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8)
- 2023(137)
- 2022(112)
- 2021(92)
- 2020(114)
- 2019(221)
- 2018(212)
- 2017(274)
- 2016(256)
- 2015(321)
- 2014(293)
- 2013(298)
- 2012(313)
- 2011(292)
- 2010(291)
- 2009(300)
- 2008(283)
- 2007(290)
- 2006(210)
- 2005(193)
- 学科
- 学(1108)
- 水产(821)
- 动物(745)
- 动物学(614)
- 生物(447)
- 物(280)
- 虫(274)
- 及其(259)
- 土壤(251)
- 壤(251)
- 害(239)
- 植(234)
- 植物(232)
- 生物学(230)
- 虫害(198)
- 工程(195)
- 基因(192)
- 化学(187)
- 防(180)
- 治(177)
- 防治(177)
- 基因工程(171)
- 物化(162)
- 生物化学(157)
- 病虫(147)
- 病虫害(147)
- 营养(146)
- 土壤生物(144)
- 传(143)
- 微(142)
- 机构
- 大学(4599)
- 学院(4328)
- 农(3461)
- 农业(2929)
- 科学(2925)
- 研究(2490)
- 业大(2276)
- 室(2026)
- 实验(1995)
- 农业大学(1962)
- 实验室(1955)
- 重点(1855)
- 所(1851)
- 研究所(1817)
- 中国(1577)
- 业(1575)
- 省(1305)
- 技术(1284)
- 生物(1248)
- 水产(1179)
- 部(1121)
- 生命(1021)
- 京(1002)
- 院(1002)
- 研究院(958)
- 学生(930)
- 科学院(930)
- 科学研究(927)
- 大学生(922)
- 洋(909)
共检索到59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付新华 孙谧 孙世春
以1龄大菱鲆(Scophalmusmaximus)为研究材料,研究养殖水温下大菱鲆消化酶的分布及不同温度和不同pH条件下胃、幽门盲囊、前肠、中肠、后肠中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的活性。确定饵料中主要营养成分的消化部位和主要消化酶的性质。结果表明,各部位蛋白酶活性的最适温度和pH依次为40℃,2 0;40℃,8 0;60℃,8 0;40℃,8 5;60℃,8 0。18℃养殖水温下,在适宜的pH范围内,各部位蛋白酶活力从高到低依次为幽门盲囊、胃、前肠、中肠、后肠;淀粉酶活性的最适温度和pH依次为40℃,6 5;40℃,8 0;40℃,7 5;50℃,7 0;40℃,8 0;淀粉酶活力从高到低依次为幽...
关键词:
大菱鲆 蛋白酶 淀粉酶 脂肪酶 活力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徐勇 曲克明 马绍赛
主要分析了大菱鲆淀粉酶、蛋白酶、脂肪酶、酯酶、酸性磷酸脂酶、碱性磷酸脂酶等各种消化酶的分布、活性及发展过程,其中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在大菱鲆消化过程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消化系统各个部分,蛋白酶活性从高到底依次为幽门盲囊、胃、前肠、中肠;淀粉酶主要集中在幽门盲囊与前肠,胃部很少进行淀粉的消化;脂肪酶的分布与淀粉酶相似,也主要集中在幽门盲囊、强肠、胃部脂肪酶作用微弱。最后讨论了外源性酶对大菱鲆内源性消化酶的影响,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大菱鲆 消化酶 发展过程 外源性酶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胡海滨 刘金桃 李彦先 张彦娇 麦康森 艾庆辉 邵明瑜 杨沛
为研究大豆黄酮在大菱鲆幼鱼中的营养生理作用,本实验在以鱼粉为主要蛋白源的基础饲料中添加不同剂量的大豆黄酮(0、5、10、20和100 mg/kg)来配制5种等氮等脂的实验饲料,并通过12周的投喂养殖实验评估饲料中不同剂量的大豆黄酮对大菱鲆幼鱼生长性能、消化酶活力、抗氧化力以及肠道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饲料中添加不同剂量的大豆黄酮对大菱鲆幼鱼的存活率(98.89%~100.00%)、终末体质量(21.24~24.42 g)、特定生长率(1.81~1.98%/d)、饲料效率(1.01~1.11)、摄食率(1.43~1.51%/d)及形体指标均没有产生显著性影响;饲料中添加大豆黄酮显著...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郝甜甜 张利民 李宝山 张德瑞 宋志东 孙永智 王际英
为了探讨饲料中添加糖萜素对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幼鱼体成分、消化酶活力、血脂及肠道组织结构的影响,在6组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D0)、25(D25)、50(D50)、75(D75)、100(D100)和200(D200)mg/kg糖萜素,实验期64 d。结果显示:各组间全鱼与背肌水分和粗蛋白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D100和D200组全鱼粗脂肪显著低于D0组(P<0.05),D75组背肌粗脂肪显著高于D0组(P<0.05),D200组背肌粗脂肪显著低于D0组(P<0.05);D25和D50组全鱼粗灰分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D200组显著高于D...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沈文英 祝尧荣 胡建伟
通过改变反应温度分析了一定pH值下沙塘鳢(Odontobutis obscura)三种主要消化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pH6.0时,沙塘鳢肝胰脏、胃、肠道淀粉酶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35℃、25~30℃;肝胰脏和肠道pH7.5时,胃pH2.0时,蛋白酶的最适温度分别为40℃、35℃、35℃;pH7.5时,肝胰脏、胃、肠道脂肪酶的最适温度分别为30℃,40℃,25℃。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分布是肝胰脏最高,胃次之,肠道最低;蛋白酶活性分布是胃最高,肝胰脏和肠道稍低。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婳 邢秀苹 黄权 吴莉芳 杨欢欢 王洪鹤
【目的】研究温度和pH对黄金鲈消化酶活力的影响。【方法】采用酶学分析方法,研究不同温度和pH对黄金鲈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活力的影响。其中,蛋白酶采用福林-酚法测定,淀粉酶和脂肪酶分别采用淀粉酶试剂盒和脂肪酶试剂盒测定。【结果】在设定的温度和pH范围内,黄金鲈各组织器官消化酶的活力均随着温度和pH的升高呈先升高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其中,胃和肝脏蛋白酶的最适温度为40℃,前肠、中肠和幽门盲囊蛋白酶的最适温度均为50℃;胃、中肠、肝脏淀粉酶的最适温度均为35℃,前肠和幽门盲囊的淀粉酶最适温度为30℃;各组织器官脂肪酶活力最适温度均为40℃。黄金鲈胃、幽门盲囊、前肠、中肠和肝脏蛋白酶的最适pH分别为2...
关键词:
黄金鲈 消化酶活力 温度 pH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苏慧 区又君 李加儿 王永翠 刘汝建 曹守花
研究了饥饿对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消化器官中主要消化酶(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活力的影响。在水温25±0.5℃、盐度20±1条件下,对卵形鲳鲹幼鱼进行短期饥饿处理(0 d、3 d、6 d、9 d、12 d),并分别测定卵形鲳鲹幼鱼的比内脏重与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3种消化酶的活力。结果表明,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卵形鲳鲹幼鱼的比内脏重不断下降,饥饿第0~6天下降速度最快(P﹤0.01),6 d后下降不显著(P﹥0.05);蛋白酶活力表现为饥饿第0~6天不断上升,第9天下降,第12天又显著升高(P﹤0.01),并且饥饿后的蛋白酶活力始终高于对照组(P﹤0.01);淀粉酶...
关键词:
卵形鲳鲹 幼鱼 消化酶 饥饿 死亡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庄平 章龙珍 田宏杰 赵峰 宋超
研究了盐度对施氏鲟幼鱼消化酶活力的影响。将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 Brandt)幼鱼[初始体长(24.95±1.89)cm,初始体质量(117.80±16.72)g]分别在淡水(盐度0)、盐度10、盐度25条件下饲养10d,检测不同盐度下施氏鲟幼鱼消化器官(幽门盲囊、瓣肠、十二指肠、胃和肝脏)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的活力。结果表明:(1)在相同盐度条件下,不同消化器官中同种消化酶活力高低顺序不同。在不同消化器官中蛋白酶活力(淡水和盐度25时)及淀粉酶活力(淡水时)由大到小依次为幽门盲囊、瓣肠、十二指肠、胃和肝脏;蛋白酶活力(盐度10时)及淀粉酶活力(盐度10和25时)...
关键词:
施氏鲟 盐度 蛋白酶 淀粉酶 脂肪酶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王芳 宋传民 丁森 董双林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光照(光照周期、光照强度和光色)对中国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稚虾3种消化酶(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活力的影响。在本实验条件下,主要结果如下:(1)4种光照周期下,对虾3种消化酶的活力差异不显著(P>0.05);(2)在完全黑暗、6μmol.m-2.s-1、30μmol.m-2.s-1和110μmol.m-2.s-1光照强度下,对虾蛋白酶的活力分别为0.361 U.mg-1(protein)、0.081 U.mg-1(protein)、0.088 U.mg-1(protein)和0.273 U.mg-1(protein),完全黑暗和110μm...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邢秀苹 赖红娥 赵晗 杨欢欢 吴莉芳 闫磊
【目的】研究β-伴大豆球蛋白(β-ConglyCinin)对鲤幼鱼、稚鱼蛋白酶和淀粉酶活力的影响。【方法】以初始体质量为(10.06±0.14)g/尾的鲤稚鱼和(110.23±0.23)g/尾的鲤幼鱼为研究对象,以鱼粉为动物蛋白源,面粉、糊精为糖源,混合油脂(m(鱼油)∶m(玉米油)=1∶1)为脂肪源,分别配制5种等氮(鲤幼鱼和稚鱼粗蛋白质量分数分别为36%和40%)、等能(鲤幼鱼和稚鱼总能分别是15.2和16.9 mJ/kg)的半精制饲料,其β-ConglyCinin的添加量(质量分数)分别为0(Ck),2.0%,4.0%,6.0%和8.0%,每组饲料设3个重复,在控温单循环养殖系统中进行为...
[期刊]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作者]
李伟纯 马旭洲 王武
对瓦氏黄颡鱼胃、前肠及肝胰脏的3种主要消化酶(蛋白酶、脂肪酶和淀粉酶)活力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胃、前肠和肝胰脏蛋白酶的最适pH分别为2.30、8.50和8.90,脂肪酶的最适pH分别为8.0、7.6和7.9,淀粉酶的最适pH分别为7.2、7.9和7.6。同时研究了在最适pH条件下,不同反应温度对3种主要消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胃、前肠和肝胰脏蛋白酶的最适反应温度分别为50℃、50℃和65℃,脂肪酶的最适反应温度分别为45℃、50℃和35℃,淀粉酶的最适反应温度分别为30℃、30℃和35℃。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3种消化酶的活力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在最适反应温度与最适pH条件下,瓦氏黄颡...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唐黎 王吉桥 许重 程骏驰 王年斌
2004年11月至2005年10月每月中旬,在大连黑石礁海区采捕体长(21.8±2.3)cm(麻醉状态下),体质量(165.3±3.1)g的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测定消化道中蛋白酶、淀粉酶、褐藻酸酶和纤维素酶活性的周年变化。结果表明,1-5月间,消化管的最大长度可达体长的4.6~5.9倍,2月达全年的最大值;蛋白酶、淀粉酶和褐藻酸酶的活力随水温的升高而增加,4-5月达最大值;之后,消化管长/体长比逐渐下降,8-10月上旬,消化管长仅为体长的0.8~1.1倍,酶活力逐渐下降;10月中下旬,随着水温的下降,消化管长/体长比又快速增大,酶活力也逐渐回升。全年中,纤维...
关键词:
仿刺参 消化酶 周年变化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何明 刘利平 曲恒超 张晓晓 高建忠
为研究牛磺酸对花鳗鲡幼鳗生长和消化酶活力的影响,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0.20%、0.40%、0.60%、0.80%的牛磺酸,配制成牛磺酸含量为0.708%、0.908%、1.108%、1.308%、1.508%的5组试验饲料(D1,D2,D3,D4和D5),投喂体质量为85.95 g的花鳗鲡幼鳗14周。结果表明:(1)随着牛磺酸含量的升高,花鳗鲡体质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并在D4组达到最高值;D4组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显著大于D1和D2组(P<0.05),饵料系数显著低于D1和D2组(P<0.05
关键词:
牛磺酸 花鳗鲡 生长性能 消化酶活力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吴众望 潘鲁青 董双林
以酶学分析的方法研究9种金属离子(Cu2+、Mg2+、Fe3+、Hg2+、Zn2+、Ca2+、Pb2+、Ag+和Mn2+)对缢蛏(Sinonovaculaconstricta)蛋白酶、淀粉酶和纤维素酶活力的影响。缢蛏壳长(5 64±0 25)cm,9种金属离子浓度分别设置为2×10-6mol/L、2×10-5mol/L、2×10-4mol/L、2×10-3mol/L、2×10-2mol/L5个梯度。实验表明,缢蛏3种消化酶活力大小为淀粉酶>蛋白酶>纤维素酶;在实验设置的浓度范围内,Cu2+、Fe3+、Mg2+、Pb2+对蛋白酶活力影响不显著,Hg2+、Zn2+、Ca2+、Ag+、Mn2+对蛋白...
关键词:
金属离子 缢蛏 蛋白酶 淀粉酶 纤维素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