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591)
- 2023(9588)
- 2022(8322)
- 2021(7669)
- 2020(6830)
- 2019(15497)
- 2018(15530)
- 2017(29695)
- 2016(17019)
- 2015(19166)
- 2014(19683)
- 2013(19329)
- 2012(18459)
- 2011(16700)
- 2010(17114)
- 2009(15801)
- 2008(16171)
- 2007(14894)
- 2006(12680)
- 2005(11457)
- 学科
- 济(65648)
- 经济(65564)
- 管理(44083)
- 业(42261)
- 企(33468)
- 企业(33468)
- 方法(31940)
- 数学(27976)
- 数学方法(27633)
- 农(18749)
- 学(18605)
- 财(18045)
- 中国(17043)
- 制(14661)
- 业经(12685)
- 地方(12620)
- 贸(12049)
- 贸易(12049)
- 农业(12028)
- 银(11730)
- 易(11664)
- 银行(11657)
- 理论(11618)
- 融(11327)
- 金融(11318)
- 行(11116)
- 务(11055)
- 财务(11019)
- 财务管理(10987)
- 体(10810)
- 机构
- 大学(252520)
- 学院(250370)
- 济(95161)
- 经济(92889)
- 研究(91093)
- 管理(87852)
- 理学(75408)
- 理学院(74407)
- 管理学(72649)
- 管理学院(72195)
- 中国(66193)
- 科学(61436)
- 农(55532)
- 京(54921)
- 所(49904)
- 研究所(45912)
- 财(45400)
- 业大(44805)
- 农业(44408)
- 中心(40982)
- 江(39540)
- 财经(36043)
- 北京(34190)
- 范(34064)
- 师范(33594)
- 经(32616)
- 院(32377)
- 州(30955)
- 省(29652)
- 经济学(29377)
- 基金
- 项目(168250)
- 科学(128904)
- 基金(119796)
- 研究(115797)
- 家(108297)
- 国家(107432)
- 科学基金(88226)
- 社会(69995)
- 省(66924)
- 社会科(66105)
- 社会科学(66081)
- 基金项目(63234)
- 自然(59514)
- 自然科(58135)
- 自然科学(58104)
- 划(57332)
- 自然科学基金(57084)
- 教育(54475)
- 资助(50091)
- 编号(46339)
- 成果(39507)
- 重点(39166)
- 部(36879)
- 发(35689)
- 创(34138)
- 计划(33972)
- 课题(33725)
- 科研(33136)
- 创新(32104)
- 性(30657)
- 期刊
- 济(103419)
- 经济(103419)
- 研究(69520)
- 学报(53085)
- 农(50407)
- 中国(49379)
- 科学(43739)
- 大学(38096)
- 财(36352)
- 学学(36227)
- 农业(33529)
- 管理(29771)
- 教育(28197)
- 融(21546)
- 金融(21546)
- 技术(20376)
- 财经(18063)
- 业(17904)
- 业经(16667)
- 经济研究(16666)
- 版(15556)
- 经(15490)
- 业大(14608)
- 问题(14164)
- 科技(12226)
- 统计(12205)
- 农业大学(12042)
- 技术经济(11623)
- 图书(11550)
- 理论(11323)
共检索到3679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程智慧 牛青 孟焕文
【目的】利用病菌粗毒素离体筛选大蒜抗叶枯病变异系,建立抗病变异系离体筛选方法。【方法】以蒜瓣茎盘为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以大蒜叶枯病菌培养滤液制取的粗毒素为筛选剂,离体筛选大蒜抗叶枯病变异系;通过接种病菌粗毒素和病菌孢子鉴定变异株的抗病性,分析变异株的防御酶活性。【结果】大蒜叶枯病菌粗毒素对大蒜愈伤组织增殖有显著抑制作用,抑制作用随病菌粗毒素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增强,不同大蒜品种愈伤组织对病菌粗毒素的抗性不同;利用不同体积分数的病菌粗毒素分步筛选分别获得大蒜品种G039变异系苗12株,G073变异系苗2株,它们对大蒜叶枯病菌粗毒素具有稳定的抗性。经病菌孢子悬浮液接种鉴定,变异系苗较其对照抗病性提高。...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程晓兰 程智慧 邹燕 牛青
为了建立大蒜叶枯病抗性鉴定的方法,根据田间调查结果选取对大蒜叶枯病不同抗性的3个品种G087、G064、G039作为鉴别品种,对病菌离体接种鉴定中不同孢子悬浮液浓度、病菌接种部位、接种后不同培养温度、不同株龄接种,以及活体接种方法进行了比较和筛选。结果表明:采用4~5叶期大蒜的离体叶片,叶面或叶背接种,接种病菌孢子悬浮液浓度106个/mL,接种后置于21℃温度条件下培养7 d,统计病情指数和品种抗性类型,鉴定结果与品种的抗病水平一致;离体接种鉴定比活体接种法更简便、快速;离体和活体鉴定结果均与品种田间抗病性一致,可作为大蒜品种资源叶枯病抗性鉴定技术。
关键词:
大蒜叶枯病 抗性 活体鉴定 离体鉴定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权军利 陈耀锋 李春莲 韩德俊 余玲 任慧莉
通过禾谷镰刀菌毒素胁迫下的幼胚直接筛选、愈伤组织筛选、一步筛选和多步筛选相结合的方法, 从普通小麦千斤早和小偃22中筛选出了抗镰刀菌毒素变异细胞系,比较分析了不同筛选方法在不同筛选程序上的筛选效果,研究了再生株系R0代的抗赤霉特性。结果表明,利用毒素胁迫对优良品种进行抗赤霉细胞工程定向改良是有效可行的,可获得抗病性显著提高的变异株系;利用幼胚直接多步筛选,在高毒素质量浓度上获得抗性植株的比例和抗性提高的幅度均较从愈伤组织筛选和低毒素质量浓度上获得的效果更好。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曹必好 雷建军
利用多步正筛选系统 ,以不同剂量的60 Coγ -射线对甘蓝离体再生不定芽进行诱变处理 ,处理后的无性系经连续多代离体筛选后 ,获得了甘蓝抗性变异体C4 - 6K ,C4 - 8K ,C4 - 12K ,再生植株。甘蓝抗性变异体对HYP表现抗性 ,且抗性保持相对稳定 ;变异体游离脯氨酸的含量比野生型有了很大的提高 ;游离氨基酸总量亦较野生型高 ,且多种游离氨基酸的含量发生变化 ,除胱氨酸含量微少 ,天冬氨酸、甘氨酸、蛋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的含量较野生型有所下降外 ,其他 11种游离氨基酸的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以精氨酸、脯氨酸、丙氨酸的含量增加最为明显。在水分胁迫、盐分胁迫、高温胁迫等逆...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杨军 王海凤 林枫 郭涛 薛芳 李华东 孙文献 张士永
【目的】白叶枯病是水稻上重要的细菌性病害,本文检测了不同水稻品种(系)对主要白叶枯病菌的抗性情况。【方法】选择中国流行的9个白叶枯病菌株及菲律宾的强毒性广谱致病菌株PXO99,利用剪叶法对收集的64个水稻品种(系)进行抗性分析。【结果】生理小种YN24、PXO99、YN1致病力最强,致病率分别达到了95.31%、95.31%、92.19%,致病力最弱的生理小种是YN18,致病率只有3.23%;水稻品种(系)武21621、A130、圣稻740对10个生理小种都表现抗病,C418、K18对10个生理小种都表现
关键词:
水稻 白叶枯病 抗性分析 圣稻74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施爱农 章琦 王春莲 白建法 杨文才
分析和研究了全生育期表现抗病的5个籼稻品种二九丰、三黄占2号、川植5号、扬稻1号和83007对3个水稻白叶枯病菌系HB84-17、PXO16和T7174的抗性遗传,对这5个抗病品种分别与感病品种沈农1033或金刚30杂交的F_1、F_2和B_1F_1群体植株对供试3个菌系的抗性反应和分离世代植株抗感分离比例的分析结果表明:供试的5个籼稻抗病品种对菌系HB84-17和PXO61的抗性均由一对显性基因控制,对菌系T7174的抗性均由二对独立遗传的显性基因控制,其中一对能控制对这3个菌系的抗性,另一对只控制对菌系T7174的抗性而对菌系HB84-17和PXO61表现为感病。
关键词:
水稻白叶枯病 抗病性遗传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恩让 程智慧
选取改良蒜、金堂早蒜、苍山蒜和欧引 0 1等 4个不同生态型的大蒜品种 ,采用直接接种和逐级培养法在质量分数 0 .0 2 % ,0 .0 4 % ,0 .0 6 % ,0 .0 8% ,0 .1 0 % ,0 .2 0 %的草甘磷培养基上 ,选择抗草甘磷愈伤组织细胞系。结果表明 ,草甘磷对大蒜外植体的出愈率有极强的抑制作用 ,在试验中均未诱导出愈伤组织。用愈伤组织直接在不同质量分数的草甘磷培养基上选择 ,4个品种在低质量分数 (
关键词:
大蒜 愈伤组织 变异系 抗草甘磷选择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许志刚 宋华明
测定了8对不育系(A)和保持系(B)以及一些杂交稻组合对6个小种的40株白叶枯病菌的抗性,比较了不同类型不育系对6个小种群的抗性差异。结果表明,冈型、印尼水田谷型和大多数野败型不育系的抗性很差,BT型的抗性较高。菌株Ah28对冈46A和野败珍汕97A的致病力强。比较了6个恢复系(C)和8个杂交组合对不同小种的抗性程度。结果显示,杂交稻的抗病性主要受父本(恢复系)核基因的控制,但同时又受不育胞质的影响,它们的抗性与病菌小种群的亲和力密切相关,寄主与病菌小种间亲和性的关系同样存在于杂交稻的三系材料和育种过程中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建设 朱立宏 张红生 盖钧镒
以 8种不同胞质类型的不育系及其保持系与 9个恢复系配制的 72个不育系杂种及保持系杂种为材料 ,研究了杂交稻对白叶枯病菌主基因抗性的配合力。结果表明 ,杂交稻的抗性以主基因抗性为主 ,但同时也受双亲中与抗性有关的其他加性、显性及上位性基因效应的影响。说明杂交稻的抗性强弱取决于双亲抗性基因互补和累加程度高低
关键词:
杂交稻 白叶枯病 配合力 基因效应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秦钢 李道远 李杨瑞 梁海福 莫海玲 于松保 唐梅
以含水稻白叶枯病抗性基因Xa23的近等基因系WBB1为供体亲本,与不同遗传背景的籼稻、粳稻及不育系杂交,分析Xa23基因导入不同遗传背景受体的效应。结果表明,Xa23导入籼稻、粳稻后,F1代显性程度高,达高抗水平;导入不同类型的不育系,F1代达到中抗水平。说明Xa23基因抗性遗传强,导入效应好,为育种上配制含Xa23基因的高抗白叶枯病组合提供了可能。
关键词:
水稻 白叶枯病 抗性基因 导入效应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雷蕾 马建 吕红豪 颉建明 郁继华 康俊根
旨在发掘甘蓝抗枯萎病基因FOC1中与抗性相关的特异性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为进一步开发FOC1特异分子标记提供理论依据。在对11份甘蓝自交系材料枯萎病抗病表型鉴定基础上,通过基因测序,对每份材料中FOC1等位基因及相应的氨基酸序列变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FOC1等位基因序列之间共存在92处SNP变异和2处INdel变异,其中包含C381A/G等18个在抗、感材料中表现出特异性差异的SNPS。此18个特异的SNP中转换型比率为86.11%、颠换型比率为13.89%,4种碱基变异率以T/C、G/A最高,分别占47.22%和38.89%,而C/G和A/C变异率共占13.89%。本研究也发现抗、感...
关键词:
甘蓝 抗枯萎病 特异SNP 序列分析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袁宗胜 胡方平 洪永聪 蔡学清
在大田中用菌液浸种法对 1 0 8个花生品种 (系 )对福建地区青枯病菌的抗性进行鉴定 .结果表明 :供试花生品种 (系 )中没有高抗品种 (系 ) ;中抗品种 (系 )有金花 1 0 1 2、泉花 1 0号、泉花 646、粤油 1 93、3 8F5-45 -2 1 -CS1 等 3 0个 ,占全部供试品种的 2 7.78% ;其余均为感病品种 (系 ) ,占 72 .2 2 % .花生不同品种 (系 )对青枯菌的抗性差异显著
关键词:
花生 品种 青枯菌 抗性鉴定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齐飞 巩振辉 黄炜
选用“2001”,“2056”,“2031”3个辣椒品种作为试材,以其子叶作为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以辣椒疫病病原菌培养滤液制取粗毒素作为筛选剂,筛选辣椒抗疫病细胞变异系。结果表明,辣椒疫病病原菌粗毒素对辣椒子叶愈伤组织的诱导、生长及不定芽的分化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抑制作用随着粗毒素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且不同辣椒品种愈伤组织对毒素的忍耐力不同。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杨冬静 赵永强 张成玲 孙厚俊 徐振 谢逸萍
由大蒜叶枯病菌引起的大蒜叶枯病是徐淮地区大蒜生产中的重要病害之一,拟通过对该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研究和室内高效低毒化学药剂筛选,为大蒜安全生长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十字交叉法研究该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该病原菌生长的最适碳源为D-木糖,氮源为硝酸钾,p H值为5~12时均生长较好,菌落直径7.55~9.15 cm,菌丝对光暗条件不敏感,但在黑暗环境下菌落直径最大,为7.30 cm,菌丝致死温度为57℃、5 min,最适温度为22℃,菌落直径为7.78 cm。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5种杀菌剂对该病原菌的室内毒力。结果显示,5种杀菌剂对大蒜叶枯病菌的毒力差异显著,其中96%苯醚甲环唑Ec50最低,...
关键词:
大蒜叶枯病菌 生物学特性 毒力测定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秦钢 阎勇 马增凤 陈远孟 秦媛媛 岑贞陆 罗同平 刘驰 张月雄 黄大辉
为获得抗白叶枯病兼抗细条病抗源,对285份水稻材料进行人工接种鉴定和分子标记分析。结果表明,获得对强毒型白叶枯病Ⅴ型表现为抗的材料9份,中抗的7份;对于细条病菌JZ-8菌株,高抗的2份,抗的31份,中抗的为50份;对于细条病菌LZ-4菌株,高抗的16份,抗的68份,中抗的100份;对白叶枯病菌和至少1个以上细条病菌株抗性达到中抗以上水平的兼抗材料有9份。兼抗材料具有优良的农艺性状,其中2份材料含有兼抗基因xa5,其他7份不含该基因,属于另一类型的兼抗性。白叶枯病抗性与细条病抗性无显著相关,细条病不同菌株抗
关键词:
水稻 白叶枯病 细条病 资源筛选 基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