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371)
2023(16482)
2022(14381)
2021(13533)
2020(11521)
2019(26750)
2018(26379)
2017(51647)
2016(27619)
2015(30907)
2014(30687)
2013(30127)
2012(27445)
2011(24475)
2010(24487)
2009(22212)
2008(21529)
2007(18624)
2006(16011)
2005(13914)
作者
(77256)
(64183)
(63732)
(60937)
(41037)
(30786)
(29169)
(25364)
(24422)
(22984)
(21931)
(21455)
(20254)
(20181)
(19894)
(19648)
(19168)
(19037)
(18435)
(18325)
(15757)
(15730)
(15693)
(14706)
(14399)
(14139)
(14072)
(13908)
(12841)
(12466)
学科
(113449)
经济(113322)
管理(82677)
(77726)
(66069)
企业(66069)
方法(58441)
数学(51814)
数学方法(51035)
(31338)
(28322)
中国(27789)
业经(24042)
(23625)
贸易(23618)
(22922)
(22834)
地方(21125)
(19696)
(19495)
财务(19411)
财务管理(19367)
理论(18905)
农业(18747)
企业财务(18410)
技术(17539)
(16589)
环境(16071)
(15344)
(15260)
机构
大学(389773)
学院(386634)
管理(158064)
(156425)
经济(153291)
理学(138947)
理学院(137462)
管理学(134784)
管理学院(134075)
研究(121684)
中国(90059)
(81078)
科学(74799)
(72430)
(59105)
财经(59082)
(58036)
业大(57007)
中心(55831)
(54141)
(54079)
研究所(53939)
北京(50497)
(49339)
师范(48852)
经济学(48353)
农业(45408)
(44849)
财经大学(44463)
经济学院(43908)
基金
项目(272403)
科学(215980)
基金(200889)
研究(197096)
(174258)
国家(172880)
科学基金(150796)
社会(125761)
社会科(119439)
社会科学(119411)
基金项目(106138)
(104846)
自然(99448)
自然科(97263)
自然科学(97243)
自然科学基金(95521)
教育(92134)
(88216)
资助(84732)
编号(79323)
成果(62577)
(61066)
重点(60318)
(56421)
(56141)
课题(53631)
教育部(53134)
科研(52705)
创新(52636)
国家社会(52099)
期刊
(159552)
经济(159552)
研究(109994)
中国(67426)
学报(60049)
管理(56750)
(55879)
科学(54948)
(50690)
大学(46645)
学学(43807)
教育(40651)
农业(35136)
技术(34747)
(29495)
金融(29495)
财经(28790)
经济研究(26965)
业经(26180)
(24549)
问题(20791)
统计(20162)
图书(19687)
技术经济(18965)
(18291)
(18277)
理论(18062)
科技(17756)
商业(17633)
(17348)
共检索到5447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蒋海曦  严可  
全球金融危机使人们的心理预期发生较大的变化,从而直接影响房地产价格的变动。如果假定所有从事预期活动的行为主体都是"理性的人"并假定在某一特定经济时期,国家出台的政策和宏观调控措施稳定,则影响房价变化的心理预期是主要因素。通过对房价影响进行实证分析,发现综合心理预期的确是影响房地产价格的重要敏感因素,其影响效率在后金融危机时代表现更为强烈。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靳涛  张建辉  
中国政府大规模支出应对这次影响深远的金融危机,但这种积极的财政投入会不会挤出外商直接投资?就目前来看,学术界对此问题缺乏令人信服的深入研究。本文针对此问题进行实证检验,以期能较好回答政府支出是否会挤出FDI。研究结果揭示,二者之间不仅存在协整关系,还存在单向的格兰杰因果关系,即FDI是政府扩大支出的格兰杰原因,而政府扩大支出并不是引致FDI流入的格兰杰原因。这说明总体来看,政府支出不是挤出FDI的内在原因,但两者存在的负向协整关系说明,政府支出对FDI的抑制作用还是客观存在的。此外,本文还进一步把政府支出分成几个部分来分别检验其与FDI的关系,实证结果显示,政府生产性支出会明显挤出FDI,而科...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张光南  朱宏佳  
针对现有FDI挤入挤出效应研究普遍忽略的外生性检验,考虑到FDI效应的地区差异及其对国内投资不同组成部分效应的差异,本文采用珠三角地区城市面板数据,通过固定效应和SUR方法对FDI与国内投资的关系进行再检验。结果发现:FDI外生的假设并不适用于珠三角地区的研究;FDI对整体国内投资存在显著的挤出效应,而且在市场潜力越高的地区,其挤出效应越大。但对国内投资各组成部分的进一步分析发现,FDI对其中的"房地产开发投资"存在显著的挤入效应,而对"更新改造投资"和"基本建设投资"则表现为挤出效应。
[期刊]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薄文广  
本文通过构建一个总投资的理论方程,利用1985-2003年间我国29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对FDI与国内投资的挤入和挤出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992年之前FDI显著地挤入了国内投资,1992年之后FDI则对我国的国内投资产生了挤出效应。但综合来看,在全国范围内FDI对国内投资产生了挤入效应。在以出口导向和劳动密集为特征的珠江三角洲地区,FDI的挤出效应比以进口替代和资本深化为特征的长江三角洲地区更加明显。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田林海  
本文通过对32个国家在1995~2014年间社会投资与政府支出的面板数据的分析,考察了税收和债务两种融资方式下政府支出对社会投资的挤出效应,以及不同支出结构对挤出效应的影响,并通过实证研究,比较了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不同融资方式和支出结构下挤出效应的异同。本文研究发现,融资方式不同,政府总支出对社会投资的挤出效应不同。教育支出、社会保障与福利支出、其他支出、交通与通信支出因融资方式不同或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挤出挤入效应。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田林海  
本文通过对32个国家在19952014年间社会投资与政府支出的面板数据的分析,考察了税收和债务两种融资方式下政府支出对社会投资的挤出效应,以及不同支出结构对挤出效应的影响,并通过实证研究,比较了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不同融资方式和支出结构下挤出效应的异同。本文研究发现,融资方式不同,政府总支出对社会投资的挤出效应不同。教育支出、社会保障与福利支出、其他支出、交通与通信支出因融资方式不同或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挤出挤入效应。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叶贵  朱科卫  张继红  
研究目的:探讨重庆市的房价与地价的因果关系并提出政策建议。研究方法:以重庆2008—2014年84组月度数据为研究对象,采用非线性GranGer检验验证房价和地价之间的因果关系,并引入状态空间模型考察变量的时变特征。研究结果:(1)重庆市房价和地价之间存在着显著的非线性关系,短期内房价是地价的GranGer因,而长期房价与地价没有构成显著的因果关系;(2)房价波动将引起地价同方向的显著波动,富有弹性,但地价的变动对房价的影响很小,缺乏弹性,且二者之间的影响程度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研究结论:重庆市房价和地价是单向的因果关系,地价不是房价上涨的原因,应从商品房市场本身的供需和合理的土地供应着手...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王明成  
本文运用1995-2009年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对政府支出与私人消费的关系及作用机制进行实证检验。我们认为:第一、政府支出通过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影响私人消费,政府支出与私人消费呈倒"U"型关系。第二、财政分权导致政府支出结构扭曲,并且生产性支出以吸引FDI为目的,替代效应以及FDI对国内投资的挤出效应和锁定效应导致生产性支出挤出私人消费。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贾卫丽  李普亮  
在梳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产业结构演变轨迹的基础上,基于产业规模和劳动生产率两个维度考察了政府民生支出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效应。研究发现,中国产业结构虽然呈现出一定程度的"逆库兹涅茨化",但总体上正朝着同步提高第三产业规模和劳动生产率的方向演进,政府民生支出理论上可以从供给和需求两端协同发力推动产业结构升级。进一步基于中国25省(市)2007年-2013年的双向固定效应面板数据模型证实,政府民生支出对产业结构升级的确产生显著的促进效应,而且规模维度的促进效应大于劳动生产率维度的促进效应,但政府民生支出对产业结构升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贾卫丽  李普亮  
在梳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产业结构演变轨迹的基础上,基于产业规模和劳动生产率两个维度考察了政府民生支出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效应。研究发现,中国产业结构虽然呈现出一定程度的"逆库兹涅茨化",但总体上正朝着同步提高第三产业规模和劳动生产率的方向演进,政府民生支出理论上可以从供给和需求两端协同发力推动产业结构升级。进一步基于中国25省(市)2007年-2013年的双向固定效应面板数据模型证实,政府民生支出对产业结构升级的确产生显著的促进效应,而且规模维度的促进效应大于劳动生产率维度的促进效应,但政府民生支出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效应存在明显的结构性差异。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帅雯君  董秀良  胡淳  
文章利用1990-2012年的季度数据,采用变参数的MS-VECM模型考察了我国财政支出与私人投资的区制状态、转移概率和区制相关性。研究发现,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财政支出对私人投资的影响不同,表现出挤出效应和挤入效应交替的区制转移特征。进一步研究还发现,挤出效应主要发生在财政支出增速较快和经济过热、通胀压力较大的阶段。文章结果表明,为了避免挤出效应的发生,在财政支出的融资安排上应考虑私人部门的融资约束,避免对私人投资的挤占,并且在经济过热或通胀压力较大时应适时淡出扩张性财政政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林永钦  邓群钊  肖丽群  仝冉冉  
文章应用空间交叉向量自回归模型,基于我国省际面板数据,构造了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空间格兰杰因果检验模型和方法,探讨了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的因果关系及其异质性。研究结果表明,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因果关系在不同省份间具有异质性,而且空间相关性对此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相对于财政支出是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更多省份则表现为经济增长是财政支出的格兰杰原因。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段文斌  余泳泽  
本文首先给出了资本挤入(挤出)的内在机制和基本原理,随后利用经济学经典模型进行了数理推导和验证。根据数理模型推导结果,提出了"技术势能"、外资投资规模、潜在市场规模等存在"门限特征"等四个命题。在此基础上,本文利用我国高技术产业的数据根据理论推导模型的结论,通过构造"面板门限回归"模型来对FDI资本挤入(挤出)效应的影响因素及其"门限特征"进行进一步的实证检验。实证检验基本验证了以上命题假设。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胡蓉  劳川奇  徐荣华  
本文利用我国城乡居民1978—2009年的人均消费、政府支出和可支配收入等数据,通过建立协整方程和误差修正模型对政府支出如何影响居民消费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政府支出在短期内对居民消费具有挤入效应而在长期则具有挤出效应,决定居民消费水平最重要的因素是可支配收入的增加,而农村居民消费对政府支出的敏感性较城镇居民低,其消费较城镇居民更加依赖于可支配收入的增长。最后本文对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和政策含义进行了分析。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凯强  
立足于中国地方政府偏向投资性支出和中国“高投资”的典型事实,刻画政府投资与私人投资之间的逻辑机制。理论机制发现,在Barro(1990)的内生增长模型中加入考虑企业调整成本的投资行为,中国地方政府的投资性支出偏向与企业投资水平的提高具有不确定性。在经验分析中,分别基于中国企业和地级市面板数据,发现政府投资性支出占财政支出比值提高10%,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净投资率将增加0.54%,而该地区的固定资产投资占比的增长幅度超过1.8%;进一步发现,地方政府投资性支出具有较高的外溢效应,是中国“高投资”典型事实的形成因素之一。因而,应该科学地设计和制定政府投资性支出,引导和优化市场主体间的投资结构,完善政府与市场关系,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和稳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