杀5只,运用原位组织杂交方法,对大鼠脾脏IL-2mRNA的表达和分布变化进行观察。结果IL-2mRNA主要分布于被膜下方的红髓区,在白髓区的脾小结外周、边缘区、动脉周围淋巴鞘外层等处也有分布。大鼠去卵巢后脾脏中IL-2mRNA的表达强度和阳性细胞数目均显著下降,并且随着去除卵巢时间的延长更趋明显;而补充大豆异黄酮高、中、低剂量后,各组IL-2mRNA的表达强度和...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俊 董海冉 常宏 王伟 包冬芳 赵孝岳 赵雪 韩英鹏
UGT是一类糖基转移酶,它对黄酮类化合物进行糖基化修饰,合成异黄酮糖苷,在异黄酮的合成、转运、存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了探索UGT功能,通过RT-PCR方法从中豆27中克隆获得GmUGT73基因的CDS全长序列。利用ProtParam tool等在线软件对GmUGT73蛋白序列及理化性质进行分析,预测结果表明,GmUGT73基因的编码区编码464个氨基酸,分子质量为51.186 5 ku,理论等电点(pI)为6.27,总原子数为7 176,分子式为C_(2281)H_(3580)N_(608)O_(685)S_(22)。GmUGT73蛋白总正电和负电残基数分别为37和41,蛋白的不稳定系数为36.93,表明该蛋白较稳定,蛋白的脂溶指数为86.19,GRAVY值为-0.111,说明该蛋白为亲水性蛋白。将线性植物表达载体与目的片段进行连接,成功构建pCambia3300-GmUGT73植物表达载体,通过发根农杆菌介导法转化大豆毛状根并获得转基因阳性根系,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对根系进行异黄酮含量测定,结果表明,转基因阳性根中异黄酮含量与对照相比极显著提高(P<0.01),说明该基因可能具有促进合成大豆异黄酮的功能。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孙朝霞 侯思宇 令狐斌 刘荣华 王丽 杨武德 韩渊怀
【目的】探究苦荞全生育期芦丁含量变化与其合成途径关键酶基因和调控因子MYB基因表达量之间的相关性,以期进一步明确苦荞植株体内芦丁生物合成的分子机制。【方法】以九江苦荞为试验材料,整个生育期分别在萌发期、子叶期、真叶期、盛叶期、现蕾期、盛花期、灌浆期和籽粒成熟期共8个时期取材(S1—S8)。采用RT-PCR方法,克隆获得与黄酮类代谢相关的MYB类转录因子基因。采用T-coffee软件进行氨基酸同源序列比对及保守结构域分析。与拟南芥黄酮类代谢相关的MYB转录因子及荞麦同源MYB转录因子序列比对,基于邻近法构建
关键词:
苦荞 芦丁 MYB基因 基因表达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谢明杰 徐春华 高爽 邹翠霞 卢明春 金凤燮 刘长江
采用酸法将糖苷型大豆异黄酮水解成其苷元形式。通过正交实验得到盐酸水解大豆异黄酮的最佳反应条件为 :盐酸浓度为6mol·L-1,酸解时间为3h;酸解温度50℃ ,盐酸体积与原料比为4∶1。利用本实验获得的最适酸解条件反应 ,可使染料木苷生成染料木素的转化率达到98%以上
关键词:
大豆异黄酮 酸解 染料木苷 染料木素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夏玉 罗启慧 祝春梅 陈正礼
为探讨大豆异黄酮(SIF)对雌激素受体(ERα)和白细胞介素–2(IL–2)在去卵巢大鼠垂体各叶中表达的影响,对去卵巢大鼠皮下注射不同剂量的SIF(分别皮下注射1.5、1.0、0.5 mg/kg的SIF)和无水乙醇,另设假手术组,注射等量无水乙醇。待SIF处理至第2、6周时,于各组随机选取5只大鼠进行剖杀,分别对大鼠垂体中ERα和IL–2的蛋白及m RNA表达变化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大鼠去除卵巢后,垂体各叶中ERα和IL–2的蛋白及m RNA表达强度和阳性细胞数均显著下降,补充SIF后有不同程度升高,其中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邬玉香 夏延斌 刘爱玲
为探明腊八豆各生产环节对大豆异黄酮含量的影响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腊八豆各工艺环节大豆异黄酮的含量 .结果表明 ,浸泡、蒸煮、油炸对腊八豆大豆异黄酮的含量有明显影响 ,损失率分别为 16 .3% ,2 8% ,36 % .发酵前后大豆异黄酮总含量基本保持不变 ,但各组分有显著改变 ,95 %的结合态的糖苷转化为游离的苷原 ,其生物活性大大提高 .
关键词:
大豆异黄酮 腊八豆 高效液相色谱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赫卫 刘林 关荣霞 邱丽娟
【目的】鉴定大豆基因GmNcl1的序列多态性,探求逆境下该基因的表达模式。【方法】通过BLASTP比对GmNCl1的氨基酸序列,寻找同源基因。测定50个大豆品种中GmNcl1的启动子和基因的DNA序列差异以及这些品种的耐盐性差异,利用MAGE软件进行单倍型聚类分析和进化树分析,寻找品种耐盐性和序列间的相关性。以耐盐品种铁丰8号和盐敏感品种85-140的幼苗根为材料,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GmNcl1在多种处理下的表达模式,处理条件包括蛋白抑制剂阿米洛利(Na+/H+逆转运蛋白抑制剂)和钒酸钠(Ca2+-ATPase抑制剂)、pH4.0和pH5.7、ABA处理及多浓度盐、碱、旱逆境胁迫。【结...
关键词:
大豆 离子交换蛋白 耐逆 表达分析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晓庆 陈华涛 张红梅 袁星星 崔晓艳 顾和平 陈新
通过对不同异黄酮含量品种大豆的转录组测序分析,发现GmNAC011基因在不同品种间的表达量存在显著差异。为了研究该基因的功能,根据大豆基因组序列设计引物,从大豆根系中克隆到GmNAC011基因完整的开放性阅读框(ORF)(Opening reading frame)序列,通过生物信息学对该序列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该基因编码268个氨基酸,蛋白质分子量为31 k Da,理论等电点为8.3。进化树分析发现该蛋白与GmNAC2亲缘关系较近,属于NAC转录因子ATAF1亚家族。通过RT-PCR的方法分析了GmNAC011基因与异黄酮合酶基因GmIFS2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模式,结果显示GmNAC011与...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蒋磊 于国萍 代微
大豆异黄酮具有多种生理功效,但自然界中分布有限且不易为人体吸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豆苷元和染料木素含量,以水解后大豆苷元和染料木素在水解液中的浓度为指标从而确定大豆异黄酮水解效果。采用二次旋转正交试验设计研究大豆苷元、染料木素浓度与大豆异黄酮水解条件的关系,盐酸水解大豆异黄酮最佳工艺参数为:水解时间200min、水解温度95℃和水解盐酸浓度6mol.L-1。
关键词:
大豆 异黄酮 水解反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