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898)
2023(14652)
2022(12064)
2021(11148)
2020(9436)
2019(21205)
2018(20933)
2017(40867)
2016(22310)
2015(24739)
2014(24367)
2013(24259)
2012(22318)
2011(19884)
2010(20323)
2009(18685)
2008(18848)
2007(17302)
2006(15144)
2005(13590)
作者
(63049)
(52703)
(52454)
(49965)
(33690)
(25353)
(23751)
(20266)
(20017)
(19135)
(18065)
(17935)
(17036)
(16949)
(16514)
(16310)
(15571)
(15308)
(15249)
(15065)
(13073)
(13066)
(13042)
(12128)
(11911)
(11877)
(11836)
(11569)
(10586)
(10502)
学科
(106630)
经济(106534)
(90491)
(82118)
企业(82118)
管理(78836)
方法(50954)
数学(42496)
数学方法(41913)
(31413)
业经(31349)
(30574)
中国(24655)
(22854)
财务(22804)
财务管理(22772)
地方(21945)
农业(21923)
企业财务(21672)
技术(19797)
(19337)
理论(17780)
(16892)
(16863)
(16739)
(15773)
贸易(15763)
(15256)
(14871)
(14315)
机构
学院(319211)
大学(312655)
(136043)
经济(133440)
管理(128913)
理学(110909)
理学院(109821)
管理学(108016)
管理学院(107418)
研究(100807)
中国(79944)
(65155)
(63900)
科学(59887)
(53602)
财经(50546)
(50257)
(49485)
中心(47054)
(46054)
业大(45723)
研究所(45090)
农业(41985)
经济学(41810)
北京(40718)
(39159)
经济学院(37907)
(37498)
财经大学(37441)
师范(37124)
基金
项目(210989)
科学(168612)
基金(154959)
研究(154614)
(134462)
国家(133318)
科学基金(116787)
社会(100277)
社会科(95245)
社会科学(95226)
(83632)
基金项目(80928)
自然(75647)
自然科(73997)
自然科学(73976)
自然科学基金(72746)
教育(71765)
(69177)
资助(64579)
编号(61338)
成果(48182)
重点(47553)
(47234)
(46650)
(45638)
创新(42900)
课题(42798)
(42788)
国家社会(41865)
教育部(40770)
期刊
(150918)
经济(150918)
研究(91586)
中国(62942)
(53022)
管理(52785)
(49422)
学报(44286)
科学(43608)
大学(34699)
农业(34048)
学学(32935)
教育(32412)
技术(32342)
(30809)
金融(30809)
业经(26244)
财经(25906)
经济研究(24105)
(22307)
(21412)
问题(19350)
技术经济(19090)
统计(17814)
(16848)
商业(15410)
现代(15308)
财会(14951)
决策(14776)
(14587)
共检索到4769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徐明  冯媛  
本文以"五纵七横"国道主干线建设作为自然实验,实证研究了大型交通基础设施对沿线县域企业的影响方向和机制。结果发现,国道主干线会引致沿线县域企业生产资源向大城市集聚,并且集聚程度存在产业异质性,其原因在于不同生产要素对交通条件敏感度存在差异。尽管国道主干线促进了沿线县域企业专业化分工水平,但由于处于产业价值链低端,这些沿线县域企业难以与大城市企业竞争并分享来自分工深化的效率提升和经济利益。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刘冲  刘晨冉  孙腾  
在产业升级和发展过程中,交通基础设施和金融发展都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利用1999~2007年中国县—行业层面的面板数据,借鉴Faber(2014)"国道主干线系统"的自然实验,检验了交通基础设施对我国制造业产业发展的影响,并探究了金融约束不同而导致的产业发展异质性。研究发现:(1)交通基础设施的提升带来了县域产业增加值、总产值、工业销售产值、从业人数和投资的增长。(2)金融约束显著地影响了各行业从交通基础设施提升中获得的市场机遇:金融约束越弱的行业,从整合的市场中获益越大。上述发现在增加控制变量、更换度量指标和处理内生性问题后,都是稳健的。我们进一步发现,交通基础设施提升有助于促进企业创新,且对金融约束较弱企业的创新促进作用更强。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邱洋冬  
在数字经济时代,通过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企业技术创新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然而,现有文献关于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不足,尤其缺乏相关经验证据。 本文认为,地区(城市)网络基础设施的改善,可以通过增强知识溢出效应、促进企业人力资本积累、降低企业成本、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等路径提升企业创新绩效,且该创新绩效提升效应会因企业的知识存量、规模、融资约束、高管研发背景等不同而表现出多样化的企业异质性。基于“宽带中国”战略实施中的示范城市建设实践,采用2010—2018年A股上市公司的微观数据,将2014—2016年3批共117个“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城市群)的企业作为实验组,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的分析结果显示:“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建设显著并稳健地提高了企业的专利申请量,而且对发明专利申请量的提升作用比非发明专利申请量更为显著;知识溢出(包括本地知识溢出和外地知识溢出)、企业人才集聚、企业成本以及企业数字化转型在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企业创新绩效提升中均具有显著的部分中介效应,其中知识溢出路径的解释力度最大;相对而言,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对知识存量较多、规模较大、融资约束较低、高管研发背景较强的企业有更强的创新绩效提升作用。进一步的分析发现,“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建设有助于促进企业的探索性创新行为,并提升企业创新质量。 相比现有文献,本文主要进行了如下拓展和改进:一是从企业创新角度拓展了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的经济效应研究,并利用“宽带中国”示范城市的准自然实验进行了经验分析;二是深度剖析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影响企业创新的作用机制,特别是深入探讨了知识溢出在其中的作用,为相关研究提供了理论参考和方法借鉴。 本文研究表明,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有助于打破知识溢出的地理桎梏,实现知识溢出的本地效应与外地效应对企业创新的协同促进作用,这是其促进企业创新的根本原因。因此,各地应加大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尤其是欠发达地区要努力缩小“数字鸿沟”,并有效降低企业的融资约束,以充分发挥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的创新促进效应。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邱洋冬  
在数字经济时代,通过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企业技术创新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然而,现有文献关于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不足,尤其缺乏相关经验证据。本文认为,地区(城市)网络基础设施的改善,可以通过增强知识溢出效应、促进企业人力资本积累、降低企业成本、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等路径提升企业创新绩效,且该创新绩效提升效应会因企业的知识存量、规模、融资约束、高管研发背景等不同而表现出多样化的企业异质性。基于“宽带中国”战略实施中的示范城市建设实践,采用2010—2018年A股上市公司的微观数据,将2014—2016年3批共117个“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城市群)的企业作为实验组,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的分析结果显示:“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建设显著并稳健地提高了企业的专利申请量,而且对发明专利申请量的提升作用比非发明专利申请量更为显著;知识溢出(包括本地知识溢出和外地知识溢出)、企业人才集聚、企业成本以及企业数字化转型在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企业创新绩效提升中均具有显著的部分中介效应,其中知识溢出路径的解释力度最大;相对而言,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对知识存量较多、规模较大、融资约束较低、高管研发背景较强的企业有更强的创新绩效提升作用。进一步的分析发现,“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建设有助于促进企业的探索性创新行为,并提升企业创新质量。相比现有文献,本文主要进行了如下拓展和改进:一是从企业创新角度拓展了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的经济效应研究,并利用“宽带中国”示范城市的准自然实验进行了经验分析;二是深度剖析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影响企业创新的作用机制,特别是深入探讨了知识溢出在其中的作用,为相关研究提供了理论参考和方法借鉴。本文研究表明,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有助于打破知识溢出的地理桎梏,实现知识溢出的本地效应与外地效应对企业创新的协同促进作用,这是其促进企业创新的根本原因。因此,各地应加大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尤其是欠发达地区要努力缩小“数字鸿沟”,并有效降低企业的融资约束,以充分发挥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的创新促进效应。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彬斌  陆万军  
将公路国道主干线覆盖西部地区视为一次"交通干预",本文借助"对照实验"分析逻辑,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微观数据,借助企业所处县域与国道主干线的邻近关系,在双差分框架下评估了制造业企业存货行为受到的"干预效应"。因果关系识别策略考虑了大型交通基础设施可能具有的经济外溢性对效果评估的干扰,实证模型在不同控制变量设定下得出的结论较为稳健。研究发现,如果企业所处县域被国道主干线覆盖,主干线贯通之后,企业整体存货相对规模趋于下降,其中的产成品存货相对规模受到的影响更为明显,企业存货行为在其所面临的交通可达性改善后向着更优化的方向调整。分线路研究发现,不同国道主干线对企业存货行为的调整效应有差异,西南出海公路通道的作用最为明显。本文从一个微观视角阐释了公路基础设施促进经济发展的机制。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彭文斌   曹笑天  
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为碳减排提供了新引擎,数字基础设施作为大数据、人工智能和5G等新兴技术的实际载体,其建设与完善对于推动“双碳”目标的实现具有深远意义。基于此,文章以“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建设作为准自然实验,采用2009—2019年全国283个城市的面板数据,构建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和空间双重差分模型,考察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碳生产率的影响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能促进城市碳生产率的提升,且具有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数字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提高城市创新水平促进绿色技术进步、产业结构优化和能源利用效率提升,进而提高碳生产率。因此,建议加快推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贯彻数字中国战略;激发绿色创新动力,强化空间溢出效应;建立协同治理机制,促进数字经济联动发展。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周海波  胡汉辉  谢呈阳  戴萌  
交通基础设施发展不均衡是地区间资源错配的内在根源之一。基于异质性企业垄断竞争模型,利用1999—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测算了中国制造业资源错配程度,并将其与省级层面交通基础设施数据组合成面板数据,分东中西三个地区实证研究了交通基础设施水平与资源配置效率之间的内在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东部地区存在要素资源相对供给不足,而中西部地区却存在要素资源相对过剩。资本要素在东中西三个地区的错配程度越来越严重,劳动力要素在这三个地区的错配程度则逐渐缓解。而地区交通基础设施水平的提高可以通过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消除市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周海波  胡汉辉  谢呈阳  戴萌  
交通基础设施发展不均衡是地区间资源错配的内在根源之一。基于异质性企业垄断竞争模型,利用1999—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测算了中国制造业资源错配程度,并将其与省级层面交通基础设施数据组合成面板数据,分东中西三个地区实证研究了交通基础设施水平与资源配置效率之间的内在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东部地区存在要素资源相对供给不足,而中西部地区却存在要素资源相对过剩。资本要素在东中西三个地区的错配程度越来越严重,劳动力要素在这三个地区的错配程度则逐渐缓解。而地区交通基础设施水平的提高可以通过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消除市场分割,提高分工精度这三条路径,减轻或消除要素资源错配。分地区比较还发现,交通基础设施对于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系数,东部最大,西部次之,中部最小,因此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应与技术水平提高、投资规模扩大、配套设施完善、公共服务改善等措施同步进行,才能充分发挥其优化资源配置的功效。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温湖炜  钟启明  
基于2007-2020年中国A股上市企业数据,利用智慧城市建设的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法考察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综合影响。结果表明,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数字基础设施的生产率悖论不成立。进一步研究发现,促进研发创新、降低交易成本、提高管理效率是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影响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路径。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更加依赖于新型数字基础设施的支撑效应,而服务业企业主要通过自身商业模式创新而对数字基础设施的依赖程度较低。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梁双陆  梁巧玲  
基于全球夜间灯光数据(DMSP-OLS),应用空间计量经济学的方法考察了交通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交通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具有显著的"增长效应",包括本地效应、空间溢出效应和回馈效应;铁路的"增长效应"高于高速公路,高速公路的"增长效应"高于其他等级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具有显著的"规模效应",即一个地区市场规模越大,交通基础设施的完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越大。其中,对于本地市场规模较大,而国外市场规模较小的地区,铁路网的覆盖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更大;而对于本地市场规模和国外市场规模越大的地区,公路网的覆盖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越大。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梁双陆  梁巧玲  
基于全球夜间灯光数据(DMSP-OLS),应用空间计量经济学的方法考察了交通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交通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具有显著的"增长效应",包括本地效应、空间溢出效应和回馈效应;铁路的"增长效应"高于高速公路,高速公路的"增长效应"高于其他等级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具有显著的"规模效应",即一个地区市场规模越大,交通基础设施的完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越大。其中,对于本地市场规模较大,而国外市场规模较小的地区,铁路网的覆盖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更大;而对于本地市场规模和国外市场规模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翼飞  
信息基础设施作为生产所需的要素资源,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日益突出。本文以“宽带中国”战略实施为准自然实验,基于2011~2020年上市制造业企业面板数据和渐进双重差分模型,实证评估“宽带中国”战略试点前后企业转型升级的效果差异,结果发现:“宽带中国”战略通过降低企业代理成本、促进企业间良性互动来促进企业转型升级,且“宽带中国”战略的受益范围在上下游企业之间具有扩散效应。异质性分析发现,如果企业所在地营商环境优良,且企业自身重视创新努力,则“宽带中国”战略的积极效果会更加明显。研究结论为信息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启示。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施震凯  邵军  浦正宁  
交通基础设施质量的改善能够引致更为充分的市场竞争,促使资源流向更具效率的地方。本文将2007年铁路提速视为中国交通基础设施质量提升的一次准自然实验,以首次开通的动车组列车为分组依据,通过倍差分析法研判铁路提速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分析结果显示:铁路提速对沿途企业的技术进步和效率改进发挥了积极作用,促进了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区分地区特征和企业异质性后的分析结果表明,铁路提速对非国有控股、沿海地区、出口型企业具有更为显著的生产率促进效应,安慰剂检验验证了上述结论。此外,在进一步划分地理圈层后,本文发现位于技术中心城市"1小时经济圈"内的企业更易受到铁路提速带来的外部性影响。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孙传旺  罗源  姚昕  
为了探寻现阶段加强交通基础设施能否提升城市空气质量,本文构建理论模型分析了居民效用、交通基础设施与空气污染的相互作用机理,并运用2000—2012年83个城市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为控制内生性问题,本文采取反映样本城市地形特征的城市坡度指数作为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的工具变量,估计了交通基础设施对城市空气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增加交通基础设施投资能够改善城市空气质量;通过工具变量缓解内生性偏误后,改善作用更加明显,且大于城市机动车保有量增加对空气污染的边际影响;与道路投资相比,道路面积的增长对空气质量的改善效应更好。本文的政策启示是:现阶段城市建设应该注重基础设施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并举,通过交通基础设施的供给侧角度,寻找城市空气污染难题的解决思路,实现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平衡与充分发展。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谢凯   秦志龙   张荣杰   高云露  
科学评估交通基础设施改善对于微观家庭福利变化的影响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匹配2012~2018年县域高铁开通数据和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利用双重差分法考察了高铁开通对于家庭旅游消费的影响。研究发现,县域高铁开通显著促进了本地家庭的旅游行为,相较于“非高铁县”的家庭而言,“高铁县”家庭的平均旅游出行概率和旅游消费金额均明显更高,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仍然不变。机制分析发现,高铁开通对家庭旅游消费的带动效应主要通过改善出行条件、增加出行人次、扩大出行半径,以及促进家庭就业和收入增长等渠道来实现。异质性分析表明,对于闲暇时间更充裕的家庭而言,高铁开通对其旅游消费的提升作用更强,高铁也更促进了家庭的短期污染规避行为。本文从微观视角研究了“高铁时代”的旅游经济发展,为进一步扩大内需,助力国内大循环提供经验证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