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818)
- 2023(7994)
- 2022(6604)
- 2021(5979)
- 2020(5239)
- 2019(11911)
- 2018(11272)
- 2017(22849)
- 2016(12353)
- 2015(13809)
- 2014(13651)
- 2013(13846)
- 2012(12541)
- 2011(10852)
- 2010(10864)
- 2009(10620)
- 2008(11384)
- 2007(10185)
- 2006(9039)
- 2005(8202)
- 学科
- 企(83023)
- 企业(83023)
- 业(78119)
- 管理(67636)
- 济(63193)
- 经济(63104)
- 方法(37448)
- 财(31688)
- 数学(29656)
- 数学方法(29582)
- 务(26536)
- 财务(26532)
- 财务管理(26501)
- 企业财务(25499)
- 业经(20903)
- 技术(14464)
- 制(13787)
- 划(13305)
- 企业经济(12570)
- 经营(12128)
- 策(12091)
- 和(11565)
- 体(11466)
- 技术管理(11085)
- 理论(10799)
- 中国(10536)
- 体制(10310)
- 决策(10152)
- 农(9754)
- 人事(9629)
- 机构
- 学院(186254)
- 大学(184834)
- 管理(86106)
- 济(83996)
- 经济(82696)
- 理学(75191)
- 理学院(74633)
- 管理学(74009)
- 管理学院(73659)
- 研究(46789)
- 财(45732)
- 中国(41109)
- 财经(36714)
- 京(35861)
- 经(33409)
- 财经大学(27576)
- 商学(27287)
- 江(27224)
- 商学院(27086)
- 经济学(26109)
- 经济学院(23816)
- 中心(22495)
- 科学(22405)
- 北京(22021)
- 经济管理(21963)
- 州(21631)
- 所(21014)
- 业大(20143)
- 工商(19315)
- 研究所(18048)
- 基金
- 项目(116632)
- 科学(96722)
- 基金(91319)
- 研究(86524)
- 家(76041)
- 国家(75320)
- 科学基金(69652)
- 社会(60858)
- 社会科(57970)
- 社会科学(57954)
- 基金项目(48482)
- 自然(44771)
- 自然科(43923)
- 自然科学(43915)
- 省(43655)
- 自然科学基金(43271)
- 教育(40560)
- 资助(37690)
- 划(35398)
- 编号(33039)
- 部(28120)
- 创(26504)
- 教育部(26007)
- 人文(25924)
- 成果(25891)
- 国家社会(25502)
- 业(25095)
- 重点(24713)
- 制(24525)
- 创新(24499)
共检索到2691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潘林
文章以2004—2014年沪深两市民营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研究了大股东支持动机、公司治理与企业绩效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大股东在"保配"、"保壳"等制度性驱动下会给予上市公司更多的利益支持,但这不过是大股东的机会主义行为,目的是未来掏空上市公司资源,这在家族控股企业中尤为普遍。机会主义支持引致的掏空行为因外部大股东的约束力量以及大股东的现金流权带来的利益协同效应而减弱。良好的法治水平在抑制大股东机会主义行为方面具有积极作用,这为从上市公司监管以及中小投资者利益保护层面加强法制体系建设提供了一定的现实依据。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连燕玲 贺小刚 张远飞 周兵
本文对危机冲击下的大股东行为进行了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研究表明:(1)相对于正常经营期间的大股东可能会相机地采取支持性行为或掠夺性行为,在危机冲击下的大股东则具有强烈的管家意识而非掏空侵占,且大股东持股比例越高,其支持性的管家角色功能发挥的程度越高,绩效改善的程度越高;(2)相对国有大股东,家族大股东在危机冲击下承担着更为严重的经济和非经济性损失,从而使得他们表现出更高程度的管家角色意识以支持企业渡过难关;(3)处于低规范性制度环境下的企业大股东在危机冲击下面临更为严重的生存压力和潜在的投资损失,这同样迫使他们发挥出更高程度的管家角色意识以规避利益损失和改进经营业绩;(4)家族大股东委派的CE...
关键词:
危机冲击 大股东行为 管家角色 企业绩效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陈共荣 徐巍
文章基于2005—2007年我国制造业上市企业年度横截面的集合数据,采用DEA分析方法对我国制造业上市企业的投资效率进行了测度。在此基础上,运用Tobit模型研究了大股东特征与公司投资效率之间的关系,实证检验结果表明:第一大股东控股比例与企业的投资效率之间呈现出一种"N"型的曲线关系;第一大股东为国有属性的上市企业的投资效率要低于非国有属性的上市公司,非效率投资的现象更严重;第一大股东受制衡的程度与企业投资效率成正向相关,股权制衡能够抑制大股东利益主导下的非效率投资行为。
关键词:
股权结构 大股东特征 投资效率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周立新
本文以我国内地上市家族公司为样本,研究大股东治理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了:加强上市家族公司管理层的股权激励、构建以“寡头垄断型股权结构”为主导、积极发挥有能力又有监督意愿的大股东治理以及进一步建立和健全投资者保护的法律制度是提高现阶段我国内地上市家族公司治理效率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
资本结构 股权结构 上市家族公司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徐晓东 陈小悦
本文以 1 997年以前在中国上市的 50 8个上市公司 1 997— 2 0 0 0年 4年间的2 0 3 2个观察值为样本 ,研究了第一大股东的所有权性质、第一大股东的变更对公司治理效力和企业业绩的影响。本文的研究发现 ,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的所有权性质不同 ,其公司业绩、股权结构和治理效力也不同。第一大股东为非国家股股东的公司有着更高的企业价值和更强的盈利能力 ,在经营上更具灵活性 ,公司治理的效力更高 ,其高级管理层也面临着更多的来自企业内部和市场的监督和激励。另外 ,本文的研究还发现 ,对于不同性质的公司 ,第一大股东的变更带来的影响也有所不同 ,但基本上都是正面的。第一大股东的变更有...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徐志霖 郑飞虎
在外部治理市场不完善的情况下,大股东作为一个重要的内部控制角色,对经理人员起到了监督作用。大股东持有的大量公司股份,一方面对激励大股东监督经理人员起到积极作用;但另一方面,在外部治理市场不能有效监督条件下,使大股东有机会通过内部控制、关联交易,剥削中小股东财富,导致公司绩效下滑。在两种不同力量作用下,大股东数量与公司绩效呈现一定关系。本文利用计量经济模型,对中国上市公司大股东数量与公司绩效关系加以研究,探寻适合中国的公司治理模式。
关键词:
大股东 绩效 实证分析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文芳 醋卫华
大股东是公司治理的重要参与主体,但大股东行为未必都是理性的。本文以大股东增持为研究的切入点,研究了大股东过度自信行为对公司治理有效性的影响。结果发现,大股东过度自信行为对公司治理有效性有显著的负面影响,而公司外部治理环境的完善对其具有矫正作用。即使剔除政府救市因素对大股东增持的影响,上述研究结论也依然成立。本文认为,在公司治理机制构建中对参与主体非理性因素的考虑,是提高公司治理机制有效性的重要前提。
关键词:
过度自信 增持股份 公司价值 大股东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刘娅 李欣 赵淑鹏
文章利用2017—2019年全部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为样本,分析第一大股东股权质押在机构持股与企业绩效之间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机构持股对企业绩效有显著的正面影响,大股东股权质押对企业绩效有显著的负面影响,且大股东股权质押会削弱机构持股对企业绩效的正面影响。
关键词:
机构持股 大股东股权质押 企业绩效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平生 史煜筠
第一大股东性质以及股权集中度与企业绩效的关系是国内外公司治理研究中关注的焦点之一。本文利用2002年在深沪两地上市交易的1181家上市公司的02~04连续三年数据,分析了第一大股东性质、股权比例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第一大股东为国有股(包括国家股和国家法人股)的上市公司的绩效显著高于第一大股东为非国有法人股的上市公司;国有股比例与公司绩效显著正相关,流通股比例与公司绩效显著负相关,而非国有法人股比例则与公司绩效关系不显著。
关键词:
第一大股东性质 股权比例 公司绩效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陈培友 杨贝贝 高太光
公司治理与企业绩效的相关研究日渐增多,独立董事、监事等传统治理手段作用受限。在逐渐兴起的非控股大股东参与公司治理现实背景下,非控股大股东的公司治理效应及其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值得关注。基于此,文章以2009—2020年沪深A股26 570个年度观测样本为研究对象,研究非控股大股东退出威胁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机理。研究发现:非控股大股东退出威胁能显著提升企业绩效,在控制内生性问题后依然稳健,退出威胁通过抑制两类代理成本提升企业绩效;高战略差异度可增强退出威胁治理效应,市场竞争更加激烈或退出更可信时,退出威胁治理效应更加显著。文章丰富了企业绩效研究,从退出威胁角度验证了非控股大股东治理效应,为非控股大股东参与公司治理、提升企业绩效提供参考依据。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王超
本文以2008年和2009年完成股权分置改革的公司为研究对象,分析股改前、后第一大股东持股及股权制衡度对企业绩效的数量影响特征。结果发现,第一大股东持股与公司绩效间存在U型关系。股改完成后第一大股东所占比例能够促进企业绩效的改善。股改完成前后,股权制衡度皆未对企业绩效起到积极促进作用。如何实现股权制衡机制的有效发挥应该是未来政策制定中需要考虑的一个问题。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匡霞
本文运用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大股东治理与公司经营业绩之间的相关关系,结论认为大股东的控股比例与公司的资产收益率呈U型相关关系,与资产负债比率呈负相关关系。同时法人股的治理效率要明显好于国有股,无论是每股收益还是资产收益率都要好于国有控股企业。
关键词:
股权集中度 剩余索取权 公司治理
[期刊] 改革
[作者]
曹廷求 刘呼声
大股东的存在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公司治理必须承认和面对的现实问题 ,大股东在公司治理中已经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对大股东治理的主要机制及其对公司治理效率的正反两方面影响等有关问题进行了研究 ,并分析了这一问题对中国公司治理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金毓 焦丽娜
以2003年110家上市家族公司为研究对象,在控制董事会结构、管理层激励、企业规模及财务风险等因素后,发现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并不显著,并在分析个中原因后提出,对将要上市或增发新股而面临股权稀释的家族企业来说,没有普遍适用的最佳持股比例,应根据自己的情况相机抉择。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林润辉 谢宗晓 刘孟佳 宋泾溧
本文从委托代理理论出发,以715家上海证券交易所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构造了中介模型,探讨大股东资金占用对内部控制和企业绩效的影响以及内部控制在其中的中介作用。研究发现,内部控制在大股东资金占用与企业绩效的关系中起完全中介的作用,同时也验证了大股东资金占用对企业绩效的负向影响,支持了"掏空论"。本文还分析了模型解释能力的变化,指出了在后续研究中寻找中介变量的必要性。该研究结论为大股东资金占用的监管趋向和追责模式提供了理论依据,对上市公司加强内部控制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