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887)
2023(7295)
2022(6452)
2021(5907)
2020(5370)
2019(12454)
2018(12344)
2017(23792)
2016(13473)
2015(15464)
2014(15615)
2013(15782)
2012(15229)
2011(13869)
2010(13981)
2009(13101)
2008(13428)
2007(12340)
2006(10655)
2005(9692)
作者
(45202)
(37939)
(37869)
(36083)
(24182)
(18635)
(17223)
(15042)
(14385)
(13447)
(13076)
(12753)
(12321)
(12296)
(12270)
(12079)
(12023)
(11300)
(11125)
(11005)
(9862)
(9603)
(9369)
(8719)
(8668)
(8596)
(8518)
(8447)
(7942)
(7911)
学科
(55335)
经济(55271)
管理(33584)
(32875)
方法(27848)
(25582)
企业(25582)
数学(24682)
数学方法(24424)
(16777)
(15410)
(14392)
中国(13407)
(10973)
贸易(10971)
地方(10673)
(10630)
(10227)
业经(10166)
农业(10082)
(8920)
环境(8699)
(8414)
财务(8399)
财务管理(8371)
(8302)
(8276)
金融(8273)
银行(8256)
理论(7921)
机构
大学(206519)
学院(202577)
(79062)
研究(77410)
经济(77269)
管理(70527)
理学(60439)
理学院(59621)
管理学(58275)
管理学院(57930)
中国(56456)
科学(53231)
(49254)
(45547)
(43563)
研究所(40112)
农业(39810)
业大(38450)
(36244)
中心(34922)
(32001)
北京(28749)
财经(28652)
(27164)
(26779)
师范(26323)
(25912)
(25796)
农业大学(25761)
(25292)
基金
项目(136528)
科学(103686)
基金(97414)
研究(90458)
(89466)
国家(88780)
科学基金(71978)
社会(53993)
(53543)
基金项目(51547)
社会科(50921)
社会科学(50902)
自然(50165)
自然科(48924)
自然科学(48901)
自然科学基金(48014)
(46685)
教育(41649)
资助(41564)
编号(35604)
重点(32284)
(29933)
(29741)
成果(29690)
计划(29116)
科研(27680)
(27293)
科技(26816)
创新(25745)
课题(25600)
期刊
(84783)
经济(84783)
研究(56460)
学报(45216)
(43678)
中国(39403)
科学(37422)
大学(31824)
学学(30283)
农业(29523)
(28192)
管理(23436)
教育(18946)
(16938)
(16355)
金融(16355)
技术(15626)
财经(14058)
经济研究(13751)
业经(12857)
业大(12533)
(12402)
(12054)
问题(11878)
农业大学(10540)
技术经济(9857)
统计(9752)
科技(9730)
资源(9711)
(9693)
共检索到3002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赵洪海  丁海燕  王凤龙  
目的测定和分析2013年同一生长季大豆和烟草上大豆孢囊线虫(Heterodera glycines,SCN)的群体动态和世代发生特点,探讨2种作物对大豆孢囊线虫的寄主适合性差异和温湿度等气象条件对线虫发生的可能影响。方法采取"Zig-Zag"取样法对同一地点2种作物上的大豆孢囊线虫每隔6—8 d同时取样,用淘洗-过筛法和贝曼漏斗法分离土壤中线虫,用次氯酸钠-酸性品红染色法对根组织中线虫染色,镜检并计数。统计作物生长季每旬100 g土壤和10 g根组织中各虫态的数量,即群体密度。结果在大豆和烟草土壤中,大豆孢囊线虫2龄幼虫均出现于4月7日至9月15日,最大群体密度均发生在7月下旬,之前分别有2个...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赵洪海  管锡财  梁晨  彭德良  
为探究大豆孢囊线虫(SCN)即墨群体和莒县群体的生理小种类型及其对烟草的寄生性,采用杯栽试验和孢囊定量接种方法,测定2个SCN群体在5个大豆品种(4个生理小种鉴别寄主和1个感病对照品种Lee)和6个烟草品种上的繁殖和侵染情况。结果发现,SCN即墨群体在5个大豆品种上的繁殖系数(Rf=Pf/Pi)为1.88(0.059.03),在感病对照品种Lee上Rf高达9.03;在6个烟草品种上的Rf为0.01(0.000.04)。SCN莒县群体在5个大豆品种上的Rf为1.23(0.055.28),在感病对照品种Lee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刘大伟  陈立杰  段玉玺  
本研究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感病品种辽豆15和抗病品种灰皮支黑豆(ZDD2315)受大豆胞囊线虫侵染后早期根系基因表达谱进行了分析,研究胞囊线虫侵染后大豆根部诱导表达的差异基因。结果表明:灰皮支黑豆受大豆胞囊线虫侵染后诱导389个差异基因上调表达,344个差异基因下调表达;辽豆15受大豆胞囊线虫侵染后诱导222个差异基因上调表达,691个差异基因下调表达。这些差异表达的基因与激素应答、转录因子、蛋白激酶、热激蛋白、防御酶系、PR蛋白等有关,推测这些基因可能在大豆与胞囊线虫的非亲和互作中起重要作用。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晗  金贺  王旭东  张顺斌  夏诗宁  段玉玺  王惠  
大豆胞囊线虫病是影响大豆生产的重要病害之一,严重影响大豆的品质及产量。木质素作为植物次生细胞壁的重要组成成分之一,在抵御线虫胁迫方面有重要作用。为确定大豆胞囊线虫侵染大豆根部后,木质素合成关键酶基因肉桂酸-4-羟基化酶基因(GmC4H)和漆酶55基因(GmLac55)、漆酶85基因(GmLac85)相对表达水平的变化,以大豆感病品种Williams82和抗病品种小粒黑豆为试验材料,在人工接种大豆胞囊线虫3号生理小种(SCN3)后,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上述酶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GmC4H在小粒黑豆接种线虫后第5天表达量达到最大,约为对照组的2.24倍,而在感病品种中变化不显著;GmLac55在Williams82接种线虫后第1天的表达量同对照组相比差异最为显著,约为对照组的3.48倍,在小粒黑豆中则在第9天达到最大,约为对照组的3.39倍;GmLac85表达水平在抗感品种接种线虫后的第9天均达到最大,分别约为对照组的1.7倍和2.12倍。进一步分析基因表达的组织特异性可知,GmC4H、GmLac55和GmLac85分别在抗感品种的根、茎、叶中高表达的时间点是相同的或相近的。此外,木质素的间苯三酚染色显示,基因上调表达后木质素含量也有所增加,表明GmC4H、GmLac55和GmLac85可能通过调控木质素合成参与大豆对大豆胞囊线虫的防御反应。研究结果将为大豆胞囊线虫抗性基因的筛选提供参考。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魏雪娟   李文豪   刘永刚   倪春辉   乔万强   安丽婷   李惠霞  
为明确微孔草孢囊线虫(Heterodera microulae)的生物学特性,根据单因子变量试验测定温度,根际土壤浸液,5倍、10倍和20倍微孔草根汁,及4 mmol·L-1 ZnCl2溶液等孵化液对该线虫卵孵化的影响,同时测定温度对初孵2龄幼虫(J2)活性和2龄幼虫离体存活能力的影响,并以卵接种微孔草幼苗测定其侵染过程。结果表明,微孔草孢囊线虫孵化的适宜温度为15℃。土壤浸液、20倍和10倍微孔草根汁对该线虫的孵化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其孵化率分别为对照的2.96倍、2.11倍和1.61倍,4 mmol·L-1 ZnCl2溶液促进效果不显著,而5倍微孔草根汁对其孵化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在10~15℃下,J2的存活率在67.22%~76.25%; 4℃适合J2保存,而15℃有利于线虫保持活性。调查和观测发现,在15℃下接种卵3 d后,在微孔草根系检测到J2,接种24 d后在根系检测到白雌虫,27 d后白雌虫褐化为淡褐色孢囊。综上所述,低温条件(15℃)下,土壤浸液最有利于微孔草孢囊线虫的孵化。该线虫在15℃下完成一代需27 d。本结果明确了微孔草孢囊线虫的生物学特性,为该线虫的防治提供了参考依据。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史宏  任小俊  马俊奎  王勇  赵晶云  刘学义  
2002-2005年,对以晋豆23为母本、灰布支为父本的大豆重组自交系Jinf F10群体的29个主要农艺性状和抗大豆孢囊线虫4号生理小种抗性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大豆重组自交系根系孢囊量与小区产量、单株粒重、粒长呈高度负相关,与单株质量、荚粒重呈显著负相关,与4粒荚数呈高度正相关,与粒宽、叶宽呈显著正相关。不同抗性的抗孢囊材料,相关性存在差异,高抗材料与株高、开花日数呈高度正相关;中抗材料与主茎节数和生育日数呈显著负相关,与单株粒重呈显著正相关;中感材料与29个主要农艺性状相关不显著;高感材料与百粒重、2粒荚长、小区产量、茸毛数呈高度正相关,与茎粗呈显著正相关。大豆重组自交系质量性状,黑...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志  曹如槐  田齐建  穆志新  南城虎  
1996~ 2 0 0 0年 ,采用病圃自然感病鉴定法 ,对我国 7省 518份大豆新种质资源进行了抗大豆孢囊线虫 4号生理小种的鉴定研究 ,筛选出 3个新的抗病品种。这些抗病品种均来自山西 ,种皮为黑色 ,每株平均孢囊数在 0 2~ 0 6之间 ,孢囊指数为 0 4~ 0 6,抗性强而稳定 ,可供抗病育种利用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彭焕  彭德良  黄文坤  贺文婷  胡先奇  
【目的】克隆和分析与大豆孢囊线虫寄生密切相关的果胶酸裂解酶新基因,为研究大豆孢囊线虫寄生和致病的分子机理提供依据,并为探讨大豆孢囊线虫的防控新途径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通过EST分析结合RACE-PCR扩增方法,从大豆孢囊线虫中克隆出1个果胶酸裂解酶新基因;通过原位杂交和半定量PCR的方法确定基因的表达部位和分析不同发育阶段的基因表达;采用Southern杂交方法分析基因的拷贝数。【结果】从大豆孢囊线虫中克隆出1个全长为957个碱基编码227个氨基酸残基的新果胶酸裂解酶基因Hg-pel-5(GenBank登录号HQ123259)。Hg-pel-5基因组由2个外显子和1个内含子组成。预测蛋白含有...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瀛东  孔详超  黄文坤  孔令安  李红梅  彭焕  彭德良  
【目的】大豆孢囊线虫(Heterodera glycines)是大豆上最重要的土传病原物之一,由孢囊线虫口针分泌的扩展蛋白(expansin)在线虫侵染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鉴定大豆孢囊线虫扩展蛋白基因,并对其结构、组织定位和发育表达特性进行研究,为进一步明确大豆孢囊线虫的寄生、致病机制打下基础。【方法】利用同源基因克隆技术,根据已报道的线虫expansin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上下游简并引物,从大豆孢囊线虫2龄幼虫cNDA中克隆expansin基因的EST片段,根据EST片段序列设计RACE特异性引物,通过RACE技术扩增测序后采用DNAstar 7.1和DNAman软件对序列进行比对和拼接,得到大豆孢囊线虫expansin基因c DNA全长;采用CLC sequence viewer 6进行开放阅读框查找、蛋白质翻译和序列比对;使用EBI在线软件Signal P 3.0 Server和TMHMM软件进行预测蛋白质前体信号肽和跨膜结构域预测,GSDS在线软件进行基因组结构分析;使用PHYML软件和MEGA5.0软件最大似然法对获得的基因与其他线虫expansin基因进行比对与系统进化树构建;采用Southern杂交技术分析Hg-exp-1在大豆孢囊线虫基因组中的拷贝数;通过原位杂交技术确定2个expansin基因的表达部位;提取卵、侵染前2龄幼虫、侵染后2龄幼虫、3龄幼虫、4龄幼虫与白雌虫的c DNA作为模板,通过半定量PCR技术分析expansin基因在线虫不同龄期的发育表达特性;根据Hg-exp-1基因序列设计引物扩增并合成dsRNA,对大豆孢囊线虫2龄幼虫浸泡处理24 h后接种大豆植株,分析Hg-exp-1 RNA干扰后对线虫侵染的影响。【结果】从大豆孢囊线虫2龄幼虫中成功克隆出2个扩展蛋白基因全序列,命名为Hg-exp-1和Hg-exp-2,长度分别为1 047和1 037 bp,分别编码长度为288和295个氨基酸的多肽,2个预测蛋白N端均含有信号肽,无跨膜结构域,表明其为分泌型蛋白。序列比对发现大豆孢囊线虫HG-EXP-1序列与马铃薯金线虫(Globodera rostochiensis)GR-EXPB1(CAC83611)和GR-EXPB2(CAC84564)以及非洲茎线虫(Ditylenchus africanus)DA-EXPB1(ADJ57307)等具有高度一致性。Southern杂交分析表明,expansin基因在大豆孢囊线虫中可能以多拷贝方式或多基因家族存在。原位杂交显示它们特异地在大豆孢囊线虫亚腹食道腺表达。Hg-exp-1体外RNA干扰后,2龄幼虫浸泡在dsRNA 24 h,靶基因的转录水平下调,接种后大豆根内线虫2龄幼虫数和雌虫数分别下降了38.3%和43.4%。【结论】从大豆孢囊线虫中成功分离鉴定出2个expansin基因,同时明确了其在大豆孢囊线虫寄生早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贾建平  李金鸿  于敬文  余曦玥  彭德良  李惠霞  黄文坤  
为了探索施氮肥对大豆孢囊线虫病的控制效果,进行了不同施肥水平的盆栽试验和田间试验,以分析氮肥对大豆孢囊线虫卵孵化和繁殖的影响,及其对大豆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盆栽试验设置了0.016,0.032,0.048,0.064 g/kg土壤4个施氮水平,分析土壤淋溶液和根系浸出液对卵孵化及线虫繁殖的影响;田间试验设置了22.50,56.25,67.50,78.75 kg/hm~2 4个施氮水平,分析不同氮肥水平对孢囊减退率的影响,盆栽试验和田间试验均以不施用氮肥作为空白对照。室内盆栽试验结果表明,施氮肥后的土壤淋溶液和根系浸出液都可以显著提高卵孵化抑制率,0.032,0.064 g/kg土的土壤淋溶液中大豆孢囊线虫卵孵化抑制率较高,分别为34.21%,29.31%;0.064 g/kg土的根系浸出液中大豆孢囊线虫卵孵化抑制率最高,达55.09%,与对照相比有显著差异。田间试验表明,适量施用氮肥可以显著提高孢囊减退率,增加大豆产量。使用56.25 kg/hm~2氮肥处理对线虫的防治效果最好且增产率最高,孢囊减退率达25.29%,增产率可达14.75%;而对照区孢囊数量增加了30.77%。因此,适当增施氮肥对大豆孢囊线虫病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可提高大豆产量和品质,该方法是一种防治大豆孢囊线虫经济安全的方法。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宏光  余萍  阙劲松  刘春明  BUDAHN Holger  李勇军  朋金娥  罗红梅  张绍松  
【目的】根结线虫是烟草栽培中引发严重损失的重要病原,移栽初期易受多种根结线虫的侵染。检测植烟土壤中病原种群、侵染动态、二龄幼虫(J2)的数量,便于有效防控该病害。【方法】2013年秋采烤烟叶结束后采集病株根系和根际土壤,通过烟株根结中雌虫会阴花纹显微观察分析花生根结线虫、爪哇根结线虫和南方根结线虫的种群比例;利用采集的病圃土用于室内烟苗移栽,从移栽后第6天开始至21 d检测幼虫侵染入根系的动态。进一步将室内检测结果与2014年在病圃烟田移栽后检测的侵染动态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病株根结内检测到根结线虫3个种群:花生根结线虫(52.6%),爪哇根结线虫(31.6%)和南方根结线虫(15.8%)。移栽烟苗前田间土壤50 m L中的平均J2数量为8.4条。检测了室内和田间移栽烟苗后的6~21 d根组织内J2,室内侵染高峰期所需的时间较短,且侵染率显著高于田间试验。【结论】烟田病圃中存在3种根结线虫,移栽烟苗前病圃土壤中仍检测到J2平均8.4条/50 m L,室内与田间移栽烟苗后J2侵入根组织内的时间较早。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芳  段玉玺  陈立杰  王媛媛  朱晓峰  王东  
【目的】研究胞囊线虫侵染后大豆根部早期基因表达情况,从分子水平探索大豆的抗病机制。【方法】以抗大豆胞囊线虫(Heterodera glycines)3号生理小种的小粒黑豆(Glycine max)为材料,利用抑制消减杂交(suppression subtractive hybridization,SSH)技术,构建大豆胞囊线虫诱导大豆根部早期表达的SSH-cDNA文库,并结合反向Northern斑点杂交筛选阳性克隆。【结果】获得280个表达序列标签(EST),经CAP3软件聚类拼接,得到166个unique EST,在GenBank进行Blastn与Blastx同源比对,有119条EST与已知...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赵杰  张管曲  康振生  
【目的】明确陕西省渭北旱塬区和陕北地区小麦孢囊线虫病(cereal cyst nematode,CCN)发生状况及其田间侵染规律,为陕西省CCN的综合防控提供决策依据。【方法】在小麦孕穗期至灌浆期,采用五点法随机取样、芬萘维克漂浮法(Fenwick)分离孢囊、利用形态学方法鉴定孢囊线虫种类;定点定期取样,利用次氯酸钠-酸性品红法对根系染色,显微镜检查根内线虫虫态与数量。【结果】陕西省渭北旱塬区和陕北地区等24个县(市)小麦的禾谷孢囊线虫病的致病线虫种类为禾谷孢囊线虫(Heterodera avenae Wollenweber)。麟游县的平均孢囊量最高,为32.0个/100 g土,永寿县的平均孢...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翟莹  张军  赵艳  
为实现PRPs基因在植物抗逆基因工程中的应用,将大豆中的2个脯氨酸富集蛋白基因GmPRP和sbPRP构建到植物表达载体PRI101上,通过叶盘法转化烟草。共获得GmPRP阳性转基因烟草2株,sbPRP阳性转基因烟草4株。对转基因烟草植株进行高盐、干旱和低温胁迫处理。结果表明,高盐处理后,sbPRP转基因烟草的脯氨酸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分别显著和极显著高于野生型,丙二醛含量极显著低于野生型。干旱处理对GmPRP和sbPRP转基因烟草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丙二醛含量的影响均不明显。低温处理后,GmPRP和sbPRP转基因烟草的脯氨酸含量均极显著高于野生型,丙二醛含量均低于野生型。由此推测sbPR...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董宏平  濮祖茂  濮祖芹  
采用大豆病、健株正反交和病、健株自交的方法,以间接ELISA检测其后代种胚的带毒率。试验结果表明:♀(S)×(S)、♀(S)×(H)两组合子代的种胚带毒率较高,在结荚初期均超过60%;♀(H)×(S)子代种胚带毒率较低,仅25%左右;在健株自交组合中未检测到病毒。说明胚珠在发育早期受到病毒的侵染可能是种子带毒的主要因素,而带毒的花粉使种胚受到病毒侵染的作用较小。对大豆花前期病、健株子房组织进行免疫胶体金扫描及超薄切片观察的结果也证实,胚珠在受粉之前就已受到大豆花叶病毒的侵染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