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200)
- 2023(8959)
- 2022(7785)
- 2021(7353)
- 2020(6440)
- 2019(14822)
- 2018(14789)
- 2017(28478)
- 2016(16233)
- 2015(18446)
- 2014(18718)
- 2013(18769)
- 2012(17966)
- 2011(16464)
- 2010(16854)
- 2009(15811)
- 2008(16229)
- 2007(15100)
- 2006(13252)
- 2005(11952)
- 学科
- 济(69529)
- 经济(69464)
- 业(47844)
- 农(46619)
- 管理(35849)
- 农业(30657)
- 方法(29544)
- 企(26607)
- 企业(26607)
- 数学(26227)
- 数学方法(25950)
- 业经(18050)
- 中国(16749)
- 学(16741)
- 财(15520)
- 地方(14354)
- 制(14121)
- 贸(13596)
- 贸易(13594)
- 易(13213)
- 发(10813)
- 银(10518)
- 银行(10471)
- 农业经济(10293)
- 行(10022)
- 融(9690)
- 金融(9687)
- 策(9659)
- 体(9616)
- 和(9405)
- 机构
- 学院(243515)
- 大学(240475)
- 济(96929)
- 经济(94772)
- 研究(88510)
- 管理(87038)
- 理学(74905)
- 理学院(73973)
- 管理学(72421)
- 管理学院(71995)
- 农(70674)
- 中国(67191)
- 科学(59172)
- 农业(55134)
- 京(51602)
- 所(48880)
- 业大(47566)
- 研究所(44806)
- 财(42332)
- 中心(41648)
- 江(39176)
- 农业大学(33865)
- 财经(33453)
- 范(33274)
- 师范(32901)
- 北京(32006)
- 省(31032)
- 州(30373)
- 经(30323)
- 院(30077)
- 基金
- 项目(160557)
- 科学(123139)
- 研究(113803)
- 基金(113690)
- 家(101905)
- 国家(100977)
- 科学基金(82681)
- 社会(69279)
- 社会科(65018)
- 省(65017)
- 社会科学(64991)
- 基金项目(60905)
- 划(54635)
- 自然(54339)
- 自然科(52969)
- 自然科学(52946)
- 自然科学基金(51982)
- 教育(51128)
- 编号(47872)
- 资助(46178)
- 成果(39548)
- 农(37931)
- 重点(37150)
- 发(36478)
- 部(35575)
- 课题(32919)
- 创(32521)
- 计划(31831)
- 科研(31405)
- 创新(30508)
- 期刊
- 济(112976)
- 经济(112976)
- 农(72766)
- 研究(66667)
- 农业(49192)
- 中国(48149)
- 学报(48077)
- 科学(41825)
- 大学(35045)
- 学学(33528)
- 财(31453)
- 管理(24874)
- 业经(24229)
- 业(24219)
- 融(23922)
- 金融(23922)
- 教育(22975)
- 技术(18907)
- 问题(16729)
- 版(16254)
- 财经(15873)
- 经济研究(15358)
- 农村(14364)
- 村(14364)
- 业大(14104)
- 农业经济(14053)
- 经(13531)
- 世界(13437)
- 资源(12829)
- 农业大学(12176)
共检索到3632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孔素萍 孙敬强 吴雄 杨妍妍 霍雨猛 徐坤
【目的】大蒜为无性繁殖作物,难以采用常规方法创制新种质,新品种选育较为困难。因此,研究分析大蒜农艺性状的变异特征,探索决定大蒜产量形成的主要农艺性状,为合理评价与挖掘利用现有种质资源,以及优选大蒜高产品种提供参考。【方法】以78份国内外大蒜种质资源为材料,根据《大蒜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选取代表性植株,分别于大蒜抽薹期和鳞茎收获晾干后测试大蒜种质资源的16个农艺性状,采用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等方法,探讨大蒜主要农艺性状之间的关系,明确大蒜鳞茎及蒜薹产量形成的主要决定因子。【结果】大蒜主要农艺性状变异丰富,变异系数达11.1%—64.0%,其中以蒜薹相关性状变...
关键词:
大蒜 农艺性状 数学模型 产量决定因子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苏泽春 王泽清 李兆光 和琼姬 汤王外 杨丽云
采用相关和通径分析法,对13个金铁锁品系的小区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产量构成因素的变异系数大小为根茎重>叶面积>株高>一级分枝数>根粗>根长;相关分析表明,6个相关性状对小区产量影响的顺序根茎重>根长>根粗>叶面积>株高>一级分枝数;在相关分析的基础上,做了偏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偏相关分析与通径分析的结果基本上是一致的,其排序为:根茎重>株高>根长>一级分枝数>叶面积>根粗。通径分析的间接效应还表明,根长和根茎重是提高小区产量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
金铁锁 相关分析 通径分析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甘智才 尚伦学 刘勇 玉永雄
【目的】通过对苜蓿总皂甙含量与农艺性状的相关分析找出一个能快速标记总皂甙含量高低的性状,探索总皂甙含量的遗传变异规律。【方法】以耐湿热苜蓿新品种渝苜一号为材料,测定100个苜蓿单株,从中选出5个高皂甙植株和5个低皂甙植株。【结果】通过各单株后代系的试验确定了这10个植株的总皂甙遗传力在0.118到0.745之间变化,后代系的变异系数在15.54%到28.81%之间变化,高低皂甙群体的遗传力分别为0.636和0.208,高皂甙群体的遗传力明显高于低皂甙群体。苜蓿总皂甙含量与株高、叶色、虫害程度、干重和干物质率的相关分析及通径分析的结果表明:叶色与总皂甙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r=-0.405**),...
关键词:
苜蓿 总皂甙 遗传力 农艺性状 相关分析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月 石桃雄 黄凯丰 汤晓辛 何娟 简永 陈庆富
为筛选影响苦荞产量的主要生态因子和农艺性状,调查了8个苦荞品种在全国18个不同地区的产量差异,并对产量和主要生态因子与农艺性状进行相关性和通径分析。方差分析表明,苦荞种子产量差异在品种之间、地点之间分别达显著和极显著水平。苦荞品种单株粒重和单株粒数的变异系数最大,分别为94.2%和92.4%。简单相关分析表明,产量与株高、主茎节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全生育期、主茎分枝数呈(极)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36**、0.334**、0.277**、0.259**、-0.392**、0.190*。偏相关分析表明,苦荞产量与全生育期、株高、海拔的偏相关达极显著水平,偏相关系数为-0.646**、...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河 郭建伟 卢丙越 孟衡玲 张薇 王田涛
【目的】马蓝种植区域广泛,在人工栽培中多采为自繁,不利于马蓝的优良品种选育。通过对云南省金平县生产中常栽的4个马蓝居群的重要农艺性状及植株不同部位主要活性成分靛玉红和靛蓝含量进行比较分析,为马蓝规范化栽培与品种选育提供依据。【方法】对4个马蓝居群的株高、茎粗、叶长、叶宽、分枝、部位生物量等重要农艺性状进行调查测定,采用HPLC法测定其植株各部位中靛玉红和靛蓝含量,并分析相关关系。【结果】各马蓝居群根、茎、叶干重占株干重比值分别为12.37% ~ 22.26%、52.03% ~ 70.58%、9.16% ~ 35.60%。4个马蓝居群各部位靛玉红、靛蓝含量顺序均为叶>茎>根。4个马蓝居群各部位靛玉红含量根、茎、叶比值为1: (1.99 ~ 2.79): (10.87 ~ 18.01);靛蓝含量根、茎、叶比值为1: (1.60 ~ 5.97): (10.51 ~ 33.92)。叶鲜重、茎干重、叶干重、茎鲜重、茎靛蓝、根鲜重、二级分枝数、根干重、株鲜重、株干重、一级分枝数的变异系数较大,均在47%以上。茎粗与株鲜重、干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与一级分枝数显著负相关;二级分枝数与株干重显著正相关;叶靛蓝含量与根干重极显著正相关,与株鲜、干重显著正相关,与根靛蓝含量显著负相关。通过主成分分析,提出4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88.83%。【结论】在选育优良马蓝品种时,要重点考虑茎叶鲜干重大的品种。3号和4号马蓝居群是农艺性状好且靛蓝及靛玉红含量较高的优质马蓝资源,可为马蓝的优良品种选育及种植推广提供原料。
关键词:
马蓝 农艺性状 靛玉红 靛蓝 相关性分析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杨雷 李莉 杨莉 陈江玉 刘志欣
为了研究影响草莓单株产量的主要农艺性状与单株产量之间的关系,利用178份草莓杂交后代材料,对平均单株产量和其他12个农艺性状进行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平均果数/株、平均果重/株和最大果重是增产的重要因素,因此,在育种实践中必须协调好两者的关系,以增加平均果数/株对提高株产的最大作用。
关键词:
草莓 农艺性状 相关分析 通径分析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谢大森 何晓明 彭庆务 赫新洲
对 5 6个冬瓜品种的 13个性状进行了遗传相关和通径分析 ,结果表明 ,瓜长、瓜肉致密性、横径、单瓜重与总产量有密切关系 ,瓜肉致密性是构成冬瓜单瓜重和总产量的主要性状 ,瓜长对产量的贡献最大。瓜长、瓜肉致密性与单瓜重呈极显著正相关 ,中腔与单瓜重呈极显著负相关。
关键词:
冬瓜 相关分析 通径分析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韩粉霞 李桂英
对739份绿豆品种资源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独立性检验、变异系数测定及相关分析。结果表明:(1)粒色与粒大小及种皮有无光泽呈极显著相关。(2)单株荚数、单株产量、主茎分枝数的变异度大,株高及百粒重的变异度较大,荚长、生育期的变异度中等,而单荚粒数变异度较小。(3)单株产量与单株荚数呈极显著的正相关,与生育期呈极显著的负相关。
关键词:
绿豆,变异系数,相关分析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秀慧 李锡香 王海平 宋江萍 邱杨 张晓辉
为揭示大蒜鳞茎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生长规律,对不同发育期大蒜植物生长与鳞茎膨大相关农艺性状的生长动态进行观测,以白皮蒜特选261、特选36-1和紫皮蒜中蒜1号、脱毒蒜、特选17共5个大蒜品种为试验材料。从鳞茎膨大初始期至成熟期,每7 d取样调查,随机观测15株。分别测量地上部分株高、株幅、叶长、叶宽、单株叶片数、根毛长、鳞茎直径、鳞茎高、根毛重、地上部分鲜干质量、鳞茎鲜干质量,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5个大蒜品种鳞茎高、鳞茎直径和鳞茎干质量均表现稳步上升,根毛干质量和地上部分干质量均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品种
关键词:
大蒜 鳞茎膨大 农艺性状 变化规律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和凤美 朱芮 朱永平 覃鹏
为了研究影响超甜玉米鲜穗产量和主要农艺性状间的主次关系。对20个超甜玉米自交系的11个农艺性状与鲜穗产量进行相关及通径分析。相关分析表明,鲜穗产量与穗长、行粒数、穗粗、百粒质量、穗行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出籽率呈显著正相关,与秃尖长呈极显著负相关。进一步进行通径分析表明,各性状对鲜穗产量的相对重要性依次为穗长、穗行数、百粒质量、穗粗、行粒数、出籽率和秃尖长。因此,增加穗长、穗行数,提高百粒质量和出籽率,并兼顾其他性状是提高超甜玉米自交系鲜穗产量的有效途径。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贾晓军 吴杨焕
为筛选出适合新疆北疆滴灌条件下种植的甜糯玉米新品种及选育新品种提供理论依据。对引进的34个鲜食甜糯玉米的10个主要农艺性状与鲜穗产量的关系进行了描述性分析、相关性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参试新品种(组合)10个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分布在4.35%~70.44%,相关分析表明:穗长与鲜穗产量和叶片数与鲜穗产量呈极显著相关(r:0.423 1**、r:0.339 3*);通径分析表明,对鲜穗产量作用最大的性状是穗长(P:0.599 3),其次分别为穗行数(r:0.226 6、P:0.411 1)、穗位(r:0.118 1、P:0.240 7)和叶片数(r=0.339 3、P:0.240 6)。因此...
关键词:
甜糯玉米 农艺性状 相关分析 通径分析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于海天 王丽萍 吕梅媛 杨峰 唐永生 丁明亮 王勤方 胡朝芹 杨新 王玉宝 何玉华
【目的】确定早熟鲜食蚕豆主要农艺性状对鲜食产量性状的直接和间接作用及其决定系数,为鲜食蚕豆品种选育过程中相关优良性状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13份早熟鲜食蚕豆的15个主要农艺性状与2个鲜食产量性状进行相关及通径分析。【结果】单株粒数、实荚数、成荚节数、鲜籽粒百粒重、鲜荚宽的变异系数分别为28.57%、19.56%、18.56%、17.51%、17.39%,其可选择性较强,可通过育种、栽培等方式获得较大程度的改善;2个产量因素中变异系数大小顺序为鲜豆米产量>鲜荚产量。相关性及变异性分析结果表明,有效枝数、成荚节数、实荚数、单株粒数与鲜荚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出米率与鲜豆米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鲜荚产量、鲜豆米产量间呈显著正相关。通径分析结果表明,有效枝数、实荚数对鲜荚产量的直接作用为正向,且相关系数为极显著正相关,品种选育时,应结合各因素直接、间接作用的重要性,着重2因素的选择;出米率是影响鲜豆米产量的直接因素。【结论】在云南地区早熟鲜食蚕豆的选育过程中,鲜荚产量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应以其为主要育种目标,并以有效枝数、实荚数为主要参考性状,协同成荚节数、单株粒数进行选择;以鲜豆米产量为育种目标时,应在鲜荚产量表现较好的品种中,以出米率为主要性状进行选择。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蔡乾蓉 吴卫 杨文婷
本文对来自日本、美国以及中国四川和广东等地的共26份紫苏属材料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相关和通径分析。相关分析结果表明,9个相关性状对单株籽粒产量影响的顺序:千粒重、叶片数、穗粒数、总穗数、叶干重、一级分支数、株高、茎干重、叶鲜重。多元回归分析表明,总穗数(x7)、穗粒数(x8)和千粒重(x9)是影响产量的主要因素,3个因素对单株籽粒产量的多元回归方程为y=-26.8880+0.1056x7+0.0734x8+22.8816x9(r=0.9942**)。通径分析也表明,千粒重(x9)、总穗数(x7)和穗粒数(x8)是影响单株籽粒产量的主要因素,所以在油用型紫苏属植物的选育过程中应该注意选育大粒、穗多...
关键词:
紫苏 相关分析 通径分析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剑峰 张博 全建章 王永芳 张小梅 赵渊 袁玺垒 贾小平 董志平
【目的】通过在海南省乐东县、河南省洛阳市、吉林省吉林市和公主岭市4个不同地理环境调查谷子10个主要性状,进行SSR标记与性状的关联分析,获得单一环境特异表达位点及多个环境共同表达位点,发掘优异等位变异,探究谷子可能的生态适应性形成机制,为开展谷子分子辅助选择育种奠定基础。【方法】连续2年在吉林省吉林市和公主岭市、河南省洛阳市、海南省乐东县调查102份谷子资源株高、穗长、叶片数、穗粗、抽穗期、穗码数、码粒数、穗重、穗粒重、千粒重10个主要农艺性状的基础上,首先利用SPSS19.0软件对每个地理环境进行性状间相关性分析,再用70个多态性SSR标记对谷子资源进行基因型鉴定,分析102份谷子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和群体遗传结构,最后用TASSEL5.0软件进行标记间的连锁不平衡分析,并用GLM和MLM 2种模型开展分子标记与表型性状的关联分析。【结果】除了千粒重,其余9个性状间在4个地理环境普遍存在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千粒重只在在吉林市、公主岭市、洛阳市3个环境与穗粒重、株高、穗长、穗重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在海南乐东县与其他9个性状没有显著相关性;70对SSR引物共检测到397个等位基因,平均每个标记的观测等位基因数、有效等位基因数、期望杂合度、Shannon指数分别为6、2.24、0.4637、0.7738;遗传多样性和群体结构分析均将102份谷子材料分为4个群,来自河南的谷子材料散布在4个群中,表现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70对SSR标记间连锁不平衡分析未发现明显的连锁不平衡结构;GLM、MLM 2种模型共检测到10个关联标记,结合等位效应分析确定b115、MPGC13、b227、b194、p56在吉林市、公主岭市2个环境与穗重、穗长、叶片数、抽穗期4个性状关联,sigms9034、b125在洛阳市与穗长、穗码数关联,P18和p59在乐东县与穗重关联,p6在吉林市、公主岭市和洛阳市分别与叶片数和穗码数关联,单个标记对表型变异的平均贡献率在7.76%—34.05%;3个标记等位基因sigms9034-168、P18-166、p56-244分别能够显著增加穗长、穗重,缩短抽穗期。【结论】连续2年获得了5个在吉林市、公主岭市稳定表达的标记位点b115、MPGC13、b227、b194和p56,2个在洛阳市稳定表达的标记位点sigms9034、b125,2个在乐东县稳定表达的位点P18和p59,1个在洛阳市和吉林市、公主岭市同时稳定表达的标记位点p6;获得了3个可用于穗部性状、生育期标记辅助选择的优异等位基因sigms9034(168 bp)、P18(166bp)、p56(244 bp)。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振山 袁玺垒 闫留延 杨朋娟 桑璐曼 贾小平 白俊艳
为了揭示SiCCT基因可能的功能效应,并进一步研究该基因在光温互作调控谷子开花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以光周期敏感谷子品种黄毛谷为材料,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了SiCCT基因在长日照高温(LD,27℃)、长日照低温(LD,22℃)、短日照高温(SD,27℃)、短日照低温(SD,22℃)4个光温组合条件下的昼夜表达规律,并在连续2 a调查10个主要农艺性状的基础上,开展了基于候选基因的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光照期SiCCT基因表达不受温度影响,长日照条件表达水平整体高于短日照,而黑暗期表达受温度影响,特别是短日照条件下SiCCT基因在低温环境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高温环境。基于候选基因关联分析发现,SiCCT基因中共检测到11个多态性位点与8个主要农艺性状显著关联(P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