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886)
2023(7074)
2022(6005)
2021(5479)
2020(4246)
2019(9631)
2018(9516)
2017(17208)
2016(9834)
2015(11102)
2014(11087)
2013(11067)
2012(11039)
2011(10271)
2010(10607)
2009(9867)
2008(9935)
2007(9308)
2006(8525)
2005(8110)
作者
(32919)
(27413)
(27294)
(25582)
(17709)
(13433)
(12353)
(10648)
(10513)
(10037)
(9366)
(9258)
(8943)
(8929)
(8884)
(8401)
(8321)
(8139)
(7980)
(7935)
(7192)
(7077)
(6900)
(6425)
(6259)
(6182)
(6163)
(6135)
(5869)
(5640)
学科
(45125)
经济(45076)
管理(24044)
(23467)
地方(16917)
(16739)
企业(16739)
中国(16426)
(14849)
业经(11346)
方法(11315)
(10893)
农业(9889)
地方经济(9673)
(9415)
数学(9027)
(8994)
金融(8992)
(8873)
数学方法(8847)
银行(8847)
(8687)
(8305)
贸易(8294)
(8227)
(7922)
(7624)
环境(7290)
发展(7078)
(7054)
机构
学院(147020)
大学(144039)
研究(60671)
(56487)
经济(55087)
管理(47070)
中国(46067)
科学(40541)
理学(38630)
理学院(38000)
(37187)
管理学(37109)
管理学院(36857)
(34064)
(33461)
研究所(30682)
农业(29435)
中心(26984)
业大(26045)
(25628)
(25422)
(22359)
北京(21553)
(21464)
师范(21127)
(21113)
(20567)
科学院(19863)
技术(19154)
财经(18962)
基金
项目(90338)
科学(68667)
研究(63463)
基金(61517)
(55567)
国家(55026)
科学基金(44719)
(38228)
社会(37751)
社会科(35607)
社会科学(35600)
基金项目(31706)
(31648)
自然(29054)
自然科(28331)
自然科学(28315)
教育(28297)
自然科学基金(27763)
(26214)
编号(25838)
资助(25631)
成果(22100)
重点(21187)
发展(20503)
(20134)
课题(19879)
(18551)
计划(18262)
(18249)
创新(17507)
期刊
(76483)
经济(76483)
研究(46391)
中国(39836)
(37259)
学报(30907)
农业(25944)
科学(25756)
大学(22283)
学学(21090)
教育(20199)
管理(19840)
(18763)
(16905)
金融(16905)
业经(14059)
(13481)
技术(13361)
经济研究(11382)
问题(9667)
财经(9460)
业大(9144)
(8890)
(8237)
农业大学(8055)
世界(7956)
科技(7736)
图书(7658)
(7616)
技术经济(7106)
共检索到2491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韩北忠  吴戈  翟永玲  
对国内采集的 1 8种腐乳样品中的芽孢杆菌进行了分离和鉴定。总芽孢杆菌和蜡状芽孢杆菌分别以选择性培养基 PCA和 MYP进行分离 ,并根据其生理特性和对 API系统中碳水化合物的利用进行鉴定。结果显示 ,腐乳中的芽孢杆菌主要是枯草芽孢杆菌 ,而且多数产品中的数量已达到 1 0 5cfu.g-1 ;个别产品中蜡状芽孢杆菌的数量超过 1 0 5cfu.g-1 ,对消费者会有一定的危害。某些腐乳产品中枯草芽孢杆菌和蜡状芽孢杆菌的数量较低 ,说明改善卫生条件和改进生产工艺 ,可以生产出优质、安全的腐乳产品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渠岩  李平兰  王夫杰  王洋  
从传统发酵食品中分离筛选高产γ-氨基丁酸(GABA)的乳酸菌。采用薄层层析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分离出的82株乳酸菌的GABA生产能力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筛选出1株高产GABA的乳酸菌S35,其产量达到4.52 g/L。经生理生化鉴定、API试剂鉴定和16S rRNA序列分析,菌株S35为植物乳杆菌。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孙静  宋晓玲  黄倢  
坚强芽孢杆菌(Bacillus firmus)PC024是一株分离自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养殖环境,且能够提高对虾免疫力和抗病力的益生菌。本研究优化其发酵豆粕的工艺条件,单因素优化结果:最佳接种量为2×106 CFU/g,最佳料水比为1∶0.8,最佳发酵时间为90 h,最佳发酵温度为37℃。在单因素实验结果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对4个因素进行了优化,最终确定最佳发酵条件:发酵温度为39.0℃,发酵时间为100 h 18 min,料水比为1∶0.96,接种量为3.84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张红芳   王秀华   朱娜   李婷   王平   张雪梅  
为了探讨不同益生菌发酵饲料养殖对虾的效果,用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cerevisiae)和嗜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acidophilus)3种益生菌单一及联合发酵对虾饲料,投喂凡纳对虾(Penaeusvannamei)28d,分析对虾的存活、生长及饲料利用情况,检测对虾体内外弧菌(Vibrio)数量及非特异性免疫相关指标变化,同时比较不同组间养殖水体中氨氮及亚硝氮的浓度差异。研究表明,对虾摄食枯草芽孢杆菌、嗜酸乳杆菌及复合菌发酵饲料存活率均显著提高(P<0.05),提高率分别达到8.54%、8.54%和9.76%;枯草芽孢杆菌及嗜酸乳杆菌发酵饲料能够显著提高对虾的体长增长率(P<0.05);嗜酸乳杆菌发酵饲料可显著降低对虾的饵料系数(P<0.05);投喂发酵饲料的各实验组养殖至第14、21天时的对虾肝胰腺中弧菌密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各实验组中,虾血清总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投喂嗜酸乳杆菌发酵饲料能够显著提高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及酚氧化酶活性(P<0.05),且在养殖末期,投喂不同益生菌发酵饲料均可不同程度地降低养殖后期水体中的氨氮和亚硝氮浓度。综上可知,3种益生菌单一或混合发酵对虾饲料对提高对虾存活率、促进生长及提高免疫力方面均有积极效果,但嗜酸乳杆菌用于对虾饲料发酵的综合效果最佳。本研究为益生菌发酵饲料在对虾健康养殖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湘竹  陈忠军  李春罡  刘子龙  赵晶晶  
从传统谷物发酵食品-酸粥中分离并鉴定了13株乳杆菌,研究其生物学特性,为开发不同类型和不同功能的乳酸菌发酵剂和发酵食品奠定了基础。通过体外测试了其耐酸、耐胆汁及降胆固醇能力。结果发现,7株菌在pH值3.0的条件下存活率达50%以上,对胆固醇的降解率在50%以上,耐胆汁效果良好。其中菌株NSZL-2、NSZL-11和NSZL-12具有良好的生物学特性,有可能成为潜在功能性菌株。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孙妍  王加启  奚晓琦  卜登攀  魏宏阳  周凌云  
以北京、大连和日本3个产地的纳豆产品为试验材料,从中筛选可用于畜禽生产的纳豆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natto)蛋白酶高产菌株。先通过酪蛋白平板初筛得到9株芽孢杆菌,再以N1型纳豆芽孢杆菌为模式菌株,对初筛得到的菌株进行菌落和菌体形态观察、生理生化鉴定,确定有5个菌株为纳豆芽孢杆菌。测定5个菌株48 h发酵液中蛋白酶活性,结果表明:菌株NB1为蛋白酶高产菌株,发酵液中蛋白酶活性为19.41 U.mL-1,产蛋白酶特性在6代内可保持稳定。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郑双凤  谭武贵  丰来  罗志威  徐滔明  张冬雪  谭石勇  
[目的]优化枯草芽孢杆菌NTGB-178发酵工艺,为提高发酵液中的生物量与芽孢产量,降低该菌产品制剂生产成本提供技术支撑。[方法]采用响应面法(RSM)对NTGB-178发酵工艺进行优化。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利用Plackett-Burman设计试验,筛选出影响NTGB-178芽孢产量的主要影响因子。利用最陡爬坡试验,确定逼近存在最大响应值的中心点。最后利用Design-Expert软件设计Box-Behnken试验,对其结果进行多元二次回归拟合,建立响应面方程,绘制响应面图,并对影响发酵产孢的主要因素及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林崇宝  杨雯馨  何铁光  何永群  张野  胡钧铭  韦彩会  李婷婷  俞月凤  李忠义  唐红琴  王瑾  
为筛选液化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YM3的发酵配方,初期以摇瓶进行培养,确定最适配方并以此配方进行培养条件筛选。结果表明最适配方为糖蜜0.5%、乳糖1%、大豆分离蛋白2%,以此配方进行培养条件研究,接种24 h内菌量显著提升1000倍,24~8 h菌量显着提升10倍,此后培养菌量无显着差异。其他培养条件如不同温度、p H之间菌量则无显着性差异。用10 L发酵槽测试,显示以糖蜜0.5%、乳糖1%、大豆分离蛋白2%作为培养基,转速200至300 r/min、温度30℃、p H无调整,培养5 d,可得到菌量4×109CFU/m L以上之发酵液。利用1 t大...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蔡亚君  彭可凡  戴顺英  高梅影  
从土壤中分离出几株广谱杀鳞翅目昆虫的苏云金芽孢杆菌。其中杀虫效果最好的1株C-33血清型为H5,产生近方形和菱形的伴孢晶体,含有cry1Aa、cry1Ab、cry1Ac、cry1C基因,产生144 kDa和77 kDa的晶体蛋白质。毒力生物测定证明C-33对棉铃虫及甜菜夜蛾有高毒力。对该天然广谱Bt菌株C-33进行了摇瓶发酵和小试发酵试验,结果表明其发酵性能良好。通过2L全自动罐发酵试验,优化了发酵培养基和发酵条件,发酵效价达到3400~3700 IU/μ1(棉铃虫)。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保伟  来航线  盛敏  
 对3株蜡样芽孢杆菌的培养特征、生理生化实验、喂养实验、动物毒性实验、生长特性及其性质进行了研究,并对其SOD液体发酵条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3株蜡样芽孢杆菌均为有益菌;pH为7.5时,3株菌在25~30℃发酵60h后酶活均达到最高;在35~45℃发酵24~36h后酶活最高。通过比较发现,02号菌株的SOD活性在整个培养过程中均比较高,且酶活值比较稳定,是生产微生态制剂的理想菌株。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张蕾  黎继烈  蒋丽娟  
通过单因素试验、Plackett-Burrman设计及响应面法对芽孢杆菌T3—4的产脂肪酶条件进行优化。确定最适C、N源分别为麦芽糖、蛋白胨+硫酸铵,碳氮比为1∶3。其最适产酶条件为:七水硫酸镁0.05%,蓖麻油1.5%,蛋白胨0.75%,磷酸氢二钾0.1%,麦芽糖0.5%,硫酸铵0.3%,pH值6.5,接种量10%。在此条件下,发酵脂肪酶活力可达805.836 U/mL。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苏勇  毛胜勇  姚文  朱伟云  
通过体外实验研究了大豆黄酮和脱脂乳对芽孢乳杆菌S1在不同pH值和不同浓度胆盐下存活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 与对照组相比, 添加 10mg·mL-1的脱脂乳显著提高了S1在pH分别为 2 6、3 7条件下的存活数量, 并且也能显著提高S1在 1、2和 3mg·mL-1胆盐浓度条件下的存活数量, 说明脱脂乳对S1有显著的保护作用。添加 50mg·L-1的大豆黄酮也显著提高S1耐胆盐的能力, 但对S1耐受酸能力有负效应。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牛天贵  吕莹  蔡同一  郭三堆  张锐  
以胆固醇为惟一碳源和能源 ,从食肉动物肠道的 19份样品中筛选出有胆固醇降解酶活性的菌株 4 0株 ;通过比较 ,选出了在培养液中生长速度较快和产酸能力较强的 4株菌 ,进而选出胆固醇降解活性较高的菌株 T12 - 1;菌株 T12 - 1发酵上清液应用在蛋黄胆固醇降解中 ,作用显著 ;经动物试验 ,T12 - 1菌株在食品中应用安全、无毒。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惠明  马晓娜  贾洁  牛天贵  
从超高压灭菌的瓜汁中筛选出 1株产高分子聚合物的芽孢杆菌B53 。经紫外扫描、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及SDS PAGE分子量表征 ,确定该高分子是由谷氨酸单一成分组成的聚合物 ,最大吸收波长为 2 12nm ,分子质量集中在 5 70~ 6 6 9ku ,呈多分子质量聚集体形式 ,不具备典型肽或蛋白质特征。依据B53 的菌株形态、生理生化特征、G +C含量 (摩尔分数 )及 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结果 ,将芽孢杆菌B53 菌株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宝  于雅琼  韩玉竹  游成真  尚庆茂  孔维嘉  李平兰  
为获得能够产Iturins类脂肽的芽孢杆菌以应用于植物的生物防治中,以果蔬体内、根际土壤等多生境中分离的118株细菌为出发菌株,采用平板对峙法、管碟法对其进行了初筛和复筛。结果表明:其中3株菌株对立枯丝核菌、瓜果腐霉和尖孢镰刀菌显示出强烈的抑制作用;通过薄层层析等方法对产Iturins脂肽菌株进行初步分析,最终确定K103为目标菌株。通过形态学鉴定、生理生化试验及16SrDNA的分子生物学等方法,对产抗菌脂肽的K103菌株进行分类学鉴定,最终确定菌株K103为解淀粉芽孢杆菌,并将其命名为解淀粉芽孢杆菌K103(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K103)。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