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616)
- 2023(3654)
- 2022(3238)
- 2021(3006)
- 2020(2896)
- 2019(6526)
- 2018(6627)
- 2017(11867)
- 2016(7455)
- 2015(8302)
- 2014(8409)
- 2013(8023)
- 2012(7656)
- 2011(6837)
- 2010(6964)
- 2009(6417)
- 2008(6306)
- 2007(5530)
- 2006(4711)
- 2005(4091)
- 学科
- 济(26662)
- 经济(26637)
- 管理(16634)
- 方法(16476)
- 数学(15111)
- 业(14989)
- 数学方法(14754)
- 企(12553)
- 企业(12553)
- 学(8966)
- 中国(5842)
- 农(5452)
- 理论(5214)
- 财(5156)
- 融(4100)
- 金融(4100)
- 地方(4043)
- 业经(3994)
- 贸(3992)
- 贸易(3990)
- 银(3935)
- 和(3910)
- 银行(3883)
- 易(3875)
- 技术(3799)
- 行(3709)
- 制(3669)
- 环境(3622)
- 农业(3438)
- 划(3258)
- 机构
- 大学(102958)
- 学院(102546)
- 研究(39556)
- 管理(34355)
- 济(34006)
- 经济(33197)
- 科学(30529)
- 理学(29960)
- 理学院(29539)
- 农(29181)
- 管理学(28385)
- 管理学院(28229)
- 中国(26883)
- 农业(23834)
- 业大(23518)
- 所(23178)
- 京(22886)
- 研究所(21791)
- 中心(17479)
- 江(15594)
- 农业大学(15527)
- 室(15190)
- 技术(15090)
- 财(14853)
- 省(14526)
- 北京(14329)
- 实验(14116)
- 院(14115)
- 实验室(13624)
- 业(13305)
- 基金
- 项目(76040)
- 科学(57158)
- 基金(53129)
- 家(50787)
- 国家(50434)
- 研究(46669)
- 科学基金(40414)
- 省(32317)
- 自然(30285)
- 自然科(29610)
- 自然科学(29599)
- 自然科学基金(29025)
- 划(27879)
- 基金项目(27381)
- 社会(25825)
- 社会科(24404)
- 社会科学(24399)
- 资助(23575)
- 教育(22745)
- 计划(18772)
- 重点(18323)
- 科技(17875)
- 编号(17436)
- 发(15980)
- 创(15908)
- 科研(15576)
- 部(15374)
- 创新(14949)
- 成果(14305)
- 专项(14171)
共检索到1443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湘 谢甫绨 刘永涛
在相同遗传背景下,采用两对叶型不同的大豆品系A31和6059,探讨了不同叶型对大豆产量性状、形态性状、生理指标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叶型对其品质的影响是相同的,圆叶型大豆品系蛋白质含量高于尖叶型,而尖叶型大豆品系脂肪含量高于圆叶型;叶型对不同大豆品系农艺性状的影响有所差异,尖叶型大豆品系节间长度较短,四粒荚数较多;圆叶型大豆品系百粒重较大,但在产量方面差异不显著(A31品系F0.036=1.364
关键词:
大豆 近等位基因系 叶型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敖雪 谢甫绨 曹慧 张湘 张惠君 王海英
以两对叶型不同的大豆近等位基因系品系为材料,设置4.5,6.0,10.5,15.0,19.5,24.0,28.5万株/hm2的密度处理,研究种植密度对不同叶型近等基因系大豆物质生产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密度对不同叶型近等基因系叶片叶色值的影响不大,但对叶片光合速率影响较大,尖叶组的净光合速率在低密度(4.5,6.0万株/hm2)和高密度(28.5万株/hm2)条件下较高,而圆叶组净光合速率在较低密度和正常密度(6.0,10.5,15.0万株/hm2)下较高,生育前期种植密度处理对不同叶型大豆的生物产量影响较小,而生育中后期,尖叶组和圆叶组各生育阶段单株生物产量的积累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呈减小趋势,...
关键词:
大豆 种植密度 叶型 物质生产特性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周瑞莲 赵哈林 杨树德 Westgate E Mark
【目的】本研究通过种子快速生长期对3个不同基因型大豆(Evans-低蛋白品种;PI132.217-高蛋白稳定品种;Proto-高蛋白品种)供氮以了解供氮是否能提高种子蛋白质含量并改变种子组分,为大豆合理施氮和育种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液体组培法,即在植株开花后第18天,采集体积相同的种子,将子叶培养在含氮量不同的营养液中(0、37、75和150mmol·L-1谷氨酰胺)。在植株开花后的第24,30,36和42天以及在液体组培的第6,12,18和24天,分别收集种子和子叶测定干重(DW)和种子组分。【结果】供氮条件下种子鲜重(FW)和干重的积累速率明显比在植株上快。与植株上种子相比,Evans和...
关键词:
基因型 种子组分 氨基氮供氮 组培 大豆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秦国夫 郝玉山 贺伟 龙军海
从大兴安岭长白山采集17号芥黄蜜环菌,用分离的单孢菌株进行交配型测定,证实中国该种为双因子异宗配合机制,选取各号标本的4种交配型菌株进行循环配对实验,结果发现该种的交配型基因座的多样性很高,共有13对复等位基因,证明该种在世界分布区域内具有较强的生态适应能力。是目前国际首次用实验测定的蜜环菌交配基因数目
关键词:
蜜环菌 复等位基因 多样性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邴鑫 张治安 徐克章 赵颖君 李大勇
对不同大豆品种叶运动日变化的田间观测表明,品种间叶运动能力有明显差别,一日中叶倾角呈单峰曲线变化。叶运动能力弱的品种,叶倾角最大值出现在10:00前后;叶运动能力强的品种,叶倾角在12:00左右达到最大值,两者相差19°左右。解剖观察表明,大豆叶枕具有发达的薄壁细胞组织和输导系统,中心髓细胞较小,有分散的维管束,具有较强的机械支撑能力。叶运动能力强的叶片有较大的叶枕直径,发达的马达细胞和输导组织。
关键词:
大豆 叶运动 叶枕 显微结构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展宇 李大勇 刘国宁 孙扬 张治安
【目的】探讨不同产量水平大豆叶片保护酶活性的变化规律,为大豆育种和高产栽培提供生理依据。【方法】选择3个不同产量水平(低产品种、高产品种、中产品种)的9个栽培大豆(Glycine max(L.)Merr.)品种,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种植,在大豆结荚期以后,测定大豆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及叶片丙二醛(MDA)含量和细胞膜透性。【结果】在结荚期后,不同产量水平大豆叶片的SOD、POD、CAT活性表现为高产品种>中产品种>低产品种,其活性变化趋势相同,均在鼓粒盛期达到最大,然后下降,高产品种叶片SOD、POD、CAT活性均显著高于低产品种;不同产量...
关键词:
大豆 产量 保护酶活性 丙二醛含量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董蓉娇 彭进乔 尹元萍 王天明 梁坤 杨晓菲 董文汉 张雅琼 梁泉
【目的】在低磷胁迫环境条件下,植物会形成一些适于土壤磷吸收的适应机制,包括根形态特征的演变、诱导酸性磷酸酶以及特异分泌物的形成和分泌等。本研究测定低磷胁迫条件下大豆近等基因系(NIL)根系和叶片中酸性磷酸酶(ACP)、过氧化物酶(POD)、核糖核酸酶(RNAse)、吲哚乙酸氧化酶(IAAO)活性的变化,为解析大豆根系高效吸收利用磷的机理提供依据。【方法】设置高磷(1mmol/L)、低磷(0.5μmol/L)水培试验,培养15 d后取样,利用试剂盒分别测定2种供磷水平下磷高效相关根形态构型近等基因系(NIL)及其受体亲本BD2(CK)根系和叶片中的ACP、POD、RNAse、IAAO活性。【结果】低磷胁迫条件下,NIL根系ACP、POD、RNAse、IAAO活性均显著高于BD2(CK),分别提高19.91%、10.48%、21.71%、 22.31%;NIL叶片ACP、POD、RNAse、IAAO活性均显著高于BD2(CK),分别提高10.47%、26.86%、15.94%、8.7%。NIL根部ACP、POD、RNase、IAAO活性低磷水平显著高于其高磷水平,分别提高31.66%、20.98%、21.93%、41.89%;NIL叶片ACP、POD、RNase、IAAO活性显著低磷水平高于其高磷水平,分别提高14.73%、23.4%、120.95%、18.52%。【结论】NIL在适应磷胁迫环境条件方面显著优于BD2(CK)。本研究大豆根际ACP、POD、RNase、IAAO活性可作为评价磷高效基因型大豆的重要指标。研究结果可为磷高效遗传研究或育种利用提供依据。
关键词:
大豆 近等基因系 低磷胁迫 酶活性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晓光 曹敏建 于海秋 蒋文春 李兴涛
以多年在田间筛选出的钾高效型大豆沈农6号和钾低效型大豆铁95079-2为试材,通过盆栽试验,比较研究了低钾和高钾(对照)处理下,2个不同基因型大豆干物重、钾素积累量、钾素吸收速率以及钾素利用效率、单位钾素形成的籽粒产量的差异。结果表明:低钾条件下,钾高效型大豆沈农6号的干物重、钾素积累量、吸钾速率与对照相比,下降幅度均不明显,而钾低效型大豆铁95079-2下降幅度均较大。低钾条件下,沈农6号大豆植株地上部钾素积累量在结荚鼓粒期明显高于铁95079-2大豆(沈农6号为346mg/株,铁95079-2为165mg/株),其根系钾素积累量在生育前期和成熟期也明显高于铁95079-2(沈农6号在生育前...
关键词:
大豆 钾素积累量 钾素利用效率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春红 姚兴东 鞠宝韬 朱明月 王海英 张惠君 敖雪 于翠梅 谢甫绨 宋书宏
【目的】探讨作物耐荫性评价的方法,分析不同大豆基因型耐荫特性,筛选鉴定指标,建立可靠的耐荫性评价模型。【方法】以30个大豆品种(系)为试材,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设遮光和自然光照2个处理。遮光处理采用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在田间创设荫蔽条件,玉米品种为郑单958,在玉米植株长成以后,遮光率为70%;大豆清种作为对照。在成熟期调查主茎高(X1)、茎粗(X2)、主茎节数(X3)、分枝数(X4)、底荚高度(X5)、节间长度(X6)、植株重量平衡点(X7)、倒伏性(X8)、单株荚数(X9)、单株粒数(X10)、每荚粒数(X11)、百粒重(X12)、粒茎比(X13)和单株产量(X14)。根据遮光处理和自然...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周勋波 李全起 吴魏 谢甫绨 陈雨海
不同基因型大豆品种间生育特性有明显差异,辽豆14号和沈农6号最大生长速率出现时间较晚,50-80 cm叶片干物质变化平稳,30-60 cm分枝干物质积累较高,0-40 cm茎秆干物质积累相对较低,荚数、百粒重和比叶重变化特征均有利于硒的吸收和分配,是导致其硒积累增加率高于辽豆11号和铁丰29号的主要原因;同一品种大豆子粒硒含量随施硒浓度的提高而增加,不同大豆品种在土壤中吸硒能力越强反而施硒效果越差,表明不同基因型大豆品种间积累硒能力存在明显的差异;根据大豆生育特性合理叶面喷施硒肥,对富硒大豆的生产、加工和保护生态环境是十分有利的。
关键词:
大豆 基因型差异 发育 硒积累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于海秋 彭新湘 严小龙 曹敏建
用1/2Hoagland营养液培养磷高效大豆基因型BX10和磷低效基因型BD2,缺磷胁迫15d后测定其光合、光呼吸、暗呼吸的日变化,并进一步探讨了影响上述过程的原因。结果表明:缺磷使两基因型光合速率(Pn)显著下降,但BX10仍高于BD2(尤其在上午);缺磷对PSⅡ光化学效率(Fv/Fm)和胞间CO2浓度(Ci)的影响无规律可循,与Pn的相关性也不显著;缺磷显著降低大豆气孔导度(Gs),并与Pn呈极显著正相关(r=0.753,P
关键词:
缺磷 大豆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日变化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永平 王长发 赵丽 秦晓威 任学敏
为了解不同基因型大豆冠层冷温现象,应用红外测温仪对大豆冠层温度进行了长期观测,并测定了大豆生育期的蒸腾速率和净光合速率,以及大豆主茎功能叶片的可溶性蛋白质、丙二醛含量。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大豆品种冠层温度存在着明显的分异现象,其中NF58与秦豆8号(对照)的冠层温差最高值为-1.47℃,最低值为-0.02℃,均低于基准线(0℃线,下同),为冷型大豆;94101与秦豆8号(对照)的冠层温差最高值为1.48℃,最低值为0.02℃,均高于基准线,属暖型大豆,且冷型大豆NF58具有较强的生理活性,表现在叶片功能期较长,蒸腾速率和净光合速率较高,蛋白质含量较高,丙二醛(MDA)含量较低,说明在大豆品种选...
关键词:
大豆 冠层温度 功能叶片 生物学性状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姚栋萍 盛文涛 吴俊 柏斌 肖贵 傅爱斌
以籼型两系不育系Y58S的窄叶突变体nrl2(1)为试验材料,对nrl2(1)突变体材料进行表型、组织学分析,发现该突变体主要表现为叶片变窄且卷曲,维管束发育异常,大、小叶脉数显著减少;遗传分析结果表明,该窄叶表型受1对隐性核基因控制;通过基因精细定位,发现NRL2(1)定位在第3染色体46 000 bp区间内;图位克隆及候选基因验证结果表明该基因是NRL2的等位基因;测序比对结果显示,突变体的第17个外显子由碱基C变为T,对应的氨基酸由谷氨酰胺变为终止密码子,造成翻译提前终止。以nrl2(1)为亲本材料,选育两系不育系,预期可选育出叶片较窄、株型紧凑、分蘖多的新型两系不育系。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姚栋萍 盛文涛 吴俊 柏斌 肖贵 傅爱斌
以籼型两系不育系Y58S的窄叶突变体nrl2(1)为试验材料,对nrl2(1)突变体材料进行表型、组织学分析,发现该突变体主要表现为叶片变窄且卷曲,维管束发育异常,大、小叶脉数显著减少;遗传分析结果表明,该窄叶表型受1对隐性核基因控制;通过基因精细定位,发现NRL2(1)定位在第3染色体46 000 bp区间内;图位克隆及候选基因验证结果表明该基因是NRL2的等位基因;测序比对结果显示,突变体的第17个外显子由碱基C变为T,对应的氨基酸由谷氨酰胺变为终止密码子,造成翻译提前终止。以nrl2(1)为亲本材料,选育两系不育系,预期可选育出叶片较窄、株型紧凑、分蘖多的新型两系不育系。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綦左莹 王伟 曹敏建
选用钾敏感型品系GD8521和钾耐性品系JN15,在低钾水平和正常水平条件下水培养21d,比较其根体积、主根长、根尖数等根系形态和吸收面积、根系氧化力等生理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在低钾胁迫下,GD8521根体积减少30%,主根长减少25%,总吸收面积无变化,根系氧化力增加30%,含钾量减小为正常水平条件下的43%;而JN15根系体积和主根长仅略有减少,总吸收面积增加30%,根系氧化力提高65%,钾含量小为正常水平条件下的66%。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