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274)
- 2023(4471)
- 2022(3735)
- 2021(3451)
- 2020(3201)
- 2019(7200)
- 2018(7021)
- 2017(12918)
- 2016(7466)
- 2015(8405)
- 2014(8300)
- 2013(8145)
- 2012(7414)
- 2011(6876)
- 2010(7040)
- 2009(6561)
- 2008(6471)
- 2007(5604)
- 2006(4841)
- 2005(4439)
- 学科
- 济(30251)
- 经济(30232)
- 管理(18800)
- 业(17616)
- 方法(16624)
- 企(15624)
- 企业(15624)
- 数学(14669)
- 数学方法(14314)
- 学(11851)
- 财(6708)
- 中国(6578)
- 理论(6444)
- 农(5319)
- 业经(5291)
- 务(4796)
- 财务(4779)
- 财务管理(4773)
- 和(4629)
- 企业财务(4564)
- 贸(4348)
- 贸易(4343)
- 地方(4321)
- 教育(4293)
- 易(4198)
- 环境(4181)
- 经济学(3957)
- 制(3831)
- 技术(3796)
- 划(3656)
- 机构
- 大学(107597)
- 学院(106151)
- 研究(38205)
- 济(37906)
- 管理(37898)
- 经济(37082)
- 理学(32889)
- 理学院(32423)
- 管理学(31359)
- 管理学院(31165)
- 科学(27215)
- 中国(26306)
- 京(23275)
- 农(23144)
- 所(21121)
- 研究所(19587)
- 业大(19211)
- 农业(18638)
- 中心(16976)
- 财(16559)
- 江(16028)
- 范(15137)
- 师范(14893)
- 北京(14671)
- 技术(13442)
- 财经(13393)
- 院(13382)
- 州(12748)
- 省(12595)
- 经(12130)
- 基金
- 项目(73801)
- 科学(57170)
- 基金(52719)
- 研究(49473)
- 家(48120)
- 国家(47722)
- 科学基金(39588)
- 省(30318)
- 社会(29450)
- 自然(27968)
- 社会科(27733)
- 社会科学(27726)
- 自然科(27324)
- 自然科学(27319)
- 自然科学基金(26817)
- 基金项目(26700)
- 划(26065)
- 教育(24400)
- 资助(22749)
- 编号(19525)
- 重点(17487)
- 成果(16434)
- 计划(15872)
- 部(15678)
- 发(15466)
- 创(15444)
- 科研(14724)
- 课题(14521)
- 创新(14366)
- 科技(14096)
共检索到1547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雒新艳 戴思兰
菊花拥有非常丰富的品种变异,其分类体系众多,所依据的标准不一,对品种分类最具价值的性状尚不清楚。作者在多年大量实地调查的基础上,依据统计学采样方法,选取了400个独本菊品种,对其57个形态学性状进行数据采集和统计分析;通过计算变异系数和R聚类分析,筛选出22个相对稳定的性状。主成分分析发现:影响品种分类的第1主成分主要包含舌状小花数、花瓣长、总苞片基部到花顶部的高度、花瓣形状等花部性状;第2主成分主要为2个花色性状(花瓣表面色彩和花瓣背面色彩);第3主成分主要是筒状花部直径和筒状花长度;第4主成分主要是托叶相关性状。这些结果显示菊花花部性状相对稳定,对品种分类影响较大;其托叶部分也具有一定程度...
关键词:
表型性状 大菊 品种分类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仁伟 王晨 戴思兰 雒新艳 李宝琴 朱珺 卢洁 刘倩倩
【目的】寻找与菊花重要园艺性状相关联的分子标记,为菊花复杂数量性状的研究以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奠定遗传学基础。【方法】利用筛选出的19对SRAP引物组合对58个典型大菊品种进行多位点扫描分析。在对供试材料进行群体结构分析的基础上,利用TASSEL软件,对获得的分子标记与这些品种的18个重要表型性状进行关联分析。【结果】群体遗传结构分析将58个大菊品种划分为5个亚群结构:平瓣类、管瓣类、畸瓣类、桂瓣类和日本品种亚群;通过关联分析,发现有6个标记位点与5个性状关联(P<0.01),其中与花部性状(花梗粗度、花瓣宽度、筒状小花数量)相关位点共5个,与茎部(茎粗度)相关位点1个,与叶部性状(叶厚度)相关...
关键词:
菊花 表型性状 SRAP 关联分析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嘉伟 苏江硕 张飞 房伟民 管志勇 陈素梅 陈发棣
【目的】探讨构建传统菊花品种核心种质的最优取样方法并构建核心种质,以便于传统菊花种质资源的收集与保存。【方法】以《中国菊花》专著中记载的2 249份传统菊花品种为材料,依据舌状花花色分为8组,采用逐步聚类法基于4种总体取样规模(5%、10%、15%、20%)和4种组内取样比例方法(简单比例、对数比例、平方根比例、多样性比例)构建了传统菊花备选核心种质16个,探讨最优的取样策略。筛选出最优取样策略后进一步比较2种组内取样方法(随机和聚类)的构建效果。对最优方法下建立的核心种质代表性进行检验,利用多个特征值(最小值、最大值、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Shannon-Weaver遗传多样性指数)和评价参数(均值差异百分率(MD)、方差差异百分率(VD)、极差符合率(CR)、变异系数变化率(VR)和表型保留比例(RPR))综合地评价核心种质。【结果】传统菊花按照花色进行分组,各组品种呈现正态分布,能够确保取样的均匀性;对数比例法和多样性比例法都能够使每组的取样份数更加均衡,起到良好的修正作用,对数比例法下构建的核心种质各项参数值达到最大,是最优取样比例法;随着总体取样规模的增加,遗传多样性指数呈现先增大再减小的趋势,变异系数变化率不断减小,极差符合率和表型保留比例不断增大;当取样规模大于10%时,遗传多样性指数和变异系数变化率减小,而极差符合率和表型保留比例的升幅并不大,因此,构建传统菊花核心种质最适宜的总体取样规模为10%;聚类取样构建的备选核心种质各项参数值均大于随机取样构建的对应备选核心种质的参数值,以聚类取样方法构建的核心种质变异的丰富性和均匀程度更好。核心种质各特征值与原始种质表现一致,多个评价参数值表明核心种质的均度和丰度较好,充分体现了表型的遗传多样性。通过补充聚类丢失的"追抱"1个花抱性状和对花序高度、外层瓣长2个性状的完善,最终构建得到228个传统菊花品种的核心种质,占原始材料的10.14%。【结论】本研究基于2 249份传统菊花品种材料的15个表型性状,系统地比较了多种总体取样规模、组内取样比例方法、组内取样方法构建的备选核心种质后,确定了最佳的核心种质构建方法,并对核心种质的代表性进行了分析和验证,各特征值和评价参数表明本研究构建的核心种质是有效的,核心种质充分地代表了传统菊花原始种质的遗传多样性。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过聪 关伟 曾祥国 张庆华 向发云 宋粤君 韩永超
【目的】通过分析60个现代月季(Rosa spp.)品种的11个表型性状指标,探明各表型性状在月季品种中的变异规律、遗传多样性特点以及性状间的相互关系,通过主成分分析法筛选最优的评价指标和算法,为月季品种合理聚类提供参考。【方法】以田间栽培的60个现代月季品种的11个表型性状为研究对象,用SPSS19.0和Microsoft Excel 2007软件分析各性状数据在月季品种中的变异指数与Shannon-Wiener遗传多样性指数,并对各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及主成分分析,并计算主成分综合得分与各主成分得分,利用得分结果为各月季品种分组。【结果】表型性状统计结果显示,供试月季资源以直立型和扩张型灌木为主,分别占总资源的53%和35%;月季成熟叶片的小叶数以5片为主,占总资源的68%。60个月季品种的平均全叶长11.6 cm,顶小叶宽3.2 cm,节间距长3.6 cm,花朵平均直径7.6 cm,各数量指标的品种间变异系数范围在21%—25%,变异幅度不大。月季花色以纯色为主,占总数的82%,其中紫色、黄色居多;能抽生多花头持续开花的品种占总数的65%,花朵形状以包子型和杯型为主,分别占总资源的33%和32%。月季花朵衰老时的主要方式为花朵落瓣和枝头枯萎,分别占总资源的47%和43%。各指标的遗传多样性系数变化范围在0.62—3.73,其中有8个性状的多样性指数在1以上,最高为全叶长,最低为小叶数。定性性状中花色的遗传多样性系数最高。月季品种的全叶长与顶小叶宽,节间距与全叶长、顶小叶宽成极显著正相关,花头数与节间距成极显著负相关;月季花朵衰老方式与株形显著正相关,花头数与小叶数、花型成显著正相关,与花朵直径显著负相关。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11个表型指标可以简化为4个主成分因子,各主成分因子分别主要代表叶型、花型、花头数、花瓣数及花朵衰老方式等指标变量。此4个主成分方差贡献率达63.28%,其中第一主成分方差贡献率达21.1%。基于主成分综合得分和各主成分得分对60个月季品种进行聚类分组,各品种主成分综合得分范围为-1.878—1.522,根据得分可以将月季品种划分成4个群组,各群组分别由8、36、15、1个品种代表,各群组均体现了月季品种在田间的综合表现。【结论】现代月季花色和叶部性状指标丰富多样,部分花形态指标与叶形态或生长形态显著相关,这些结论有助于推进月季育种和筛选应用。研究中筛选出的4个主成分指标以及品种聚类为保存和应用现有月季资源提供了理论依据。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肖红星 闵嘉晨 吴学琴 黄荻 陈盛通 陈龙清 耿芳
【目的】通过分析38个滇山茶Camellia reticulata品种的12个花表型性状在数量、大小和形状三个维度上的分布和差异,探讨滇山茶不同品种花表型变异的(横向和纵向)规律,为滇山茶新种质的选育和高效利用提供参考。【方法】对滇山茶的12个花表型性状进行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综合分析和聚类分析,箱线图和应用频率分布函数等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滇山茶不同品种花的12个表型性状存在丰富的变异,变异系数为13.00%~67.00%,平均变异系数为27.24%;变异系数法的权重计算结果显示,雌蕊数(20.485%)的变异性影响最大,花瓣长宽比(3.99%)的变异性影响最小;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12个性状间都存在极显著相关关系,花径与花瓣宽度相关性最大(r=0.822);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4个主成分提取到的特征值都均大于1.00,累计贡献率达到82.129%;通过聚类分析将其分为3大类。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大理茶’的综合得分最高(F=3.230),在38个滇山茶品种中综合特性最好。对聚类分析中的3类滇山茶进行箱形图和频率分布函数分析,其中9个性状表现出显著差异,其余3个性状无显著差异,第Ⅰ类各性状分布较向上,第Ⅱ类分布较为居中,第Ⅲ类分布较向下。而在频率分布函数分析中,各类的性状均表现出明显的偏置,变化程度依次为数量相关特征>尺寸相关特征>形状相关特征。【结论】滇山茶的12个花表型性状存在丰富的变异现象,主要以雌雄蕊群逐渐瓣化为演化方向,研究结果确定了滇山茶花表型演化的趋势,为后期滇山茶定向育种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
滇山茶 花表型性状 不同品种 多样性分析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蒙祖庆 宋丰萍
【目的】研究西藏玉米地方品种表型特点,为西藏玉米地方品种的整理、鉴定、评价及优异种质资源的挖掘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14-2015年,采用大田试验,对179份西藏玉米地方品种的出苗至抽雄时间、抽雄至散粉时间、散粉至吐丝时间、吐丝至成熟时间、生育期、雄穗一级分枝数、雄穗长、茎粗、株高、穗位高、主茎叶片数、果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百粒质量、出籽率、双穗率、空秆率、雄穗护颖颜色、花药颜色、花丝颜色、穗型、粒型、籽粒颜色、籽粒形状、穗轴颜色27个表型性状进行系统鉴定,根据其地理来源,计算各性状的分布范
关键词:
西藏 玉米地方品种 表型鉴定 特异种质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亚兰 潘存德 范江涛 陈虹 王世伟 阿卜杜如苏力·库尔班江 张田友
[目的]揭示新疆核桃坚果表型性状所表征的种质遗传多样性水平,以期为新疆核桃种质资源的分类鉴定和挖掘利用提供依据。[方法]基于对新疆人工栽培的乡土核桃种质资源的全面综合考察,对165份核桃种质其坚果表型数量性状指标和质量性状多态性指标进行数据采集,采用Simpson指数(D)、Shannon-Weaver指数(H′)对13个表型质量性状多态性指标进行多样性分析,并基于18个坚果表型性状指标应用系统聚类方法对供试核桃种质进行分类。[结果]坚果5个表型数量性状指标K-S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纵径、横径、侧径三径均值变异范围为19.14-46.59 mm;坚果表型质量性状多态性指标中沿缝合线纵切面形状、垂直于缝合线纵切面形状、果基形状和果肩形状等的D、H′较高;供试核桃种质可分为9类,分类结果与坚果大小、形状、核壳特征等表型性状相关,不完全与其地理分布相关。[结论]坚果表型性状多样性分析可为新疆核桃种质资源多样性评价提供基础,并显示出新疆乡土核桃种质资源坚果表型性状多样性水平高,蕴藏着丰富的遗传资源,具有较大的挖掘利用潜力。
关键词:
核桃 种质资源 坚果 表型性状 多样性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周兰英 王永清 张丽 胡泽明
选择44个在杜鹃分类中的重要性状用SPSS10.0进行分析,其中二元性状18个、多元性状13个、数量性状13个。Q聚类采用平均欧氏距离平方系数,R聚类采用相关系数距离,聚类方法采用类间平均链锁法。Q聚类结果将46种杜鹃花属植物分为特征明显的2大类群,即有鳞类杜鹃和无鳞的常绿类杜鹃,在2大类群下的聚类结果与传统的形态分类基本吻合,但美容杜鹃和汶川星毛杜鹃的亚组归属值得商榷。R聚类结果表明性状被分为明显不同的组,鳞片出现部位、花器构造、外部器官尺寸等性状群内有较强的相关关系。主成分分析中,前3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达60.39%,表明杜鹃分类中存在重要性状,主要是有无鳞片、有无腺体和毛被以及叶、花、果...
关键词:
杜鹃花属 数量分类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建华 曲凯伦 张云程 孙永强 李彪 康莹 董胜君
为更好地保存和研究酸枣种质,提高利用效率,以211份酸枣种质为试材,基于表型性状数据,在25%取样比例下,对所有种质进行逐步系统聚类,从遗传距离方法、取样方法、聚类方法和取样比例4个方面探讨酸枣核心种质的最佳取样策略。根据最佳取样策略和3种分组取样方法进行分组取样,并与不分组取样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基于25%取样比例,采用优先取样法、欧氏距离法和可变类平均法构建核心种质效果最佳;在最佳构建策略下筛选总体取样比例,结果表明最佳总体取样比例为25%;不分组取样构建的核心种质Pcore的方差差异百分率(VD)、变异系数变化率(VR)和极差符合率(CR)高于分组取样构建的核心种质Core-L,构建效果更好;定性描述性状保留比例、t检验、符合率检验、主成分分析和样品三维分布图表明构建的核心种质能够消除遗传冗余,能够代表原始种质。基于表型性状筛选出的最佳构建策略为“欧氏距离+可变类平均法+优先取样法+25%取样比例”,经过补充完善,最终得到58份核心种质,具有较高的代表性。本研究成功构建了能够代表原始酸枣种质表型遗传多样性的核心种质,有助于科学、有效地收集和保存酸枣种质资源,为深入挖掘和利用酸枣种质资源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也为选育酸枣良种奠定基础。
关键词:
酸枣 核心种质 表型性状 取样策略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徐晓 任根增 赵欣蕊 常金华 崔江慧
【目的】通过对高粱种质资源穗部表型多样性与遗传变异规律的研究,筛选高粱优异种质,丰富高粱穗部相关性状的遗传信息,为现有种质资源的保护、高效利用及新品种的选育等提供参考。【方法】以 320 份来源于中国各地的高粱种质为供试材料,对其在 2 个不同生态环境下的 12 个穗部性状(粒长、粒宽、千粒重、籽粒硬度、籽粒容重、角质率、穗粒重、穗长、穗柄长、穗柄直径、一级枝梗长和一级枝梗数)进行精准鉴定。运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对高粱种质资源进行综合评价,并根据综合评价 F 值及目标性状筛选出不同突出特点的优异高粱种质。【结果】各数量性状分布频次呈中间高两边低的分布趋势,籽粒硬度、穗粒重和籽粒容重、角质率 2 年间的频次分布和曲线走势分别在保定和晋中试验点较为相似,多数性状只在一个年份或单个试验点呈正态分布;除穗长和一级枝梗数外,其余性状的均值在同年两点间存在差异;12 个穗部性状的平均多样性指数(H')分布范围为 1.72—2.11,其中,籽粒硬度的多样性指数均值最高,一级枝梗长的多样性指数均值最低;籽粒硬度、角质率、穗粒重、一级枝梗长和一级枝梗数的变异系数均高于 30.00%;所提取的 4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 65.39%;聚类分析将 320 份种质划分为 3 个类群,第Ⅰ类可作为筛选工艺(帚)用高粱的种质类,第Ⅱ类适用于粒用(酿造)高粱优异种质的选育,第Ⅲ类为穗部性状表现较差的种质;依据综合得分 F 值及目标性状筛选出具有不同突出特点的 29 份优异种质。【结论】参试高粱种质资源穗部性状表型变异丰富,多样性程度较高;角质率和一级枝梗长的变异系数较高;粒长、粒宽、籽粒硬度、籽粒容重和穗粒重受环境条件影响较大,一级枝梗长相对稳定;筛选出优异种质 29 份。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雒新艳 宋雪彬 戴思兰
对栽培植物品种进行鉴别和分类是品种保护和应用的基础。中国传统大菊品种是菊花中一类变异极为丰富而独特的品种类群,对其数量性状进行合理分级可以在数量化和规范化的基础上对这类菊花品种资源进行评价,建立更为具体精确的评价标准。本研究观测了400个中国传统大菊品种的18个数量性状,采用数量性状变异分析和概率分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这18个数量性状变异系数均在15%以上,其中筒状小花数(101.85%)、舌状小花数(70.02%)和花瓣宽(59.49%)变异系数较大,说明花部性状具有丰富的遗传变异。K-S检验分析发现:13个数量性状符合正态分布,其余5个性状呈偏态分布;对符合正态分布的性状进行概率分级发现...
关键词:
中国传统大菊 数量性状 概率分级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秦君 张孟臣 陈维元 常汝镇 邱丽娟
绥农14是集优质、高产、抗病、广适应性于一身的大豆优良品种,对绥农14系谱亲本进行分子和表型的遗传基础解析,为有目的地选择杂交亲本拓宽遗传基础提供理论指导。利用包含有生长性状、产量性状、品质性状、抗逆性状、固氮性状在内的50个表型性状和550个微卫星位点对绥农14系谱亲本进行分析。550个SSR位点共检测出等位变异1 494个,平均每个SSR位点的等位变异为2.716 4,平均PIC值为0.445 0,其中30个多态性高的位点可作为评价大豆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重要位点;连锁群C1的多态性位点比例最高为0.961 5,连锁群A2的保守片断最多为11个,构建绥农14系谱亲本的指纹图谱最少需2个位点...
关键词:
大豆 微卫星标记 遗传背景 遗传多样性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刘志斋 郭荣华 石云素 蔡一林 曹墨菊 宋燕春 王天宇 黎裕
【目的】研究中国玉米地方品种资源在抽雄期(T)、吐丝期(S)、抽雄-散粉间隔期(TAI)以及散粉-吐丝间隔期(ASI)等4个花期相关性状上的表型多样性,为玉米地方品种资源表型多样性的整体鉴定与评价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选取中国玉米地方品种核心种质库的799份种质,采用多环境试验设计,在植株进入生殖生长期后调查抽雄期、吐丝期、抽雄-散粉间隔期以及散粉-吐丝间隔期等4个花期相关性状的表型观测值,计算其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并进行显著性检验,评价中国玉米地方品种资源在这4个花期相关性状上的整体多样性水平。【结果】方差分析表明,不同省、市、地区的玉米地方品种资源在研究的4个花期相关...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玉蛟 高岚 杨勇 于晓南
【目的】花色是进行芍药品种分类的重要依据,而仅基于目测的传统芍药花色分类主观性较强,不能明确界定芍药花色,需要建立更为科学的基于花色表型的芍药品种分类体系。【方法】本研究以175个芍药品种为材料,利用色差仪对其花色表型值进行测定,根据ISCC-NBS色名表示法对各芍药品种的花色进行颜色命名,同时结合系统聚类和生产经验进行归纳分析。【结果】将所测芍药品种花色划分为白色系、黄色系、浅粉色系、粉色系、红色系、紫色系、墨色系、橙色系8个色系。各色系与CIELab表色空间的明度(L*)、红度(a*)和黄度(b*)有良好的对应关系,能够实现对不同芍药品种花色的定量描述,色系分类合理。同时,发现芍药品种花色丰富,且不同芍药品种群的花色有较显著的差异。【结论】本研究对芍药品种的花色进行了科学分类,应用中可直接根据L*、a*、b*值确认芍药品种的色系,对芍药品种分类和品种鉴定提供了理论依据,为芍药市场流通和科学研究中的花色描述进行了规范,并对芍药花色方面的育种有指导意义。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慧民 李丽 邢艳秋 吕贵娥 陈雅君
以18种(品种)绣线菊为材料,利用扫描电镜法对其花粉形态进行系统观察比较、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其中8种绣线菊的花粉形态为首次研究报道,以探讨其种间亲缘关系与分类学关系。结果表明:18种绣线菊花粉形状为长球形及近球形,极面观为三裂圆形和近圆形,赤道面观有长圆形、椭圆形和梭形,花粉大小为(12.5~20.7)μm×(10.58~18.3)μm,极轴与赤道轴之比(P/E)在1.01~1.94之间,属于小类型花粉,具三孔沟,部分种的内孔外突;外壁纹饰类型为条纹和条网状纹饰,纹饰特征种间存在差异,具备分类意义。首次发现美丽绣线菊(Spiraea elegansPojark)萌发沟内具有特殊脑纹状结构。...
关键词:
绣线菊 花粉特征 电镜扫描 聚类分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