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968)
2023(5940)
2022(5355)
2021(4862)
2020(4513)
2019(10629)
2018(10661)
2017(20512)
2016(11774)
2015(13645)
2014(14020)
2013(14166)
2012(13612)
2011(12480)
2010(12788)
2009(11995)
2008(12457)
2007(11529)
2006(9873)
2005(8808)
作者
(38748)
(32839)
(32568)
(31210)
(20729)
(15761)
(14998)
(12807)
(12259)
(11733)
(11339)
(11065)
(10516)
(10510)
(10449)
(10384)
(10234)
(9674)
(9629)
(9484)
(8388)
(8186)
(8103)
(7471)
(7440)
(7437)
(7423)
(7303)
(6783)
(6670)
学科
(51450)
经济(51394)
管理(30139)
(29791)
方法(27685)
数学(24470)
数学方法(24102)
(23285)
企业(23285)
(14733)
(14024)
(12277)
中国(11356)
(9866)
贸易(9865)
(9535)
地方(9270)
业经(9262)
农业(9231)
(8582)
(8560)
理论(7852)
(7618)
财务(7594)
财务管理(7567)
(7250)
银行(7207)
(7121)
金融(7118)
环境(7111)
机构
大学(186604)
学院(183495)
(71213)
经济(69573)
管理(66386)
研究(64965)
理学(57134)
理学院(56372)
管理学(54980)
管理学院(54643)
中国(47728)
科学(44577)
(40756)
(39597)
(35852)
研究所(33078)
业大(32640)
(32167)
农业(31761)
中心(29622)
(28659)
财经(26042)
北京(25639)
(24841)
师范(24544)
(23444)
(22650)
(22313)
经济学(22193)
农业大学(20820)
基金
项目(121236)
科学(92996)
基金(86908)
研究(82393)
(77823)
国家(77246)
科学基金(63810)
社会(49563)
(47404)
社会科(46824)
社会科学(46803)
基金项目(45917)
自然(43728)
自然科(42683)
自然科学(42661)
自然科学基金(41886)
(41085)
教育(38464)
资助(37274)
编号(33172)
重点(28191)
成果(28039)
(26849)
(25801)
计划(24721)
科研(24186)
(23913)
课题(23356)
创新(22531)
科技(22134)
期刊
(75832)
经济(75832)
研究(49285)
学报(37028)
(35262)
中国(32407)
科学(31380)
大学(26623)
学学(25304)
(25167)
农业(23689)
管理(21277)
教育(17121)
技术(15625)
(13927)
金融(13927)
(12897)
财经(12729)
经济研究(11830)
业经(11770)
统计(11147)
(11097)
(10880)
问题(10655)
技术经济(9917)
业大(9891)
(9385)
图书(9065)
理论(9003)
决策(8900)
共检索到2641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翁瑞  盛晓婧  刘平香  张继光  邱静  钱永忠  
大蒜是在我国广泛种植和食用的农产品,具有抗菌、抗炎、抗氧化等多种营养健康功能。这些主要得益于大蒜中的有机硫化合物,包括蒜氨酸等风味前体化合物、大蒜素等硫代亚磺酸酯和大蒜烯等硫醚类挥发性化合物等。这些有机硫化合物或各自具有其生物活性,或多种化合物相互协同,共同产生同一种生理功效。但有机硫化合物普遍具有易酶解或稳定性差等特点,且不同类别有机硫化合物的化学性质差异也较大,目前对大蒜中有机硫化合物的分析方法仍然存在局限性,现有报道多是对某类化合物进行总量测定,或是针对个别化合物进行测定,尚未有研究对大蒜中的有机硫化合物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因此,本研究分别对大蒜中主要风味前体化合物、硫代亚磺酸酯和硫醚类挥发性化合物的分析方法进行了分类讨论和综述,包括其样品前处理方法和检测方法。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清安  陈博宇  
含硫化合物如谷胱甘肽、硫醇、硫化氢、二氧化硫等都是葡萄酒中重要的风味物质,这4类含硫化合物的含量和形态影响着葡萄酒的风味,且两者都与这4类含硫化合物的来源、检测方法及葡萄酒生产工艺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但针对以上方面的结论仍不统一。基于此,本文整理了这4类含硫化合物在葡萄酒中的含量和存在形态、来源、检测方法、贮藏期间的变化及控制方法这5个方面的研究进展。就含量和存在形态而言,谷胱甘肽主要以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的形式存在,含量不高于70 mg·L~(-1);硫醇以游离态存在,或与金属离子结合,硫醇含量与具体种类相关,数量级从ng·L~(-1)到μg·L~(-1)不等;硫化氢主要以结合态存在,易与金属离子结合,总含量不高于30μg·L~(-1);二氧化硫常以气体形式或亚硫酸氢根形式存在,或与含羰基化合物结合,总含量为64.8—166.5 mg·L~(-1)。在来源方面,这4类含硫化合物都与发酵期间酿酒酵母的代谢活动有关。谷胱甘肽主要来源于未发酵葡萄汁原料,少部分来源于氨基酸的发酵代谢;硫醇来源于含硫氨基酸、谷胱甘肽的发酵代谢及以硫化氢为底物的化学反应;硫化氢主要源于含硫氨基酸、硫酸盐和亚硫酸盐的发酵代谢;二氧化硫主要来源于外源添加剂,也有少部分源自硫酸盐的发酵代谢。检测这4类含硫化合物时,常采用化学检测方法或光谱法,此类方法检测快速但误差较大;色谱法精确度高,但是样品预处理复杂,仪器昂贵。在贮藏期间葡萄酒中的铁、铜等过渡金属离子和氧气引起的Fenton反应和氧化反应显著影响部分硫醇和硫化氢的含量。最后针对部分含硫化合物带来的异味,可以通过优化原料品质、筛选酿酒酵母菌株、改进二氧化硫添加工艺、添加金属盐等方法降低。在今后的研究中,可从优化检测方法、探究发酵和贮藏陈酿期间含硫化合物变化机理、改进葡萄酒生产环节等方面展开工作。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魏玲霞  周轶慧  王莹  仇雁翎  朱志良  赵建夫  
为研究淀山湖水生生物中有机氯化合物的浓度与富集特征,测定了该湖水生生物样品(铜锈环棱螺、日本沼虾、鱼类)中滴滴涕(DDTs)、六六六(HCHs)、六氯苯(HCB)、多氯联苯(PCBs)的浓度。研究结果显示,在所有生物样品中均检测到了DDTs、HCHs、HCB,各生物体内的有机氯农药含量有很大差异。在8种生物样品中,乌鳢体内的有机氯化合物含量最高,这可能与乌鳢处于较高营养级,且为肉食性鱼类,体内脂肪较多有关。∑DDTs、∑HCHs、HCB的含量范围分别是55~1 135、0.5~24、6.9~91ng/g lw,其中DDTs为最主要的有机氯农药。4,4’-DDE和α-HCH在各自同系物中所占比例...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赵贝塔  赵巍  刘邻渭  
花青素类化合物是自然界分布最广泛的水溶性色素,存在于大部分植物的花和果实中。因种类繁多、资源丰富、颜色鲜艳、安全无毒和具有多种保健功能,花青素类化合物的研究和开发利用日益受到国内外科研人员的广泛关注。为进一步明确花青素类化合物分析方法的应用范围和功能,对各种分析方法的原理、技术优缺点、适用范围以及技术联用情况进行了综述,并对其优缺点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完善花青素类化合物分析方法的研究方向。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马楠  周帅  林富平  高岩  张汝民  
为了探讨不同植物释放挥发性有机物(VOCs)组分和含量的差异,采用动态顶空采集法和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TDS-GC-MS)联用技术,分析了近自然状态下杭州地区常用绿篱植物金叶女贞Ligustrum quihoui var.aureaphylla,红花木Loropetalum chinese var.rubrum,瓜子黄杨Buxus sinica,龟甲冬青Ilex crenata‘Convexa’和无刺枸骨Iles cor-nuta var.fortunei释放VOCs的种类和相对含量。结果表明:瓜子黄杨释放的VOCs主要有乙酸-3-己烯酯(相对含量为27.10%),芳樟醇(19.70%),...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龙堃  闫智培  易晓辉  张铭  任珊珊  
库房环境是影响文献保存寿命的重要因素。除温度和湿度外,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对文献的影响不容忽视。文章采用热脱附-气质联用技术测定配备不同类型装具的库房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研究发现,温湿度控制较好的库房环境优于其他库房,配备金属书架的库房环境优于配备其他类型装具的库房,库房中挥发物具有季节性变化的特征。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周帅  马楠  林富平  张汝民  高岩  
为探讨植物挥发物的日动态变化,以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花为实验材料,采用动态顶空气体循环采集法和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TDS-GC-MS),对5个时间点(7:30,10:00,12:30,15:00,17:30)樟树花挥发物进行收集鉴定。结果表明:樟树花释放挥发物中共检测出51种化合物,主要成分为萜烯类化合物。15:00时樟树花挥发物释放量及种类最多(40种,8 049.5峰面积单位),主要有芳樟醇(相对含量37.0%),环氧芳樟醇(12.7%),(Z)-罗勒烯(7.2%)和紫苏烯(6.2%);樟树花挥发物释放量及种类显著增加与受到强光和高温胁迫有密切联系。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劲松  于书霞  
以分子拓扑指数作为结构描述符,采用最佳子集回归方法,建立了35种有机磷酸酯类化合物在3种不同极性固定相上的定量结构-色谱保留关系(QSRR)模型。3个QSRR模型均具有良好的拟合能力,对QSRR模型分别进行了交叉验证及外部数据集验证,结果表明各模型具有较强的预测能力。对QSRR模型的系数、标准误差及相关系数均进行了蒙特卡洛模拟,结果证实蒙特卡洛方法可用于QSRR模型的稳健性分析。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王琦  刘华红  王彬  张汝民  高岩  
为探讨槭树Acer spp.释放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的组分,采用动态顶空气体循环法对苦茶槭A.ginnAlA,鸡爪槭A.pAlmAtum,三角槭A.buergeriAnum,樟叶槭A.cinnAmOmifOlium,羊角槭A.yAngjuechi,毛脉槭A.pubinerVe和青榨槭A.dAVidii等7种植物释放VOcs进行收集,利用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tds-gc-ms)联用技术对其组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树种释放VOcs种类与相对含量差异明显。苦茶槭和青榨槭分别释放17种和20种成分,以酯类、醛类和醇类物质为主,相对含量较多的有乙酸叶醇酯、癸醛、(Z)-3-己烯-1-醇和...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敬贤  沈隽  曾彬  
【目的】明确巨尾桉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成分和气味特征,阐明其来源和释放机理,为巨尾桉的科学利用提供参考。【方法】利用气相色谱–质谱–嗅闻(GC-MS-O)技术,测试不同含水率下巨尾桉心材和边材释放的VOCs成分、气味化合物气味特征和气味强度等指标。【结果】巨尾桉共释放41种VOCs,其中13种是气味化合物,桉叶油醇、樟脑、莰烯是巨尾桉释放的主要单体气味化合物,且巨尾桉心材和边材释放的萜类气味物质差异显著,龙脑和γ-松油烯仅存在于巨尾桉心材。木材含水率显著影响巨尾桉气味化合物中萜类、醛类、烃类和醇类等组分的释放,随着含水率的降低,边材气味化合物释放量总体上呈现下降趋势,心材气味化合释放量则表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规律;受含水率的影响边材释放物中质量浓度变化显著的组分是萜类和醛类化合物,而心材释放物中变化明显的组分是萜类和醇类。含水率高于30%时,心材气味化合物释放量显著高于边材,含水率10%~30%时则释放量明显低于边材。萜类是构成VOCs和气味化合物的最大组分,释放出樟脑气味和松香味。醛类化合物是第二大组分,主要贡献果香味。樟脑和果香气味是巨尾桉的主要气味特征,甜花香、杏仁油、松香、皮革等气味起修饰作用。随着含水率降低,巨尾桉边材和心材的气味强度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边材受含水率影响波动幅度最大的气味特征是果香,而心材受影响最大的则是樟脑味。相较于刚采伐的巨尾桉释放出强烈的樟脑味,干燥处理后,樟脑味减弱,与果香相辅相成。【结论】巨尾桉释放出了丰富的萜类化合物,可以有助于抗炎杀菌,对人体有保健作用;干燥后木材散发出的气味可以使居住者感到轻松愉悦、精神饱满,适合应用于室内和康复景观中。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薛宝燕  郭东锋  邵伏文  刘炎红  郭建  裴洲洋  
为了考察烤烟烟气氢氰酸释放量与烟叶中主要含氮化合物的关系,采集全国主要植烟区域的60份烤烟样品,运用机器学习算法新方法 MINE对氢氰酸与主要含氮化合物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烟气氢氰酸的释放量与烟叶中的含氮化合物关系最为密切,与蛋白质、烟碱、游离氨基酸总量MINE算法关系强度MIC分别达0.396 7、0.403 4和0.352 1,与游离氨基酸中的半胱氨酸、谷氨酸、精氨酸MIC也分别达0.388 7、0.326 3和0.353 7,含氮化合物含量显著影响烟气氢氰酸的释放量。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邱绪建  林洪  江洁  
主要对孔雀石绿、结晶紫及其代谢物之间的关系、毒性和检测方法现状作一概述。对各种检测方法的差异进行了比较,以便研究者能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改进现有的检测方法。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娜  王国祥  Abacar Jose Daniel  刘正辉  丁承强  唐设  李刚华  王绍华  丁艳锋  
【目的】稻米酚酸化合物是天然抗氧化物的重要来源,本研究建立糙米和精米中酚酸化合物的超高效液相色谱的定性定量方法,并分析其在籽粒中的分布特征。【方法】以没食子酸、原儿茶酸、龙胆酸、对羟基苯甲酸、绿原酸、香草酸、咖啡酸、丁香酸、对香豆酸、阿魏酸、芥子酸、异阿魏酸、2-羟基肉桂酸和反式肉桂酸14种酚酸化合物标准品,对糙米和精米中酚酸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色谱柱为Agilent ZORBAX Eclipse Plus C18(2.1 mm×50 mm,1.8μm-Micron),流动相为0.1%乙酸水溶液(A)/乙腈(B),柱温30℃,流速为0.5 mL.min-1,采用梯度洗脱,洗脱程序为0—1 mi...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施国平  陈万义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程智慧  牛青  孟焕文  
【目的】利用病菌粗毒素离体筛选大蒜抗叶枯病变异系,建立抗病变异系离体筛选方法。【方法】以蒜瓣茎盘为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以大蒜叶枯病菌培养滤液制取的粗毒素为筛选剂,离体筛选大蒜抗叶枯病变异系;通过接种病菌粗毒素和病菌孢子鉴定变异株的抗病性,分析变异株的防御酶活性。【结果】大蒜叶枯病菌粗毒素对大蒜愈伤组织增殖有显著抑制作用,抑制作用随病菌粗毒素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增强,不同大蒜品种愈伤组织对病菌粗毒素的抗性不同;利用不同体积分数的病菌粗毒素分步筛选分别获得大蒜品种G039变异系苗12株,G073变异系苗2株,它们对大蒜叶枯病菌粗毒素具有稳定的抗性。经病菌孢子悬浮液接种鉴定,变异系苗较其对照抗病性提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