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171)
- 2023(7452)
- 2022(6655)
- 2021(6086)
- 2020(5448)
- 2019(12629)
- 2018(12730)
- 2017(23828)
- 2016(13931)
- 2015(16001)
- 2014(16607)
- 2013(16266)
- 2012(15536)
- 2011(14035)
- 2010(14336)
- 2009(13383)
- 2008(13565)
- 2007(12666)
- 2006(10741)
- 2005(9648)
- 学科
- 济(52695)
- 经济(52635)
- 管理(34771)
- 业(32708)
- 方法(25334)
- 企(25241)
- 企业(25241)
- 数学(22396)
- 数学方法(22170)
- 农(16147)
- 学(14671)
- 财(14228)
- 中国(14216)
- 制(12029)
- 地方(11123)
- 农业(10220)
- 贸(10116)
- 贸易(10116)
- 业经(10050)
- 易(9775)
- 理论(9093)
- 银(9055)
- 银行(9003)
- 体(8878)
- 和(8696)
- 行(8600)
- 融(8555)
- 金融(8547)
- 务(8368)
- 财务(8338)
- 机构
- 学院(203242)
- 大学(203146)
- 济(76035)
- 研究(75113)
- 经济(74080)
- 管理(70490)
- 理学(59778)
- 理学院(59028)
- 管理学(57704)
- 管理学院(57348)
- 中国(55189)
- 科学(51138)
- 农(48390)
- 京(44720)
- 所(41894)
- 农业(38916)
- 研究所(38520)
- 业大(37649)
- 财(35460)
- 中心(34303)
- 江(32906)
- 北京(28224)
- 财经(27719)
- 范(27198)
- 院(26856)
- 师范(26769)
- 州(25899)
- 省(25864)
- 技术(25515)
- 经(24974)
- 基金
- 项目(134825)
- 科学(101100)
- 研究(93645)
- 基金(92651)
- 家(84449)
- 国家(83721)
- 科学基金(67134)
- 省(55185)
- 社会(54359)
- 社会科(51167)
- 社会科学(51146)
- 基金项目(48865)
- 划(47150)
- 自然(45088)
- 自然科(43942)
- 自然科学(43917)
- 教育(43634)
- 自然科学基金(43104)
- 编号(39260)
- 资助(39175)
- 成果(33187)
- 重点(31653)
- 发(29717)
- 部(29020)
- 课题(28540)
- 计划(28269)
- 创(27262)
- 科研(26665)
- 科技(26347)
- 创新(25616)
共检索到3037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马爱军 王新安
采用条件数量性状加性-显性遗传模型和统计分析方法,对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体重性状不同生长期进行遗传分析;基于von Bertalanffy模型,对大菱鲆6种交配组合的生长曲线划分为缓慢生长期、快速生长前期、快速生长后期和渐进期,并与各生长期所对应的遗传分析结果进行比对。结果表明,6种交配组合的缓慢生长期、快速生长前期和快速生长后期基本上是一致的。在缓慢生长期,检测到新的条件加性方差和条件显性方差,其相应的条件加性方差分量比率均未达到显著水平,相应的条件显性方差分量比率均达到显著(P<0.05)或极显著水平(P<0.01);在快速生长前期,交互检测到达到极其显著水平...
关键词:
大菱鲆 体重性状 快速生长期 遗传分析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边力 刘长琳 陈四清 张乐乐 葛建龙 刘克奉 谭杰
圆斑星鲽(Verasper variegatus)作为中国鲽形目(Pleuronectiformes)养殖鱼类的重要代表种类,具有生长速度快,可食用部分多,肉质细嫩等特点。为了探究圆斑星鲽形态性状与体重的关系,本研究分别测定11月龄、14月龄和17月龄3个不同生长期圆斑星鲽的体重及全长(FL)、体长(BL)、体高(BH)、头长(HL)、头高(HH)、尾柄长(CL)、尾柄高(CH)、吻长(SL)共计8个形态性状,分别进行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剖析形态性状对于体重的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利用回归分析的方法,建立各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佟丽佳 冯小芳 王苏皖 李亚博 王瑜 封元 蒋秋斐 徐军 顾亚玲 张娟
为分析不同动物模型对宁夏地区安格斯牛18月龄生长性状遗传参数估计的影响,筛选出估计生长性状遗传参数的最佳动物模型,本研究使用包含或剔除母体遗传效应、母体永久环境效应及母体与直接遗传效应之间是否存在协方差来区分6种动物模型,借助DMU软件的DMU_AI模块,利用约束最大似然法(AI-REML)估计安格斯牛18月龄生长性状的遗传参数。利用赤池信息准则(AIC)和似然比检验(LRT)确定遗传参数估计的最佳动物模型。结果表明:1)模型4是估计安格斯牛18月龄体重(Body weight, BW)、十字部高(Crucifixion height, CH)和管围(Shin circumference, SC)的最佳模型,该模型估计的以上3个性状的直接遗传力分别为0.42、0.29和0.22,母体遗传力分别为0.11、0.14和0.05,总遗传力分别为0.23、0.12和0.11。2)模型6是估计安格斯牛18月龄体高(Body height, BH)、体斜长(Body length, BL)和胸围(Chest circumference, CC)的最佳模型,该模型估计的这些性状的直接遗传力分别为0.48、0.48和0.64,母体遗传力分别为0.02、0.12和0.08,总遗传力分别0.33、0.18和0.34。综上,考虑直接遗传效应和母体遗传效应之间的协方差、母体效应可对目的性状更加准确的进行无偏预测。本研究为加快安格斯牛的遗传进展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安格斯牛 遗传参数 体尺体重 模型比较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雪 洪巍 刘桂芬 魏晨 何军敏 张文静 龙丽 杨存明 田可川 黄锡霞
为进一步提高天目多胎羊的生长性能和育种效率,收集2013—2022年天目多胎羊18 534条断奶前体重数据,分析影响天目多胎羊羔羊期体重性状的非遗传因素,利用DMU软件估计遗传参数和育种值,分析其遗传趋势和表型趋势。结果表明:1)性别、出生年份和出生季节对天目多胎羊羔羊期体重性状均影响极显著(P<0.01);出生类型对断奶前克莱伯比率具有显著(P<0.05)影响,对其他性状具有极显著影响。2)初生重为中等遗传力性状,直接遗传力为0.18±0.03,母体遗传力为0.13±0.02;断奶重、断奶前平均日增重和断奶前克莱伯比率属于低遗传力性状,直接遗传力分别为0.06±0.02、0.06±0.02和0.02±0.01,母体遗传力估计值分别为0.07±0.01、0.07±0.01和0.09±0.01。3)除初生重与断奶前克莱伯比率之间为负的遗传相关与表型相关外,其余各性状间均为正遗传与表型相关。4)初生重的平均育种值整体呈现下降趋势,平均表型值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断奶重的平均育种值与平均表型值均先下降后上升;断奶前平均日增重和断奶前克莱伯比率的平均育种值先下降后上升又下降终上升,平均表型值先下降后上升。5)初生重、断奶重、断奶前日增重和断奶前克莱伯比率的遗传进展分别为-0.013 kg/a、-0.005 kg/a、-0.001 g/(d·a)和0.005;表型进展分别为0.066 kg/a、0.218 kg/a、3.388 g/天/a和0.092。综上,本研究可对天目多胎羊当前育种方案进行优化调整,进一步稳定其优良遗传性能,提高育种效率,节约饲养成本,为天目多胎羊的科学早期选育、提高生长性能和群体遗传稳定性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高进 杨润清
为了揭示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体重和体尺性状的分子遗传机制,探寻用于改良目标性状的分子标记及候选基因,本研究以大菱鲆育种群体为研究对象,分别测量体重、体长、体宽和尾柄宽性状的表型值,利用简化基因组测序技术(2b-RAD)进行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 GWAS),筛选与大菱鲆体重和体尺性状显著关联的数量性状核苷酸(Quantitative trait nucleotides, QTNs)遗传位点。结果显示,以多性状线性混合模型(mvLMM)对体重–体长和体长–体宽–尾柄宽2个性状组合进行多性状GWAS分析,分别检测到9个和2个一因多效QTNs;以单一性状线性混合模型(LMM)对各个性状进行GWAS分析,在体重性状中检测到4个与之显著关联的QTNs,在体长和体宽性状中各检测到1个QTN,而在尾柄宽性状中则没有检测到显著的遗传位点。比较2种模型的结果,发现mvLMM相较于LMM能够检测到更多QTNs,且检测到的QTNs为更具生物学意义的一因多效QTNs。本研究首次利用mvLMM和LMM对大菱鲆体重和体尺性状进行联合GWAS分析,共筛选到17个显著的QTNs,其中有4个QTNs被重复检测到。以这些检测到的QTNs为探针,在大菱鲆全基因组上找到了距离其最近的12个候选基因,它们可能是影响大菱鲆体重和体尺性状的重要候选标记和功能基因,这为大菱鲆体重和体尺性状的分子标记辅助选育提供了理论素材和参考。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于飞 张庆文 孔杰 栾生
选取了初孵仔鱼90日龄的大菱鲆114尾,测定了全长、体长、头长、吻长、体高、尾柄高、尾柄长和体重等8项性状。采用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方法,剔除了与体长有共线性的自变量全长,计算了以测量性状为自变量对体重依变量的相关系数、通径系数、决定系数及相关指数,建立测量性状对体重的回归方程。结果表明,大菱鲆7个测量性状均与体重的相关系数达到极显著水平(P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徐利永 王伟继 孔杰 栾生 官健涛 胡玉龙 马雨
选择来自25个家系的536尾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 L.),进行为期90 d的低温(10.5~12℃)生长实验,通过采集18、54、90 d的体质量、体长数据,以特定生长率(SGR)为指标评估大菱鲆在低温下18~54 d、54~90 d这两个时间段的生长性能;在一般动物模型中,运用非求导约束极大似然法,以18 d时的初始体质量、体长为协变量,估算低温生长54、90 d时大菱鲆数量性状遗传力,并分析低温生长时长对它们的影响。结果显示,大菱鲆低温生长18~54 d、54~90 d的特定生长率分别为(0.869±0.181)%/d、(1.039±0.185)%/d(平均值±...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赵源 张德印 张煜坤 张小雪 李晓龙 宋其志 周步博 林长春 赵利明 王江荟 徐丹 程江博 李文馨 王维民
本研究旨在通过优化普通动物模型估计湖羊生长性状遗传参数,为湖羊选育提供参考。选取系谱记录完整的初生湖羊公羔,称取初生重、断奶重、100 d和180 d体重,并采用单栏测定100~180 d的采食量,通过ASReml-R软件利用约束最大似然法(REML)对遗传参数进行估计,利用最佳线性无偏估计法(BLUP)估算各阶段体重育种值。结果显示,湖羊各阶段体重母体永久环境效应方差组分显著(P <0.05),湖羊不同日龄阶段体重均属于中等遗传力性状,饲料效率相关性状与不同日龄阶段体重遗传表型相关差异较大,需慎重选择,以免经济效益降低。在早期选择中选择100日龄体重可以最大化改善育肥阶段体重增益。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张庆文 张天杨 孔杰 栾生
为培育优良大菱鲆养殖品种,收集来源于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和不同批次的大菱鲆亲鱼8批,从各群体中挑选性腺发育良好的个体,利用不平衡巢式设计方法和人工授精技术,每条雄鱼个体配两条雌鱼个体,共构建38个父系半同胞和76个母系全同胞,分别测定了每个家系生长到25和80日龄的体重、全长和体长,利用父系半同胞组内相关法估计各性状之间的相关性。对大菱鲆遗传相关分析表明,体重和全长的遗传相关系数为0.95,体重和体长的遗传相关系数为0.88和1.00,全长和体长的遗传相关系数为0.99。对大菱鲆表型相关分析表明,体重和全长的表型相关系数为0.881,体重和体长的表型相关系数为0.622和0.871,全长和体长的...
关键词:
大菱鲆 生长性状 遗传相关 表型相关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刘宝锁 张天时 孔杰 王清印 栾生 曹宝祥
对来自40个家系的753尾大菱鲆个体进行耐高温实验,测定其生长和耐高温性状。基于是否考虑全同胞家系效应,建立了两种动物模型,用于估算大菱鲆生长和耐高温性状的遗传参数。利用WOMBAT程序采用平均信息约束极大似然法估计各模型中性状的方差组分,用似然比检验法进行不同模型的差异检验。方差组分分析结果显示,估计体质量遗传参数时,采用模型Ⅰ效果较好,相应遗传力为(0.22±0.09);估计肥满度时,两模型间差异不显著,其遗传力范围为(0.21±0.18)~(0.39±0.11);估计耐热性时,采用模型Ⅰ比较理想,遗传力为(0.026±0.034)。表型和遗传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体质量与肥满度、耐热性的表型...
关键词:
大菱鲆 生长 耐高温 遗传参数 动物模型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肖炜 李大宇 邹芝英 祝璟琳 乐贻荣 韩珏 杨弘
随机取埃及品系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幼苗119尾,通过RFID电子标记注射和对体重、全长、体长、体高、头长、尾柄长、尾柄高、体宽共8个可量性状进行跟踪测量,运用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计算形态性状对体重的相关系数、通径系数和决定系数,最终建立体重的回归方程。结果显示:2-13月、14-25月两个生长阶段埃及品系尼罗罗非鱼7个形态性状与体重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通径分析显示埃及品系尼罗罗非鱼2-13月生长期间全长、体高、体宽3个变量对体重的通径系数达到显著水平,通径系数依次为0.417、0.339、0.212,应用逐步多元回归分析建立全长(VTL...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薄凯亮 沈佳 钱春桃 宋慧 陈劲枫
利用‘北京截头’黄瓜×西双版纳黄瓜产生的永久性重组自交系(RIL)群体124个株系,对其苗期株高、第一雌花节位、第一分枝节位、初级分枝数、瓜长、瓜把长、瓜横径、瓜肉厚、瓜腔直径和单瓜重等10个重要农艺性状进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以及通径分析。结果表明:这些性状在重组自交系群体中均存在双向超亲分离,分布频率大致接近正态分布。10个农艺性状在双亲之间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瓜长和瓜横径均与单瓜重具有极显著相关关系,并解释了单瓜重89.0%的表型变异。瓜横径和瓜肉厚对单瓜重的通径分析与相关分析结果之间存在较大差异,表明通径分析更有利于解释性状之间的内在关系。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黄柳柳 洪德林
研究了自然条件及30℃、12 h光照控制条件下6个生态类型的95个粳稻品种芽鞘长度、不完全叶长度及7 d后苗高3个幼苗性状的遗传变异及其与株高的相关性。结果表明,95个品种中3个幼苗性状都存在真实的遗传变异;3个幼苗性状平均值的大小与生育期长短之间没有明显的对应关系;控制条件下不完全叶长度和苗高小于自然条件下的;在两种条件下,不完全叶长度在不同生态类型之间存在极显著的差异,且与株高存在着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性。不完全叶长度可以作为鉴别株高差异大的亲本所配F1杂种种子纯度的幼苗性状。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志勇 师文贵 于林清 赵成贵 李鸿雁
采用形态标记和SSR分子标记相结合的方法,对13个野生扁蓿豆居群的单位面积分枝数、花序花朵数、单枝花序数、花序结荚数、花序种子数、单荚种子数和种子千粒重等种子产量性状的遗传变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扁蓿豆野生居群间种子产量性状的变异为19.97%~109%,种子产量变异最大,变幅为0.08~11.208 kg/hm2(P0.05),而其他性状差异均显著,根据形态性状聚类结果显示:13个野生居群可分成4大类群;SSR分子标记分析表明:各居群的遗传距离变异范围为1.00~0.11,可见扁蓿豆野生居群间的种子产量性状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经UPGM...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詹金绵 王炳谦 谷伟 刘英杰 杨润清
采用联合异速生长遗传模型,对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渤海冷水性鱼类试验站培育的F1杂交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和F2杂交虹鳟的体质量和体尺性状异速生长进行了遗传分析,旨在为虹鳟及其他水产动物异速生长的遗传参数估计和实现体质量与体型的同步选育奠定理论基础。首先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法选择体尺性状对体质量的异速生长显著的性状,建立最优表型联合静态、动态异速生长指数模型,随后构建了两个用于遗传分析多个静态、动态异速生长的随机回归模型。虹鳟多个体尺性状相对体质量的异速生长遗传分析结果表明,体长与体质量具有较大的异速生长指数,为1.633 8,且为正异速生长,而其他体尺性状相对...
关键词:
虹鳟 生长性状 异速生长 遗传分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