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518)
- 2023(13629)
- 2022(11591)
- 2021(10805)
- 2020(9093)
- 2019(20493)
- 2018(19868)
- 2017(38160)
- 2016(20369)
- 2015(22390)
- 2014(21577)
- 2013(21231)
- 2012(19830)
- 2011(17835)
- 2010(17762)
- 2009(16947)
- 2008(17185)
- 2007(14929)
- 2006(13149)
- 2005(11920)
- 学科
- 济(84301)
- 经济(84207)
- 业(70761)
- 管理(68933)
- 企(60073)
- 企业(60073)
- 方法(42458)
- 数学(38081)
- 数学方法(37921)
- 财(28919)
- 中国(25047)
- 农(21967)
- 务(19864)
- 财务(19859)
- 财务管理(19824)
- 企业财务(19106)
- 制(19077)
- 业经(18945)
- 技术(18636)
- 贸(17344)
- 贸易(17331)
- 易(16923)
- 银(15533)
- 银行(15497)
- 融(15250)
- 金融(15250)
- 行(14736)
- 农业(14529)
- 体(13321)
- 技术管理(13313)
- 机构
- 大学(292596)
- 学院(290330)
- 济(129165)
- 经济(127078)
- 管理(117862)
- 理学(102943)
- 理学院(101939)
- 管理学(100831)
- 管理学院(100279)
- 研究(93163)
- 中国(73892)
- 财(63445)
- 京(59069)
- 科学(52120)
- 财经(50973)
- 经(46670)
- 所(45144)
- 农(44664)
- 中心(42767)
- 经济学(41109)
- 江(40571)
- 研究所(40505)
- 业大(40441)
- 财经大学(38392)
- 经济学院(37449)
- 北京(37116)
- 农业(35208)
- 商学(34583)
- 商学院(34298)
- 范(33669)
- 基金
- 项目(192808)
- 科学(154921)
- 基金(144820)
- 研究(139994)
- 家(126148)
- 国家(125108)
- 科学基金(108656)
- 社会(95028)
- 社会科(90387)
- 社会科学(90363)
- 基金项目(76926)
- 省(73604)
- 自然(69226)
- 自然科(67700)
- 自然科学(67684)
- 自然科学基金(66632)
- 教育(64606)
- 划(62645)
- 资助(57790)
- 编号(53246)
- 创(46060)
- 部(44679)
- 重点(43307)
- 成果(42732)
- 创新(42227)
- 发(40499)
- 国家社会(40368)
- 教育部(39326)
- 人文(38403)
- 制(37706)
- 期刊
- 济(133337)
- 经济(133337)
- 研究(87090)
- 中国(53208)
- 财(51026)
- 管理(45456)
- 学报(43370)
- 科学(40609)
- 农(38729)
- 大学(33702)
- 学学(32001)
- 融(31880)
- 金融(31880)
- 财经(26551)
- 农业(26048)
- 教育(26024)
- 经济研究(23650)
- 经(22689)
- 技术(22251)
- 业经(21472)
- 问题(18028)
- 贸(17069)
- 技术经济(15360)
- 业(15030)
- 商业(14686)
- 国际(14680)
- 科技(14279)
- 理论(14016)
- 财会(12982)
- 版(12939)
共检索到42663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傅传锐
本文以2007~2013年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大股东治理机制对智力资本价值创造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股东持股对智力资本价值创造效率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区间特征,两者呈现出N型的三次曲线关系,这种区间特征关系也同样存在于大股东持股与人力资本、结构资本等具体智力资本要素的增值效率间;不论是总体智力资本价值创造效率,还是人力资本、结构资本等具体智力资本要素价值创造效率,国有控股企业都明显劣于民营企业;股权制衡对总体智力资本和人力资本的价值创造效率有显著正向影响,但其难以对结构资本发挥有效的治理效应;机构投资者持股能显著增进总体智力资本与人力资本的价值创造效率,却无法为结构资本提供...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傅传锐
以2007-2013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公司治理的综合指数,实证检验公司治理机制、产权性质对智力资本价值创造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股权治理与高管激励能显著提升企业的智力资本价值创造效率,董事会机制难以为智力资本提供积极的治理效用;与民营企业相比,国有产权性质拉低了国有企业的智力资本价值创造效率,并弱化了公司治理机制对智力资本治理的有效性。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周陆海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大股东的交易行为研究越来越得到学者的重视。2006年以来的大小非解禁和减持为我们研究中国资本市场大股东行为的变迁及后果提供了难得的契机,第一大股东的减持是近年来大股东减持的显著特征,控股股东更倾向于不转让控制权而通过逐渐降低持股比例获得私利,这是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独特制度背景造成的,因此,本文将对大小非解禁后大股东通过减持是否可以获利,获利水平如何,不同性质的股东在减持收益方面是否存在显著差异等问题进行研究,最终得出相关经验证据和建议。
关键词:
上市公司 第一大股东 减持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李增泉 孙铮 王志伟
本文以我国A股上市公司 2 0 0 0— 2 0 0 3年的关联交易数据为基础 ,对所有权结构与控股股东的掏空 (Tun neling)行为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 ,控股股东占用的上市公司资金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之间存在先上升后下降的非线性关系 ,但与其他股东的持股比例则表现出严格的负相关关系。另外 ,控股股东的控制方式以及产权性质也对其资金占用行为具有重要影响。其中 ,通过控股公司控制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占用的资金低于通过企业集团控制的上市公司 ,国有企业控制的公司的控股股东占用的资金高于非国有企业控制的上市公司。
关键词:
掏空 资金占用 所有权安排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胡定杰
本文以2014—2018年我国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检验这一行为对企业风险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股东股权质押会显著增加企业风险;进一步引入企业产权性质和质押股份性质两个解释变量,检验产权性质不同和质押股份不同的公司,大股东股权质押对企业风险的影响是否具有显著差异。结果表明:相对于国有控股或国有背景上市公司,民营企业大股东股权质押对企业风险具有更强的正相关关系;相对于限售股,当质押股份为流通股时,企业风险更高。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荆新 廖冠民 毛世平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罗进辉 万迪昉 蔡地
论文以中国A股上市公司2005~2006年的横截面数据为基础,分析了大股东持股及其相关的股权结构特征对管理者过度投资行为的治理效应。结果表明:(1)大股东持股比例与企业的过度投资水平呈一种倒"N"型的曲线关系,即大股东对管理者过度投资行为的监督作用同时存在激励效应和防御效应;(2)非国有大股东对管理者过度投资行为的监督更有力;(3)次大股东的存在有利于发挥大股东的激励效应,抑制大股东的防御效应,特别是当大股东不处于控股地位时。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肖作平
本文结合中国制度,从理论角度推演大股东、法律制度如何影响资本结构决策,采用中国非金融上市公司截面数据,应用一系列OLS经验检验大股东、法律制度与资本结构决策之间关系。本研究提供的经验证据表明,大股东、法律制度确实影响资本结构决策。具体而言:(1)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债务水平负相关;(2)最终控制人是国有企业的控制股东具有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这类公司拥有相对低的债务水平;(3)少数大股东持股集中度与债务水平正相关;(4)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和少数大股东持股集中度的交互项与债务水平正相关,表明少数大股东持股集中度的提高能削减第一大股东和债务水平之间的负相关关系;(5)少数大股东持股集中度除以第一大股...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杨华
本文选用我国A股化工行业上市公司2011~2013年的数据为研究样本,参考借鉴Simunic的审计收费模型,运用多元线性回归的分析方法,实证检验公司治理、政治关联对审计收费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审计收费与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度、政治关联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与独立董事规模、董事会勤勉、公司规模、会计事务所规模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这对促进化工行业上市公司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完善我国审计收费制度具有重要的参考借鉴意义。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侯晓红
笔者结合我国上市公司配股制度,以1998年~2003年的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样本,以我国上市公司大股东占款为研究对象,实证分析了上市公司配股与大股东资源侵占的关系。结果表明,当上市公司处在配股前三年时,为了达到配股要求,大股东对上市公司的资金侵占减少;但当配股融资完成后,大股东的这种约束行为消失。这证明了我国上市公司大股东在配股前的资金支持行为与配股后的资金占用行为。
关键词:
公司治理 大股东控制 支持行为 侵占行为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陈伟忠 吴磊磊
本文以2003~2009年期间全部挂牌交易的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发现财务重述主要受到与大股东利益密切相关的公司再融资、保壳、限售股解禁后的市值管理等因素的影响。未发现财务重述与管理层行使期权、减持股份之间的系统性联系。这一发现显示,不同于欧美国家的已有研究结论,A股公司财务重述主要由大股东自利动机引起。
关键词:
财务重述 自利动机 盈余管理 私人利益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傅传锐 陈雅茹 王燕武
扩张性的财政政策能否以及如何影响企业智力资本价值创造效率是宏观政策调控微观效应研究的新议题。本文以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财政政策与上市公司智力资本价值创造效率的关系以及产权性质、内部控制质量对两者关系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1)扩张性财政政策能够显著促进上市公司的智力资本价值创造效率。(2)产权性质和内部控制质量在财政政策与智力资本价值创造效率的关系中发挥调节效应。相对于国有控股、内控质量较低的企业,扩张性财政政策对非国有控股企业、内控质量高的企业智力资本价值创造效率的提升幅度更大。拓展性研究表明,尽管扩张性财政政策能同时有效提升人力资本与结构资本的效率,但主要依靠人力资本渠道提高整体智力资本的价值创造效率。多维度的研究结论为我国实施可持续的积极财政政策,引导企业提质增效提供了有益的政策启示。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亮 罗党论 姚益龙
大股东除了"掏空"上市公司外,是否还会存在利益支持行为,这种行为的真实性如何,股权分置改革又会怎样影响上述行为?本文以2002~2008年的上市公司关联交易数据为样本,研究发现,大股东对上市公司的利益支持行为并不具有持续性,支持更多地表现为"制度性驱动","保壳"和获得配股再融资资格是主要目的,大股东在支持后往往会伴随着明显的"掏空"行为。股权分置改革使大股东与中小股东的利益有趋同趋势,表现在,股权分置改革后,大股东增加了对上市公司的利益支持行为,并且大股东会显著减少因为支持而产生的"掏空"行为。
关键词:
关联交易 支持 掏空 股权分置改革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赵国宇
高管合谋是大股东掏空得以实现的必要环节,但高管是否愿意和大股东合谋取决于两个重要条件:大股东的控股程度与高管报酬契约。现有关于掏空的研究很少涉及高管合谋与合谋条件。理论分析发现大股东控股程度较低时对高管控制力度不够,需要高管合谋配合才能实现掏空。当大股东控股程度达到一定水平时,不再需要高管合谋。为达成合谋,大股东设计的报酬契约削弱了薪酬与业绩的敏感性。股权激励使高管成为股东,为抵制合谋提供内在动力。进一步的实证研究发现:当大股东持股水平较低时,掏空需要高管参与。为此,大股东对报酬契约进行了特殊设计:一方面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徐会超 潘临 张熙萌
大股东股权质押后倾向于从事应计盈余管理、真实盈余管理等机会主义行为来维稳股价,缓解控制权转移风险,因而大股东股权质押可能会影响审计师选择行为。本文以我国2007-2015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大股东股权质押与审计师选择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1)大股东股权质押后更可能选择低质量的审计师,从而规避高质量的外部监督,缓解控制权转移风险。(2)这种关系只存在于民营企业中,在国有企业中这种关系不存在。(3)市场化环境在大股东股权质押与审计师选择之间发挥着调节作用,在市场化程度高的地区,大股东股权质押后选择低质量审计师的动机更强。(4)大股东股权质押的公司在选择非"四大"后进行了更多的应计盈余管理、真实盈余管理。本文提出了公司代理问题与审计师选择、股权质押经济后果以及审计师选择影响因素的相关对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大股东控股、报酬契约与合谋掏空——来自民营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高管廉洁抑制了大股东掏空吗?——来自中国国有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大股东控制、审计监督与信息披露质量——来自深圳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大股东控制、机构投资者治理与公司绩效——基于深交所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上市公司第二大股东治理效应的经验证据——基于会计稳健性视角
境外股东持股对大股东利益侵占约束——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大股东非执行董事与董事会治理效率——基于国有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上市公司高管薪酬激励水平与股东财富的关系——来自2001~2007年沪深A股市场的经验证据
上市公司业绩对大股东侵占行为的影响——基于大股东占款的经验证据
信息披露质量 控股股东资金占用与公司价值——来自深市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