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347)
- 2023(3226)
- 2022(2777)
- 2021(2412)
- 2020(2055)
- 2019(4708)
- 2018(4454)
- 2017(8886)
- 2016(4583)
- 2015(5302)
- 2014(5265)
- 2013(5584)
- 2012(5139)
- 2011(4293)
- 2010(4375)
- 2009(4098)
- 2008(4211)
- 2007(3664)
- 2006(3192)
- 2005(2655)
- 学科
- 济(26456)
- 经济(26441)
- 业(19428)
- 管理(17678)
- 企(16444)
- 企业(16444)
- 地方(9382)
- 方法(9112)
- 产业(8298)
- 数学(7832)
- 数学方法(7791)
- 农(7358)
- 业经(7187)
- 财(6419)
- 地方经济(5599)
- 供销(5468)
- 销(5468)
- 中国(4996)
- 结构(4991)
- 技术(4553)
- 农业(4467)
- 学(3928)
- 贸(3811)
- 贸易(3810)
- 环境(3807)
- 产业结构(3673)
- 务(3646)
- 财务(3638)
- 易(3630)
- 财务管理(3630)
- 机构
- 学院(69981)
- 大学(66129)
- 济(32781)
- 经济(32373)
- 管理(29597)
- 理学(25751)
- 理学院(25511)
- 管理学(25233)
- 管理学院(25115)
- 研究(22867)
- 江(17521)
- 中国(15992)
- 京(14558)
- 科学(13987)
- 财(12488)
- 农(11415)
- 所(11313)
- 业大(10801)
- 中心(10579)
- 研究所(10376)
- 财经(9960)
- 经济学(9714)
- 农业(9039)
- 经济管理(8934)
- 经济学院(8811)
- 经(8771)
- 州(8730)
- 省(8539)
- 院(8276)
- 范(7903)
- 基金
- 项目(49457)
- 科学(40125)
- 基金(36019)
- 研究(35975)
- 家(30843)
- 国家(30625)
- 科学基金(27270)
- 社会(24415)
- 社会科(23420)
- 社会科学(23418)
- 省(22313)
- 基金项目(19050)
- 自然(17384)
- 自然科(16938)
- 自然科学(16935)
- 自然科学基金(16653)
- 划(16600)
- 教育(14832)
- 资助(14605)
- 编号(13740)
- 发(12664)
- 江(12268)
- 重点(11217)
- 创(10864)
- 发展(10694)
- 展(10548)
- 部(10388)
- 创新(10201)
- 国家社会(9938)
- 课题(9872)
共检索到1004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
[作者]
郑风田 李明
对黑龙江省集贤县大豆产业链各环节相关主体成本收益情况的调查发现,大豆从种植到收割直至进入大豆深加工企业,利润在不同经营主体之间的分配从绝对量上来看,农户<中间商<企业;农户种植环节亏损,其主要原因在于缺乏基本的农田水利设施;流通成本过高,中间商利润较低,中间商缺乏收购积极性;大豆加工企业虽然利润较高但并没有大豆定价的主动权,大豆定价仍依靠于国外市场。
关键词:
大豆 产业链 成本收益 黑龙江省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寇光涛 卢凤君 刘晴 张国志
针对东北稻米产业链的各环节收益分配不合理的问题,以黑龙江省为例,全面剖析稻米生产、加工、销售3个环节的成本收益状况及产业链的利润分配格局。结果表明:目前水稻种植者、加工企业和超市的收益比例分别为47.2%、4.9%和47.9%;基于Shapley值法按照贡献度对现有收益分配格局进行调整,3个经济主体的收益分配比例分别为44.3%、18.4%和37.3%;利用多级综合模糊评价对各环节风险系数进行求证,3者之间的收益比例分别为49.4%、16.2%和34.4%;最后针对链条环节关系松散、风险防控能力弱、链条增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王丽红
黑龙江省素有"大豆之乡"的美誉,大豆总产量占全国的1/3,居全国之首。多年来,大豆产业一直在全省经济中占据重要的地位,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产业群体,涌现出一批有经济实力和市场竞争优势,在全国同行业有一定影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周也 万志芳
从理论角度解读了黑龙江省国有林区林业产业链产业共生关系的经济实质以及林业产业共生系统的构成与运行,结合共生度与共生系数模型实证分析了黑龙江省国有林区林业产业链产业共生关系。结果表明:2004—2017年黑龙江省国有林区林业产业链产业共生关系处于不稳定的非对称互利共生状态,但整体呈现由非对称逐步向对称互利共生进化态势,而且林业上游产业对下游产业发展的影响更大,黑龙江省国有林区林业产业转型对产业结构升级是有一定效果的。因此,提出努力优化共生单元,积极改善共生环境等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翟雪玲 韩一军
2007年以来,我国以肉禽制品等为代表的农产品价格大幅上涨,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为了准确掌握肉禽制品的价格形成、传导机制、涨价原因以及涨价过程中各环节的利益分配,本文采取全程跟踪的方法选择肉鸡产品对其生产、加工、流通、销售等各环节进行实地调查。分析表明,肉鸡产品价格上涨是多环节共同作用的结果,其根本原因是成本上升和产后各环节加价。在整个产业链中养殖户承担的成本最多,但利润却较少;而加工销售环节承担成本较少,利润却较高,成本利润分配不合理。要稳定价格、确保市场供给,必须控制农产品生产成本过快增长,加强流通领域各环节的价格监控,大力发展产销直供。
关键词:
肉鸡 价格形成 成本 利润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黑龙江省是我国重要的大豆商品基地和出口基地,大豆生产在全省乃至全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多年来黑龙江省依靠优越的土壤条件和适宜的气候条件发展大豆生产,不但对国民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也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单彩云 刘春燕 姜振峰 邱红梅 单大鹏 张大伟 胡国华 陈庆山
利用SDS-PAGE方法分析6个温度梯度对黑龙江6个主栽大豆品种的7S和11S球蛋白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7S和11S球蛋白呈显著正相关的关系.7S和11S球蛋白含量在品种间和地点间差异均极显著.品种和温度互作7S和11S球蛋白含量均不显著.6个品种中绥农10、黑农35、东农42和东农46营养价值较高,为今后优质品质资源的筛选和优质新品种的选育提供了参考价值.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潘文华 许世卫
黑龙江省是我国大豆传统产区,其产量占全国1/3以上。近年来,在进口大豆的冲击下,该省大豆种植面积日益萎缩、产量下降,大豆压榨业生存艰难,全产业链遭受全面危机。黑龙江省大豆产业困境,不仅缘于进口大豆在成本、资金上的优势等外部因素,同时也缘于在研发转化、种植、加工、流通、政策、观念等环节上的内部因素。为了突破黑龙江省大豆产业的困境,应坚持有特色的非转基因大豆发展方向,坚持压榨大豆、食用大豆共同发展的道路,坚持以市场为主、政府调控为辅,实施大豆产业差异化发展战略。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柯逾 胡志全 侯丽薇
通过对黑龙江省嫩江县135个不同农业经营主体的调查,从相对效率、绝对效率和组织效率三个方面对其生产效率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家庭农场综合效率最高,合作社生产成本最低,专业大户和普通农户处于过渡状态。造成当地大豆成本高的主要原因是地租过高,农业补贴未能充分发挥作用。最后,本文提出了开展土地托管服务,改善农业补贴发放方式的政策建议。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金剑 王光华 刘晓冰 徐艳霞 米亮 王程 Stephen J Herbert
本研究针对黑龙江省过去50年推广的大豆品种产量及品质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品种推广年代与产量之间表现显著的线性回归关系,产量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平均每年提高1.27%。产量的提高与荚数、荚粒数、粒数及收获指数密切相关,而与百粒重关系不大。经过50年的遗传改良,大豆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变化不大,且品种间变异幅度较小。R2期(盛花期)叶氮含量、单株叶氮量、比叶氮及LAI(叶面积指数)与产量及品质关系不大,但此时期干物质重与产量呈负相关关系,生育前期的干物质积累对产量的贡献不大。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贾梦瑱 张斌 田苗 揭岩 赵钰琦 高新颖 顾鑫 丁俊杰 陈宇飞 文景芝
为了研究大豆疫霉生理小种和致病型随时间和空间而变化的规律,连续4 a从黑龙江省东部地区发病较严重的4个代表性地块采集土壤样品,采用叶碟诱捕法分离出其中的大豆疫霉,将确认为大豆疫霉的菌株利用下胚轴伤口接种法鉴定其生理小种和致病型,对于科学使用大豆品种具有重要意义。结果表明,497株大豆疫霉属于135种致病型,包含29个生理小种,1株IRT和105个新致病型,其中16,18,22,28,35号生理小种为中国首次报道,而4,33,38,39,43,48,49号生理小种未分离到。13号小种分离频率最高,为3.2%,1号小种分离频率仅为2.4%。结果显示,黑龙江东部大豆疫霉群体致病力偏弱,对8个Rps基因致病频率为27.8%~53.1%,其中对Rps1k、Rps3a、Rps1c和Rps6基因的致病频率低于35%,对Rps7基因的致病频率为53.1%,说明在黑龙江东部种植含有Rps1k、Rps3a、Rps1c和Rps6基因的大豆品种较安全,种植含Rps7基因的大豆品种较危险。随时间推移黑龙江东部大豆疫霉生理小种和致病型分化迅速,致病型变得复杂多样,对绝大多数Rps基因致病频率增加,单株毒性和群体致病力均增强;生理小种和新致病型在试验田与生产田间数量差异不大,但种类差别较大,试验田单株毒性和群体致病力更强。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刘宏曼 郭翔宇
本文通过大豆价格、成本、品质、单产、政策支持及补贴、生产与贸易区位等几方面的国内外比较 ,对黑龙江省大豆市场竞争力状况进行详尽分析 ,并提出了提高黑龙江省大豆市场竞争力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黑龙江 大豆 市场竞争力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程广燕 喻闻 韩洁 卢丽娜
本文在对黑龙江大豆生产者价格形成过程及影响因素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我国大豆价格传导模型,并利用1979—2007年大豆生产消费统计数据,对大豆价格影响因素进行量化分解。结果表明,黑龙江大豆生产者价格主要受城乡居民平均收入、油菜籽价格、国际大豆市场价格等外部因素影响,应把利用期权、期货交易作为未来规避大豆价格风险的必要手段。
关键词:
黑龙江 大豆生产者价格 影响因素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丁俊杰 顾鑫 杨晓贺 赵海红 申宏波 姜翠兰 仕相林 刘春燕 胡国华 陈庆山
【目的】调查黑龙江省大豆灰斑病菌(Cercospora sojina)的生理小种类型,分析黑龙江省大豆灰斑病菌各生理小种间的亲缘关系。【方法】2006—2011年,对黑龙江省进行大豆灰斑病样本的采集和病菌的分离。利用11对SSR引物对黑龙江省的24个灰斑病菌菌株进行EST-SSR基因型分析。【结果】共分离获得大豆灰斑病菌2 674株,鉴定出1—15号共15个生理小种。SSR结果共检测出等位变异46个,平均每个位点为4.2个,相似系数范围为0.091—0.956,平均相似性系数达到0.589。聚类分析结果与大豆灰斑病菌小种类型呈现出较高的相关性。【结论】黑龙江省大豆灰斑病菌间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关键词:
大豆灰斑病菌 生理小种 基因型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赵伟光 李凯
近年来,外资通过股权投资、设立子公司的纵向所有权安排在中国逐渐形成包含核心零部件制造、最终产品组装的全产业链布局,这易于引致外资控股的上下游企业间策略协同并影响中资企业绩效。基于中国乘用车市场微观数据,通过构建核心零部件企业与整车制造企业间"纵向纳什讨价还价"模型,探析外资纵向所有权安排对中资企业产业链利润分配的影响。结论表明:一方面,外资通过控制上游核心部件可以有效提高零部件企业相对于下游企业的议价能力。这种"议价优势"使得外资掌控的核心部件价格高企,引发产业链利润向核心部件企业转移。另一方面,在这种特殊的纵向结构下,下游中资整车企业势力的增加以及相关反垄断处罚措施不能有效"抗衡"利润分配效应,本土企业自主研发能力的增强不仅有利于企业自身利润增长,也会促进产业链整体利润的提高。中国在向全球价值链高端跃升的过程中,可以实现中外资企业的互利共赢。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