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909)
2023(11293)
2022(9238)
2021(8425)
2020(7246)
2019(16614)
2018(16808)
2017(31286)
2016(18180)
2015(21103)
2014(21756)
2013(21041)
2012(19828)
2011(17754)
2010(18340)
2009(17110)
2008(17293)
2007(16168)
2006(14054)
2005(12835)
作者
(56424)
(47255)
(47211)
(45261)
(29939)
(22684)
(21667)
(18577)
(17896)
(17097)
(16065)
(15966)
(15251)
(15219)
(15038)
(14952)
(14712)
(14002)
(13806)
(13519)
(12157)
(11974)
(11795)
(10995)
(10769)
(10748)
(10602)
(10575)
(9905)
(9817)
学科
(69992)
经济(69908)
管理(46959)
(44136)
(34600)
企业(34600)
方法(30294)
数学(25987)
数学方法(25601)
(22282)
中国(21620)
(18353)
(17661)
(15867)
业经(15696)
理论(14706)
地方(14674)
农业(14226)
(12541)
贸易(12535)
(12163)
(12137)
银行(12104)
(11977)
教育(11624)
(11545)
(11457)
金融(11449)
(11083)
(10260)
机构
大学(264564)
学院(263985)
(98431)
经济(95883)
研究(94370)
管理(91009)
理学(76983)
理学院(76009)
管理学(74092)
管理学院(73634)
中国(69967)
科学(62184)
(58113)
(55740)
(50731)
(46684)
研究所(46137)
业大(44685)
农业(44180)
(43546)
中心(43239)
(37651)
师范(37141)
北京(36710)
财经(36227)
(34233)
技术(33758)
(33717)
(32629)
(31123)
基金
项目(170192)
科学(129617)
研究(122459)
基金(117457)
(104390)
国家(103483)
科学基金(85428)
社会(72188)
(69465)
社会科(67924)
社会科学(67899)
基金项目(61484)
教育(59229)
(58326)
自然(55650)
自然科(54353)
自然科学(54330)
自然科学基金(53307)
编号(52156)
资助(49118)
成果(44422)
重点(39524)
课题(37864)
(36817)
(36602)
(34564)
科研(32584)
计划(32469)
创新(32350)
大学(31525)
期刊
(114116)
经济(114116)
研究(76763)
中国(60957)
(51946)
学报(51711)
科学(42702)
教育(40528)
(37992)
大学(37955)
学学(35518)
农业(34533)
管理(33227)
技术(25247)
(23395)
金融(23395)
(18924)
业经(18906)
财经(18361)
经济研究(17760)
(15879)
(15783)
问题(15535)
图书(14754)
业大(13657)
技术经济(12555)
统计(12543)
科技(12495)
职业(12359)
(12355)
共检索到4074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谭健晖1  黄寿先2  
摘 要:通过添加外源生长素,研究大花序桉离体根培养过程中的氧化酶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添加外源NAA 和 IBA,与无激素培养基间达到极显著差异;POD、IAAO 和 PPO 影响离体根的形成,其中 POD 和 IAAO活性在培养过程中呈下降→升高→下降的变化趋势,PPO 的变化趋势与相反,呈升高→下降→升高趋势;3 种氧化酶相互作用,从而维持、提高或降解内源激素含量,使细胞朝着有利于根的方向发展。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谭健晖  黄寿先  
利用大花序桉组培继代苗为材料,研究外源激素对离体根培养过程中内源激素的动态变化过程。结果表明:添加外源激素NAA和IBA,与无激素培养基间达到极显著差异;20 d前后为根原基形成时期,30 d前后为根原基分化增殖时期,40 d前后为根原基伸长时期;不同激素对生根起重要调控作用,高IAA、ABA、i Pa和低ZR含量促进根原基的形成;低IAA、ABA、i Pa和高ZR含量促进根原基分化增殖;低IAA、ABA、i Pa和低ZR含量促进根原基伸长。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马振华  赵忠  张晓鹏  张博勇  赵辉  詹晓红  
四倍体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属难生根树种,为了解其生根过程中氧化酶活性的变化规律,用300,400和500 mg/L的吲哚丁酸(IBA)处理四倍体刺槐嫩枝插条,以清水浸泡为对照,测定扦插生根过程中体内吲哚乙酸氧化酶(IAAO)、多酚氧化酶(PPO)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各IBA处理和对照插穗IAAO和POD活性变化趋势相似,在四倍体刺槐生根过程中呈升-降-升-降的变化规律,而PPO酶则基本呈降-升-降-升的变化规律;不同处理间3种酶活性的平均值和各阶段酶活性差异均显著。说明在四倍体刺槐扦插生根过程中,不定根的发生和发展与3种酶活性有密切联系,不同...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王艳晶  彭祚登  
以8年生国槐的当年生枝条为材料,研究了基质、生长素种类和质量浓度对硬枝扦插生根的影响,分析了在生根过程中吲哚乙酸氧化酶(IAAO)、过氧化物酶(POD)和多酚氧化酶(PPO)的活性变化。结果表明:(1)河沙中插穗的生根率和生根指数分别为74.33%和23.09,综合生根效果显著优于珍珠岩+蛭石(1∶1)与草炭+珍珠岩+蛭石(1∶1∶1)2种混合基质。(2)外源生长素处理可显著提高插穗生根率,且NAA处理效果优于IBA和ABT1处理;其中NAA 500 mg/L处理的插穗生根率最高,达到78.67%,比对照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扈红军  曹帮华  尹伟伦  翟明普  唐全  贾波  
以欧榛品种巴塞罗娜为材料,进行基质和生长素的对比试验,研究生根过程中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和吲哚乙酸氧化酶(IAAO)酶活性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在基质试验中,只有混合基质能够提高插穗生根率;在生长素试验中,IBA处理的插穗生根率达到60%,α-NAA和ABT1处理的插穗生根率只有15%和20%,而对照不生根。榛子硬枝扦插生根过程可分为诱导期、表达期和伸长期3个阶段。POD活性在诱导期和表达期呈上升趋势,伸长期下降,在第20天和60天各有1个高峰;PPO活性在诱导期和表达期上升,伸长期下降;IAAO活性在诱导期缓慢上升,表达期急剧上升,伸长期下降。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惠华  赖钟雄  林玉玲  苏明华  
【目的】分离克隆龙眼(Dimocarpus longan Lour.)胚性愈伤组织乙烯合成关键酶ACO(1-aminocyclopropane-1-carboxylate oxidase)基因,并分析该基因在龙眼体细胞胚胎(以下简称龙眼体胚)发生过程中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RT-PCR结合RACE法,获得龙眼胚性愈伤组织ACO基因的cDNA全长序列和DNA序列,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序列进行分析,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法研究该基因在龙眼体胚发生过程中的表达【。结果】克隆得到龙眼胚性愈伤组织ACO基因1315bp的cDNA全长序列(GenBank登录号为FJ534854),该cD...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高宇琼  林玉玲  赖钟雄  
以金花茶胚性培养物为材料,对体胚PPO基因克隆以及在体胚发生过程中的转录水平进行q PCR分析和酶活性变化检测.结果表明:克隆获得的金花茶PPO基因c DNA序列1788 bp,含有完整的开放阅读框(ORF),编码595个氨基酸;与登录Gen Bank的山茶属其他植物PPO基因序列进行核苷酸和氨基酸比对发现,同源性分别为74%和72%左右.同时,以18S rRNA作为内参基因进行的q PCR分析表明:金花茶体胚发生过程中PPO基因表达量呈下降趋势,球形胚PPO基因表达量最大,子叶胚和心形胚次之,成熟胚最小;而正常子叶胚和花状多子叶胚的表达量存在明显差异.此外,对金花茶体胚发生过程中PPO活性变...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夏时云  麦瑜玲  林书瀚  吴国智  
以2个红掌品种为材料,分别采用愈创木酚法、氮兰四唑(NBT)法、考马斯亮蓝比色法分析研究了红掌叶片愈伤组织诱导和植株再生过程中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POD和SOD在幼嫩叶片内的活性均较低,粉冠军的POD活性大于亚历桑娜,SOD活性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则低于亚历桑娜;在愈伤组织诱导阶段,POD和SOD活性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都达到最高峰值;在植株再生过程中,2种酶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都开始下降,亚历桑娜的POD,SOD活性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大于粉冠军;在小苗移栽后,酶活性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均继续下降至较低水平,尽管POD和SOD活性仍远高...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林如  薛秋华  
测定了唐菖蒲鲜切花衰老过程中花瓣抗氧化酶活性和膜脂过氧化水平的变化 .结果表明 :含水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在瓶插前期升高 ,4d后迅速下降 ;丙二醛含量、超氧自由基 (O- 2 )产生速率在瓶插期间一直呈上升趋势 ;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在瓶插前期先上升后下降 ;瓶插时间越长 ,过氧化物酶活性越高 .抗氧化酶活性下降以及 O- 2 的累积是切花衰老的主要原因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王新建  谢碧霞  何威  王念  祝亚军  
通过对豫楸1号扦插生根过程中外部形态构造进行观察,内部氧化酶类(IAAO、POD、PPO)活性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豫楸1号扦插生根类型属于皮部生根型;豫楸1号扦插生根可分为5个阶段,即:变化不明显期、愈伤组织形成期、愈伤组织膨大期、生根期、根生长期;催芽抽生嫩枝插条在扦插生根过程中IAAO、PPO活性均呈现升-降-升-降趋势,POD则呈现波浪式上升.3种氧化酶在生根过程中的作用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通过相互作用来共同影响豫楸1号生根.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柯丹霞   冯爽   胡艺涵   许丹   王环  
植物NADPH氧化酶Rbohs是活性氧(ROS)的主要来源,参与植物的生长、发育、抗逆和植物-微生物的互作等多种生理过程。为探索Rbohs在共生固氮中的功能和作用机制,克隆了1个大豆Rbohs基因家族成员GmRbohL,利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遗传学等方法,分别对基因的表达模式、蛋白质的亚细胞定位及基因的功能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GmRbohL基因受根瘤菌诱导,在大豆根和根瘤中特异性高表达。亚细胞定位分析发现,该基因编码蛋白GmRbohL是一种膜蛋白。构建了GmRbohL的植物基因沉默(RNAi)载体,利用发根农杆菌K599介导的大豆毛根转化法,得到转基因毛状根。GmRbohL的基因沉默导致转基因毛状根的根瘤数量明显减少,ROS的产生也受到了抑制。根瘤器官发生阶段根瘤菌的侵染事件明显减少,结瘤标志基因的表达水平也随GmRbohL表达量的降低而降低。根瘤组织切片显示,GmRbohL的基因沉默显著减少了根瘤侵染区共生体的数量,根瘤的固氮酶活性也相应降低。以上数据表明,GmRbohL的基因沉默降低了ROS的产生水平,显著抑制了大豆的共生结瘤过程。推测GmRbohL可能在大豆根瘤的器官发生以及固氮功能调控方面发挥重要的正调控作用。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熊怡心   王爽   马星霞   孙志勤  
【目的】通过菌株初筛、单因素培养条件比较以及复合真菌培养体系下木质素氧化酶系酶活性的变化规律研究,获取最优产酶效率培养体系,为生物制浆预处理提供基础和科学依据。【方法】采集颐和园树木上的真菌子实体作为菌种来源,通过生长速度和愈创木酚培养基初筛得到生长快且漆酶活性高的白腐菌菌株,测定菌株木质素氧化酶系漆酶、锰过氧化物酶和木质素过氧化物酶的分泌规律。采用单因素试验探究不同碳源、氮源、pH、添加剂、金属离子、温度等条件对菌株分泌木质素氧化酶系的影响,根据产酶规律选择不同菌株构建1∶1复合真菌培养体系,分析其产酶规律和产酶效率。【结果】初筛得到1株生长快速、高漆酶活性的菌株,经鉴定为白腐菌粗毛栓孔菌(Trametes hirsute)。单因素试验结果显示,葡萄糖和酵母浸粉分别是T. hirsute产酶的最优碳源和氮源;单独添加Cu2+的产酶效率优于同时添加Cu2+和Mn2+,产酶量随金属离子浓度增大呈先升后降趋势,0.25 mmol·L-1Cu2+添加效果最佳;产酶量随温度升高也呈先升后降趋势,在38 ℃、pH=6.5且添加0.5 mmol·L-1藜芦醇和0.5 mmol·L-1对苯二胺条件下对T. hirsute产酶均有促进作用。在培养条件优化基础上,构建T. hirsute与密粘褶菌(Gloeophyllum trabeum)复合真菌培养体系,其产酶能力进一步提高,该体系的木质素氧化酶系三酶最大总产酶量达1 505.81 U·L-1,相比对照组提升约63.61%,其中漆酶活性相比对照组提高84.37%,且提前一天达到产酶峰值。【结论】通过初筛获取高漆酶活性白腐菌株T. hirsute,优化产酶条件可显著提升其木质素氧化酶系产酶量,在培养条件优化基础上构建的T. hirsute与G. trabeum复合真菌培养体系能够进一步提升其产酶能力并促使漆酶提前一天达到产酶峰值,在生物预处理方面展现出巨大应用潜力。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魏海蓉  陈新  宗晓娟  王甲威  张庆霞  张道辉  刘庆忠  
甜樱桃(Prunus avium)矮化砧‘吉塞拉6号’(Prunus cerasus×P.canescens)是由酸樱桃(Prunus cerasus)与灰毛叶樱桃(Prunus canescens)种间杂交育成的三倍体杂种,用作砧木材料具有矮化、早实、丰产、抗性强、适应范围广等优点(刘庆忠等,2006)。由于其为三倍体无性系砧木,须采用无性繁殖才能保持其性状稳定。采用常规压条、硬枝扦插很难生根,组织培养对技术水平要求较高,需要一定的设备,投资大,繁殖成本高,限制了其推广应用,不能满足生产需要。嫩枝扦插能够有效解决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熊正琴  李式军  刘高琼  黄保健  
以大蒜花序轴为外植体 ,研究了不同品种、不同生长阶段花序轴离体培养的差异和不同pH值、激素组成对花序轴培养的影响以及继代培养的培养基种类、激素组成及糖源条件。结果表明 ,取未熟花茎的花序轴为外植体 ,其繁殖系数可高达 76 ;花序轴培养适宜条件为B5+BA 2 0mg/L ,NAA 0 1mg/L ,pH 6 5 ;花序轴培养效率存在品种间差异 ;继代培养条件为MB +BA 2 0mg/L ,NAA 0 1mg/L ,GA30 0 5mg/L ,蔗糖 2 0g/L ,pH 6 2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韩浩章  姜卫兵  费宪进  曹晶  李刚  
以葡萄(Vitis viniferaL.和Vitis vinifera×V.labrusca)和油桃(Prunus persicaL.var.nectarinaM axim.)为试材,研究了田间自然越冬休眠过程中芽体活性氧及其抗氧化酶活性和呼吸速率的变化。结果表明:葡萄和油桃芽体H2O2含量在初休眠期升高,深休眠期保持较高水平,休眠解除前后迅速下降;需冷量高的葡萄芽H2O2含量明显高于需冷量低的油桃。葡萄和油桃芽体CAT活性在休眠初期下降,深休眠期保持较低水平,休眠后期又升高;而POD活性的变化趋势与CAT相反,且葡萄CAT和POD活性水平在整个自然休眠期皆明显低于油桃;两种果树芽体SOD活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