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18)
- 2023(1404)
- 2022(1247)
- 2021(1194)
- 2020(1057)
- 2019(2276)
- 2018(2286)
- 2017(3187)
- 2016(2568)
- 2015(3101)
- 2014(3052)
- 2013(2763)
- 2012(2560)
- 2011(2432)
- 2010(2525)
- 2009(2056)
- 2008(2074)
- 2007(1886)
- 2006(1553)
- 2005(1347)
- 学科
- 教学(4303)
- 理论(3814)
- 学(3588)
- 教育(3481)
- 学法(3151)
- 教学法(3151)
- 济(2951)
- 经济(2948)
- 学理(2906)
- 学理论(2906)
- 业(2597)
- 管理(2533)
- 研究(2391)
- 害(2178)
- 中国(1984)
- 农(1964)
- 虫(1939)
- 虫害(1720)
- 病虫(1602)
- 病虫害(1602)
- 生物(1550)
- 企(1541)
- 企业(1541)
- 及其(1454)
- 防(1451)
- 生(1411)
- 防治(1402)
- 治(1398)
- 研究生(1295)
- 农业(1226)
- 机构
- 学院(34096)
- 大学(32222)
- 研究(15096)
- 农(15074)
- 科学(13144)
- 农业(12352)
- 所(10042)
- 业大(9968)
- 研究所(9492)
- 技术(9028)
- 中国(8289)
- 农业大学(7868)
- 室(7381)
- 京(7180)
- 省(7069)
- 业(6962)
- 实验(6748)
- 江(6550)
- 实验室(6514)
- 重点(6126)
- 职业(5704)
- 中心(5688)
- 教育(5567)
- 济(5542)
- 管理(5529)
- 范(5415)
- 院(5342)
- 师范(5233)
- 经济(5217)
- 科学院(5121)
共检索到518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沈永杰 程智慧 张志强
为了研究大蒜紫斑病菌培养的最佳产毒条件,从具有典型病斑的发病大蒜叶片上分离得到大蒜紫斑病菌,对该病菌的产毒培养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最佳病毒条件为:培养基为改良Fries培养基,培养温度为26℃,培养基pH值为7,培养时间为6 h,培养方式为连续24 h黑暗+振荡培养。同时试验选择山东章丘大葱种子,以种子发芽抑制法对粗毒素进行生物检测,表明培养得到的粗毒素具有一定的毒性。
关键词:
大蒜紫斑病菌 培养条件 粗毒素 生物检测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立安 齐志广 马春红 阎芝芬 魏建昆
采用根尖伸长抑制法,对比了在不同培养条件下获得的菌丝滤液的致病力大小,即毒素产量高低。结果表明,黑暗静止条件下毒素产量最高,随后依次为光照 12 h-黑暗 12 h-静止条件、光照摇动、光照静止、黑暗摇动。但光照摇动和光照静止条件无显著差异。在有光培养条件下,摇动和静止差异不显著;在黑暗条件下,静止比摇动更有利于毒素产量;在静止培养条件下,黑暗比光照更有利于毒素产量;在摇动条件下,光照比黑暗更有利于毒素产量。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志强 程智慧 沈永杰
为了筛选大蒜叶枯病菌培养的最佳产毒条件,从田间发病的大蒜叶片上分离、鉴定得到大蒜叶枯病菌菌株,利用大葱种子发芽法研究培养条件(培养基、培养温度、光照、振荡、培养基pH值、培养时间)对大蒜叶枯病菌菌株产毒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蒜叶枯病菌的最佳产毒培养条件为:Czapek-Dox液体培养基、培养温度24℃、培养基pH值6.0~7.0、连续黑暗振荡培养,在以上条件下培养20 d时大蒜叶枯病菌产生粗毒素的毒性最强。
关键词:
大蒜叶枯病菌 培养条件 粗毒素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绳桃
不同培养条件对甘薯黑斑病菌产孢量的影响杨绳桃(华中农业大学植保系,武汉430070)关键词甘薯黑斑病菌;培养条件;产孢量THEEFFECTOFDIFFERENTINCUBATIONCONDITIONONTHESPOREPRODUCTIONINCERA...
关键词:
甘薯黑斑病菌 培养条件 产孢量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寒霜 赵俊丽 李伟明 付书平 王书生
以河北省两个名优地方品种安国大蒜和永年大蒜为试材,用Ms,B5作基本培养基,研究了大蒜茎尖繁殖脱毒快繁技术。结果表明,最佳诱导培养基为B5+0.1 mg/L NAA+3 mg/L 6_BA,但是,激素、营养物质的添加数量以及培养时期不同品种间有差异;剥离大蒜茎尖带一定数量的鳞片为好,其不仅可提高脱毒苗成活率,而且有利于扩大茎尖繁殖系数。无毒蒜大田扩繁的播种时间对产量有一定影响,且品种间差异较大。
关键词:
大蒜 茎尖培养 脱毒 快繁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昌华 李小川 赵美华 赵军良 罗春香
采用山西栽培的5个地方名蒜茎尖离体培养,获得了无病毒蒜种。结果表明,茎尖大小为0.2~0.5mm,不定芽增殖培养基以B5或MS.附加1~2mg/L细胞分裂素和0.01~0.1mg/LNAA,效果最佳。根系诱导在原培养基中加入0.2mg/LNAA,出根率可达90%以上。成苗后于12月份移栽到节能日光温室,成活率达90%以上。经对脱毒苗形态观察和染色体检测,没有发生异常变化,植株生长健壮,遗传性稳定,产量高。
关键词:
大蒜,茎尖培养,脱毒,愈伤组织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郑凌凌 朱天辉
为进一步深入探索培养条件对枯斑拟盘多毛孢产毒能力的影响,对该菌在4种固体培养基与一种液体培养基上的产毒能力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枯斑拟盘多毛孢较适宜固体培养基的培养,能在麦粒、麦麸天然固体培养基上具有极强的产毒能力.在不同浓度毒素的生测反应中,上述两种培养基上产出的毒素在稀释20倍时,仍对松针(生测材料)有一定的致病活性.通过枯斑拟盘多毛孢代谢物提取组分的生测比较,发现该菌产出毒素溶于水,不易挥发.不同生测方式对毒素致病活性影响的研究显示,针刺法作用速度较快,但在低浓度毒素时,致病反应不如浸泡法明显.在此基础上,对枯斑拟盘多毛孢毒素作为除草剂作了一定研究,但致病效果不明显.一系列实验结果表...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杨冬静 赵永强 张成玲 孙厚俊 徐振 谢逸萍
由大蒜叶枯病菌引起的大蒜叶枯病是徐淮地区大蒜生产中的重要病害之一,拟通过对该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研究和室内高效低毒化学药剂筛选,为大蒜安全生长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十字交叉法研究该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该病原菌生长的最适碳源为D-木糖,氮源为硝酸钾,p H值为5~12时均生长较好,菌落直径7.55~9.15 cm,菌丝对光暗条件不敏感,但在黑暗环境下菌落直径最大,为7.30 cm,菌丝致死温度为57℃、5 min,最适温度为22℃,菌落直径为7.78 cm。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5种杀菌剂对该病原菌的室内毒力。结果显示,5种杀菌剂对大蒜叶枯病菌的毒力差异显著,其中96%苯醚甲环唑Ec50最低,...
关键词:
大蒜叶枯病菌 生物学特性 毒力测定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张波涛 缪锦来 古颖春 麻金海 郑洲 王国栋 李光友
南极地区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特点造就了南极微生物特殊的生物学特征,产DHA或EPA是其对南极极端环境的适应性功能。本实验从第十九次南极科学考察过程中所采集的海冰和海泥中分离得到约200株菌株,以鱼油为对照,通过气相色谱(GC)方法初筛,得到7株含有DHA或EPA的细菌,其中一株(N-6)的DHA含量最高。以气相色谱-质谱(GC-MS)对其DHA成分进行鉴定。N-6的脂肪酸分析表明,其总脂肪酸含量占菌体干重的22.54%,DHA占总脂肪酸的8.72%。就3种主要的环境因子(温度、pH值、盐度)对于该菌生长情况及DHA含量的影响进行探讨,结果发现,该菌属于嗜冷菌,其DHA含量随温度、盐度升高而降低...
关键词:
南极 细菌 气质联用 不饱和脂肪酸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邢宇俊 程智慧
研究了马铃薯晚疫病病原菌菌株5-4在不同培养基、光照、温度、pH值、振荡培养方式等条件下产生毒素的情况,并用番茄种子发芽法检测了毒素的毒性。结果表明,适宜马铃薯晚疫病菌粗毒素培养的培养基为黑麦液体培养基,培养基pH值为6.0-7.0,培养温度20-22 C,在黑暗条件下连续振荡培养16 d时产生的粗毒素的毒性最强。
关键词:
马铃薯晚疫病菌 培养条件 粗毒素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孔琼 袁盛勇 薛春丽 汪正红 李祥 卢丽蓉 明应忠
铁皮石斛是一种重要的中草药,随着人工种植面积的扩大和年限延长,铁皮石斛上的各种病害随之而来,其中由链格孢引起的石斛黑斑病日趋严重。本研究选取铁皮石斛黑斑病病原—细极链格孢为供试菌株,采用不同溶剂提取病原小分子毒素,同时对病原小分子毒素的产毒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乙酸乙酯的萃取效果最好,且小分子毒素的活性成分主要存在于水相中;当培养基为PSK培养液,温度为25℃,转速为120 r/min,L∶D=12∶12的培养方式全振荡培养7 d时,该病原的小分子毒素活性最强。
关键词:
铁皮石斛 黑斑病 小分子毒素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孙文元 翟玉柱 赵凤岩
草莓灰霉病菌(Botrytis Ciennea Persoon)在 21~25℃下 pH 3~4的霉菌生长培养基中培养产生毒素,致使草莓愈伤组织细胞的活性丧失。产生毒素的高峰期在静置培养20 d,培养滤液用氯仿萃取,所得粗提物稀释90倍后仍有毒性存在,30倍稀释的毒素溶液处理愈伤组织,用荧光法观察,1.0h细胞致死率达86%,2.5 h细胞致死率高达99.9%。
关键词:
草莓灰霉病菌 毒素 荧光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潘永胜 徐福元 韩正敏 刘云鹏
对3株绿僵菌菌株通过不同温度水浴处理,发现了孢子的萌发条件;并开展了3菌株对松褐天牛成虫的毒力测定,筛选出M a789菌株的致病力较强。通过正交试验对其液体振荡培养条件进行了分析,选出了菌丝体生长最适培养基为蔗糖20 g.L-1,酵母粉10 g.L-1,KH2PO43.0 g.L-1,MgSO4.7H2O 1.0 g.L-1,CaC l20.5 g.L-1;培养液生孢子最适培养基为蔗糖20 g.L-1,蛋白胨10 g.L-1,KH2PO41.5 g.L-1,MgSO4.7H2O 2.0 g.L-1,CaC l20.5g.L-1。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洪隆 康玉庆 张存金 马筠 王焘宽
取生殖期大蒜花梗,在N_6+2,4-D 2mg/L+KT 1mg/L培养基上暗培养30天后,得到微黄色愈伤组织。将愈伤组织转到N_6+2,4-D 0.5mg/L+KT 0.5mg/L培养基上继代二次,然后于N_6+BA 5mg/L+KT 1mg/L+IAA 0.01mg/L,MS(1/2大量元素)+BA 5mg/L+KT 1mg/L+IAA 0.01mg/L和MS+BA 5mg/L+KT 1mg+IAA 0.01mg/L培养基上光照培养。3周后愈伤组织上出现绿色丛生芽,将小芽转到MS(1/2大量元素)+NAA 0.01mg/L培养基上,一周后发生白色根并形成完整植株。2,4-D和KT对大蒜花梗...
关键词:
大蒜 花梗 再生植株 植物激素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曲英华 高树英明
为克服大蒜茎尖离体培养增殖率低的问题 ,对准备切取茎尖组织进行离体培养的大蒜种球以及切取的带有 1,2片叶原基的大蒜茎尖组织 (外植体 )进行了低温处理 ,结果表明 ,低温处理促进了大蒜茎尖离体培养时芽的形成及生长。对外植体的低温处理比对种球的低温处理效果好 ,6 0d低温处理后 ,外植体低温处理区的新芽形成数是种球低温处理区的 10倍 ,平均每个茎尖形成新芽 2 2 2个 ;种球低温处理和外植体低温处理并用时 ,没有产生累加效应 ,相反 ,外植体低温处理的效果 ,被种球低温处理削弱。
关键词:
大蒜 离体培养 外植体 低温处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