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82)
2023(2166)
2022(1816)
2021(1839)
2020(1646)
2019(3880)
2018(3703)
2017(7906)
2016(4232)
2015(4891)
2014(4677)
2013(4706)
2012(4256)
2011(3609)
2010(3771)
2009(3688)
2008(4015)
2007(3632)
2006(3134)
2005(2853)
作者
(10578)
(8977)
(8799)
(8229)
(5966)
(4296)
(4094)
(3253)
(3249)
(3127)
(2968)
(2958)
(2917)
(2790)
(2753)
(2749)
(2672)
(2670)
(2565)
(2558)
(2197)
(2151)
(2118)
(2074)
(2064)
(2016)
(1932)
(1882)
(1842)
(1707)
学科
(27109)
企业(27109)
(26511)
管理(24317)
(18068)
经济(18037)
(13608)
(12436)
财务(12433)
财务管理(12421)
企业财务(12121)
方法(12064)
数学(10856)
数学方法(10832)
(5891)
公司(5515)
(5046)
体制(4711)
技术(4352)
人事(4000)
人事管理(4000)
业经(3988)
(3843)
经营(3790)
技术管理(3649)
(3543)
决策(3255)
计划(2997)
组织(2369)
企业经济(2314)
机构
大学(62166)
学院(61294)
管理(30030)
理学(26599)
理学院(26446)
管理学(26302)
管理学院(26177)
(25866)
经济(25458)
(16352)
研究(13106)
财经(12928)
中国(12564)
(11842)
(11536)
商学(10116)
商学院(10062)
财经大学(9943)
(7894)
会计(7589)
经济管理(7298)
北京(7155)
经济学(7044)
(6956)
工商(6783)
金融(6759)
(6503)
中心(6477)
经济学院(6354)
公司(6299)
基金
项目(37021)
科学(30911)
基金(29879)
研究(26682)
(24595)
国家(24394)
科学基金(23131)
社会(18711)
社会科(17919)
社会科学(17915)
基金项目(16439)
自然(15924)
自然科(15615)
自然科学(15613)
自然科学基金(15408)
(13285)
教育(12883)
资助(12621)
(10865)
编号(10142)
(9424)
教育部(8899)
人文(8890)
(8315)
成果(8257)
(7806)
(7749)
创新(7661)
重点(7582)
大学(7454)
期刊
(26041)
经济(26041)
(17908)
研究(16524)
管理(12566)
中国(8819)
(8140)
金融(8140)
财经(7319)
财会(7317)
科学(6370)
会计(6312)
(5997)
学报(5980)
大学(5249)
学学(5151)
通讯(4972)
会通(4971)
业经(4017)
经济研究(3969)
技术(3777)
(3312)
(3144)
问题(3131)
技术经济(3036)
经济管理(2994)
之友(2935)
理论(2852)
现代(2832)
(2803)
共检索到870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李有根  赵西萍  
经理自主权是反映经理与董事会关系的制度安排集合。理论分析和实证数据表明,以职位权和报酬权测量的经理自主权指数随公司股权集中度提高而下降,呈凹函数形态。股权结构是影响公司绩效的外生变量,其机理在于改变经理自主权安排,从而影响公司绩效,但数据显示经理自主权作为中间变量的影响作用不显著。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熊风华  黄俊  
本文利用我国2007—2014年上市公司数据,以单一大股东控制公司与多个大股东控制公司为样本,研究了股权集中度与大股东制衡对公司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股权集中度与公司绩效呈左低右高的U型关系,单一大股东控制公司中隧道效应与利益趋同效应同时存在,但利益趋同效应占主导;(2)大股东存在对实际控制人有制衡作用,但制衡效果与实际控制人性质相关;(3)随着大股东之间持股差距的缩小,公司绩效会变差,大股东之间的分歧效应占主导。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柏连阳  高亚超  杨亦民  
本文以完成股权分置改革的778家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第一大股东控制力变化对公司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①股改前,第一大股东控制力对公司绩效不存在显著性影响。股改后,第一大股东控制力与公司绩效存在"N型"曲线关系,但是这种"N型"曲线关系在经营绩效和公司价值上表现不稳定;②股改前,国有上市公司的第一大股东控制力与公司绩效之间关系不显著,非国有上市公司的第一大股东控制力对经营绩效影响不显著,而与公司价值存在"N型"曲线关系。股改后,国有上市公司的第一大股东控制力与经营绩效存在显著"N型"曲线关系,与公司价值存在显著线性关系,非国有上市公司的第一大股东与公司绩效存在显著"N型"曲线关系。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谢军  
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普遍具有积极的治理功能,第一大股东的治理动力随着其持股的增加而增大。无论控股股东的性质如何,大股东持股都能够强化控股股东改善公司绩效的动机。但是,激励效应的强度受其性质的显著影响:流通股股东控股比例的解释力最强,法人股股东其次,国家股股东最弱。流通股股东随着其对公司管理控制权的增大,其激励作用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由消极的激励功能转化为积极的治理功能。作为控股股东的流通股股东所发挥的积极治理功能还表明,流通股比例的消极治理影响根本源于流通股股东的非控股地位及其所产生的权利弱化。股权越集中,大股东参与管理改善的动机和能力就越强。对于中国现行的市场环境和法律制度而言,较高程度的集中控...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王丽丽  
一、引言在世界范围内,有关公司治理制度的研究是非常值得关注的,一般认为关于企业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之间的这种制度安排就是内部治理制度,有关其内在逻辑就是通过一定的机制去激励和约束代理人,这种机制称为制衡机制。共同拥有着公司的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的这部分人称为内部的利益相关者,而利益相关者之间所形成的契约就构成了现代一般意义上的企业。在企业的内部,这些利益相关者通过内部公司治理制度来实现利益的分配和相互制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蒋弘  刘星  
本文通过建立适合我国上市公司的用以衡量大股东股权制衡的方法,在事件研究的基础之上,对大股东股权制衡和公司并购绩效两者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实证研究表明,公司的股权制衡程度越高,并购绩效越好;在第一、二大股东股权性质相同的上市公司中,股权制衡难以发挥效用。这说明建立有效的股权制衡机制,促进大股东股权性质的多样性,对公司治理具有积极作用。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刘娅  李欣  赵淑鹏  
文章利用2017—2019年全部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为样本,分析第一大股东股权质押在机构持股与企业绩效之间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机构持股对企业绩效有显著的正面影响,大股东股权质押对企业绩效有显著的负面影响,且大股东股权质押会削弱机构持股对企业绩效的正面影响。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平生  史煜筠  
第一大股东性质以及股权集中度与企业绩效的关系是国内外公司治理研究中关注的焦点之一。本文利用2002年在深沪两地上市交易的1181家上市公司的02~04连续三年数据,分析了第一大股东性质、股权比例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第一大股东为国有股(包括国家股和国家法人股)的上市公司的绩效显著高于第一大股东为非国有法人股的上市公司;国有股比例与公司绩效显著正相关,流通股比例与公司绩效显著负相关,而非国有法人股比例则与公司绩效关系不显著。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周赫  
本文对中国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度、第一大股东更换对公司绩效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通过采用大样本Panel数据(2008—2012),引入相关公司治理变量、行业变量,研究发现:(1)股权制衡对公司绩效具有负向影响,随着公司股权制衡度的提高,经营绩效降低;因此,一味地通过提高其他大股东持股比例试图牵制控股股东,并不能有效地提高企业价值;与此对应,本文发现第一大股东与公司绩效之间存在U型的非线性关系。(2)第一大股东的更换能有效提高企业的绩效;第一大股东的更换带来的经营协同效应,多元化经营效应以及公司治理方法的改变、战略的转移,这些都有助于促进公司绩效的提升。但是第一大股东的更换对于公司绩效提升的正向效...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王新红  张行  薛泽蓉  
对2011—2016年我国A股4 788家上市公司大股东股权质押行为进行分析,探讨了大股东股权质押、内部控制与公司绩效三者之间的关系。实证研究发现,大股东高比例的股权质押行为会显著降低公司绩效水平,而企业高质量的内部控制体系能够显著提高公司绩效水平。进一步研究发现,企业高质量的内部控制体系能够削弱大股东股权质押对公司绩效的负面作用,即内部控制起着显著的负向调节作用。拓展了现有研究视角,对进一步规范大股东股权质押行为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姜付秀  申艳艳  蔡欣妮  姜禄彦  
本文利用2003-2016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研究发现,公司存在多个大股东显著减少了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后的利益侵占行为,改善了股权质押后的会计盈余信息含量,降低了股权质押后未来股价崩盘的风险;并且其他大股东相对力量越大时,该效应越大。此外,多个大股东公司在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后更少面临分析师的降级调整,进一步为多个大股东对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的监督作用提供了证据支持。本文在丰富多个大股东公司治理效应领域文献的同时,也对构建抑制控股股东私利行为的公司治理机制,以及如何促进中国资本市场稳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刘成彦  陈炜  
股权分置改革,有利于上市公司规范市场行为和完善公司治理,减少大股东通过“隧道挖掘”对中小投资者的利益侵蚀。但在后股权分置时代,如果缺乏有效的制度和法律规范,大股东可能由原来对上市公司的控制变成对公司和二级市场双重控制,市场操纵的模式将发生变化。本文在借鉴国际经验和境外市场曾经出现的与大股东交易相关的案例的基础上,通过对大股东交易目的、动机、影响因素、行为方式和各国法律规范的全面考察,重点对大股东可能出现的违规交易行为或侵害中小投资者权益的交易行为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慧辉  潘飞  奚玉芹  
公司的财务决策是作为内部人的控股大股东与高管权力博弈的结果。因此,有必要研究股权激励能否抑制高管和大股东为实现其控制权私利而过度投资的自利行为。运用差异分析以及OLS回归,研究发现,在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可以抑制大股东和高管的过度投资行为,股权激励水平越高,抑制作用越大;但采用期权激励方式会削弱该抑制作用。而在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会加剧大股东和高管的过度投资行为,股权激励水平越高,公司过度投资水平越高,当采用的是期权激励方式时,这种加剧作用更为显著。
[期刊] 预测  [作者] 叶勇  蓝辉旋  李明  
股权结构及其对公司业绩的影响是公司治理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不同股权结构类型对公司业绩的影响有显著差异,多个大股东股权结构对公司业绩的影响是本文的研究重点。本文运用股改前后的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分析了股改后在多个大股东股权结构下公司股权结构的变化、控股股东类型对公司业绩的影响。通过实证研究发现:股改后,多个大股东股权结构的转变对公司业绩影响不显著;与其他股权结构类型相比较,多个大股东控制下的上市公司业绩较高;控股股东为政府的不利于公司业绩的提高。本文的研究结果对于完善我国资本市场发展、保护投资者利益有重要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