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671)
- 2023(5529)
- 2022(4513)
- 2021(4234)
- 2020(3523)
- 2019(7670)
- 2018(7275)
- 2017(14059)
- 2016(7772)
- 2015(8389)
- 2014(8021)
- 2013(7679)
- 2012(7309)
- 2011(6564)
- 2010(6743)
- 2009(6023)
- 2008(6404)
- 2007(5583)
- 2006(5028)
- 2005(4714)
- 学科
- 济(32070)
- 经济(32024)
- 管理(24749)
- 业(23506)
- 企(20561)
- 企业(20561)
- 方法(16251)
- 数学(14357)
- 数学方法(14225)
- 财(12227)
- 务(8375)
- 财务(8370)
- 财务管理(8354)
- 企业财务(8119)
- 制(7988)
- 农(7879)
- 中国(7840)
- 业经(7008)
- 学(6891)
- 体(6053)
- 融(5615)
- 金融(5614)
- 银(5431)
- 银行(5414)
- 环境(5238)
- 贸(5232)
- 贸易(5229)
- 行(5132)
- 农业(5113)
- 易(5073)
- 机构
- 大学(114286)
- 学院(111455)
- 济(46316)
- 经济(45495)
- 管理(42069)
- 研究(38532)
- 理学(36793)
- 理学院(36352)
- 管理学(35657)
- 管理学院(35447)
- 中国(29091)
- 财(24812)
- 京(23444)
- 科学(23106)
- 财经(19908)
- 所(19446)
- 农(18467)
- 经(18369)
- 研究所(17631)
- 中心(17166)
- 江(16518)
- 业大(15519)
- 经济学(15518)
- 财经大学(15291)
- 范(14972)
- 师范(14808)
- 北京(14479)
- 农业(14351)
- 经济学院(14197)
- 院(13885)
- 基金
- 项目(76611)
- 科学(61485)
- 基金(58547)
- 研究(54039)
- 家(52134)
- 国家(51774)
- 科学基金(44361)
- 社会(36720)
- 社会科(34950)
- 社会科学(34938)
- 基金项目(30838)
- 自然(28645)
- 自然科(28070)
- 自然科学(28057)
- 省(27777)
- 自然科学基金(27605)
- 教育(25022)
- 划(24409)
- 资助(23419)
- 编号(19989)
- 部(18035)
- 重点(17673)
- 成果(16703)
- 国家社会(16352)
- 创(15859)
- 教育部(15762)
- 发(15366)
- 创新(14973)
- 科研(14888)
- 人文(14810)
共检索到1645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吕庆华
现代公司的所有权结构越来越趋于集中 ,大股东治理成为现代公司制企业的重要特征。如果对大股东的不当行为不加防范 ,那么大股东治理对公司治理的负面效应就会产生。大股东治理的负面效应可通过两条途径防范 ,一是法律制度防范 ,二是管理控制防范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黄中生
大股东治理是现代公司治理的主要特征。本文分析探讨了大股东的治理机制及其治理效应,并提出了优化大股东治理效应的相关措施。
关键词:
大股东治理 治理机制 治理效应
[期刊] 改革
[作者]
曹廷求 刘呼声
大股东的存在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公司治理必须承认和面对的现实问题 ,大股东在公司治理中已经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对大股东治理的主要机制及其对公司治理效率的正反两方面影响等有关问题进行了研究 ,并分析了这一问题对中国公司治理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陈小运 陈娟
约束大股东掏空行为对于提升上市公司质量乃至促进资本市场健康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沪港通”交易制度启动这一准自然实验,考察资本市场开放对上市公司大股东掏空的治理效应。结果发现:“沪港通”交易制度启动抑制了标的公司大股东的掏空行为,提升了公司治理水平;大股东掏空的动机、时机、能力会影响“沪港通”交易制度对大股东掏空的治理效应,即当股权质押较多、发行新股数量较多以及拥有较多关联方时,“沪港通”交易制度对大股东掏空的抑制作用更为明显;进一步的路径分析表明,“沪港通”交易制度实施通过改善公司自身信息披露质量和提高分析师关注度,增加大股东实施掏空行为的难度和成本,进而降低大股东掏空程度。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刘亭立 王志华 杨松令
从关系角度出发,以社会资本理论为依托,梳理我国A股上市公司2011—2015年前十大股东间的关系,度量股东社会资本,通过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明确大股东社会资本在公司治理中的角色和经济效应。研究发现:大股东社会资本具有抑制关联交易的积极效应;大股东社会资本对关联交易的抑制最终会导致公司盈余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
大股东关系 社会资本 关联交易 盈余质量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郭孟竺 王艳丽
本文通过研究大股东掏空的成因、实现方式、影响因素、支持行为等方面,以利于更深刻地理解大股东掏空,并在此基础上提供相关建议,以期更好地防范掏空风险,保护中小股东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关键词:
大股东掏空 治理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耿志民
根据对大股东掏空上市公司行为机理的分析,本文认为国有股“一股独大”的股权结构是造成国有控股股东滥用控制权、掏空上市公司的根本原因。这决定了我们必须在深化国有产权制度改革、减持国有股、完善股权结构,进而改进公司治理机制的基础上,加强制度建设,采取多种措施清欠大股东占款,遏制大股东侵占上市公司资金行为的再发生,实现上市公司质量的全面提高。
关键词:
大股东 掏空 公司治理 国有股减持
[期刊] 改革
[作者]
陈红 郭亮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广泛运用,金融科技应运而生,对传统的金融生态产生了深刻影响。金融科技风险包括金融科技合规风险、金融科技操作风险、金融科技信用风险、金融科技法律风险、金融科技市场风险、金融科技流动性风险、金融科技声誉风险,具有复杂性、内生性、非平衡性、易变性。防范金融科技风险及其给现有风险防范体系带来的冲击,应从金融科技平台建设、合规科技应用、金融安全与反欺诈技术开发着手加强金融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从创建金融风险监测预警体系、完善监管沙箱模式、优化监管科技生态环境着手发展监管科技;从完善金融科技法律、制度、人才、政策服务、监管基本规则、信用体系着手构建金融科技风险全面管理体系。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姜付秀 申艳艳 蔡欣妮 姜禄彦
本文利用2003-2016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研究发现,公司存在多个大股东显著减少了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后的利益侵占行为,改善了股权质押后的会计盈余信息含量,降低了股权质押后未来股价崩盘的风险;并且其他大股东相对力量越大时,该效应越大。此外,多个大股东公司在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后更少面临分析师的降级调整,进一步为多个大股东对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的监督作用提供了证据支持。本文在丰富多个大股东公司治理效应领域文献的同时,也对构建抑制控股股东私利行为的公司治理机制,以及如何促进中国资本市场稳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关键词:
多个大股东 股权质押 控股股东 私利行为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万丛颖 张楠楠
本文基于双重委托代理理论,检验大股东行为对不同代理冲突的影响,分析其行为所产生的治理与掏空效应,并引入股权结构的交互项,检验股权结构对大股东行为效应的影响。结果显示:大股东行为存在治理与掏空效应,其中现金股利的分配一方面能够降低股权代理冲突,另一方面对中小股东利益进行掏空。股权结构不是影响大股东行为的直接因素,而是对大股东治理和侵占效应存在不同程度的调节效应,其中国有股股东对股权代理冲突的治理效应要高于非国有股股东,而对中小股东的侵占效应要低于非国有股股东,表明股权分置改革之后国有股股东在公司治理方面的积极作用得到有效的发挥。
关键词:
大股东行为 治理效应 掏空效应 股权结构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张利红 刘国常
以A股公司为样本,以非标准审计意见作为审计治理效应的代理变量,分析了股权分置改革前后外部审计对大股东"掏空"治理效应的变化。研究发现,在股权分置改革前,大股东"掏空"与非标准审计意见显著正相关,外部审计对大股东"掏空"具有揭示和抑制作用;但在股权分置改革后,外部审计对大股东"掏空"的揭示和抑制作用下降。审计治理效应发生变化的原因在于,股权分置改革后大股东为了顺利套现,存在购买审计意见的强烈动机,这一动机对审计意见的影响显著降低了外部审计的治理效应。
关键词:
股权分置改革 大股东掏空 审计治理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李益娟 罗正英
本文深入剖析股权集中所导致的大股东控制,以及大股东控制的激励效应和侵占效应对大股东价值和企业价值的影响,并在LLSV模型中纳入代表激励效应的现金流权变量和代表侵占效应的两权分离变量,数理模型及模拟仿真结果都表明,大股东控制具有激励和侵占的双重效应,随着现金流权比例的增加,大股东价值和企业价值都增加,两权分离度只能增加大股东自身价值,但低现金流权比例和高两权分离度所对应的大股东价值要显著低于高现金流权比例和低两权分离度对应的大股东价值。
关键词:
大股东控制 激励效应 侵占效应 企业价值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党怡昕 李秉祥
定增并购资产估值不当会引发金融风险。基于金融风险防范的微观治理视角,构建非控股大股东退出威胁对定增并购资产估值的检验模型并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退出威胁能降低资产估值虚高;经理人持股市值、控股股东持股市值及其股权质押会增强退出威胁与资产估值虚高的关系,经理人关系嵌入强度会减弱退出威胁与资产估值虚高的关系;退出威胁促进资产估值合理化能显著提高定增并购绩效,并主要通过业绩承诺机制和声誉约束机制发挥作用;在退出威胁可信度高、退出威胁强度高、民企及低市场化进程中退出威胁的治理效果更加显著。
关键词:
定增并购 退出威胁 资产估值 金融风险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耿志民
本文对机构股东治理的机制及其对公司治理效率的影响进行了系统分析,指出机构投资者作为大股东在“内部控制”和“公司控制权市场”公司治理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机构投资者的积极行为及其对公司治理结构模式改革趋同的推动,将使公司所有权和控制权在分离基础上实现局部的统一,机构投资者因此成为解决公司控制权难题的制度解。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茹兰
我国股市的股权分置制度和公司治理制度的不完善,导致了上市公司的非流通股股东利用本身绝对控股的权力,进行权力寻租,侵蚀上市公司利益,损害其他股东权益,导致我国资本市场的低效率。本文提出了建立起针对投融资人的资信评价体系;以新带老,缩小流通股与非流通股价差;加强公司内部治理制度和证券市场监管等措施,规范非流通股股东行为,防止大股东权力寻租的一些方法。
关键词:
股权分置 权力寻租 融资 监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