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031)
- 2023(10284)
- 2022(9049)
- 2021(8578)
- 2020(7230)
- 2019(16604)
- 2018(16669)
- 2017(31625)
- 2016(17340)
- 2015(19648)
- 2014(19595)
- 2013(19425)
- 2012(17689)
- 2011(15798)
- 2010(15501)
- 2009(13997)
- 2008(13401)
- 2007(11584)
- 2006(9956)
- 2005(8572)
- 学科
- 济(67031)
- 经济(66965)
- 管理(50070)
- 业(48783)
- 企(41230)
- 企业(41230)
- 方法(32471)
- 数学(27814)
- 数学方法(27507)
- 学(20185)
- 农(17136)
- 技术(16516)
- 中国(16190)
- 财(14819)
- 业经(14618)
- 地方(12878)
- 理论(12715)
- 农业(11748)
- 和(11339)
- 贸(11309)
- 贸易(11304)
- 易(10964)
- 环境(10833)
- 教育(10631)
- 制(9779)
- 务(9769)
- 财务(9704)
- 财务管理(9690)
- 划(9403)
- 技术管理(9244)
- 机构
- 大学(247774)
- 学院(244765)
- 管理(99710)
- 济(91671)
- 经济(89557)
- 理学(87106)
- 理学院(86135)
- 管理学(84680)
- 管理学院(84238)
- 研究(81826)
- 中国(57173)
- 科学(54593)
- 京(52604)
- 所(41681)
- 农(41652)
- 业大(39811)
- 研究所(38619)
- 财(38609)
- 中心(36271)
- 江(34481)
- 范(33258)
- 农业(33071)
- 北京(33045)
- 师范(32821)
- 财经(32036)
- 院(30073)
- 经(29191)
- 技术(28963)
- 州(28217)
- 师范大学(26680)
- 基金
- 项目(175660)
- 科学(136696)
- 研究(127114)
- 基金(125868)
- 家(110742)
- 国家(109845)
- 科学基金(93388)
- 社会(77120)
- 社会科(72963)
- 社会科学(72941)
- 省(69531)
- 基金项目(67681)
- 自然(62430)
- 自然科(60904)
- 自然科学(60886)
- 自然科学基金(59786)
- 划(58923)
- 教育(58168)
- 编号(52146)
- 资助(51690)
- 成果(41665)
- 重点(39441)
- 部(38073)
- 发(37317)
- 创(37207)
- 课题(35618)
- 创新(34687)
- 科研(33951)
- 计划(32812)
- 大学(32432)
共检索到3426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王波 张朝晖 张杰东 荆世锡 李继强 孙庆霞 毛兴华
总结研究了国外有关大西洋牙鲆繁殖生物学方面的研究成果 ,结合作者对鲆鲽鱼类的研究 ,从大西洋牙鲆繁殖习性、性腺发育指数、繁殖力、卵仔鱼发育和变态等几个方面综述了大西洋牙鲆的繁殖生物学特性。提出了亲鱼选择、促熟培育、受精孵化和鱼苗培养的有关技术措施
关键词:
大西洋牙鲆 繁殖生物学 繁育技术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柳学周 庄志猛 马爱军 陈四清 孙中之 梁友 徐永江
论述了近几年我国半滑舌鳎繁殖生物学及人工繁育技术研究的现状和进展,从生理、生态、繁殖发育生物学及苗种培育技术等方面较详细介绍了半滑舌鳎亲鱼性腺发育规律及调控产卵技术、染色体核型、早期形态及生长发育特征、摄食习性、人工孵化及工厂化育苗技术等基础理论和生产实践的研究成果,并对存在问题、今后研究方向和开发前景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半滑舌鳎 繁殖生物学 繁育技术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林东明 陈新军 方舟
根据我国鱿钓船于2012年12月—2013年3月渔汛期间,在西南大西洋公海海域作业时随机采集的阿根廷滑柔鱼夏季产卵种群样本(雌性148尾,雄性99尾),初步研究了其种群繁殖生物学。结果表明,渔汛期间阿根廷滑柔鱼夏季产卵种群雌性胴长172~252 mm,雄性胴长164~248 mm。随着月份推移,雌性占比逐月递减,从12月份的84.21%递减至次年3月份的27.03%;雄性个体占比则逐月递增,从12月份的15.79%递增至次年3月份的72.97%。雌性样本超过30%的个体性腺发育成熟并且部分处于繁殖期,雄性个体超过60%的个体性腺发育成熟并且部分处于繁殖期。雌雄个体的胴长和体质量均在性腺功能发育...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林东明 朱国平 陈新军 魏广恩 陈洋洋
作为栖息水域最冷的枪乌贼科头足类,巴塔哥尼亚枪乌贼在西南大西洋生态系统中有着重要的生态作用,但迄今为止,关于该物种的繁殖生物学信息仍较有限。为此,本研究对巴塔哥尼亚枪乌贼的雌雄组成结构、性腺发育及其生殖投入等繁殖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巴塔哥尼亚枪乌贼雌雄比例约为1.79∶1,基本接近雌雄比例1∶1假设。雌雄个体大小以单一峰值区间分布个体为主,雌雄个体之间的生长不存在显著性差异。雌性个体性腺指数为0.116.44,缠卵腺指数为10.7436.51,二者密切相关;雄性个体性腺指数为0.295.75,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丁少雄 刘巧红 吴昊昊 曲朦
石斑鱼(Epinephelidae)是名贵的海产鱼类,主要栖息于热带亚热带近岸岩滩和珊瑚礁水域,是岩礁生态系生物群落的重要类群。本文对国内外石斑鱼类生物学、生态学、渔业资源及人工繁育养殖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综合报道石斑鱼类的形态比较特征,栖息、摄食和繁殖习性,系统演化与分类,种类地理分布,人工繁育等研究进展以及养殖发展概况;报道全球石斑鱼自然资源明显衰退的现状评估以及对石斑鱼资源保护的共识和相关的渔业管理措施。此外,根据作者多年开展的鱼类遗传生物学研究,指出强化我国海域野生石斑鱼资源保护工作,深入开展杂交石斑鱼的基础生物学研究,加强石斑鱼杂交选育行业管理,是我国石斑鱼渔业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保障。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张根芳 方爱萍 李家乐
Unionidae, one major freshwater family of a Bivalvia with many species, is distributed very extensively. Some of them have high economic value. Due to the deterioration of world environment, its resource is declining continually. The development of eygote of freshwater mussel (Unionidae) undergoes i...
关键词:
蚌科(瓣鳃纲) 繁殖生物学 研究进展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陆九韶 李永发 夏重志 吴文化 王斌 夏永涛
2000年3月从美国缅因州格兰特湖(GrantLake)引进陆封型大西洋鲑(Salmosalar)发眼卵,从孵出仔鱼开始,在人工养殖条件下,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观察其形态特征、年龄、生长、食性、性腺发育、繁殖生态等生物学特性,研究其生长发育所需条件,分析养殖环境因子对其生长发育及繁殖生理的影响。结果表明,陆封型大西洋鲑3龄组体重(W)与叉长(L)相关方程为W=0.0131L2.9949;可完全投喂用人工颗粒饲料;在淡水中饲养3年(11783度日)性腺可发育成熟。统计980尾性成熟雌鱼的产卵率可达98%以上,成熟个体平均相对怀卵量为1885粒/kg体重。成熟雄性精子数量为200亿/mL,人工繁殖...
关键词:
陆封型大西洋鲑 生物学特性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高春霞 田思泉 戴小杰 吴峰 许友伟
拟锥齿鲨是金枪鱼延绳钓渔业中常见的兼捕鱼种,处于海洋食物链的顶端,对海洋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多样性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根据我国金枪鱼渔业国家观察员在热带大西洋海域(4.24°~14.03°N,38.28°~27.13°W)调查时采集的383尾拟锥齿鲨样本,按不同性别对其生物学特征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拟锥齿鲨雌雄性比约为1∶0.36,且存在显著性差异;雌、雄性拟锥齿鲨的优势叉长范围分别为75~95 cm、65~90 cm;雄性肝重指数与性腺的发育程度关系不明显,雌性性成熟个体的肝重指数小于未成熟个体;雄性成熟个体占雄性总数的96.8%,雌性性成熟度以Ⅱ期和Ⅳ期为主,性成熟个体占雌性总数的56.1...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齐明明 李紫薇 阎秀峰 王洋 蔺吉祥
龙牙楤木是五加科楤木属多年生木本植物,在我国东北地区分布广泛,是一种药食兼用价值很高的经济植物。近年来,以林菜种植模式为代表的林下经济已经成为当代林业发展的一种重要形式,由于龙牙楤木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药理活性等诸多优点,受到了广泛的重视,但对于其化学成分与药理活性等诸多问题还并不明确。与此同时,人们的过度采摘也严重破坏了龙牙楤木资源,高效的繁育栽培技术也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本研究综述龙牙楤木的繁育与栽培技术、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的相关研究进展,以期为龙牙楤木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供科学依据。龙牙楤木的繁殖方式可分为种子繁殖与无性繁殖2种;由于种子休眠程度较深,播种前一般需进行层积处理,赤霉素浸种与...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田永胜 陈松林 刘本伟 王波
利用大西洋牙鲆冷冻精子与褐牙鲆卵授精,培育出了生长健康的杂交鱼苗。并对杂交后代的胚胎发育、胚后发育和不同温度下的生长特征进行了研究。利用OLIMPUS显微镜连续观察和描述了冷冻精子受精杂交胚胎的发育,在水温15~17.1℃,其受精卵经过卵裂、囊胚、原肠胚、胚孔封闭、肌节胚、尾芽胚、心跳胚、出膜胚等时期的发育,经历65h57min完成胚胎发育进入胚后发育,发现胚胎搐动15min后心脏开始跳动。利用OLIMPUS解剖镜每天观察和记录一次鱼苗的生长形态,并测定其体全长;将杂交鱼苗的胚后发育划分为卵黄囊吸收期(出膜后1~6d)、变态前期(出膜后7~25d)、变态期(出膜后25~30d)和变态后生长期(...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刘新富 庄志猛 孟振 雷霁霖 杨志
七带石斑鱼(Epinephelus septemfasciatus)具有经济价值高、生长速度快和低温耐受性强等特点,是东北亚温带海域理想的网箱养殖品种之一,已成为中、日、韩三国海水鱼类繁育研究的热点。由于存在雄鱼性成熟年龄高、人工驯养条件下难以实现自然产卵和初孵仔鱼弱小等难题,其稳定和高效的种苗规模化繁育技术尚未完全建立起来。本文综述了七带石斑鱼人工繁育技术研究现状,重点总结日本近20年在亲鱼繁殖、仔稚鱼培育和苗种中间培育等方面取得的研究进展,并就其发展前景进行分析,旨为中国七带石斑鱼苗种规模化繁育技术研发提供参考。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魏刚 黄林
嘉陵江鲶的卵母细胞划分为6个时相。第Ⅱ时相卵母细胞外不仅具质膜,而且还有滤泡膜和结缔组织膜,第Ⅳ时相卵母细胞具漏斗状的精孔及椭圆形的精孔细胞。嘉陵江鲶的成熟年龄大多为1龄。生殖期雌雄比约为2:1。繁殖季节中雌鱼的成熟系数高达14.5%。对鲶进行人工催产,成功地获得了鲶的受精卵。鲶的受精卵圆形、绿色,膨大后其直径为4.05~4.57mm。温度在27.5~31℃时,幼鱼孵出需要29小时30分钟。初孵仔鱼全长为4.64~5.12mm。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王德寿 罗泉笙
据外观和组织学特征将大鳍鳠卵巢分六个发育时期,由卵巢和成熟系数的周年变化规律证实它属一次性产卵类型,产卵期为5—7月,产后退回Ⅲ期越冬。雄鱼精巢栉状,尾区无生精能力。非生殖季节,精巢切片上也普遍具有精子细胞和精子。脂肪积累和消耗明显与性周期有关。雌雄性比为0.93:1,生殖群体中剩余群体约占70%,其中4、5龄鱼占全群的一半。性成熟最小型:雄鱼2龄,体长14.5 厘米,雌鱼3龄,体长 17.8厘米。
关键词:
大鳍鳠 繁殖生物学 性腺发育 生殖群体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