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427)
- 2023(5132)
- 2022(4511)
- 2021(4316)
- 2020(3700)
- 2019(8557)
- 2018(8434)
- 2017(16343)
- 2016(8771)
- 2015(9761)
- 2014(9681)
- 2013(9250)
- 2012(8071)
- 2011(7358)
- 2010(7615)
- 2009(6953)
- 2008(6627)
- 2007(5698)
- 2006(5034)
- 2005(4261)
- 学科
- 济(37813)
- 经济(37792)
- 方法(20502)
- 管理(19183)
- 业(17988)
- 数学(17900)
- 数学方法(17394)
- 企(14505)
- 企业(14505)
- 农(8663)
- 学(8401)
- 地方(7964)
- 中国(7838)
- 理论(7464)
- 业经(7313)
- 农业(6001)
- 财(5315)
- 贸(5280)
- 贸易(5276)
- 环境(5262)
- 易(5022)
- 和(4797)
- 制(4252)
- 划(4234)
- 发(4159)
- 技术(4063)
- 教学(4039)
- 银(3804)
- 银行(3798)
- 资源(3695)
- 机构
- 学院(123379)
- 大学(120420)
- 管理(47542)
- 济(43584)
- 经济(42474)
- 理学(41537)
- 理学院(40950)
- 研究(40487)
- 管理学(39606)
- 管理学院(39396)
- 中国(29929)
- 科学(28757)
- 京(25967)
- 所(20299)
- 范(19474)
- 师范(19286)
- 研究所(18929)
- 财(18905)
- 农(18717)
- 中心(18710)
- 业大(18320)
- 江(17965)
- 北京(16327)
- 师范大学(15768)
- 财经(15604)
- 院(15457)
- 州(14839)
- 农业(14624)
- 经(14132)
- 技术(13475)
- 基金
- 项目(88245)
- 科学(70622)
- 基金(65166)
- 研究(59509)
- 家(58210)
- 国家(57849)
- 科学基金(50293)
- 社会(37430)
- 社会科(35731)
- 社会科学(35724)
- 自然(35607)
- 省(35446)
- 基金项目(35323)
- 自然科(34821)
- 自然科学(34816)
- 自然科学基金(34149)
- 划(30062)
- 教育(28027)
- 资助(27929)
- 编号(23276)
- 重点(20403)
- 发(19112)
- 部(18133)
- 创(17739)
- 科研(17412)
- 计划(17366)
- 成果(16895)
- 创新(16637)
- 课题(16560)
- 大学(15632)
共检索到1681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胡宪洋 马嘉 寇永哲
旅游空间结构是旅游地理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以旅游经济联系度、旅游首位度和旅游基尼系数等多项指标对大西安旅游圈近10年的旅游规模分布变化及空间特征进行了分析,初步探讨了西安旅游与大西安旅游圈发展的互动响应。结果表明:大西安旅游圈是单极核圈层结构,呈单核辐射发展;西安是大西安旅游圈的旅游首位城市,但首位度在不断降低;旅游圈内游客人数和旅游经济均趋于分散,但旅游经济分散的程度更为显著。此外,大西安旅游圈旅游规模成长呈现单点集聚性、轴线指向性、区域差异性与结构趋散性等特征。
关键词:
大西安旅游圈 旅游规模分布 空间特征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胡章鸿 段七零
运用首位度、位次变化、齐夫定律、差异度,比较分析了江苏省2009—2012年国内及入境旅游客流规模分布的变化特征。国内旅游客流和入境旅游客流二者首位分布均不明显,但后者大于前者,且前者向扩散方向演变,后者向集中方向演变;二者均遵循齐夫定律,但前者为单分形,后者前6年为单分形,后8年则为双分形;前者先呈对数正态分布模式后呈帕雷托模式,后者前6年呈不规则帕雷托模式,后8年标度区一先呈不规则帕雷托模式后呈帕雷托模式,标度区二呈不规则帕雷托模式;前者规模变差呈现波动扩大态势,后者则呈波动缩小趋势;二者的差异度都不大,但后者大于前者,且差异度变化与各自Zipf参数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区域经济发展、旅游资源...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伯华 易磊 窦银娣
针对景区边缘型乡村旅游地特征,以大南岳旅游圈为例,从主体动力和客体动力两个方面,分析了景区边缘型乡村旅游地农户居住空间演变的过程和动力机制。研究结果显示:(1)景区边缘型乡村旅游地农户居住空间演变与核心景区旅游发展密切相连,先后经历相对静止、自然蔓延、迅速拓展和调控发展等4个阶段;(2)景区边缘型乡村旅游地农户居住空间演变特征明显,主要体现在居住空间形态由"分散布局"到"区域聚集",居住空间中心由"血缘中心"到"地缘中心",居住空间功能由"单一功能"到"复合功能"和居住空间拓展与核心景区发展同步;(3)景区边缘型乡村旅游地农户居住空间演变是内部压力和外部引力相互作用下的结果。最后,从多视角提出了应对性策略。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刘华婷 钟章奇 李山 罗熙
长株潭旅游圈空间规模的合理界定已经受到政府和学者的广泛关注,但当前的研究多采用定性分析与主观经验判断的方法,缺乏较为客观的定量分析。鉴于此,本文基于旅游溢出测度的缺口模型并结合旅行社提供的旅游线路,从旅游溢出值、旅游溢出指数、旅游溢出共轭值以及旅游市场供需平衡的角度对长株潭旅游圈的适度规模进行了初步探索,以期为该地区的区域旅游合作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研究发现,一个适度规模的长株潭旅游圈在空间上形成了"一核一轴两翼"的双纺锤体嵌套结构,其中"一核"为长株潭三市组成的核心圈层;"一轴"是衡阳-岳阳与核心圈层组
关键词:
区域旅游合作 旅游溢出 旅游线路 湖南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林瑶云 李山
旅游圈作为一种动态扩张的空间组织,逐渐凸显成为中国区域旅游合作中最重要的符号表征,然而,目前类比性的"点轴"空间形态演化模式尚缺乏定量刻画与内生解释。文章统合实践中旅游圈在整体上所具有的中心-腹地结构与枢纽-网络结构复合性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嵌套式圈层结构"模型与"嵌套式分层演化"模式,并立足需求视角,从旅游效用切入,以长江三角洲旅游圈为例进行了定量解释。研究表明:1)空间上,旅游圈具有嵌套式的圈层结构,可划分为葩嵌层与光环层,葩嵌层嵌套于光环层之中,而光环层可进一步划分为实环和虚环,在空间上具有可拓展性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阎友兵 陈彪
科学合理的旅游投资对旅游业发展壮大具有重要意义。采用衡量区域差异的标准差、变异系数、首位度、泰尔系数分析中国旅游投资时空差异演变特征,结合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法(ESDA)中局域G*系数探讨中国旅游投资冷热点空间格局演变情况,结果发现:时间尺度上,2003-2015年中国旅游投资绝对差异持续扩大,且上升幅度大于相对差异缩小幅度,导致中国旅游投资差异一直较明显;空间尺度上,2003-2015年西部区域差异最大,且呈"N"型轨迹波动上升,东部区域差异次之且呈持续缩小态势,中部区域差异最小且较稳定;冷热点变动上,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刘杰 唐荣 李萍
南极地区以其独特的旅游资源吸引了越来越多人的注意,近年来赴南极旅游的游客人数快速增长。但国内外对南极旅游资源的研究却相对滞后,对其分类和评价研究几乎处于空白状态。本文对南极旅游资源的分类及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并对我国南极旅游业发展提出建议,以期为南极旅游资源的评价、开发与保护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南极地区已开展实质性旅游活动的主要旅游资源单体共558个,按属性可分为8个主类、18个亚类和30个基本类型,自然资源类型丰富,水域景观占比较大;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不均衡,在南极半岛西北部格雷厄姆地沿海及附近岛屿、罗斯海周边岛屿及大陆形成了两个高密度集聚区;气候环境条件和旅游资源的可达性是影响该地区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的重要因素;与我国相关的南极旅游资源较少,中国在南极旅游开发中的参与度和成熟度也相对较低,未来应尽快摸清南极旅游资源状况,加强南极旅游影响研究,推动我国南极旅游发展。
关键词:
旅游资源 分类 空间分布特征 南极地区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吴杨 倪欣欣 马仁锋 张文忠
以城市工业旅游资源的空间结构为研究对象,运用地统计方法和GIS的最邻近点指数、α指数、β指数、γ指数和通达性指数测度上海市64家有代表性的工业旅游景区总体空间分布类型与联动特征。这将为城市工业旅游景点开发模式选择和旅游线路设计提供空间决策依据,同时又有助于完善后工业社会城市的工业旅游景区与毗邻地区的综合规划策略。研究发现:1上海市工业旅游资源总体呈弱集聚分布,旅游网络趋于环网型;2不同类型的工业旅游景区空间集聚程度与连接程度不同,创意产业集聚区的集聚度与连接度比工业企业景点、工业博物馆高,说明创意产业集聚区工业旅游发展成熟度要高于工业企业景点与工业博物馆,而后两者相较之下存在较高开发潜力;3上...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琛 成升魁 陈远生 齐德利 吴月湖 邵筱叶 李永乐 刘俊
承德市长期以来以观光旅游为主,以避暑山庄和外八庙为核心,形成了凝聚式的区域旅游空间结构。随着“首都都市旅游度假圈”的形成,在休闲度假旅游市场需求驱动之下,承德市紧邻京津的区位优势将导致区域旅游系统空间结构发生变化。本文根据距离衰减规律,采用“时间距离法”对“首都都市旅游度假圈”的范围做了界定。其次,本文从市场需求特征、区位特征、交通条件的角度分析了“首都都市旅游度假圈”对承德旅游空间结构的影响。最后,本文根据承德市旅游市场的发展趋势、旅游资源结构、区域旅游交通状况、旅游业发展基础、旅游业空间网络的完备性等原则,重新构建了由旅游目的地区域、旅游区、旅游节点、入口通道和客源市场等六大要素组成的承德...
关键词:
首都都市旅游度假圈 承德市 旅游空间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王德利 冯国群
在发展黄山旅游业的进程中,黄山市提出了建设现代国际性旅游城市的战略目标,为了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在旅游经济日益走向集团化、网络化和国际化的今天,构建黄山大旅游圈显得至关重要。本文拟对此作一初步分析,以供人们参考。一、构建黄山大旅游圈的模式黄山大旅游圈是...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朱岚涛 王力峰 黄梅芳
旅游圈是旅游空间结构的一种形式,旅游圈的形成一般均经历萌芽、起步、发展、形成、成熟五个发展阶段,这五个阶段与空间结构点的均衡、极核辐射、点轴形成、圈层凸显、理想均衡形成对应关系。以河南省中原为例分析了中原旅游圈演化的过程以及阶段性特征,并指出了中原旅游圈所处的发展阶段以及达到中心极化、区域均衡的理想阶段的对策。
关键词:
中原旅游圈 空间结构 演化 发展模式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马勇,董观志
在迈向21世纪的关键时期,武汉市提出了建设国际性城市的战略目标。旅游业在实现这个战略目标中的地位、作用以及特定的意义日益引起广泛的关注。本文对武汉市旅游业的发展战略模式──大旅游图的构建要素、职能特点等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武汉大旅游圈功能结构和空间结构的具体拓展方案。
关键词:
大旅游圈,职能特点,空间结构,武汉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诗白
区域经济合作是21世纪世界经济的突出特点,尤其是被誉为"朝阳工业"的旅游业正在成为我国各地政府大力扶植的支柱产业。环渤海旅游圈的建立,可以为环渤海区域经济的合作与发展起到支撑与拉动作用。环渤海旅游产业的联合互动和开发适宜区内的旅游新产品是环渤海地区今后旅游经济发展的趋势。
关键词:
环渤海 旅游圈 模式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魏鹏 杜婷
旅游具有空间属性,旅游者的空间分布研究是学界研究的重点也是热点。依据2010年、2015年甘肃省各县(区)旅游人数的统计数据,以及2020年的预测数据,采用相关性系数、基尼系数、空间自相关性以及空间插值分析四种分析方法,对三个年份、两个阶段("十二五"以及"十三五"期间)各县(区)旅游人数的分布状况与演变特征进行了分析。实证分析显示,相比于2010年,2015年甘肃省各县(区)的极核中心对周边县(区)的带动作用未予显现,甘肃省呈现分散自发性发展,使得旅游区域发展不平衡,同时游客逗留时间短,与现代"快旅慢游"需求不匹配;依据"十三五"规划,至2020年县(区)间旅游人数的不均衡性将大幅下降,同时空间自相关性大幅上升,层次鲜明的"极核-边缘"型的旅游者空间模式将显现,规划布局具有空间合理性。
关键词:
旅游者 空间分布 演变特征 分布评价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