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596)
- 2023(8224)
- 2022(7261)
- 2021(6767)
- 2020(6014)
- 2019(13893)
- 2018(13519)
- 2017(25810)
- 2016(14425)
- 2015(16347)
- 2014(16579)
- 2013(16710)
- 2012(16003)
- 2011(14724)
- 2010(14886)
- 2009(14114)
- 2008(14163)
- 2007(12943)
- 2006(11376)
- 2005(10264)
- 学科
- 济(61097)
- 经济(61038)
- 管理(34311)
- 业(33203)
- 方法(29184)
- 企(25418)
- 企业(25418)
- 数学(24797)
- 数学方法(24549)
- 学(20942)
- 农(17066)
- 中国(14332)
- 财(14296)
- 地方(12808)
- 农业(11622)
- 业经(11551)
- 贸(10758)
- 贸易(10754)
- 易(10383)
- 制(10187)
- 理论(10115)
- 环境(9781)
- 和(9409)
- 银(8242)
- 务(8228)
- 财务(8214)
- 融(8203)
- 金融(8201)
- 财务管理(8187)
- 银行(8179)
- 机构
- 大学(220104)
- 学院(217649)
- 济(83122)
- 研究(81885)
- 经济(81180)
- 管理(76067)
- 理学(64674)
- 理学院(63730)
- 管理学(62267)
- 管理学院(61867)
- 中国(59741)
- 科学(56630)
- 农(48580)
- 京(48081)
- 所(44835)
- 研究所(41327)
- 农业(39104)
- 业大(38429)
- 财(38048)
- 中心(37102)
- 江(34634)
- 范(31765)
- 师范(31276)
- 北京(30462)
- 财经(30076)
- 院(29163)
- 省(27330)
- 经(27217)
- 州(27005)
- 经济学(26083)
- 基金
- 项目(144571)
- 科学(110478)
- 基金(103141)
- 研究(97325)
- 家(93919)
- 国家(93186)
- 科学基金(76080)
- 社会(58834)
- 省(57791)
- 社会科(55483)
- 社会科学(55460)
- 基金项目(55102)
- 自然(52372)
- 自然科(51009)
- 自然科学(50986)
- 自然科学基金(50077)
- 划(49412)
- 教育(44930)
- 资助(43839)
- 编号(38405)
- 重点(34225)
- 发(32275)
- 成果(31636)
- 部(31191)
- 计划(30060)
- 科研(29031)
- 创(28689)
- 课题(27787)
- 科技(27236)
- 创新(27004)
- 期刊
- 济(92903)
- 经济(92903)
- 研究(59707)
- 学报(45714)
- 农(43111)
- 中国(41469)
- 科学(38797)
- 大学(32475)
- 学学(30756)
- 农业(29442)
- 财(29295)
- 管理(24597)
- 教育(21073)
- 技术(16456)
- 融(16438)
- 金融(16438)
- 业(16418)
- 财经(14729)
- 业经(14607)
- 经济研究(14546)
- 版(12741)
- 问题(12687)
- 经(12647)
- 业大(12089)
- 资源(11581)
- 图书(10838)
- 科技(10285)
- 统计(10239)
- 技术经济(10064)
- 农业大学(9993)
共检索到3238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刘兴国 徐皓 朱浩 王小冬
采用浮游动物、底栖动物污染生物学指数方法分析大莲湖水源地不同区域的污染状况,结合水质指标分析不同生物学指数对水体污染的评价效果,运用成分分析法综合分析大莲湖水源地的污染特点。结果显示,夏秋季节大莲湖水源地不同区域的浮游动物Shannon Wiener指数(H1)为0.3~1.8,Margalef多样性指数(D)为1.0~10.4;底栖动物Shannon Wiener指数(H2)为0.81~1.26,Goodnight指数(G)为0.30~0.88,均显示呈污染状态,对应水质指标和相关性分析结果,采用浮游动物Margalef多样性指数(D)和底栖动物的Goodnight修订指数(G)可以更好的反...
关键词:
浮游动物 底栖生物 生物学指数 污染特征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刘兴国 刘兆普 裴恩乐 夏述忠 顾兆俊
大莲湖区域是上海市的核心水源地,面积14.6km2,由湖区、养殖池塘、水森林、河网、沼泽地、村落等组成。近年来,随着该区域污染加重,其水源地功能逐步丧失,并发展成为新的污染源。为配合大莲湖水源地开展生态修复,2008年7月-8月对大莲湖水源地进行了本底调查,并用污染生物学指标分析了大莲湖水源地不同区域的污染状况,提出了针对性的生态修复建议。调查显示,7月、8月份大莲湖水源地有藻类86种,隶属于7门48属;有浮游动物24种,隶属于15属;浮游动植物的优势种为席藻(Phormidium sp.),微小平裂藻(Merismopedia tenuissima),啮蚀隐藻(Cryptomonas ero...
关键词:
大莲湖水源地 污染 生物学评价 生态修复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郑斯迪 高谦 卜令飞 徐冠洪 蔡传国 范坷 刘其根
为揭示浙江青田稻鱼共生系统(世界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中浮游动物和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特征、动态以及鱼类引入的影响,实验在2020年12月和2021年4、7、9月对当地的稻-田鱼田、稻-马口鱼田和水稻单作田的浮游动物和大型底栖动物进行调查采样,鉴定、统计和分析该系统中浮游动物和大型底栖动物的种类组成、密度、生物量、优势种及相关多样性指数。通过4个季节的调查,共鉴定出浮游动物2门30种和大型底栖动物3门9种。浮游动物包括轮虫16种、枝角类7种、桡足类6种,其中近邻剑水蚤、中型小剑水蚤、萼花臂尾轮虫为全年优势种,平突船卵溞、光滑平直溞和大肚须足轮虫为季节性优势种。大型底栖动物包括寡毛类2种、摇蚊3种、腹足类3种,其中全年3种优势种为苏氏尾鳃蚓,霍普水丝蚓和黄色羽摇蚊。在4次调查取样期间,稻-田鱼、稻-马口鱼及水稻单作田这三类稻田系统中浮游动物的香农-威纳指数(H′_(1))、辛普森多样性指数(D_(1))和Pielou均匀度指数(J′_(1))的变化范围分别为2.9~4.1、0.81~0.93和0.67~0.93。浮游动物两种多样性指数的最高值在稻-田鱼和稻-马口鱼田中均出现在水稻移栽前(4月),水稻单作田中则出现在水稻扬花期(9月);其最低值在稻-田鱼和稻-马口鱼田中均出现在水稻成熟收割前(12月),水稻单作田则在水稻拔节期(7月)。三种类型实验田的浮游动物Pielou均匀度指数均在水稻移栽前最高,成熟收割前最低。三类稻田系统中大型底栖动物的香农-威纳指数(H′_(2))、辛普森多样性指数(D_(2))和Pielou均匀度指数(J′_(2))的变化范围分别为1.46~2.24、0.56~0.77和0.52~0.75。大型底栖动物两种多样性指数的峰值在三类稻田中均出现在水稻扬花期;在稻-田鱼和稻-马口鱼田中其最低值出现在水稻移栽前,水稻单作田的最低值则在水稻拔节期。大型底栖动物Pielou均匀度指数的峰值在稻-田鱼田中出现在水稻扬花期,稻-马口鱼和水稻单作田均在成熟收割前;在稻-田鱼和稻-马口鱼田中其最低值均出现在水稻移栽前,但水稻单作田最低值在拔节期。本研究结果显示,青田稻鱼系统浮游动物和大型底栖动物的种类、密度、生物量及相关多样性指数在不同季节存在显著差异(P<0.05);同一采样时期,浮游动物和大型底栖动物的密度、生物量在两类养鱼稻田之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养鱼稻田浮游动物和大型底栖动物的密度、生物量均低于水稻单作田,但差异不显著(P>0.05)。了解稻鱼共生系统浮游动物和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其季节动态,有助于揭示稻-鱼互利共生的机制,为稻渔综合种养模式的改进和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建波 王丑明 黄代中 张屹
为了解洞庭湖后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影响因素,客观评价洞庭湖水生态环境质量,为支撑长江流域水生态考核工作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在2019年对洞庭湖16个断面的后生浮游动物开展了3次调查,分别为3月(枯水期)、6月(平水期)和9月(丰水期),并同步监测了12项环境参数。结果表明洞庭湖后生浮游动物样品中共检出2门26属,其中轮虫为9属,枝角类12属,桡足类为5属。洞庭湖后生浮游动物的平均密度为84.4个·L~(-1),其中轮虫占84.3%,桡足类占13.3%,枝角类占2.4%。东洞庭湖后生浮游动物密度最高,其次为南洞庭湖、入湖口、西洞庭湖和洞庭湖出口。洞庭湖后生浮游动物优势种是广生多肢轮虫(Polyarthra vulgaris)、暗小异尾轮虫(Trichocerca pusilla)、螺形龟甲轮虫(Keratella cochlearis)以及无节幼体(Nauplius)。轮虫对水体营养水平的响应相对比较显著,东洞庭湖营养状态明显高于其它湖区。洞庭湖富营养化导致了后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小型化,后生浮游动物可以作为湖泊水环境变化的指示性生物。Canonical correspondence analysis (CCA)分析表明叶绿素a、总氮、总磷和透明度是影响洞庭湖后生浮游动物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与国内大多数湖泊浮游动物的影响因素较为一致。采用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对洞庭湖进行生物评价,结果显示洞庭湖为轻污染,用后生浮游动物对洞庭湖水生态状况进行评价较为合适。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何群 蒋欣慰 徐兆礼 王翠华
为探讨辐射沙洲海域浮游动物饵料变化规律和吕泗渔场的形成机制,于2012年5月(春季)和2012年9月(秋季)采集了苏北浅滩辐射沙洲核心海域浮游动物样品,通过聚集强度、方差贡献、优势度及逐步回归等指标和方法,分析了苏北浅滩浮游动物时空分布与辐射沙洲地形等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显示:春、秋两季,浮游动物的生物量和丰度分布均表现出沙脊水域高于潮沟水域,且存在明显的季节差异。春季不同水域平均生物量分别为沙脊水域606.63 mg/m3、沟底水域428 mg/m3、沟口水域为178.55 mg/m3,秋季为沙脊水域208.01 mg/m3、沟底水域181.30 mg/m3、沟口水域60.47 mg/m3;...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季高华 张军毅 王丽卿 张瑞雷 范志锋
大淀湖于2005、2006年进行了清淤改造并采取了水体生态恢复措施。为评价水体生态整治效果,于2006年9月至2007年8月对大淀湖综合治理后浮游动物群落变化状况进行了逐月采样监测。结果共发现浮游动物72属149种,其中原生动物45属80种、轮虫20属61种、枝角类5属6种、桡足类2属2种。原生动物中优势属种为变形虫(Amoeba sp.)、球形砂壳虫(Difflugia globulosa)等,轮虫优势种为针簇多肢轮虫(Polyarthra trigla)、异尾轮虫(Trichocerca stylata)等,各季优势种组成不同。浮游动物年均生物量和密度为9.48 mg/L和12.15×10...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徐东会 孙雪梅 陈碧鹃 夏斌 崔正国 赵俊 江涛 刘传霞 曲克明
本研究针对2013年5月(春季)、8月(夏季)、11月(秋季)和12月(冬季)在渤海中部海域以浅水Ⅰ型浮游生物网采集的浮游动物样品,分析了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丰度分布和多样性;通过结合现场环境参数,探讨了环境因子与浮游动物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4个季节共鉴定浮游动物74种(含浮游幼虫21类),桡足类为绝对优势的类群,在浮游动物的物种丰富度中占25.7%。渤海中部海域全年均出现的浮游动物优势种类共2个,分别为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和强壮箭虫(sagitta Crassa)。春季共鉴定浮游动物29种(含浮游幼虫6类),浮游动物平均丰度为782.0 ind/m3,平均湿重生物量...
关键词:
渤海 浮游动物 种类组成 多样性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孙鲁峰 李秀启
利用Primer数据统计软件对2012年11月、2013年2月、2013年5月和2013年8月东山湾海域浮游动物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调查海域浮游动物明显分为了湾外群落、漳江群落、河口群落和湾内群落,不同浮游动物群落在种类丰度组成、种类季节变化和多样性季节变化上存在一定差异性。漳江群落受冲淡水影响最大,在种类组成上主要为异体住囊虫、红住囊虫、小拟哲水蚤和右突歪水蚤;河口群落处于半咸水区域,以太平洋纺锤水蚤为主;湾内群落以太平洋纺锤水蚤、针刺拟哲水蚤和中华哲水蚤为主;湾外群落的肥胖箭虫、亚强次真哲水蚤和针刺
关键词:
东山湾 浮游动物 群落结构 季节变化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温梦杰 邱龙辉 贾璐歌 李江维 李爽 沈建忠
为探究辽宁省5座水源地水库--观音阁、白石、柴河、清河和汤河水库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特征,并根据底栖动物的现存量估算鱼产潜力,为这5座水库保水渔业的放养捕捞提供科学依据,于2019-2020年开展季节性调查,共检出底栖动物67种,节肢动物52种,以摇蚊幼虫为主,有39种;寡毛类12种,主要为颤蚓和仙女虫;软体动物3种,分别为观音阁和汤河水库检出的椭圆萝卜螺,以及观音阁和白石水库的梨形环棱螺和褶纹冠蚌。检出种类以汤河水库最多,39种,其次为观音阁水库34种,白石水库最少,仅23种。密度以白石水库最高,1 546.89 ind/m~2,其次为观音阁水库658.33 ind/m~2,汤河水库最低,481.92 ind/m~2。生物量以白石水库最高,7.76g/m~2,其次为汤河水库5.68 g/m~2,清河水库最低,2.49 g/m~2。5座水库密度在春、夏、秋季均可出现峰值,但最低值皆出现在夏季;生物量则以春、冬季较高,夏、秋季较低。各库密度和生物量总体表现为静水区最高,仅观音阁水库密度和生物量、白石水库生物量峰值出现在过渡区。观音阁和柴河水库河流区至坝前密度和生物量总体以寡毛类为主,而入水口以摇蚊幼虫占比最高;清河水库和汤河水库入水口至静水区密度和生物量总体以摇蚊幼虫为主,而坝前均以寡毛类占比最高;白石水库入水口至过渡区主要为摇蚊幼虫,坝前静水区以寡毛类为主。群落聚类与MDS排序结果显示,观音阁、柴河和清河水库群落较相似,白石和汤河水库群落相似性较低,且与观音阁、柴河和清河水库差异明显。CCA结果显示,水深、总氮、氨氮、DOC、叶绿素a含量是5座水库影响底栖动物密度的关键因子。底栖动物种类组成受总氮、氨氮影响明显,汤河水库总氮、氨氮含量最低,表现为种类最多,摇蚊幼虫优势地位高;白石水库中总氮、氨氮含量最高,表现为种类最少,水丝蚓优势地位高。基于底栖动物估算的鱼产潜力白石水库最高,汤河水库次之,清河水库最低。与以往调查数据相比,5座水库种类数均增加,主要是检测出的摇蚊幼虫种类增加;而密度和生物量表现有所不同,观音阁水库密度和生物量均降低,而清河和汤河水库均增加,白石水库则密度增加而生物量降低,柴河水库则密度降低而生物量增加。以上结果表明,这5座水源地水库应根据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特征,针对性地管理底栖动物食性鱼类的放养和捕捞。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黎洁 单保庆 宋芬 周洁 王卫民
对海河流域永定河、滦河水系的34个站点的浮游动物进行了生物多样性调查和水质分析。结果发现:永定河水系和滦河水系浮游动物均以原生动物为主,分别占浮游动物种类组成的36.84%、45.07%;轮虫次之,分别为31.58%、39.44%;枝角类较少,分别为21.05%、8.45%;桡足类种类最少,分别为10.53%、7.04%。Shannon-Weaner多样性指数和Simpson指数显示,永定河中下游及永定新河为中度污染,桑干河、洋河及永定河上游段为严重污染;滦河下游及青龙河为中度污染,滦河中上游及武烈河为严重污染。采用SAS软件对2个水系34个站点的浮游动物四大类的数量和生物量进行系统聚类分析,...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赵文 董双林 张美昭 张兆琪 李德尚
:1997年 4月 5日至 1998年 9月 1日对山东高青盐碱池塘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和季节变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高青盐碱池塘含盐量变动于 1.36~ 2 0g·L-1,总碱度变动于 2 .4~ 7.2mmol·L-1,pH值 8~ 9。浮游动物主要是淡水耐盐种或喜盐种 ,一些是典型的盐水种。浮游动物优势种有团焰毛虫、双环栉毛虫、锥瓶口虫、瓜形膜袋虫、旋回侠盗虫和绿色前管虫 (原生动物 ) ;褶皱臂尾轮虫、暗小异尾轮虫、萼花臂尾轮虫、角突臂尾轮虫、壶状臂尾轮虫、卜氏晶囊轮虫、简单前翼轮虫、角三肢轮虫和针簇多肢轮虫 (轮虫 ) ;微型裸腹和长肢秀体(枝角类 ) ;细巧华哲水蚤、近邻剑水...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杨丽丽 何光喜 胡忠军 史文 刘其根 陈来生 王金鹏 杨卫明
为了解以鲢鳙占优势的千岛湖中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特征以及与水温、溶解氧等环境因子的关系,采用方差分析、典范对应分析等方法,对千岛湖河流区、过渡区、湖泊区3个地区的浮游动物种类、数量以及环境因子的月变化特征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2007—2008年,共鉴定出浮游动物115种,其中原生动物16种、轮虫51种、枝角类23种、桡足类25种。浮游动物密度在春季(2007年:840.9/L,2008年:850.5/L)形成高峰;生物量在春季(2007年:1.89mg/L,2008年:0.837 mg/L)和秋季(2007年:1.63 mg/L,2008年:0.802 mg/L)形成双高峰;现存量从河流区至湖泊...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佳敏 高健 杨诚 焦一滢 廖明军 熊文 赵以军
武山湖是紧邻长江的通江型富营养湖泊。为了解该湖在以鲢、鳙放养为主的情况下后生浮游动物结构特征,于2017年9月至2018年8月对其后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开展了监测。结果表明,武山湖共采集浮游动物61种(属),其中轮虫24种,枝角类23种和桡足类14种;优势种共有13种,其中轮虫12种和桡足类1种。轮虫丰度全年有11个月占比超过70%,而桡足类和枝角类全年占比均较小。就生物量而言,轮虫全年有10个月占比超过80%,但桡足类生物量占比在实施冬季捕捞期间即12月、1月和2月占比分别为20.1%、79.2%和51.8%,明显比其他月份高,表明减少鲢、鳙能够减缓浮游动物被捕食压力。冗余分析结果显示温度、叶绿素a和pH是影响武山湖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关键因子。研究结果表明武山湖后生浮游动物以小型轮虫为主,枝角类和桡足类数量少且仅为小型种类。
关键词:
武山湖 后生浮游动物 群落结构 鲢 鳙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严航 夏霆 陈宇飞 姚春雨 王浩
为了解太湖流域平水期水生态功能分区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特征,于2018年5月对太湖流域201个采样点进行了浮游动物群落调查和水质监测。结果表明,浮游动物共检出122种,隶属于3类49属,以轮虫类和枝角类种类数居多。Ⅰ、Ⅱ、Ⅲ和Ⅳ级区都以轮虫类丰度居多。Shannon-Wiener指数(H)、Simpson指数(D)、Pielou指数(E)均在Ⅰ级区最大,分别为2.28、0.84和0.47。共检出19种优势种,其中富营养指示物种占60%。Ⅱ级区的优势种最多,其中螺形龟甲轮虫无脊变种和角突臂尾轮虫是最优势种,影响Ⅱ级区的水质。通过典范对应分析(CCA)可知,浮游动物优势种群落结构与TP、TN显著正相关。通过Pearson分析可知Ⅰ级区、Ⅱ级区、Ⅲ级区和Ⅳ级区物种都与TP显著正相关,随着分区等级的提升,与TP的相关性显著提升,并且与COD_(Mn)和TN相关性也显著提升。水体浮游动物种群结构的变化以及水体富营养化的状态主导因子是P。综上,2018年太湖流域平水期处于富营养状态,水质状态为中污染,太湖流域藻华治理应以限制磷排放、降低TP含量为主。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影响了生态功能区的划分。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李红 祁峰 谢春刚 陈朋 马燕武
于2010年6月至2011年1月对博斯腾湖大湖区浮游动物群落进行了4次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共鉴出浮游动物83种(属),其中原生动物27种(属),轮虫42种(属),枝角类10种(属),桡足类4种(属)。浮游动物在种类上以淡水习见的广温性种类为主,兼有嗜暖种和嗜冷种;数量上小型浮游动物占优势(>64.8%);生物量上大型浮游动物(主要是枝角类)占主导地位(>85.2%)。物种丰富度指数8月(夏季)最高(1.52),1月(冬季)最低(0.74);物种多样性指数和物种均匀度指数10月(秋季)最高(3.01和0.95),1月最低(0.75和0.63)。群落多变量分析表明,博斯腾湖西北部(黄水区)和西南部...
关键词:
博斯腾湖 浮游动物 群落结构 季节变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