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55)
2023(441)
2022(358)
2021(323)
2020(258)
2019(599)
2018(527)
2017(844)
2016(447)
2015(467)
2014(489)
2013(582)
2012(515)
2011(515)
2010(558)
2009(508)
2008(422)
2007(355)
2006(322)
2005(365)
作者
(1508)
(1277)
(1198)
(1194)
(825)
(583)
(544)
(506)
(464)
(452)
(439)
(434)
(433)
(424)
(420)
(414)
(406)
(403)
(401)
(376)
(331)
(323)
(307)
(301)
(283)
(282)
(266)
(259)
(255)
(253)
学科
(1936)
经济(1933)
(909)
管理(907)
地方(906)
中国(717)
(693)
企业(693)
地方经济(523)
(511)
(472)
(410)
金融(410)
业经(406)
(399)
方法(392)
(386)
(359)
贸易(358)
(342)
(311)
(311)
收入(301)
银行(301)
数学(298)
农业(295)
数学方法(295)
(295)
(287)
(277)
机构
大学(6515)
学院(6159)
研究(3271)
(2583)
经济(2514)
中国(2309)
科学(1979)
管理(1903)
(1765)
研究所(1577)
理学(1517)
(1449)
理学院(1444)
管理学(1424)
管理学院(1405)
中心(1363)
(1345)
(1293)
(1260)
(1226)
(1138)
(1125)
师范(1113)
农业(1045)
北京(1036)
研究院(988)
科学院(942)
师范大学(932)
业大(929)
(924)
基金
项目(3884)
科学(2952)
研究(2857)
基金(2585)
(2501)
国家(2482)
科学基金(1871)
社会(1740)
社会科(1649)
社会科学(1648)
(1517)
(1453)
基金项目(1252)
教育(1223)
自然(1121)
自然科(1098)
自然科学(1097)
自然科学基金(1077)
资助(1072)
编号(1050)
(1039)
成果(1002)
重点(990)
课题(927)
(843)
(825)
发展(811)
创新(802)
(793)
计划(782)
期刊
(3456)
经济(3456)
研究(2519)
中国(2148)
学报(1256)
教育(1215)
科学(1177)
(1174)
管理(1071)
(1039)
大学(913)
(841)
金融(841)
学学(831)
农业(798)
(756)
经济研究(613)
国际(552)
技术(542)
(533)
世界(444)
图书(438)
财经(414)
问题(413)
科技(411)
(409)
论坛(409)
业经(377)
(375)
书馆(373)
共检索到126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曹家和  
发生在30年代的大萧条曾经引起一场现代宏观经济学革命,人们对大萧条的起因看法不一,比较有代表性的看法是凯恩斯学派与货币主义学派两种观点。作者认为,这两种学派对大萧条起因的解释都缺少对货币制度进行的分析,事实上,在本世纪各国普遍实行的金本位制度也是导致这场大萧条的重要因素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彭志文  
延续11年之久"大萧条"包括三个性质不同的时期:1929年9~10月的股市大崩盘;1930年~1933年的经济大紧缩;1933年~1940年的长期停滞和缓慢复苏。货币冲击是造成大萧条的主要原因之一。大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张琦  
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学家对大萧条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从更广阔的国际视角对大萧条进行研究,尤其对金本位制在大萧条中扮演的角色给予了深切关注。研究表明,大萧条期间的金本位制扮演了在国际间传播萧条的角色,并且束缚了各国中央银行的操作空间。尽管从总需求角度对大萧条的研究长期以来表现为凯恩斯主义和货币主义的严重对立,但新近的研究达成的一个基本共识是:货币金融因素是导致大萧条的必要条件之一。而21世纪以来,真实经济周期学派的研究成果在一定程度上回答了大萧条的"总供给之谜"。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昌忠泽  
从 30年代开始 ,人们一直对大萧条的成因进行研究。迄今 ,经济学家对美国如何陷入萧条 ,如何走出萧条的问题存在激烈的争论。本文将有关大萧条成因的不同观点分为两大类 :凯恩斯主义解释和货币主义解释 ,对两类解释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比较分析 ,概括了美国如何走出大萧条的不同论点 ,最后对大萧条进行了若干反思和总结。本文的现实意义在于可大大增强人们预防大萧条发生的能力 ,对当前我们制定反通货紧缩的政策有一定的启示。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赵留彦  隋福民  
本文重新解释了1930年代早期美国的白银收购政策对中国经济和币制改革的影响。近年来,不少研究者根据商品本位下的自由银行模式来理解大萧条时期中国经济,认为自由银行制度保证了中国充裕的货币供给,由此避免了国际经济衰退向国内蔓延。本文认为,这一解释在美国白银收购政策之前是成立的,然而白银收购政策导致了中国白银流出以及汇率升值,引起了中国严重的通货紧缩和经济衰退,并最终迫使中国放弃了银本位。这一时期的中国货币史为大萧条原因的研究提供了"自然试验场",它进一步验证了货币因素在导致大萧条加深和蔓延过程中的作用,这为当前货币当局应对世界范围内的经济衰退提供了经验教训,也提示我们本币快速升值导致的潜在风险——...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郑联盛  
2008年9月以来,美国政府宣布接管房利美和房地美,美林被收购、雷曼兄弟宣布申请破产保护,AIG被国有化,高盛和摩根转型银行控股公司。美国金融市场跌宕起伏,次贷危机全面升级,演绎了全球金融历史的一次重大"金融海啸"。实际上,次贷危机已经演化为新一轮金融危机,格林斯潘甚至认为美国已经陷入"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本轮金融危机发生在全球化的背景之下,是一次流动性危机,也是一场信用危机。大萧条是一次严重的银行危机和偿付危机,更是一次破坏性极大的经济危机。比较之下,两者都是系统性危机,但到目前新一轮金融危机尚未对实体经济造成破坏性影响,新一轮金融危机的发展还存在重大变数,是否会演化为经济危机,现在还不得...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夏清成  菅明军  
本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世界头号经济强国美国爆发了空前严重的经济大危机,大量银行倒闭、工厂破产,数千万人失业,成千上万家庭无家可归,全国上下处于一派萧条和动荡之中。从1929年5月到1932年7月,美国工业生产下降了55.6%,国民生产总值从10...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安东尼奥·马柳洛  戴建兵  习永凯  刘会丽  尹德佼  要楠  孙树汉  
"早期哈耶克"认为,1929年经济大萧条是政治当局通过扩张性政策延长繁荣和阻碍通货紧缩的双重错误导致的,持续的物价下跌是由工资和价格粘性决定的。"后期哈耶克"反对凯恩斯主义,他部分地改变了自己关于导致1929年"大萧条"的原因及应采取对策的观点,但未改变信用操作是引发危机原因的看法。改变的是其关于二次衰退,即危机持续及恶化的思想。哈耶克认为,最重要的教训主要是经济繁荣时期就必须防止经济危机,等等。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兰日旭  
:大萧条与次贷危机虽然在表象上都源起于美国的股市,并波及到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以及社会各行各业,但两者的传导路径、爆发原因与应对措施却有着本质的区别,其根本原因在于发达国家经济结构的转变。大萧条是西方发达国家普遍完成工业化、出现产业结构同化的条件下,由以农业为核心的生存型向工业为核心的生产型经济结构转化之后,出现的一次产能过剩与全球市场容量萎缩之间的危机;而次贷危机则是西方发达国家经过一般制造业的国外转移,由生产型向以服务业为核心的财富型经济结构转化以来,出现的一次财富性收入与实体性收入之间不对称条件下引发的长期透支消费崩溃的危机。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张才杰  
信用快速扩张和乐观情绪交织导致经济繁荣,贸易顺差快速增长,本币升值。本国为了减轻本币升值的压力,采用更宽松的货币政策,导致房地产泡沫和股市泡沫。信用支撑的繁荣必然导致资源错配,坏账大量积累,迫使商业信用和银行信用的停止,生产和消费不能继续,大萧条降临。要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必须控制信用规模,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刘宪法  
1998年以来的中国经济与80年前大萧条前的美国经济有许多惊人的相似之处。中国经济正在进入高风险运行期:支持经济增长的三大长期因素正在发生变化,经济波动必不可免,货币信用扩张及“高增长病”,等等,因此,控制及化解风险应该成为政府制定宏观经济政策的主旨。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张昱  
通过对美国大萧条前10年总需求结构的统计分析和与英法两国同期数据的比较认为,实际收入与批发价格指数相关系数达到-0.2左右,实际收入与M1收入流通速度相关系数达到-0.2左右,可以构成美国大萧条的内需预警;实际收入指数与外需率的相关系数为-0.6左右,实际收入指数与外贸依存度的相关系数为-0.5左右,可以构成外需预警。二者必须在一个时段内同时出现,目前没有证据认为内需低迷或外需低迷可以单独视为大萧条的预警。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克里斯·哈曼  王少国  苏东旭  
文章对1930年代经济危机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回顾,并详细介绍了各经济学派对当时危机的理论解释。通过比较1930年代大萧条和当前经济危机,文章发现这两次危机虽然存在巨大差异,但是都出现了利润率下降的现象。此次经济危机并不简单是由于金融系统内部缺乏监管造成的,反映的是整个系统的问题。政府应加强对经济活动的干预,而这会对政治和意识形态产生巨大的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