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116)
- 2023(8959)
- 2022(7802)
- 2021(7166)
- 2020(6360)
- 2019(14690)
- 2018(14723)
- 2017(28909)
- 2016(15951)
- 2015(18170)
- 2014(18419)
- 2013(18315)
- 2012(17165)
- 2011(15536)
- 2010(15794)
- 2009(15060)
- 2008(15514)
- 2007(14158)
- 2006(12309)
- 2005(11309)
- 学科
- 济(66894)
- 经济(66783)
- 管理(53785)
- 业(49857)
- 企(42751)
- 企业(42751)
- 方法(32439)
- 数学(28797)
- 数学方法(28566)
- 财(23828)
- 制(18618)
- 农(17502)
- 务(15862)
- 财务(15828)
- 财务管理(15790)
- 中国(15433)
- 企业财务(15084)
- 业经(13989)
- 学(12750)
- 体(12524)
- 贸(11971)
- 贸易(11967)
- 易(11644)
- 银(11567)
- 银行(11542)
- 融(11031)
- 金融(11027)
- 农业(10998)
- 地方(10949)
- 行(10892)
- 机构
- 大学(237594)
- 学院(235445)
- 济(99397)
- 经济(97280)
- 管理(91159)
- 理学(78005)
- 理学院(77197)
- 研究(76740)
- 管理学(76019)
- 管理学院(75560)
- 中国(60144)
- 财(51077)
- 京(49232)
- 科学(45244)
- 财经(39682)
- 农(39645)
- 所(39478)
- 江(36531)
- 中心(36020)
- 经(35824)
- 研究所(35170)
- 业大(34290)
- 农业(31134)
- 经济学(31033)
- 北京(31011)
- 财经大学(29379)
- 州(28326)
- 范(28109)
- 经济学院(28102)
- 师范(27819)
- 基金
- 项目(150220)
- 科学(118098)
- 基金(110156)
- 研究(109532)
- 家(95097)
- 国家(94330)
- 科学基金(80857)
- 社会(70144)
- 社会科(66493)
- 社会科学(66469)
- 基金项目(58478)
- 省(58293)
- 自然(51956)
- 教育(50843)
- 自然科(50721)
- 自然科学(50704)
- 自然科学基金(49867)
- 划(49018)
- 资助(45378)
- 编号(44644)
- 成果(37259)
- 部(34637)
- 重点(33691)
- 制(32583)
- 创(31084)
- 发(31021)
- 课题(30334)
- 教育部(29904)
- 创新(29224)
- 科研(29189)
共检索到3531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王维钢 谭晓雨
本文对我国大股东控制权争夺博弈的主要特征进行分析,描述了控制权争夺的若干主要方式,并阐明了股权分置改革以来中国上市公司控制权争夺监管法律制度的变迁。本文构建了大股东控制权争夺的博弈模型,通过理论分析,认为随着股东拥有的股份增加,企业经营者从公司内部进行控制的收益也在增强;股东趋向于提高本身拥有的股份份额,从而适度规避风险。应规范控制权争夺的法律与监管制度,使不良管理者得到替换,高效管理者才能得以充分发挥,相关利益者合法权益得到切实保护。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高友雪 张波
文章以ST曙光的中小股东控制权争夺案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股权相对分散的“大股东中心主义”治理模式下中小股东争夺控制权的原因、路径和障碍,并根据ST曙光的中小股东夺权案提出了中小股东权益保护的具体措施,提供了一个中小股东控制权争夺的完整分析框架,丰富了中小股东治理的相关文献,也对有关中小股东权益保护制度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祝继高 王春飞
公司治理是保护投资者利益的重要机制。以往研究大多假定大股东与管理层利益一致,或将大股东定位为管理层的控制者,然而通过对国美电器的案例研究,我们发现国美电器中最为突出的委托代理问题为大股东与管理层之间的控制权之争。对于处于相对控股地位的大股东黄光裕,其主要通过控制董事会来控制以陈晓为代表的管理层。但是,这种控制并非是稳定和有效的。管理层通过利用法律适用、引入外部投资者、内部人控制董事会等途径和方式来摆脱大股东的控制。论文的研究结论表明,在大股东相对控股的情形下,股权资本控制处于不稳定状态,社会资本控制成为控制权的组成部分,并对股权资本控制形成一定的替代效应。而且,法律制度会对股权资本和社会资本影...
关键词:
国美电器 控制权之争 大股东 管理层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褚晓琳 王文举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可以看成由拥有控制权的大股东和众多分散的中小股东构成。在股权融资中,大股东可以凭借其控股权剥夺中小股东利益,获得控制权收益。本文建立博弈模型分析了大股东和中小股东的行为,给出大股东获取控制权收益的条件,并就如何防止其侵害中小股东利益提出相应建议。
关键词:
股权融资 控制权收益 博弈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邓建平 曾勇
本文用控股股权和非控股股权转让的溢价差来估计我国控制权的私人利益,发现我国的控制权私人利益约为17%,负债率和转让比例对于控股股权转让溢价和非控股股权转让溢价有不同的影响,公司规模和股权转让溢价存在负相关关系。进一步分析发现,控股股东的控制力、股权离散度和控股股权转让溢价存在正相关关系,同时股权制衡度越低,控股股权转让溢价越高。没有发现高管持股比例对控股股权转让溢价存在影响的证据。
关键词:
大股东 控制权私人利益 股权结构 溢价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王俊秋
公司治理研究的最新成果说明,股权集中和家族控制才是全球公司股权结构的主导形态。当公司的股权高度集中,存在控制性股东的情况下,股权结构对公司治理表现出两种相反的效应,即利益趋同效应和利益侵占效应。此时,公司主要的代理问题是大、小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获取控制权的私人利益成为大股东盈余管理的主要动机。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刘少波
现有文献将控制权收益定性为大股东对中小股东利益的侵害,这一定性扭曲了大股东侵害的实质,导致了一系列无法解释的理论和现实问题。本文对现有研究中关于控制权收益和大股东侵害的理论作出了修正,指出并论证了控制权收益是控制权成本的补偿,是控制权的风险溢价,它的实现载体是控制权作用于公司治理绩效改进所产生的增量收益,它与大股东侵害无关。本文进一步提出超控制权收益这一新概念,对其内涵和外延及其与控制权收益的本质差异作出了界定和分析,解构了大股东的利益结构,指出大股东侵害的实质是攫取超控制权收益。在此基础上,本文对大股东侵害小股东利益作出了新的理论解释。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刘亚莉 于丽娟 刘山湄
控股股东与非控股股东的减持行为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并不一致。研究表明,大股东减持行为对公司经营绩效的影响与大股东减持幅度有关,在减持幅度较大时,大股东减持行为与公司经营绩效显著负相关,控股股东的减持行为与公司经营绩效显著负相关;在减持幅度较小时,控股股东的减持行为对经营绩效有正面影响。在国有控股公司中大股东减持幅度及控股股东减持与经营绩效显著负相关,但在非国有控股公司中这种关系并不显著。非控股股东的减持行为与股权集中度对经营绩效的影响均不显著。本文建议从会计监管的角度来规范和引导大股东减持幅度及国有控股公司的控股股东减持行为,以降低大股东减持行为对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的负面影响。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徐菁 黄珺
大股东控制企业一方面有助于降低股东与经营者之间的代理成本,提高公司价值,另一方面也伴随着大股东对中小股东利益的掠夺。相应地,公司的控制权收益可以分为共享收益和私有收益两大部分。为限制控股股东对中小股东利益的掠夺,应当建立起激励相容的大股东与中小股东对控制权共享收益的分享机制,增加大股东对共享收益的分享份额,同时,通过完善独立董事制度、审计委员会制度、强化对大股东行为的法律约束机制等措施控制大股东对公司的掏空行为。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叶会 李善民
文章利用2006-2010年发生的大宗股权交易事件,对大股东获取控制权利益行为进行分析。研究结论表明,大股东在所有权结构中的控制能力越强,能够获取的控制权利益水平就越高,但是与非控股大股东相比,处于控股地位的大股东更倾向于以私有收益的方式实现控制权利益;与非国有股东相比,国有性质的股东更倾向于以私有收益的方式实现控制权利益;较好的市场环境能够有效抑制获取控制权私利行为,尤其是对控股大股东和国有性质股东获取私利行为的作用程度和效果更明显。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吴斌 翁恺宁
本文通过文献综述来阐明大股东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首先论证了大股东存在的普遍性,并指出了控制权的共享收益与私人收益是股权结构集中化与大股东出现的主要动力;然后从正反两方面探讨了大股东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指出尽管大股东有动力和能力来监督管理层,但是它们也会对小股东进行掠夺;最后明确了大股东的掠夺是中国最严峻的公司治理问题,因而大股东(股权集中)并不一定有助于改善公司治理。
关键词:
激励薪酬 公司接管 控制权私人收益 掠夺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白云霞 林秉旋 王亚平 吴联生
负债的公司治理作用是公司财务研究的重要问题。已有文献探讨了负债在股权分散公司中的公司治理作用,而在股权集中公司中负债对大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代理问题的影响,已有的经验证据相当有限。本文以我国国有控制权转移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负债在股权集中公司中的治理作用。研究发现,负债与大股东的利益侵占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相对于国有控股公司来说,私有公司的负债水平更高,其原因在于私有大股东通过负债对中小股东利益的侵占程度高于国有大股东。本文提供了负债与大股东利益侵占之间关系的直接证据,揭示了大股东通过负债侵占中小股东利益的行为,以及所有权性质对大股东通过负债侵占小股东利益行为的影响。
关键词:
负债 大股东利益侵占 私有化 控制权转移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刘茂平
大股东获取控制权需要付出相应的成本,这些成本应该得到补偿,在公司治理实践中大股东有获得这种回报即控制权收益的正当要求。同时,由于大股东的控制优势,他们可能会利用公司治理、法律机制等不完善的治理环境侵害其他投资者的利益而获得超控制权收益。本文计量了这两种收益,修正了既有文献所认为的控制权私人收益就是大股东侵害的观点,对大股东公司治理机制提出建议。
关键词:
控制权收益 超控制权收益 补偿 侵占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邓汉超
在公司运营中,大股东相对于小股东拥有股权上的优势和控制公司经营活动的知识优势,于是大股东能获取控制权私有收益。尽管公司经营者的信息优势对大股东形成制衡,公司外部控制权市场也对大股东形成竞争威胁,大股东控制权私有收益依然能在公司合约范围内一直存在,其原因是大股东能通过改变对经营者的支付以满足经营者的激励和参与条件,而大股东控制权成本的存在又使得任何外部控制权竞争者都不可能消除大股东控制权私有收益。大股东控制权私有收益是一种信息租金和权力租金的结合体,是各方利益博弈的均衡选择。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申尊焕
基于经济人的假设,本文认为大股东所具有的需求的两重性、角色的两重性、监督的两重性是大股东取得公司控制权的真正原因;控制权收益在实质上既包括对大股东监督成本的补偿,也包括大股东对中小股东利益的侵害,但在大股东的监督努力没有得到补偿的公司治理实践中,控制权收益只表现为大股东侵害。因此,为防止并降低大股东对中小股东利益的侵害,就应在理论上承认大股东的监督行为,并在实践中对其监督成本进行补偿、对其监督行为予以奖励。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