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294)
2023(4879)
2022(4162)
2021(3572)
2020(3086)
2019(6679)
2018(6652)
2017(12416)
2016(6718)
2015(7754)
2014(7725)
2013(7849)
2012(7838)
2011(7484)
2010(7704)
2009(7215)
2008(6898)
2007(6350)
2006(5987)
2005(5758)
作者
(22661)
(19400)
(19202)
(18613)
(12421)
(9115)
(8727)
(7552)
(7392)
(6975)
(6893)
(6530)
(6330)
(6290)
(6264)
(6031)
(5671)
(5604)
(5470)
(5319)
(5086)
(4822)
(4729)
(4482)
(4470)
(4355)
(4221)
(4129)
(4044)
(3839)
学科
(54310)
经济(54279)
管理(16411)
地方(15438)
方法(14805)
数学(13216)
数学方法(13118)
(12545)
地方经济(11746)
(10696)
中国(10661)
(9040)
企业(9040)
业经(8394)
(8116)
经济学(6683)
环境(6319)
(6237)
(5944)
(5832)
金融(5831)
农业(5777)
(5542)
(5369)
(5295)
产业(5251)
资源(5061)
(5018)
银行(5002)
(4902)
机构
大学(110288)
学院(109378)
(56485)
经济(55435)
研究(47269)
管理(36064)
中国(34236)
理学(30122)
理学院(29703)
管理学(29030)
管理学院(28817)
科学(27914)
(25951)
(23776)
研究所(23504)
(23214)
(20503)
中心(19882)
经济学(19115)
财经(18279)
(17608)
经济学院(16822)
(16659)
(16443)
农业(15927)
北京(15669)
业大(15478)
科学院(15151)
(14710)
(14334)
基金
项目(67829)
科学(52130)
基金(48567)
研究(47858)
(43968)
国家(43600)
科学基金(35270)
社会(31572)
社会科(29889)
社会科学(29882)
(26173)
基金项目(24411)
(22308)
自然(21540)
资助(21157)
自然科(20987)
自然科学(20981)
教育(20834)
自然科学基金(20566)
编号(17273)
(16725)
重点(15903)
(14924)
成果(14806)
国家社会(13854)
发展(13656)
课题(13532)
(13477)
(13424)
经济(13304)
期刊
(71710)
经济(71710)
研究(38398)
中国(22953)
学报(19086)
(18504)
科学(17127)
(16970)
管理(15399)
大学(13873)
学学(13306)
经济研究(12664)
农业(12309)
(10473)
金融(10473)
财经(10327)
技术(9717)
(9131)
问题(9010)
业经(8577)
教育(8175)
统计(7914)
技术经济(7371)
世界(7078)
(6689)
(6513)
(6428)
决策(6052)
国际(5973)
经济问题(5814)
共检索到1810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张庆文  孔杰  栾生  于飞  罗坤  张天时  
为估计我国引进大菱鲆群体的遗传学参数,2006年从多个大菱鲆养殖场采集源于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进口批次的大菱鲆亲鱼,利用人工授精技术构建了66个全同胞家系,包括26个父系半同胞家系组。选用混合模型方程,通过约束最大似然法进行了方差、协方差、遗传力和遗传相关等估计。结果表明,大菱鲆25d仔鱼体长、存活率和白化率的遗传力分别为0.20、0.07和0.22;3个性状间呈负遗传相关关系,检验不显著。研究结果表明,大菱鲆体长和白化率是中度遗传力,选择育种潜力较大;3个性状任何性状的选择对其他两个性状的影响很小,利用一个性状对另一个性状的间接选择是不可行的。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颜元杰  金武  闻海波  马学艳  薛婷  孙成飞  何义进  邴旭文  
为了解梨形环棱螺(Bellamya purificata)生长性状的加性遗传方差,利用3个群体随机交配的69个全同胞家系(1 204个个体)作为选育基础群体。幼螺达到60日龄时,测量它们的壳高、壳宽、壳口高、壳口宽、体螺层高、体质量6个生长性状,并利用贝类标签进行个体标记。结果显示:壳高、壳宽、壳口高、壳口宽、体螺层高、体质量这6个性状的遗传力分别为:0. 372±0. 078,0. 389±0. 080,0. 408±0. 081,0. 395±0. 080,0. 443±0. 085,0. 444±0. 086。这6个性状的表型相关和遗传相关的范围为:0. 878~0. 955和0. 848~0. 967。结果表明:梨形环棱螺60日龄生长性状有足够的遗传方差,可以对它们进行遗传改良,预期能够获得较好的遗传进展。这6个性状之间的表型相关和遗传相关均较紧密,可以通过对体质量进行选择,同时改良其它性状。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刘宝锁  张天时  孔杰  王清印  栾生  曹宝祥  
对来自40个家系的753尾大菱鲆个体进行耐高温实验,测定其生长和耐高温性状。基于是否考虑全同胞家系效应,建立了两种动物模型,用于估算大菱鲆生长和耐高温性状的遗传参数。利用WOMBAT程序采用平均信息约束极大似然法估计各模型中性状的方差组分,用似然比检验法进行不同模型的差异检验。方差组分分析结果显示,估计体质量遗传参数时,采用模型Ⅰ效果较好,相应遗传力为(0.22±0.09);估计肥满度时,两模型间差异不显著,其遗传力范围为(0.21±0.18)~(0.39±0.11);估计耐热性时,采用模型Ⅰ比较理想,遗传力为(0.026±0.034)。表型和遗传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体质量与肥满度、耐热性的表型...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建华  
应用方差和协方差分析方法对1989年南方区试中籼迟熟组的8个品种的13个性状进行了遗传参数估计,结果表明,参试品种的着粒密度、有效穗和千粒重的遗传基础较丰富,抽穗日数和小区产量的遗传差异则较小;千粒重、着粒密度、穗长和抽穗日数的广义遗传率较高,日产量和小区产量则较低,结实率的遗传变异系数和广义遗传率最低;产量与着粒数的相关较微弱,与有效穗,着粒密度等性状的遗传相关显著,与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的环境相关值较大,有效穗、着粒数和千粒重三个产量构成因素两两之间的三种相关值均为负值,其遗传相关达显著或极显著标准;同一遗传型在不同环境条件中,穗粒数和有效穗与产量的关系较大。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和飞  王印庚  廖梅杰  李彬  孙明超  杜佗  张文泽  范瑞用  
本研究基于全同胞组内相关法对9月龄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苗种体长、体重、肉刺总数3个性状的遗传力进行了评估。以前期收集、保存的刺参群体为亲本,选取了健康刺参29头,采用不平衡巢式设计方法及人工刺激采卵授精方法,按照1雌配2–5雄的原则,构建了6个母系半同胞家系及23个父系全同胞家系,至9月龄时,分别抽取每个家系30–50个后代测定相应个体的体长、体重及肉刺总数,应用数量遗传学分析和全同胞组内相关法估计刺参9月龄体长、体重和肉刺总数共3个生长性状的遗传力。结果显示,9月龄刺参体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朱文彬  傅建军  王兰梅  张利德  刘其根  董在杰  
为了研究鳙早期生长性状的遗传改良潜力,利用2个亲本群体进行群体繁殖(组1)和人工授精(组2)实验,并分别采集672尾30日龄鱼苗,用于开展对早期生长性状的遗传分析。通过微卫星标记分别鉴定了其中628和660尾个体的亲本来源,并依此获取群体双列杂交的信息;亲本对应子代贡献率存在极显著差异。在2个繁殖组中,体质量和体长在家系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在组2中,体质量和体长在交配设计间均存在显著差异。此外,杂交组合的2个生长性状均呈现出中亲杂种优势(0.39%~7.64%),其特殊配合力也均为正值(0.01~0.02)。基于动物模型和限制性最大似然法,鳙30日龄体质量和体长的遗传力估值分别为0.47和0.49,且均达到极显著水平。体质量和体长间存在极显著的遗传相关和表型相关,分别为0.89和0.83。研究表明,通过家系构建和群体杂交,可以获得具有生长优势的鳙鱼苗;鳙30日龄生长性状具有较高选育潜力,而亲本对子代贡献的不平衡现象在选育过程中需要引起重视。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广鹏  孔德军  刘庆香  
通过对4个杂交组合417株实生苗的分析,研究了3个经济性状的遗传特点。结果表明:坚果单粒重、刺苞大小和出实率的遗传均符合数量性状连续变异的遗传特点。单粒重和刺苞大小表现同样的遗传趋势,遗传中非加性效应占有很大比重,杂交后代由于非加性效应解体,单粒重量和刺苞大小有变小的倾向。出实率的遗传以加性效应控制为主,杂交后代由于非加性效应累加,出实率有提高的倾向。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曾国平  曹寿椿  
采用双亲本杂交遗传设计,运用P1、P2、F1、RF1、F2、RF2、B1、RB1、B2和RB210个世代的材料,对不结球白菜11个质量性状的遗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叶片深裂对叶片无缺刻为显性,受1对基因控制。(2)叶面有刺毛对无刺毛为显性,叶面皱缩对叶面平滑为显性,叶缘锯齿对全缘为显性,均分别由1对主效核基因和细胞质修饰基因所控制。(3)圆梗对扁梗为显性,由2对核基因和细胞质修饰基因共同控制。(4)直立束腰对直立不束腰为显性,由3对互补基因控制;叶色深绿对黄绿为显性,受3对重叠基因控制。(5)直立对塌地为不完全显性,F1代表现为半直立;有分蘖对无分蘖为不完全显性,F1代表现为中间类型而...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周火强  郑明福  谭亮萍  
用3个差异显著的冬瓜自交系为材料,通过自交、杂交和回交,获得2个杂交组合(BH995482×CQ997112和BH996275×CQ997112)的亲本及F1,F2,B1,B2各世代;以BH995482和BH996275为亲本,获得正反交F1及其测交后代和自交后代F2.按照遗传学理论对其各世代群体的第1雌花节位、单株座瓜数、单瓜重、瓜长、瓜径、瓜肉厚、果色、种子类型、瓜瓤的遗传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前6个经济性状的遗传均符合加性-显性效应模型,且均以加性效应为主;后3个性状以显性效应为主,第1雌花节位、单株座瓜数、单瓜重、瓜长、瓜径在遗传中表现为部分显性,有倾大值亲本的现象,瓜肉厚表现倾小...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肖杰  艾辛  邓稳桥  虢利钢  沈瑶  
为了给豇豆新品种选育提供参考依据,以湘豇豆1号和长豇豆3号为母本,以湘豇豆2号为父本,分别进行杂交得F1代,自交后获得 F2代,按照数量遗传学理论对各亲本及其 F2代分离群体的第一开花节位、节间长、分枝数(10节以下)、花序数(1~10节)、荚长、果柄长、荚横径、种子数8个性状的遗传效应及各性状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第一开花节位与分枝数、节间长呈负相关,花序数与节间长呈极显著负相关,分枝数与花序数呈显著正相关,果柄长与荚长呈极显著正相关,荚长与荚横径呈显著正相关.花序数(1~10节)、节间长、荚长、荚横径、第一开花节位、种子数、果柄长和分枝数(10节以下)的广义遗传力依次为63.03...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王雪磊  李琪  于红  孔令锋  
采用家系选育与群体选育相结合的方法,以壳金性状和生长性状为主要选育指标,经过连续4代的选育获得了长牡蛎第4代壳金选育品系(F4)。本实验以F4代为亲本,采用巢式设计方法和人工授精技术,成功构建了25个长牡蛎壳金全同胞家系,分别测定了每个家系生长到9月龄时30个个体壳金性状颜色参数和生长性状,分析了2类性状的表型变异,并对壳金性状的遗传参数及与生长性状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壳金性状颜色参数L*、a*、b*、ΔE的遗传力分别为0.13±0.09、0.69±0.19、0.30±0.13、0.38±0.15;L*、a*、b*和ΔE之间的遗传相关和表型相关范围分别为–0.25~0.37、–0.1...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陈雨露  徐成勋  刘士凯  孔令锋  李琪  
长牡蛎壳橙快速生长品系是结合群体选育与种内群体间杂交方法,以壳色性状和生长性状为选育指标,经过连续3代选育获得的新品系。本研究以第1代长牡蛎壳橙快速生长品系(G_(1))为亲本,采用巢式设计建立了48个混养家系,共获得863个个体。利用微卫星标记对混养家系进行了系谱分析,并基于REML法评估了长牡蛎壳橙快速生长品系壳色性状的遗传参数及与生长性状的相关性。结果显示,863个个体中有851个个体被准确鉴定其所属家系;长牡蛎壳橙快速生长品系壳色性状颜色参数指标a~(*)(红绿轴色品指数)、b~(*)(黄蓝轴色品指数)和ΔE(色差)等均具中高等遗传力,大小依次为0.47±0.23、0.42±0.21、0.56±0.29;4个颜色参数指标间的遗传相关和表型相关范围分别为-0.79~0.86、-0.45~0.48;壳色性状与各生长性状的遗传相关和表型相关较低,分别为-0.33~0.17、-0.04~0.11。本研究表明在长牡蛎壳橙快速生长品系育种过程中,对壳色性状进行选育可以得到预期的改良效果。此外,壳橙性状与生长性状应分别作为目标性状进行协同选择,以实现同时改良两个性状的目的。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曾国平  曹寿椿  
选用6个杂交组合的P1、P2、F1、F2、B1和B2家系的平均数及其方差,估计了不结球白菜15个农艺性状的基因效应、遗传力和基因效应对杂种优势的贡献。结果表明:15个性状的遗传基本符合“加性—显性—上位性”遗传模式或部分拟合模式。所有性状的各组合均有显著的加性效应和1~3种上位效应,1/3的组合有显著的显性效应。单株重、叶片重、叶柄重和株高等性状的广义遗传力较高,菜头粗度、叶柄宽度和叶柄厚度等性状的广义遗传力较低。杂种优势主要表现在单株重、叶片重、叶柄重等产量性状上,显性效应[h]和上位效应[l]对杂种优势的贡献均具有重要作用。这三个性状的遗传均受重复型互作基因的控制。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万玉美  王蕾  谭照君  赵海涛  李恒德  孙效文  
本文利用21对多态性微卫星标记对河北省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良种场引进的日本群体和选育的秦皇岛群体进行了遗传结构分析。日本与秦皇岛两个群体的有效等位基因数分别为3.3697和2.8593,期望杂合度分别是0.6516和0.6073,多态信息含量分别是0.6009和0.5509。研究结果表明这两个群体遗传多样性较高,多态信息含量丰富,具有较大的遗传改良和育种潜力。同时,本文通过对21个微卫星座位与日本群体的体长、体重和体高三个经济性状进行最小二乘方差分析,得到6个与经济性状显著相关的微卫星标记,f161、f273与体重显著相关(P<0.05),f170、f501与体长显...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张景晓  李琪  徐成勋  
分别以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海大1号’第8代和第9代选育群体中的个体为亲本,采用巢式设计的交配方法,于2016年和2017年分别获得41个和38个全同胞家系。根据各家系长牡蛎330日龄的壳高、壳长、壳宽和体重等表型参数,通过建立多性状动物模型,利用ASReml软件中的限制性极大似然法估算各表型变量的方差组分,对‘海大1号’连续两代选育群体生长性状的遗传参数进行评估。结果表明,两个选育世代的‘海大1号’生长性状均具有较高的变异水平,变异系数为20.74%~55.14%,各生长性状仍具有遗传改良潜力。‘海大1号’各生长性状间的表型相关均为正相关,相关系数大小存在差异。3个壳型性状与体重的遗传相关均为正相关,且处于较高水平(0.40~0.66)。除壳宽性状的遗传力较低外,壳高、壳长与体重的遗传力在0.16~0.37,均属中高等遗传力水平,表明‘海大1号’经过多代选育后,生长性状仍具有较大的加性遗传效应,可根据个体表型值大小,继续通过群体选育获得遗传进展。研究结果为长牡蛎‘海大1号’制种方案的制订和保种工作提供了参考依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