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987)
2023(11557)
2022(9838)
2021(9243)
2020(7919)
2019(18078)
2018(17463)
2017(35356)
2016(18727)
2015(20477)
2014(20131)
2013(19636)
2012(17847)
2011(15543)
2010(15171)
2009(13761)
2008(13372)
2007(11339)
2006(9419)
2005(8140)
作者
(49048)
(40968)
(40951)
(39069)
(26448)
(19904)
(18705)
(15947)
(15595)
(14606)
(14012)
(13783)
(12863)
(12842)
(12836)
(12784)
(12142)
(11995)
(11986)
(11847)
(10066)
(9889)
(9876)
(9485)
(9248)
(9219)
(9107)
(8672)
(8301)
(8043)
学科
(80318)
经济(80234)
管理(60776)
(60759)
(52357)
企业(52357)
方法(46880)
数学(42781)
数学方法(42382)
(26870)
(19687)
财务(19653)
财务管理(19616)
企业财务(18933)
(18485)
中国(16756)
业经(15533)
(14531)
(13043)
贸易(13037)
(12696)
(12630)
农业(12574)
地方(12430)
技术(11811)
(11496)
金融(11495)
(11025)
银行(11012)
(10816)
机构
大学(258230)
学院(256207)
(111295)
经济(109553)
管理(108415)
理学(96061)
理学院(95224)
管理学(93755)
管理学院(93271)
研究(74647)
中国(57611)
(53726)
(50265)
财经(44511)
科学(42323)
(41003)
(36378)
中心(36293)
经济学(36025)
业大(35862)
(34692)
(34322)
财经大学(34028)
经济学院(32956)
研究所(31074)
商学(30733)
商学院(30493)
北京(29983)
经济管理(28665)
(28651)
基金
项目(182097)
科学(147391)
基金(139575)
研究(129946)
(120734)
国家(119824)
科学基金(106396)
社会(88028)
社会科(83823)
社会科学(83802)
基金项目(73969)
自然(70032)
自然科(68595)
自然科学(68580)
(68324)
自然科学基金(67451)
教育(61389)
(57931)
资助(57659)
编号(49723)
(42624)
重点(40292)
(38526)
成果(38428)
教育部(37959)
国家社会(37917)
人文(36926)
(36456)
创新(36017)
科研(35945)
期刊
(104886)
经济(104886)
研究(68089)
(45154)
管理(39595)
中国(38844)
学报(37366)
科学(35165)
(30390)
大学(29943)
学学(28747)
(24068)
金融(24068)
财经(22783)
技术(21625)
农业(20442)
(19356)
经济研究(18419)
教育(18247)
业经(16285)
问题(14331)
统计(14183)
财会(13645)
(13064)
技术经济(12661)
理论(12149)
(11803)
决策(11667)
商业(11541)
会计(11276)
共检索到34897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文芳  醋卫华  
大股东是公司治理的重要参与主体,但大股东行为未必都是理性的。本文以大股东增持为研究的切入点,研究了大股东过度自信行为对公司治理有效性的影响。结果发现,大股东过度自信行为对公司治理有效性有显著的负面影响,而公司外部治理环境的完善对其具有矫正作用。即使剔除政府救市因素对大股东增持的影响,上述研究结论也依然成立。本文认为,在公司治理机制构建中对参与主体非理性因素的考虑,是提高公司治理机制有效性的重要前提。
[期刊] 财会通讯(学术版)  [作者] 吴艾莉  
本文以2002年沪深股市1170家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了大股东控制的公司资本结构的选择行为,以及公司治理结构是否能够遏制大股东的偏好。结果发现,资产负债率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显著负相关,即大股东控制的上市公司会更多地选择权益资本融资而不是负债融资。在第一大股东治理结构下,独立董事、审计委员会、外部审计等公司治理机制均失去应有的监控功能。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任凌玉  
本文通过Johnson模型研究了大股东对上市公司的掏空与支持行为,研究结论认为大股东对上市公司的支持行为并没有显著改善公司主营业务现金流量状况,只是一种账面上财务业绩的支持。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大勇  傅利平  
随着全流通进程的加快,限售股解禁和大股东减持行为成为当前资本市场关注的重点和焦点问题。而股权结构与公司价值对大股东的减持行为起着决定性影响作用。在对大股东减持的动机和截止到2009年11月30日沪深A股312家股份全流通公司的减持数据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实证研究得出了全流通后,公司的托宾Q值、公司在同行业上市公司中所处的估值水平对大股东的减持数量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公司在整个市场中所处的估值水平越高,大股东的减持数量越大;限售股解禁数量、控股股东持股比例和前五大股东的持股比例对大股东的减持数量具有显著的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裴红卫  
国内外现有关于大股东掏空的研究,或孤立研究掏空问题,或虽结合支持研究但其背景依据不适合中国。为此,笔者针对中国上市公司广泛存在的融资限制,借鉴性引入投资对现金流敏感度分析思路,对我国上市公司控股大股东的掏空和支持行为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提供了我国上市公司控股大股东掏空和支持行为的经验证据,同时也验证了Friedman等(2003)关于掏空和支持是对称的观点。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董红星  
从供给与需求的角度就大股东控制对会计稳健性的影响进行理论分析,并引入股权结构变量,对Basu(1997)模型、Ball和Shivakumar(2005)模型进行修正后,通过构建一个检验体系,对大股东控制与会计稳健性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显示,大股东控制与会计稳健性显著负相关,而且这种负相关关系并不对控制人性质敏感。这一结果表明,在我国这样的新兴市场中,股权结构对会计稳健性具有显著影响,大小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已经成为我国上市公司中日益突出的代理问题,不管是在国有控股还是在非国有控股公司,大股东控制都具有显著的"壕沟防御效应"。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郑国坚  林东杰  张飞达  
目前国内外关于大股东掏空的文献存在的一个重要缺陷是,往往集中于关注被掏空方,对掏空方(控股股东)的关注严重不足,仅仅是简单地从一些静态的结构特征(如家族、国企、控制权、现金流量权等)去刻画其动机,这在很大程度限制了该文献对现实世界的解释力。本文在国内首次基于掏空方的财务状况这一动态的、更直接的视角分析其掏空行为,并实证检验各种常见的治理机制在公司处于非正常状态(即大股东面临财务困境时)的有效性问题。借助1999~2008年全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关于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的2637个独特财务数据并定量判定其财务状况,本文提供了有力的证据表明:面临财务困境时,大股东对上市公司的非法资金占用行为异常明显,显...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曹国华  林川  
大股东减持行为具有明显的行业特征,不同行业的上市公司大股东减持行为存在显著差异,这种差异并非由个别行业的异常值引起,而在行业间普遍存在,行业差异对于大股东减持行为具有稳定的解释力度。导致大股东减持行为出现行业差异的因素,包括行业前期减持水平、行业前期生命周期及行业前期现金股利水平,若上市公司所处行业前期减持力度越大或其属于成熟性行业或衰退性行业,或者上市公司前期发放现金股利水平越高,那么当前大股东减持的力度越小。在目前上市公司内部治理机制并不十分健全、投资者保护有待进一步完善的情形下,监管部门在确定重点监管行业时,只有根据各行业的具体情况实施有差别的监管措施,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邬国梅  
以中国上市企业为分析样本,通过检验现金持有量对投资——现金流敏感度的影响,考察企业中的融资约束和代理冲突。结果显示,过度投资导致企业投资支出与内部现金流密切相关,所持有的现金具有明显的壕沟效应。相比而言,集团控股的投资—现金流敏感度高于非集团控股,自然人集团控股的投资—现金流敏感度高于国有集团控股。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方天亮  
文章以中国证券市场上发生大股东增持股份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对大股东增持股份后上市公司股价的短期波动进行了理论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上市公司公告大股东增持股份向市场发出公司股价被低估的信号,导致公司股价短期上涨,具有正向的财富效应。增持规模、增持前公司的市帐比、公司规模、公司的资产质量等影响因素对股价的短期波动有积极的影响。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小军  葛桓志  陈红  
从中国上市公司普遍存在大股东利益侵占这一基本事实出发,构建了大股东利益侵占条件下的企业再融资选择模型,并以2000~2004年深沪两市符合证监会当期配股和增发条件的非金融类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对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大股东利益侵占是导致中国上市公司优先选择股权再融资的根本原因;企业的成长性、盈利能力和董事会独立性与股权再融资的概率负相关,资产负债率和资产规模与股权再融资的概率正相关,而股东之间的权力制衡对企业优先选择股权融资不具有监督作用。
[期刊] 改革  [作者] 曹廷求  刘呼声  
大股东的存在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公司治理必须承认和面对的现实问题 ,大股东在公司治理中已经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对大股东治理的主要机制及其对公司治理效率的正反两方面影响等有关问题进行了研究 ,并分析了这一问题对中国公司治理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傅利平  张大勇  
以2007~2009年被大股东减持的沪深A股上市公司作为样本,运用OLS与Logistic回归方法,实证分析了大股东通过操纵重大信息披露在股份减持过程中的隧道行为。得出了在减持前30个交易日被大股东减持的上市公司有显著的正累计超常收益,但减持后30个交易日则出现显著的负累计超常收益;被大股东减持的上市公司在减持前披露"利好"消息、减持后披露"利空"消息的概率高;民营控股上市公司大股东操纵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概率较高;公司估值(托宾值)越高,大股东信息操纵行为的概率也越大;被减持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ROE)与总资产收益率(ROA)对大股东信息操纵行为的概率不存在显著影响等结论。
[期刊]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  [作者] 栾天虹  
结合制度环境深入考察了多个大股东的行为选择及其作为一种治理机制的有效性问题,我们发现,多个大股东的公司治理作用只有在特定的制度环境下才是有效的,而在制度环境很不完善的条件下,外部大股东的监督是不存在或者说多个大股东的公司治理作用是无效的。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黄中生  
大股东治理是现代公司治理的主要特征。本文分析探讨了大股东的治理机制及其治理效应,并提出了优化大股东治理效应的相关措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