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133)
2023(10457)
2022(8617)
2021(8091)
2020(6956)
2019(15961)
2018(16011)
2017(31964)
2016(17269)
2015(19221)
2014(19281)
2013(18794)
2012(17037)
2011(15102)
2010(15488)
2009(14609)
2008(14553)
2007(13006)
2006(11304)
2005(10517)
作者
(48214)
(40304)
(40250)
(38576)
(25790)
(19359)
(18174)
(15443)
(15200)
(14591)
(13872)
(13617)
(13159)
(12879)
(12844)
(12504)
(11919)
(11810)
(11623)
(11504)
(10139)
(9891)
(9774)
(9265)
(9172)
(9157)
(9010)
(8891)
(8257)
(7751)
学科
(71996)
经济(71885)
管理(56696)
(52668)
(45918)
企业(45918)
方法(36121)
数学(32602)
数学方法(32026)
(23745)
(18767)
(16449)
中国(16434)
(15881)
财务(15828)
财务管理(15794)
企业财务(15115)
业经(14648)
(13549)
(13035)
(12375)
银行(12358)
(11985)
金融(11982)
(11701)
理论(11396)
(11233)
贸易(11225)
体制(11047)
地方(11032)
机构
大学(243828)
学院(243411)
(101887)
经济(99820)
管理(94728)
理学(81821)
理学院(81000)
管理学(79379)
管理学院(78932)
研究(77777)
中国(61066)
(52717)
(50112)
科学(45696)
财经(41082)
(38960)
(37339)
(37272)
(36417)
中心(35894)
研究所(34767)
业大(34124)
经济学(32214)
北京(31318)
财经大学(30819)
经济学院(29012)
农业(28887)
(28805)
(28176)
(28147)
基金
项目(160740)
科学(127861)
基金(119636)
研究(115070)
(104238)
国家(103485)
科学基金(89902)
社会(75171)
社会科(71543)
社会科学(71524)
基金项目(62186)
(62124)
自然(58871)
自然科(57615)
自然科学(57600)
自然科学基金(56624)
教育(54375)
(52106)
资助(50602)
编号(45127)
成果(37137)
(36539)
重点(36217)
(34231)
(33683)
(32365)
教育部(31900)
国家社会(31686)
创新(31640)
课题(31424)
期刊
(109543)
经济(109543)
研究(71683)
中国(48316)
(44929)
管理(37668)
学报(37180)
科学(34396)
(33904)
大学(29231)
学学(27908)
(25734)
金融(25734)
教育(23602)
农业(22307)
技术(21833)
财经(21594)
(18376)
经济研究(18281)
业经(16633)
问题(14122)
统计(13750)
(12631)
技术经济(12355)
财会(12249)
(12030)
(11690)
理论(11256)
决策(11144)
(10694)
共检索到3619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徐晋  张祥建  郭岚  
从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分离的视角研究了大股东终极控制的模式与隐性收益。金字塔式控股结构和交叉持股是大股东实现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分离的两种重要方式,造成了大股东对小股东掠夺行为的强烈动机。通过建立一个模型分析了大股东掠夺行为产生的机理,大股东能够用较少的现金流权来实现对公司的实质控制是掠夺行为产生的本质原因,从而攫取更多的控制权隐性收益。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王俊秋  
公司治理研究的最新成果说明,股权集中和家族控制才是全球公司股权结构的主导形态。当公司的股权高度集中,存在控制性股东的情况下,股权结构对公司治理表现出两种相反的效应,即利益趋同效应和利益侵占效应。此时,公司主要的代理问题是大、小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获取控制权的私人利益成为大股东盈余管理的主要动机。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徐菁  黄珺  
大股东控制企业一方面有助于降低股东与经营者之间的代理成本,提高公司价值,另一方面也伴随着大股东对中小股东利益的掠夺。相应地,公司的控制权收益可以分为共享收益和私有收益两大部分。为限制控股股东对中小股东利益的掠夺,应当建立起激励相容的大股东与中小股东对控制权共享收益的分享机制,增加大股东对共享收益的分享份额,同时,通过完善独立董事制度、审计委员会制度、强化对大股东行为的法律约束机制等措施控制大股东对公司的掏空行为。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刘茂平  
大股东获取控制权需要付出相应的成本,这些成本应该得到补偿,在公司治理实践中大股东有获得这种回报即控制权收益的正当要求。同时,由于大股东的控制优势,他们可能会利用公司治理、法律机制等不完善的治理环境侵害其他投资者的利益而获得超控制权收益。本文计量了这两种收益,修正了既有文献所认为的控制权私人收益就是大股东侵害的观点,对大股东公司治理机制提出建议。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邓汉超  
在公司运营中,大股东相对于小股东拥有股权上的优势和控制公司经营活动的知识优势,于是大股东能获取控制权私有收益。尽管公司经营者的信息优势对大股东形成制衡,公司外部控制权市场也对大股东形成竞争威胁,大股东控制权私有收益依然能在公司合约范围内一直存在,其原因是大股东能通过改变对经营者的支付以满足经营者的激励和参与条件,而大股东控制权成本的存在又使得任何外部控制权竞争者都不可能消除大股东控制权私有收益。大股东控制权私有收益是一种信息租金和权力租金的结合体,是各方利益博弈的均衡选择。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申尊焕  
基于经济人的假设,本文认为大股东所具有的需求的两重性、角色的两重性、监督的两重性是大股东取得公司控制权的真正原因;控制权收益在实质上既包括对大股东监督成本的补偿,也包括大股东对中小股东利益的侵害,但在大股东的监督努力没有得到补偿的公司治理实践中,控制权收益只表现为大股东侵害。因此,为防止并降低大股东对中小股东利益的侵害,就应在理论上承认大股东的监督行为,并在实践中对其监督成本进行补偿、对其监督行为予以奖励。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唐跃军  左晶晶  
本文从第二类代理问题和特殊资产保护出发,基于终极控制权,探讨控股股东和其他大股东以及大股东制衡机制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战略及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实证研究表明:(1)虽然控股股东控制权比例越高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显得越可靠和及时,但控股股东无意于提升信息披露的相关性。(2)控股股东现金流权比例越高,即其特殊资产卷入程度越高,越有可能卷入信息操纵。提高信息披露的可靠性和及时性,但同样无意于提升信息披露的相关性。(3)其他大股东可能阻碍控股股东操控信息披露,其他大股东持股比例越高,越有可能对信息披露以及信息披露的可靠性和及时性产生负面作用。(4)其他大股东制衡度与信息披露指数、信息披露可靠性和及时性之...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刘少波  
现有文献将控制权收益定性为大股东对中小股东利益的侵害,这一定性扭曲了大股东侵害的实质,导致了一系列无法解释的理论和现实问题。本文对现有研究中关于控制权收益和大股东侵害的理论作出了修正,指出并论证了控制权收益是控制权成本的补偿,是控制权的风险溢价,它的实现载体是控制权作用于公司治理绩效改进所产生的增量收益,它与大股东侵害无关。本文进一步提出超控制权收益这一新概念,对其内涵和外延及其与控制权收益的本质差异作出了界定和分析,解构了大股东的利益结构,指出大股东侵害的实质是攫取超控制权收益。在此基础上,本文对大股东侵害小股东利益作出了新的理论解释。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唐跃军  左晶晶  
本文从第二类代理问题和引入外部监管的角度,基于终极控制权刻画控股股东控制权和大股东制衡机制,揭示属于不同利益阵营的公司大股东治理战略对独立董事制度的作用。实证研究显示:控股股东控制权比例与独立董事规模之间表现为正"U"形关系;控股股东现金流权比例(卷入程度)越高,董事会中独立董事数量越少,独立董事比例越低;其他大股东制衡度越高,董事会中独立董事数量越多,独立董事比例越高。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高友雪   张波  
文章以ST曙光的中小股东控制权争夺案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股权相对分散的“大股东中心主义”治理模式下中小股东争夺控制权的原因、路径和障碍,并根据ST曙光的中小股东夺权案提出了中小股东权益保护的具体措施,提供了一个中小股东控制权争夺的完整分析框架,丰富了中小股东治理的相关文献,也对有关中小股东权益保护制度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俞红海  徐龙炳  
股权分置改革完成后,随着大批限售股解禁,大小非减持已成为当前理论界和实务界共同面临的关键问题。文章在理论上首次通过动态模型研究大股东减持,结果发现控股股东最优减持与其现金流权及公司治理水平正相关,而与控制权私利、外部市场回报负相关,且减持并非其必然选择。同时,由于调整成本的存在,控股股东减持是一个持续的动态过程。基于第一大股东减持数据,实证研究结果基本验证了理论发现。文章揭示了大股东减持的内在机制,为股权分置改革后大股东持股结构调整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当前市场上的减持现象。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褚晓琳  王文举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可以看成由拥有控制权的大股东和众多分散的中小股东构成。在股权融资中,大股东可以凭借其控股权剥夺中小股东利益,获得控制权收益。本文建立博弈模型分析了大股东和中小股东的行为,给出大股东获取控制权收益的条件,并就如何防止其侵害中小股东利益提出相应建议。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刘少波  邓可斌  
以往对大股东控制权的研究大多关注其对投资者和公司价值侵害问题,难以解释为何众多大股东控制企业能取得稳健的发展。本文以可持续增长率度量公司可持续发展水平,考察大股东控制权对公司可持续发展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控制了风险水平、规模、行业、信息公开度等变量后,大股东控制权与公司可持续发展水平间的正相关关系仍显著存在,且呈现出倒S型的非线性关系。在非ST和PT类公司中,大股东控制权与可持续增长能力的关系更倾向于正向线性相关。实证结果表明:在大多数情况下,大股东控制权的提升对公司可持续发展水平确实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郝云宏  朱炎娟  金杨华  
大股东控制权私利行为既是全球公认的公司治理难题,也是当前中国公司治理实践的焦点问题。在实践中,大股东控制权私利可以感知,但难以直接测量,大股东控制权私利与企业绩效的关系也并不一定都是单向的负相关,这都给相关问题的研究带来困难。本文聚焦于大股东控制权私利行为模式,注意到大股东控制权私利的弹性边界,其行为实际上是主体特征与情境因素动态适配的结果,是典型的伦理决策问题。是否追求控制权私利是大股东面临的伦理困境,对伦理困境的认知和判断,对情境因素和侦查概率的感知等会直接影响控制权私利非伦理行为的发生。在此基础上,本文归纳出大股东控制权私利行为的三种基本模式:违法违规的"闯红灯模式"、可能并不违规(合法...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邓建平  曾勇  
本文用控股股权和非控股股权转让的溢价差来估计我国控制权的私人利益,发现我国的控制权私人利益约为17%,负债率和转让比例对于控股股权转让溢价和非控股股权转让溢价有不同的影响,公司规模和股权转让溢价存在负相关关系。进一步分析发现,控股股东的控制力、股权离散度和控股股权转让溢价存在正相关关系,同时股权制衡度越低,控股股权转让溢价越高。没有发现高管持股比例对控股股权转让溢价存在影响的证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