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501)
- 2023(6644)
- 2022(5904)
- 2021(5305)
- 2020(4904)
- 2019(11489)
- 2018(11224)
- 2017(21484)
- 2016(12279)
- 2015(14076)
- 2014(14369)
- 2013(14542)
- 2012(14050)
- 2011(12971)
- 2010(12971)
- 2009(12272)
- 2008(12337)
- 2007(11480)
- 2006(9821)
- 2005(8895)
- 学科
- 济(50952)
- 经济(50898)
- 管理(30269)
- 业(30202)
- 方法(25909)
- 企(23463)
- 企业(23463)
- 数学(23154)
- 数学方法(22919)
- 农(14383)
- 学(14368)
- 财(12783)
- 中国(12731)
- 贸(10811)
- 贸易(10809)
- 易(10508)
- 地方(10009)
- 农业(9440)
- 业经(9348)
- 制(9174)
- 和(7895)
- 务(7460)
- 财务(7445)
- 财务管理(7418)
- 银(7407)
- 银行(7329)
- 融(7291)
- 金融(7288)
- 理论(7244)
- 企业财务(6989)
- 机构
- 大学(187948)
- 学院(184502)
- 济(72005)
- 研究(70376)
- 经济(70373)
- 管理(64109)
- 理学(54810)
- 理学院(54067)
- 管理学(52803)
- 管理学院(52484)
- 中国(50827)
- 科学(48619)
- 农(46549)
- 京(41611)
- 所(39705)
- 农业(37586)
- 研究所(36555)
- 业大(36409)
- 财(32226)
- 中心(31601)
- 江(29505)
- 北京(26317)
- 财经(25417)
- 院(24689)
- 农业大学(24359)
- 省(24037)
- 范(23928)
- 师范(23498)
- 经(23020)
- 州(22894)
- 基金
- 项目(124071)
- 科学(93668)
- 基金(87909)
- 研究(81598)
- 家(80880)
- 国家(80243)
- 科学基金(64853)
- 省(49661)
- 社会(48298)
- 基金项目(46222)
- 社会科(45551)
- 社会科学(45531)
- 自然(45450)
- 自然科(44354)
- 自然科学(44331)
- 自然科学基金(43544)
- 划(43000)
- 教育(37969)
- 资助(37833)
- 编号(32214)
- 重点(29160)
- 计划(27015)
- 部(26944)
- 发(26927)
- 成果(26861)
- 科研(25097)
- 创(24909)
- 科技(24864)
- 课题(23508)
- 创新(23458)
共检索到2764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杨琦 王湘莹 唐丽 王晓明 乔中全 陈艺 曾慧杰 李永欣
【目的】大花紫薇和‘丹红紫叶’紫薇子代高度不育,为了解析其子代不育的机理。【方法】本试验以大花紫薇作母本和‘丹红紫叶’紫薇作父本的杂交F1代‘潇湘华秀’为材料,通过石蜡切片显微技术观察其雌雄蕊的生长发育过程及成熟花粉粒中的可溶性糖、淀粉、脂类物质的积累情况;并对3种紫薇花蕾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可溶性糖含量、淀粉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进行分析测定。【结果】1)‘潇湘华秀’不育是雄性不育和雌性不育共同作用形成的,其花粉存在干瘪、畸形、大小不均等异常现象,绝大部分花粉不能萌发。2)与大花紫薇和‘丹红紫叶’紫薇相比,F1代在减数分裂时期发生异常,具体表现为减数分裂时,有部分染色体无法正常联会并排布到赤道板中央,染色体不均匀分离,发育成异常的二分体、带微核二分体、带微核四分体、五分体、六分体,且大部分花粉细胞核在二核期消解,成熟花粉粒大部分畸形,无内含物且不能萌发,可萌发的花粉粒为2n花粉粒。3)大孢子在四分体时期萎缩消解,后期形成有少量胚囊痕迹的空洞。4)F1代花蕾的可溶性糖、淀粉、游离脯氨酸含量都低于同等时期的亲本花蕾,且大部分花粉中未观测到脂类、可溶性糖和淀粉积淀。【结论】染色体行为异常导致异常四分体的出现和二核花粉粒时期细胞核的解体是花粉败育的主要原因;四分体时期大孢子萎缩消解是雌性不育的主要原因。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唐丽萍 茅裕婷 蓝来娇 马涛 孙朝辉 陈晓阳 温秀军 贾彩娟 王定跃
【目的】明确大花紫薇及小叶紫薇的花香气化学成分。【方法】应用动态顶空吸附法收集大花紫薇(Lagerstroemia speciosa)及小叶紫薇(Lagerstroemia indica)花气味,结合应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技术分离鉴定二者化学成分,采用离子流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花气味中各挥发物组分的成分。【结果】大花紫薇及小叶紫薇花香分析分别鉴定出28种及39种物质。比较发现16种相同化合物,二者花气味共分析鉴定出47种化合物,其中烷类化合物(32%)、苯环类芳香族化合物(26%)及单萜和倍半萜类化合物(23%)为二者主要成分,占总成分的81%,二者含量最高的物质分别为10-甲基十九烷(64.9%),β-蒎烯(21.6%)。【结论】该文为进一步探究大花紫薇和小叶紫薇及它们与传粉昆虫之间互利共生关系的化学生态学方面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贺丹 唐婉 刘阳 蔡明 潘会堂 张启翔
以母本尾叶紫薇与父本紫薇‘香雪云’及杂交F1代192株为试材,对株高、地径、叶长、叶宽及叶面积5个性状在群体中的遗传变异进行了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150对SSR引物筛选出F1群体亲本有多态性的引物对50个;5个表型性状在群体中呈连续分布,与其正态分布曲线拟合较好,并且彼此之间具有相关性。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进行SSR分子标记和性状的连锁分析得到:SSR3-153、SSR40-131、SSR40-137与紫薇的叶宽显著性相关,贡献率分别为25.5%、12.1%、11.6%;SSR34-158、SSR34-161与紫薇的叶长显著性相关,贡献率分别为7.8%、9.1%;SSR10-172与紫薇的株...
关键词:
紫薇 SSR 表型性状 连锁分析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滑 陈放 段丽君 叶要妹
以二倍体红薇(H,2n)、三倍体紫薇(Z,3n)、四倍体紫薇(Z,4n)及四倍体银薇(Y,4n)为试材,进行杂交试验,检测紫薇异倍体杂交的亲和性,并采用细胞学倍性鉴定法对杂交子代的倍性进行鉴定和比较。结果显示:不同杂交组合子代的结实特性以及种子的出苗率均存在差异,其中Z(4n)×H(2n)的单果重(0.22 g)、单果种子数(40.1)、千粒重(1.79 g)及出苗率(36.4%)均高于H(2n)×Y(4n),且差异达到显著水平,表明在二倍体与四倍体的杂交中,四倍体作为母本的亲和性更高;H(2n)×Z(3n)后代倍性主要为非整倍体,占80%以上,其次是2n,占11.8%;Y(4n)×H(2n)...
关键词:
紫薇 异倍体 杂交亲和性 倍性鉴定法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甘德欣 谭勇 龙岳林 陈琼琳 徐斌 周晨 熊兴耀
明确各园林植物的光合特性有利于充分发挥植物群落立地的生态效益,为科学配置植物提供依据.以3年生紫薇(Lagerstroemia indica L.)、紫荆(Cercis chinensis Bunge)和樱花(Prunus serruiata Lindl)的健壮植株为材料,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研究其光合特性.结果表明:紫薇、紫荆和樱花的光饱和点分别为1 200,1 800,1 500μmol/(m2.s);光补偿点分别为100,130,128μmol/(m2.s);CO2饱和点分别为1 000,1 500,1 200μmol/mol;CO2补偿点分别为75,77,137μmo...
关键词:
紫薇 紫荆 樱花 光合特性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冯露 吴际洋 鞠易倩 叶远俊 程堂仁 王佳 潘会堂 张启翔
紫叶紫薇品种‘Ebony Embers’叶片呈现紫红色,是优良的观叶植物。为了对比紫叶和绿叶紫薇品种的叶色呈现机理和光合特性,以‘Ebony Embers’和绿叶品种‘Arapaho’为试验材料,测定叶片色素含量及分布、可溶性糖含量和光合生理指标。结果表明:1)‘Ebony Embers’叶片中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及花青苷含量显著高于‘Arapaho’,且花青苷含量的变化与叶片红色程度变化一致,为紫叶呈色的关键色素,主要分布在叶片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靠近表皮的部分;2)‘Ebony Embers’叶片可溶性糖
关键词:
紫薇 紫叶 色素 净光合速率 叶绿素荧光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魏溧姣 王晓明 王湘莹 蔡能 曾慧杰 陈艺 李永欣 唐丽
【目的】探讨基质配方对紫叶紫薇容器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筛选出适宜紫叶紫薇容器苗培育的基质配方,为紫叶紫薇容器育苗提供指导。【方法】以紫叶紫薇优良品种‘丹红紫叶’为研究对象,设计圃地土、泥炭、珍珠岩、蛭石配制成17种基质配方,研究不同基质的理化性质,测定不同处理的紫薇容器苗的生长和生理指标,并利用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各处理紫薇容器苗的综合质量。【结果】不同基质对紫薇容器苗的生长及生理影响显著,圃地土30%+泥炭50%+蛭石10%+珍珠岩10%(T11)在生长和生理方面综合表现最佳,圃地土(CK)最差,T11配方的容器苗高、冠幅生长量及总根长、总根表面积、总根体积、根尖数、生物量积累、可溶性糖含量分别比纯圃地土(CK)高出28.52%、25.10%、159.42%、152.55%、139.94%、225.58%、28.20%、25.08%。苗木质量综合评价排序为:T11> T13> T5> T15> T12> T2> T6> T1> T7>T10> T16> T9> T8> T14> T3> T4> CK。基质的理化性质与紫叶紫薇容器苗生长、生理指标相关性分析表明,基质的物理性质对紫叶紫薇容器苗的生物量、根系生长有显著影响,基质中全氮、全磷、全钾含量对紫叶紫薇容器苗的苗高、地径生长和生物量具有显著的影响。【结论】从基质的理化性质、容器苗的生长指标和生理指标来看,T11是紫薇容器苗的理想基质配方。
关键词:
紫叶紫薇 容器苗 基质 生长 生理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陆柳淑 李雪露 李露 雷宇行 何钢 乔中全
【目的】研究紫薇品种间的花粉形态特征及花粉活力差异,为后续紫薇品种杂交育种工作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对13个紫薇品种的雄蕊群花粉粒表面形态特征进行观察研究,每个品种随机选取10粒花粉进行统计分析,同时利用固体培养基对13个紫薇品种的花粉活力进行测定。【结果】13个紫薇品种长短雄蕊花粉粒均呈长球形,有3条萌发沟,裂至接近两极,萌发沟间未连接,在极面观花粉粒呈钝三角形,均属于N3P4C5型花粉。紫薇品种间花粉粒外壁纹饰、极轴长、赤道轴长、萌发沟特征及花粉粒体积大小均差异显著,其中花粉大小为538.91~1 402.40μm~2,极轴长为30.51~46.31μm,赤道轴长为17.35~31.49μm,萌发沟长为18.38~34.36μm,萌发沟脊宽为5.72~11.34μm。花粉外壁主要包括孔穴状、脑皱状及皱波状3种纹饰,13个试验品种长雄蕊花粉粒相比于短雄蕊花粉粒,其花粉粒表面更为光滑饱满。花粉活力测定结果以‘紫精灵’紫薇花粉活力最强,花粉活力为93.94%,其中‘湘韵’紫薇为不育品种,其不育类型表现为雄性不育,花粉不萌发。【结论】紫薇不同品种的花粉粒形态特征和花粉粒表面纹饰可以作为紫薇品种分类鉴定的参考指标之一,本试验中的13个紫薇品种除不育品种‘湘韵’紫薇外,其他试验品种表现出较高的花粉活力,均可作为紫薇品种杂交育种工作材料。
关键词:
紫薇 花粉形态 雄蕊群 花粉活力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顾翠花 王守先 田苗
在对中国紫薇Lagerstroemia indica品种进行调查的基础上,根据形态特征选取调查品种中的51个紫薇品种和对照种南紫薇L.subcostata和福建紫薇L.limii,共计53个样品为分类运算单位,把数量分类学中的聚类分析方法应用于紫薇品种分类,探讨紫薇品种分类的等级和标准,建立完善的中国紫薇品种分类系统。Q型聚类分析的结果表明:将种系作为紫薇品种分类的一级标准,将花色作为紫薇品种分类的二级标准,这与传统紫薇品种分类的观点基本相符,说明分类结果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孙洪美 马燕 臧德奎 张立才 焦传兵
紫薇属(Lagerstroemia)隶属于千屈菜科(Lythraceae),共有约55种,分布于亚洲东部、南部以及澳大利亚等地(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1983;Brickell,1996),我国原产16种,另引入栽培5种(王献,2004)。栽培最为普遍的是紫薇(L.indica),该种为夏季重要观赏花木,花期长,花色艳丽,树干光洁,深受人们喜爱,在我国已有1600多年的栽培历史(牟少华等,2002),自东北南部至华南、西南各地均为常见的造景材料。
关键词:
紫薇 品种分类 品种群 检索表 山东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徐红燕 何志强
近日,一篇题为《邵阳紫薇园"闯关"的力量之源》的报道被不少网站转载,文章指出,以农业开发区立项的"紫薇博览园"宣称占地3500亩,在被湖南省撤销后,几年内建设的却是建材城和别墅区。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王晓玉 徐婉 胡杏 蔡明 潘会堂 张启翔
通过观测尾叶紫薇Lagerstroemia caudate花朵的开放过程,并采用离体萌发法测定花粉生活力,研究了尾叶紫薇的开花习性、花粉萌发及储藏条件。结果表明:凌晨3:30尾叶紫薇花萼开裂;6:00花瓣全部展平;6:30花药开始开裂,柱头上开始分泌黏液,进行杂交育种时须于6:30前去雄;6:30-7:30是授粉的最佳时间。采用正交试验方法比较蔗糖、聚乙二醇4000(PEG 4000)、硼酸和氯化钙对尾叶紫薇花粉的离体萌发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离体培养基为100 mg.L-1蔗糖+30 mg.L-1硼酸+30 mg.L-1氯化钙+150 g.L-1PEG 4000,花粉萌发率可达96.28%...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洁茹 冯露 林启芳 周杨 池秀凤 蔡明 程堂仁 王佳 张启翔 潘会堂
[目的]研究紫薇叶片原生质体的分离方法,并对制备的原生质体进行瞬时转化,为紫薇本源物种的基因功能分析提供技术支持。[方法]以F_1株系S047(以屋久岛紫薇(L.fauriei)为母本、紫薇品种‘Pocomoke’为父本杂交获得)及‘Ebony Embers’和‘Pocomoke’3个紫薇品种幼嫩叶片为材料,对其进行酶解,筛选最适紫薇品种,在此基础上,采用单因素试验初步筛选纤维素酶、离析酶质量浓度(5,10,15,20,25,30 g/L)及甘露醇浓度(0.4,0.6,0.8mol/L),之后采用3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筛选纤维素酶(10,20,30 g/L)、离析酶(3,5,7 g/L)和果胶酶(2,4,6 g/L)的最适质量浓度,确定分离紫薇原生质体的最优条件。用聚乙二醇(PEG)介导法将质粒pSuper1300::GFP转化紫薇原生质体。[结果]分离原生质体的最适紫薇品种为S047株系,其在酶解过程中无褐化现象,分离液呈明亮绿色,可得到完整的原生质体;其他2个品种未分离到原生质体。单因素试验结果显示,最适的纤维素酶质量浓度为15~20 g/L,离析酶质量浓度为5~10 g/L,甘露醇浓度为0.6 mol/L。正交试验结果表明,10 g/L纤维素酶、5 g/L离析酶、4 g/L果胶酶和0.6 mol/L甘露醇混合液为最佳酶解溶液,在黑暗条件下酶解紫薇幼嫩叶片5 h,可成功分离出紫薇原生质体,其产量达28×10~5 g~(-1),破损率为14%。将纯化的原生质体进行PEG介导的转化后,在激光共聚焦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绿色荧光信号,表明基因转化成功。[结论]获得了紫薇叶片原生质体分离体系,并成功进行了基因瞬时转化。
关键词:
紫薇 酶解法 叶片原生质体 瞬时转化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刘龙昌 陶珂 景康康 王菲 司卫杰
【目的】紫薇具有红色、紫色和白色等显著不同的花色以及形态、大小和颜色明显不同的2种雄蕊,使其成为花色多态型和异型雄蕊研究的良好材料。对紫薇花部综合特征和繁育系统进行系统研究,探究紫薇不同花色植株的繁殖策略以及2种雄蕊在传粉过程中的功能作用。【方法】通过野外定点观测,采用传粉昆虫调查、人工授粉以及人工控制套袋试验等方法对紫薇3种花色植株的花部形态特征、开花进程、传粉式样以及花朵的功能形态特征进行检测。【结果】1)3种花色植株的花期和单花开放进程基本相同(单花花期为4~5天)。2)3种花色植株的花在形态特征上存在差异。3)3种花色植株的短雄蕊数表现为白色花植株>紫色花植株>红色花植株,花色间存在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