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559)
- 2023(13644)
- 2022(12002)
- 2021(11019)
- 2020(9372)
- 2019(21512)
- 2018(21449)
- 2017(41649)
- 2016(22640)
- 2015(25574)
- 2014(25400)
- 2013(25152)
- 2012(23031)
- 2011(20750)
- 2010(20607)
- 2009(19024)
- 2008(18620)
- 2007(16247)
- 2006(14243)
- 2005(12593)
- 学科
- 济(90784)
- 经济(90643)
- 管理(69947)
- 业(64600)
- 企(54820)
- 企业(54820)
- 方法(44813)
- 数学(39382)
- 数学方法(38998)
- 财(26319)
- 农(23767)
- 中国(22133)
- 制(20236)
- 业经(19979)
- 学(19536)
- 地方(16897)
- 务(16643)
- 财务(16576)
- 财务管理(16541)
- 贸(16004)
- 贸易(15997)
- 企业财务(15767)
- 易(15493)
- 农业(15049)
- 环境(14396)
- 理论(14384)
- 技术(14150)
- 银(14113)
- 银行(14071)
- 和(14056)
- 机构
- 大学(325331)
- 学院(321414)
- 管理(129817)
- 济(129183)
- 经济(126396)
- 理学(113237)
- 理学院(112025)
- 管理学(110215)
- 管理学院(109640)
- 研究(105297)
- 中国(78356)
- 京(68361)
- 科学(64714)
- 财(62714)
- 所(52041)
- 财经(50264)
- 农(50126)
- 业大(48135)
- 中心(48111)
- 研究所(47330)
- 江(46611)
- 经(45754)
- 北京(42914)
- 范(41170)
- 师范(40780)
- 经济学(39438)
- 农业(39352)
- 院(38555)
- 财经大学(37658)
- 州(37170)
- 基金
- 项目(224372)
- 科学(177517)
- 基金(165250)
- 研究(163315)
- 家(143677)
- 国家(142565)
- 科学基金(123249)
- 社会(103701)
- 社会科(98396)
- 社会科学(98373)
- 基金项目(88153)
- 省(86258)
- 自然(80953)
- 自然科(79017)
- 自然科学(79002)
- 自然科学基金(77590)
- 教育(74782)
- 划(73033)
- 资助(68180)
- 编号(65777)
- 成果(53247)
- 部(50243)
- 重点(50094)
- 创(46519)
- 发(46511)
- 课题(44851)
- 制(43814)
- 创新(43466)
- 教育部(43442)
- 科研(43276)
- 期刊
- 济(136229)
- 经济(136229)
- 研究(95132)
- 中国(57656)
- 学报(50854)
- 财(47389)
- 科学(46794)
- 管理(46778)
- 农(44293)
- 大学(38853)
- 学学(36690)
- 教育(32967)
- 农业(30428)
- 融(27572)
- 金融(27572)
- 技术(26187)
- 财经(24721)
- 经济研究(21578)
- 业经(21457)
- 经(20876)
- 理论(18042)
- 问题(17777)
- 实践(16624)
- 践(16624)
- 业(15512)
- 科技(15351)
- 图书(15254)
- 技术经济(15035)
- 版(14395)
- 现代(14079)
共检索到4626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毛学峰 贾伟
本文利用Chavas等(2005)提出的动态特征定价模型检验中国大豆、豆油和豆粕价格是否符合特征价格理论,在此基础上,首先检验三者之间的价格变动关系,其次使用误差修正模型考察三者价格长期与短期动态联系。研究发现,中国大豆、豆油和豆粕价格符合特征价格理论,不论是特征价格模型还是误差修正模型,均显示中国大豆、豆油和豆粕价格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赖明勇 张柏松
中国工业制成品出口:相对评价及实证研究赖明勇张柏松1981年,中国工业制品出口额首次超过初级产品的出口额,至1995年工业制成品出口已达1272.8亿元美元。工业制成品出口已构成当今国际贸易的主流,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若想实现经济发展,实现以初级产品...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林琳
随着贸易规模的持续扩大和制成品国际竞争力的迅速提高,产业内贸易在中国时外贸易中的重要性正在不断提高。尤其是在技术密集型产品方面,中国与日本、韩国等东亚国家之间的产业内贸易日趋活跃。本文从中国制成品产业内贸易的发展现状和特征入手,对制成品产业内贸易进行了跨国和跨产业的对比研究,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杜运苏
中澳正在进行的关于建立自由贸易区的磋商引起了各方的关注。初级产品存在较强的互补性已成为共识,但双方在制成品上的贸易强度、互补程度等各个方面需要作一个全面的分析。本文在国际贸易标准分类的基础上,利用贸易强度指数、互补性指数、产业内贸易指数对双方的制成品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结果显示:双方制成品贸易较密切,存在相当大程度的互补性,自由贸易区建立后有一定的发展空间。不过,双方的产业内贸易还需进一步提升合作层次。
关键词:
贸易强度 互补性 产业内贸易 自由贸易区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汪素芹 史俊超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制成品贸易地位不断上升,在出口总额中的比重由1980年的50%上升到2006年的94.5%。然而在贸易急剧扩大的同时,贸易利益是否同步增长,需要我们对贸易条件进行研究。本文通过对1995—2006年这一时期我国工业制成品贸易条件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工业制成品的价格贸易条件总体上呈恶化态势;收入贸易条件指数、单要素贸易条件指数呈持续增长的趋势;双要素贸易条件得到改善。
关键词:
贸易条件 工业制成品 贸易利益 实证研究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赖明勇,王建华,吴献金
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取决于其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力。从出口商品的构成来看,工业制成品贸易已是当今国际贸易的主流。因此,增强工业制成品的国际竞争力是促进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所面临的一个迫切而且紧要的问题。另一方面,由于国内经济发展的需要,中国对外贸易必须由以往...
关键词:
技术创新;工业制成品;国际竞争力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莫莎 刘朝霞
从边际产业内贸易角度,分别运用A指数和S指数对1992—2008年间中美19个行业的工业制成品贸易调整成本进行研究,并进行Daniels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中美工业制成品绝大多数处于产业间贸易,总体调整成本较高;高技术产业的贸易调整成本相对较低;中等技术产业的调整成本呈逐渐减少趋势;低技术产业的调整成本一直处于相对较高的状态。这些结论为国家制定相关经济政策提供了决策参考。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雷京,赖明勇
The object of study of this artical is production export.In this artical,weset up a model to analyse quantitatively the function of Chinese production export over the years to the economic growth,the function of productition export to the industrial growth and the function of export of three catergories productioon to related industries,and draw some conclusions.
关键词:
工业制成品出口 经济增长 模型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杨丹辉 侯民军
实证分析表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工业制成品的出口总量迅速扩张,出口结构和竞争力不断优化和提高,在世界制成品贸易中的地位逐步上升。一方面,工业制成品出口高速增长是中国工业化和对外开放进程加快、国内制造业技术进步和结构调整的结果;另一方面,工业制成品出口也带动了中国制造业国际分工地位和竞争力的提高,二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加入WTO后,中国对外开放力度加大,为全面提升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扩大制成品出口带来了新的契机。
关键词:
制造业 工业制成品 出口 竞争力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刘岩 徐磊
利用1992-2009年的多国面板数据对工业制成品国际竞争力的决定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显著的影响因素包括:FDI、资本深化程度、名义汇率、进口技术水平、本国的技术创新能力等。我国应进一步吸引优质的FDI,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不断提高资本深化程度,提升资本技术密集型制成品出口的国际竞争力;扩大进口,尤其是高技术产品进口,通过获得技术溢出来提高自身的国际竞争力;加大研发投入,提高自身的学习、吸收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
工业制成品 国际竞争力 面板数据分析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杜运苏
中国"入世"后,中日贸易的发展与中国其他主要贸易伙伴相比有一定的差距,其占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不断下降。为了深入了解中日贸易的发展变化,本文以制成品为研究对象,在国际贸易标准分类的基础上,借助贸易强度指数、互补性指数、产业内贸易指数等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双方紧密的贸易联系和较强的互补性并没有发生改变。只要能妥善处理诸多政治分歧,双方贸易增长还将有很大的潜力。
关键词:
贸易强度 互补性 产业内贸易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邵玲 谢建国
分析了中国与欧盟制成品产业内贸易状况,并对中欧制成品产业内贸易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欧制成品贸易主要是建立在中欧资源禀赋差异基础上的垂直型产业内贸易,中欧人均收入差距和欧盟对华直接投资显著地促进了中欧制成品产业内贸易的发展,而规模经济、市场规模因素对中欧制成品产业内贸易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同时,研发投入对中欧制成品产业内贸易的影响并不显著。表明虽然近年来中国政府对科技教育发展增加投入,一定程度上减小了中欧研发水平的差距,但是对中国出口贸易转型的作用仍然比较有限。
关键词:
制成品 中欧 产业内贸易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范爱军 刘馨遥
本地市场效应意味着一国的国内市场规模对工业制成品的出口具有促进作用。本文利用两个模型对中国和印度工业制成品贸易中的本地市场效应进行了检验,并通过相应的比较分析认为中国的工业制成品出口存在较为显著的本地市场效应,而印度出口的本地市场效应并不显著。相比之下,中国更具有本地市场效应带来的贸易持续发展的动力。但是,随着产业转移的推进和国内市场的日益扩张,印度多类工业制成品也具备获得本地市场效应的潜力。对于中国而言,在传统比较优势日益减弱的趋势下,更应充分重视本地市场优势对出口贸易的决定性作用,这样才能保证获得出口贸易上的持续优势。
关键词:
本地市场效应 中国 印度 工业制成品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任泽洙 赵阳阳
当前,在中韩两国贸易规模迅速扩大的同时,贸易模式也悄然发生了变化,产业内贸易已成为中韩两国双边贸易的重要模式。本文选取1992-2013年中韩两国双边贸易数据,在对中韩两国工业制成品的贸易现状进行考察的基础上,对中韩工业制成品产业内贸易水平进行测度与分析,选取中韩两国贸易不平衡程度、人均GDP差距、韩国对中国的FDI三方面因素对中韩工业制成品产业内贸易进行实证研究,据此提出提高中韩两国工业制成品产业内贸易水平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
中韩工业制成品 产业内贸易 对策与建议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刘向丽
通过对日本对华制造业FDI与中日制成品产业内贸易关系的实证分析,得出了日本对华制造业投资对中日制成品产业内贸易具有正向推动作用的结论。基于此,我国应加大力度吸引日本制造业对华投资,以加快发展我国的制成品产业内贸易,这无疑有利于我国产业结构和贸易结构的升级,也有利于改善我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