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015)
2023(9959)
2022(8981)
2021(8413)
2020(7122)
2019(16498)
2018(16464)
2017(31657)
2016(17703)
2015(19840)
2014(19705)
2013(19597)
2012(17834)
2011(16056)
2010(15700)
2009(14166)
2008(13578)
2007(11572)
2006(9868)
2005(8335)
作者
(53254)
(44086)
(43814)
(41502)
(28058)
(21292)
(19910)
(17498)
(16835)
(15673)
(15198)
(14649)
(13912)
(13801)
(13751)
(13559)
(13450)
(13147)
(12641)
(12425)
(11247)
(10679)
(10651)
(9924)
(9877)
(9850)
(9737)
(9570)
(8987)
(8963)
学科
(66028)
经济(65958)
管理(47388)
(45377)
(37706)
企业(37706)
方法(33883)
数学(29542)
数学方法(29211)
(17669)
(17203)
中国(15649)
(14949)
业经(14581)
地方(13321)
农业(11928)
理论(11701)
(11460)
贸易(11456)
(11089)
(11008)
环境(10981)
技术(10765)
(9960)
(9848)
财务(9790)
财务管理(9774)
教育(9713)
(9421)
企业财务(9262)
机构
大学(249353)
学院(247084)
管理(99238)
(90344)
经济(88268)
理学(87473)
理学院(86429)
管理学(84744)
管理学院(84334)
研究(82330)
中国(57055)
科学(56778)
(53067)
(48057)
业大(44628)
(42652)
研究所(39737)
(38418)
农业(38270)
中心(36428)
(34430)
北京(32893)
(32504)
师范(32132)
财经(32032)
(29781)
(29197)
(28120)
技术(27994)
农业大学(26090)
基金
项目(180961)
科学(140338)
基金(130195)
研究(126626)
(115471)
国家(114537)
科学基金(97330)
社会(76740)
社会科(72645)
社会科学(72624)
(72369)
基金项目(70620)
自然(66791)
自然科(65185)
自然科学(65162)
自然科学基金(63980)
(61027)
教育(58081)
资助(53684)
编号(51307)
成果(40846)
重点(40403)
(38565)
(38034)
(37672)
科研(35408)
课题(35297)
计划(35256)
创新(35105)
大学(33087)
期刊
(92984)
经济(92984)
研究(66927)
学报(48444)
(43201)
中国(41903)
科学(41731)
大学(35223)
管理(34043)
学学(33408)
农业(30511)
教育(26877)
(26852)
技术(20376)
业经(15688)
(15364)
金融(15364)
(15124)
财经(14498)
经济研究(14281)
图书(14252)
业大(13888)
科技(13876)
(12961)
理论(12406)
问题(12221)
(12163)
林业(12142)
实践(11668)
(11668)
共检索到33802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志强  程智慧  沈永杰  
为了筛选大蒜叶枯病菌培养的最佳产毒条件,从田间发病的大蒜叶片上分离、鉴定得到大蒜叶枯病菌菌株,利用大葱种子发芽法研究培养条件(培养基、培养温度、光照、振荡、培养基pH值、培养时间)对大蒜叶枯病菌菌株产毒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蒜叶枯病菌的最佳产毒培养条件为:Czapek-Dox液体培养基、培养温度24℃、培养基pH值6.0~7.0、连续黑暗振荡培养,在以上条件下培养20 d时大蒜叶枯病菌产生粗毒素的毒性最强。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黄永辉  李瑜婷  范家平  杨媚  周而勋  
由尖孢镰孢菌古巴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f.sp.cubense)4号生理小种(Foc 4)引起的香蕉枯萎病是世界性香蕉毁灭性病害之一,毒素是其重要的致病因子。为了获得香蕉枯萎病菌毒素,采用活体香蕉苗生物测定法观察了不同培养基、培养方式、培养时间、培养温度、Richard培养基初始pH值、摇床转速、接种量和光照等条件对Foc 4产生毒素的影响。结果表明:Foc 4的最佳产生毒素条件为初始pH值7~9的Richard培养基,接种量为每300mL培养基5~9个菌丝块,培养温度25~30℃,24h持续光照,于转速140r/min摇床上振荡培养9~12d。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杨冬静  赵永强  张成玲  孙厚俊  徐振  谢逸萍  
由大蒜叶枯病菌引起的大蒜叶枯病是徐淮地区大蒜生产中的重要病害之一,拟通过对该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研究和室内高效低毒化学药剂筛选,为大蒜安全生长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十字交叉法研究该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该病原菌生长的最适碳源为D-木糖,氮源为硝酸钾,p H值为5~12时均生长较好,菌落直径7.55~9.15 cm,菌丝对光暗条件不敏感,但在黑暗环境下菌落直径最大,为7.30 cm,菌丝致死温度为57℃、5 min,最适温度为22℃,菌落直径为7.78 cm。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5种杀菌剂对该病原菌的室内毒力。结果显示,5种杀菌剂对大蒜叶枯病菌的毒力差异显著,其中96%苯醚甲环唑Ec50最低,...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梁军  魏淑花  叶建仁  张星耀  
为了研究溃疡病菌的致病机制,以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产生的毒素对北京杨Populus×beijingensis愈合组织的褐化程度为评价指标,对溃疡病菌产生粗毒素的条件和粗毒素的基本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溃疡病菌在改良Fries No.3液体培养基,25℃温度,光照,振荡培养,21 d后所得的粗毒素毒性最强;该病原菌在偏酸性和中性条件(pH 5.60和7.00)下易于产毒;产生的粗毒素对热不稳定,经121℃高温,0.11 MPa压力处理15 min后,其生物活性丧失;这种粗毒素对酸碱具有一定的稳定性,pH 4.69及8.69时,粗毒素的生物活性虽有一定程...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沈永杰  程智慧  张志强  
为了研究大蒜紫斑病菌培养的最佳产毒条件,从具有典型病斑的发病大蒜叶片上分离得到大蒜紫斑病菌,对该病菌的产毒培养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最佳病毒条件为:培养基为改良Fries培养基,培养温度为26℃,培养基pH值为7,培养时间为6 h,培养方式为连续24 h黑暗+振荡培养。同时试验选择山东章丘大葱种子,以种子发芽抑制法对粗毒素进行生物检测,表明培养得到的粗毒素具有一定的毒性。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王军  李若英  
本文是对肉桂枝枯病病原菌毒素研究的首例报道。生物活性测定显示 ,病菌在液体培养基中可产生导致肉桂嫩梢萎蔫和叶盘褐变坏死的致病毒素。改良Fries液体培养基振荡培养和PD液体培养基静止培养为较好的产毒培养方式。病原菌毒素为非寄主专化性毒素 ,除肉桂外 ,还对香樟、马尾松、薇苷菊、卤地菊和番茄等植物具有致萎活性。毒素为弱酸性 (pH5 4 ) ,对冷、热稳定性强 ,极性较大 ,易溶于水、乙醇、丙酮、正丁醇 +丙桐及乙酸乙酯 ,部分溶于氯仿 ,基本不溶于乙醚。研究表明毒素为非蛋白质、多糖及核酸类大分子物质。含毒滤液可能含有糖醛类物质 ,其致毒活性经乙醇和丙酮纯化后有所增强 ,经HPLC分离出的组份...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邵敏  陆徐忠  王金生  
采用 (NH4) 2 SO4分步沉淀法 ,从水稻白叶枯病菌培养滤液中提取对水稻白叶枯病菌有机酸毒素具解毒作用的解毒蛋白粗提物 (crudedetoxificationprotein ,CDP) ,经滚动式等电聚焦电泳 (RPIE)和离子交换层析 (FPLC)分离 ,生物测定结果表明 ,第Ⅱ吸收峰具有生物活性 ;再经SDS PAGE电泳和考马斯亮蓝染色 ,第Ⅱ吸收峰收集物有明显的一条带 ,相对分子质量为 4 7 9× 10 3 。野生菌产生的CDP解毒活性明显低于其毒性基因突变体。CDP对热和蛋白酶K均不稳定 ,对毒素的解毒主要是通过脱羧起作用。用CDP处理水稻后 ,水稻体内与抗病性相关的酶活性...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邢宇俊  程智慧  
研究了马铃薯晚疫病病原菌菌株5-4在不同培养基、光照、温度、pH值、振荡培养方式等条件下产生毒素的情况,并用番茄种子发芽法检测了毒素的毒性。结果表明,适宜马铃薯晚疫病菌粗毒素培养的培养基为黑麦液体培养基,培养基pH值为6.0-7.0,培养温度20-22 C,在黑暗条件下连续振荡培养16 d时产生的粗毒素的毒性最强。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庄敬华  杨长成  高增贵  毛竹  唐树戈  魏汉莲  董会  
通过试验对瓜类枯萎病菌进行了产毒培养基的筛选,测定不同枯萎病菌菌株产毒能力,以及12种化合物对甜瓜枯萎病菌毒素的钝化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改良的理查培养液最适于枯萎病菌的生长,其粗毒素对幼苗的致萎作用最强,并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加呈规律性变化;不同枯萎病菌菌株粗毒素对甜瓜幼苗的致萎作用差异显著;KMnO4、ZnSO4、VB6、VB1、CuSO4、CaSO4和MnSO4等均可不同程度地钝化甜瓜枯萎病菌毒素使其毒性降低。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立安  齐志广  马春红  阎芝芬  魏建昆  
采用根尖伸长抑制法,对比了在不同培养条件下获得的菌丝滤液的致病力大小,即毒素产量高低。结果表明,黑暗静止条件下毒素产量最高,随后依次为光照 12 h-黑暗 12 h-静止条件、光照摇动、光照静止、黑暗摇动。但光照摇动和光照静止条件无显著差异。在有光培养条件下,摇动和静止差异不显著;在黑暗条件下,静止比摇动更有利于毒素产量;在静止培养条件下,黑暗比光照更有利于毒素产量;在摇动条件下,光照比黑暗更有利于毒素产量。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闫芝芬  张红心  崔四平  王立安  魏建昆  
稻瘟病菌90-2菌株系是从大田水稻雄性不育细胞质(CMS)上分离的对野败型(W)CMS专化致病的生理小种。研究表明,该菌株产生的毒素在致病过程中起着一定作用。本试验测定了此菌株在不同pH培养基中培养对毒素产生的影响、毒素的热稳定性及pH值变化对毒素活性的影响等。离体叶片法测定毒素活性发现毒素使离体叶段褪绿和细胞坏死,珍汕97A褪绿程度大于珍汕97B,进一步测定了毒素对W珍汕97A、97B叶绿素总含量的影响和对W珍汕97A、97B呼吸作用的影响,初步测定了粗毒素的致病作用。用根冠细胞法测定了90-2菌株毒素对一套4种同核异质CMS材料的致病力,表明稻瘟病菌90-2菌株是CMS野败型的专化生理小种...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许月  魏松红  王海宁  孔令春  张优  李思博  罗文芳  
为探明防御酶系在水稻纹枯病菌多核菌株(Rhizoctonia solani)和双核菌株(Rhizoctonia oryzae-sativae)与水稻互作过程中的寄主抗性响应差异,选取多核菌株(LND06)和双核菌株(JLS10)进行粗毒素提取,用菌株及毒素分别接种相对抗病水稻品种港源8号和相对感病水稻品种秋田小町,测定接种后7种防御酶活性及ASAFR和H2O2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港源8号和秋田小町接种多核与双核菌株及其毒素后,体内POD、PAL、APX、PPO、CAT、T-SOD、GSH-PX活性及ASAFR和H_2O_2含量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较为感病的水稻品种秋田小町与较为抗病的水稻品种港源8号相比寄主抗性响应较晚,接种多核菌株及其毒素的寄主防御酶峰值更高、达到峰值的时间更早,部分在36h达到峰值,其余在36~48h达到峰值,但达到峰值后下降速率也更快;接种双核菌株及其毒素的寄主抗性响应较晚,在48~72h达到峰值,但达到峰值后防御酶下降的速率较慢,维持在略高于对照的稳定水平。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孔琼  袁盛勇  薛春丽  汪正红  李祥  卢丽蓉  明应忠  
铁皮石斛是一种重要的中草药,随着人工种植面积的扩大和年限延长,铁皮石斛上的各种病害随之而来,其中由链格孢引起的石斛黑斑病日趋严重。本研究选取铁皮石斛黑斑病病原—细极链格孢为供试菌株,采用不同溶剂提取病原小分子毒素,同时对病原小分子毒素的产毒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乙酸乙酯的萃取效果最好,且小分子毒素的活性成分主要存在于水相中;当培养基为PSK培养液,温度为25℃,转速为120 r/min,L∶D=12∶12的培养方式全振荡培养7 d时,该病原的小分子毒素活性最强。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宋莉  程智慧  孟焕文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及孢子萌发法,研究了大蒜鳞茎粗提物对西瓜枯萎病(Fusarium oxysporiumf.niveum Snyder et Heansen)病菌的抑杀效应。结果表明,随大蒜鳞茎粗提物质量浓度的增加,对西瓜枯萎病菌的抑制作用增强,大蒜鳞茎粗提物的最低抑菌质量浓度(MIC)为0.156 25 mg/mL;当大蒜鳞茎粗提物的质量浓度达到10 mg/mL时,对病菌孢子萌发的抑制率达100%;质量浓度达到20 mg/mL时,抑菌圈直径最大,为5.7 mm,对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率达到100%,与对照差异达极显著水平。说明大蒜鳞茎粗提物可有效抑杀西瓜枯萎病菌。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璐  焦文莉  周如军  李元杰  许梦雪  傅俊范  
为明确花生疮痂病菌毒素种类、提取方法及生物活性,对花生疮痂病菌毒素进行颜色反应、紫外-可见光谱分析和薄层色谱分析,以提取液中的毒素含量为指标考察毒素的较优提取工艺,并采用离体叶片测定毒素生物活性。结果表明:花生疮痂病菌毒素提取液呈红色,遇碱变绿,遇酸恢复为红色;用紫外分光光度计进行全波长扫描,发现在460nm、525nm、565nm处出现最大吸收峰;薄层色谱分析中出现5条清晰条带,Rf值分别为0.68,0.50,0.35,0.22和0.08。初步明确花生疮痂病菌所产毒素为痂囊腔菌素(Elsinochrome)。花生疮痂病菌毒素以超声振荡法提取效果最佳,提取液中毒素含量为3.11mg·g~(-1),较优提取工艺为:提取试剂为丙酮,菌丝粉碎细度为60目,液料比为100∶1,超声温度为40~55℃,超声时间为60min,超声功率为70~100W,超声提取2次。毒素的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该毒素具有较强的致病性,能够产生与病原菌侵染相似症状,病斑扩展与毒素接种浓度呈正相关,表明毒素痂囊腔菌素是花生疮痂病菌的重要致病因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