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339)
2023(6347)
2022(4785)
2021(4402)
2020(3665)
2019(8520)
2018(8726)
2017(17761)
2016(9542)
2015(10893)
2014(11007)
2013(10396)
2012(8814)
2011(7794)
2010(7938)
2009(7313)
2008(7273)
2007(6454)
2006(5771)
2005(5397)
作者
(26046)
(21603)
(21473)
(20596)
(13847)
(10097)
(9813)
(8324)
(8197)
(7605)
(7290)
(7212)
(6975)
(6770)
(6760)
(6543)
(6493)
(6235)
(6196)
(6031)
(5434)
(5406)
(5240)
(5039)
(4897)
(4868)
(4800)
(4663)
(4277)
(4105)
学科
(44126)
经济(44094)
(26918)
管理(26888)
(22026)
企业(22026)
方法(21268)
数学(19466)
数学方法(18991)
中国(12617)
(11875)
业经(10250)
(8801)
农业(7903)
理论(7638)
地方(7526)
(6986)
(6604)
(6320)
(6194)
银行(6188)
(6154)
金融(6154)
(6065)
(6061)
贸易(6056)
财务(6026)
财务管理(6020)
(5880)
(5878)
机构
学院(132999)
大学(131719)
(56394)
经济(55330)
管理(52900)
理学(45836)
理学院(45427)
管理学(44262)
管理学院(44053)
研究(41590)
中国(32364)
(27628)
科学(24888)
(24356)
(20223)
财经(19743)
(19514)
(19001)
中心(18931)
业大(18535)
研究所(18404)
(17966)
经济学(17758)
北京(17276)
(16705)
师范(16550)
经济学院(15960)
(15728)
(15138)
财经大学(14745)
基金
项目(89431)
科学(71549)
基金(65615)
研究(65151)
(56577)
国家(56182)
科学基金(49450)
社会(42619)
社会科(40480)
社会科学(40471)
(35400)
基金项目(33849)
自然(31753)
自然科(31105)
自然科学(31102)
教育(30982)
自然科学基金(30533)
(29136)
资助(27779)
编号(26707)
成果(20846)
重点(20185)
(19395)
(19118)
(18603)
课题(18423)
国家社会(17905)
创新(17393)
教育部(17021)
科研(16892)
期刊
(60325)
经济(60325)
研究(37712)
中国(25105)
管理(20630)
(18763)
科学(18088)
(18000)
学报(17993)
教育(14800)
大学(14510)
技术(14085)
学学(13667)
(12372)
金融(12372)
农业(12174)
经济研究(10594)
业经(10584)
财经(9994)
统计(8995)
(8617)
(8209)
问题(8027)
技术经济(7577)
决策(7406)
(6758)
商业(6512)
现代(6330)
科技(5763)
(5754)
共检索到19197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梅冬州  宋佳馨  
随着全球进入低利率时代,中心国家流动性泛滥导致的极端跨境资本流动事件频发。跨境资本的大规模流入在影响一国宏观经济波动和金融稳定的同时,是否会对其产业结构造成影响?本文搜集整理了154个国家和地区1980—2019年的跨国面板数据,将资本流动划分成常规时期和大规模流入时期,研究发现,常规时期跨境资本的流入不会对制造业比重造成影响,而在大规模资本流入时期,资本流入会显著降低一国的制造业比重,产生“去工业化”现象。进一步研究发现,大规模资本流入主要是通过财富效应渠道使居民消费上升,导致了非贸易品部门的扩张和贸易品部门的相对萎缩,并且无论是在OECD国家还是在非OECD国家,财富效应渠道的作用都是显著的。基于以上研究结论,本文发现,在大规模资本流入时期,加强资本管制能够有效地抑制非OECD国家的制造业比重下降幅度,对“去工业化”进程产生减缓作用。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邢毓静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 国际资本的流动规模迅速扩大,其中有相当部分是涌入到发展中国家。对于流入的国际资本,发展中国家已经意识到是不容忽视的“双刃剑”,即流入的资本在给国内经济发展带来资金支持的同时,也可能对国内的经济金融运行和政策体系带来多种形式的冲击。如何面对大规模持续流入的国际资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吕江林  杨玉凤  
我国自加入WTO后至今,资本流入规模猛增,现已成为世界第二大资本流入国。综观入世后我国资本流入状况,呈现出资本流入规模快速增长、非直接投资资本流入及占比显著增加、国际热钱流入增多、外资大量流入与内资大量外流并存等特点。大量流入的资本特别是其中的投机性资本,对我国宏观经济的稳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并引发了一系列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包括加剧我国国际收支失衡、影响我国货币政策实施的有效性、助长国内房地产泡沫化倾向、加大国内银行体系的潜在金融风险,以及短期外债大量增加、形成国际收支风险等等。因此,必须坚持分类管理原则,构建资本流入管理新思路;必须转变政策导向,实现国际收支的基本均衡;必须提高人民币汇...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张月友  刘丹鹭  周经  
基于22国1995—2005年投入产出表,考察发达国家产业关联现状和时序变化,及其与服务业比重变化的关系。研究发现:世界经济服务化趋势中存在产业互促不断增强的趋势;发达国家的经济服务化,不仅可以通过"去工业化"实现,在特定的经济发展阶段,通过"再工业化",其高服务业比重还能继续得以巩固。结果表明,发达国家试图通过"再工业化"重振实体经济的愿望很难实现。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刘守英  王瑞民  
来自世界多个国家的经验研究证实了农场规模与土地生产率之间的反向关系。中国大规模农户的土地生产率远低于小规模农户,单纯扩大土地规模无法实现农业规模报酬,以农业部门要素组合重构与连续性变化为特征的农业工业化,更主要依赖农业各环节服务规模的扩大和分工水平提高,这是实现农业规模报酬的可能途径。山东以供销社为主体进行农业生产要素重构,通过土地托管而非土地流转推动服务规模化,在标准化、易监督的环节提供专业化服务,搭建为农服务中心集约化供给不可分割的大型农业投入,发挥村级组织作用降低服务规模化组织成本,既通过分工效率提升实现了服务环节的规模报酬,又避免了单纯农场规模扩大引致的监督成本上升。本文认为,在农户家庭经营制度下,以服务规模化推进农业工业化与现代化,是中国农业发展的现实选择。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申茂向  李保明  
本文重点分析了我国畜牧业目前主要依靠农户分散饲养带来的人畜混居、畜禽混杂、交叉感染、疫病难控等现状问题,预测了今后随着农村工业化的发展对畜牧业和畜产品的要求,提出了我国养殖业集约化规模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应采取的有效措施及对策。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董雪兵  潘登  李霁霞  朱慧  
文章结合投入产出模型和结构分解法,定量分析了2013—2018年中国制造业就业总量和就业份额同时下降的成因。研究发现:劳动生产率效应主导了2013—2018年中国制造业就业总量的下滑;劳动生产率效应、产业结构效应和需求总量规模效应共同促成了中国2013—2018年制造业就业份额的下降,其中劳动生产率效应占主导作用。研究显示,增加值率效应和劳动生产率效应主导减少了中国劳动密集型行业和技术密集型行业就业总量,劳动生产率效应主导减少了中国资本密集型行业就业总量。相比其他国家,增加值率效应对中国制造业就业份额提升作用较弱。文章为定量研究就业“去工业化”提供切入视角与研究框架。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陈海啸  康振宇  
2008年的金融危机以及伴随而来的欧债危机,使去工业化由产业结构不断升级优化的表现,变成了金融危机与欧债危机的罪魁祸首。这一转向引起了学术界的极大关注。文章在理解这两种对去工业化问题的认识的基础上,从去工业化现象产生的现实前提与发展逻辑出发,对去工业化问题进行了再思考。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白雪洁  于庆瑞  
本文基于2003~2015年省级面板数据,考察OFDI对中国"去工业化"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OFDI是导致中国"去工业化"的重要因素并存在地区性差异。引入时期效应发现,国际金融危机后中国特别是东部地区的"去工业化"问题凸显出来。进一步地,OFDI通过"空心效应"和"虹吸效应"造成国内制造业投资和就业的逃离及资金配置上的"脱实向虚"而发生"去工业化"。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王秋石  王一新  杜骐臻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到2010年末,我国已超越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实体。随着我国经济总量的增长,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经济政策的制定尤为关键。去工业化作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所必然出现的经济现象,需要我们认真去分析。文章从总量去工业化和区域性去工业化两个层面对中国的去工业化现状进行了分析,并且通过对区域性去工业化的再分类,探析积极的去工业化和消极的去工业化背后的机理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为我们的产业政策制定和经济发展决策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卢万青  魏作磊  
本文认为流动性过剩是宏观层面的定义,消费和投资之间的结构性失衡是导致我国流动性过剩的主要原因。本文对当前我国流动性过剩成因的各种主要观点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流动性过剩的原因并非外部失衡造成,而是内部失衡造成,也即是消费相对不足与投资相对过度的结构性失衡。基于实证结论,本文认为要根除流动性过剩,仅靠货币政策不行,还要依靠包括结构性调整和金融改革在内的中长期对策。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赵春光  钱传忠  
大规模工厂化养鳖高产技术赵春光,钱传忠(浙江省萧山市养鳖研究所)(中浙萧山特种水产公司)为摸索出一套大型工厂化养鳖高产的综合性措施,1994年我们进行了实用性技术研究。现将初步结果报告如下。一、试验条件与材料1.试验条件试验场地是在我所的实验基中浙萧...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徐扬  戴丛蔚  罗晶  邢竹天  
大规模个性化定制公交的规划与运行能够有效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提高乘客满意度,是传统公交出行方式的一种重要而有效的补充。以大规模个性化定制模型为基础,从市场需求出发建构不同的公交线路规划模型,并进行效益分析。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钱芝网  
大规模定制化是一种新的生产模式,它根据每一个客户的不同要求,用大规模生产的效益完成定制产品的生产,从而实现了个性化与大规模生产的有机结合。本文首先分析了大规模定制化的涵义及其优势,然后对如何基于供应链管理成功实施大规模定制化,提出了一些对策措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