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5979)
- 2023(22926)
- 2022(19535)
- 2021(18256)
- 2020(15504)
- 2019(35404)
- 2018(34830)
- 2017(66422)
- 2016(36339)
- 2015(40559)
- 2014(40029)
- 2013(39559)
- 2012(36475)
- 2011(32838)
- 2010(32897)
- 2009(30783)
- 2008(30738)
- 2007(27118)
- 2006(24019)
- 2005(21676)
- 学科
- 济(146534)
- 经济(146339)
- 业(118094)
- 管理(115887)
- 企(102754)
- 企业(102754)
- 方法(66690)
- 数学(55919)
- 数学方法(55234)
- 财(46003)
- 农(43079)
- 中国(39549)
- 业经(38551)
- 制(34274)
- 务(30252)
- 财务(30165)
- 财务管理(30109)
- 农业(29062)
- 学(28700)
- 企业财务(28644)
- 贸(28230)
- 贸易(28215)
- 易(27463)
- 地方(25889)
- 银(25569)
- 银行(25499)
- 理论(24386)
- 行(24368)
- 技术(24247)
- 融(24146)
- 机构
- 学院(517669)
- 大学(517472)
- 济(212098)
- 经济(207760)
- 管理(202134)
- 研究(174915)
- 理学(173816)
- 理学院(171924)
- 管理学(168914)
- 管理学院(167974)
- 中国(136548)
- 京(110182)
- 科学(107192)
- 财(102972)
- 农(91293)
- 所(88600)
- 财经(81191)
- 研究所(80158)
- 中心(79705)
- 业大(78969)
- 江(77475)
- 经(74014)
- 农业(71840)
- 北京(69529)
- 经济学(64438)
- 范(64001)
- 院(63350)
- 师范(63276)
- 州(61385)
- 财经大学(60314)
- 基金
- 项目(346548)
- 科学(272560)
- 基金(253353)
- 研究(248905)
- 家(222656)
- 国家(220809)
- 科学基金(189275)
- 社会(158446)
- 社会科(150272)
- 社会科学(150235)
- 省(133660)
- 基金项目(132986)
- 自然(124365)
- 自然科(121517)
- 自然科学(121484)
- 自然科学基金(119350)
- 教育(114142)
- 划(113191)
- 资助(105468)
- 编号(99398)
- 成果(80804)
- 重点(77832)
- 部(76713)
- 发(72905)
- 创(72530)
- 课题(68908)
- 创新(67503)
- 科研(66561)
- 国家社会(65857)
- 教育部(65641)
- 期刊
- 济(234151)
- 经济(234151)
- 研究(153089)
- 中国(100521)
- 学报(85677)
- 农(83866)
- 财(82394)
- 管理(78352)
- 科学(77271)
- 大学(65161)
- 学学(61866)
- 农业(56922)
- 融(51720)
- 金融(51720)
- 教育(50585)
- 技术(44303)
- 财经(40727)
- 业经(38504)
- 经济研究(37688)
- 经(34957)
- 业(31736)
- 问题(30391)
- 技术经济(25622)
- 版(25523)
- 贸(25412)
- 科技(24094)
- 统计(24038)
- 理论(23585)
- 现代(23333)
- 世界(22672)
共检索到77468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吴国鼎
分红监管政策对于两权分离度与现金分红之间的关系具有调节效应。笔者以2004—2018年中国沪深A股市场中上市企业的相关数据,从样本总体以及区分监管政策类型、企业所有制类型、企业所处地区市场化程度等维度,实证检验了两权分离度对企业现金分红的影响及其间分红监管政策发挥的调节效应。检验结果证实:两权分离度对企业现金分红有负向影响,但是半强制分红政策削弱了这种负向影响;区分所有制类型检验证实,半强制分红政策对国有企业中两权分离度与现金分红之间关系的调节效应更大;区分企业所处地区市场化程度检验证实,半强制分红政策对低市场化程度地区之企业两权分离度与现金分红之间关系的调节效应更大;实施差异化分红政策增强成长期企业中两权分离度与现金分红之间的负向关系,削弱成熟期企业中两权分离度与现金分红之间的负向关系。本文的研究结论拓展了宏观经济政策下的企业代理理论,能够为改进监管政策以及提高公司治理水平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窦炜 刘星
通过构建一个大股东控制条件下的企业投资行为决策的模型,针对所有权集中条件下的企业不同控制权配置形态与非效率投资行为的关系进行分析和研究,并利用1999—2006年间我国上市公司的样本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在大股东绝对控股条件下,企业的过度投资行为会随着大股东持股比例的增加而不断缓解,与所有权比例呈负相关关系,而投资不足则与所有权比例呈现出正相关关系;在多个大股东共同控制条件下,企业的非效率投资行为会根据多个大股东之间的监督或共谋而呈现出不同:当多个大股东互相监督时,企业的过度投资行为将得到缓解,而投资不足加强;而当多个大股东互相共谋,形成股东联盟时,企业过度投资行为将会加强,而投资不足缓解。
关键词:
所有权集中 控制权配置 非效率投资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侯丽 钟田丽
本文以2005-2013年中小板上市公司为样本数据,实证检验了终极控制股东所有权和控制权分离度与债务融资之间的负相关关系;并实证研究了终极控制股东所有权和控制权分离度与公司外部治理机制的交互作用对债务融资的影响。结果发现:信息披露质量越高越能减弱终极控制股东所有权和控制权分离度与债务融资之间的负相关关系,抑制其规避债务融资的行为;较高的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却加重了终极控制股东所有权和控制权分离度与债务融资之间负相关的关系,增强其规避债务融资的行为;产品市场竞争强度对终极控制股东规避债务融资的抑制作用不明显。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白云霞 林秉旋 王亚平 吴联生
负债的公司治理作用是公司财务研究的重要问题。已有文献探讨了负债在股权分散公司中的公司治理作用,而在股权集中公司中负债对大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代理问题的影响,已有的经验证据相当有限。本文以我国国有控制权转移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负债在股权集中公司中的治理作用。研究发现,负债与大股东的利益侵占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相对于国有控股公司来说,私有公司的负债水平更高,其原因在于私有大股东通过负债对中小股东利益的侵占程度高于国有大股东。本文提供了负债与大股东利益侵占之间关系的直接证据,揭示了大股东通过负债侵占中小股东利益的行为,以及所有权性质对大股东通过负债侵占小股东利益行为的影响。
关键词:
负债 大股东利益侵占 私有化 控制权转移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李富荣
一、引言伯利和米恩斯早在1932年在他们的名著《现代公司和私有财产》中,从美国非金融公司中挑选了规模最大的200家进行分析,提出了股权分散的假设,即所有权与控制权两权分离(下文称为两权分离)。公司的大部分所有权分散在各中小股东之间,而控制权则被管理者所掌握,从而引发了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然而,纵观1980年以后的股权结构的相关研究,却发现了与前者不同的观点,大部分国家的上市公司中,其控制权与所有权并未向前者所说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张华 张俊喜 宋敏
本文考察了我国民营上市企业所有权、控制权以及二者的分离对企业的影响。我们发现,民营上市企业的最终控制人大多采用金字塔方式从而以用较少的投资控制较多的股份。与所有权和控制权分离情况严重的东亚地区的其他9个国家和地区相比,我国民营上市企业的两权分离更大。两权的分离造成了企业价值的下降。我们的结论指出,民营企业的所有权和控制权应该尽量保持相若,且应避免所有者和管理者合一这一经营管理方式。
关键词:
两权分离 监督效应 隧道效应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高宏进一
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利用金字塔式股权结构实现自身控制权与现金流权的分离,依靠控制权占用企业发展资金来满足私有收益,影响企业的研发投入。本文选取2012~2017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进行回归分析,发现控股股东两权分离对企业研发投入有负向效应,进一步地,股权制衡呈现削弱这种负向效应,控股股东两权分离现象在民营企业中更明显,而股权性质对这种负向效应没有显著影响。最后就针对解决"第二类代理问题"提出建议。
关键词:
两权分离 研发投入 股权制衡 产权所有制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马磊 徐向艺
以中国"股权分置改革第一股"——三一重工为研究对象,采用案例研究的方法,对三一重工的公司治理绩效和控制性大股东的所有权、控制权以及两权分离度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三一重工的最终控制大股东所持有的的所有权(现金流量权)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其进行"隧道挖掘"的行为,起到了利益汇聚的激励效应,并且随着其所有权比例的上升,公司治理绩效随之提高。同时,三一重工的最终控制大股东虽然通过采用金字塔控股结构分离所有权与控制权,用较少的所有权掌握大部分的控制权,但是两权分离并没有降低上市公司的治理绩效,即两权分离并未产生隧道挖掘的防御效应。但是激励效应和防御效应均不显著。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诚达
多个异质大股东并存的股权构成对公司治理和绩效有着重要的影响,这是国有企业混合制改革过程中常常被忽视的深层次结构化问题。以2011年至2016年上市的国有竞争类公司为样本,整合前十大股东中的国有、外资、民营和自然人四类股东的持股比例,选择企业规模作为异质门槛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发现非国有大股东集中度和制衡度对企业绩效的影响都存在双重门槛效应,且从正到负地递减,结果显示:混改能促进改善大部分国企的绩效,但提升集中度和制衡度对于较大规模的国企绩效产生不利影响。研究结论为国企混改的顶层设计和分类指导提供了理论支持,丰富了股权结构对公司治理影响的相关研究。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牟伟明
由于两类代理问题的存在,企业成本费用与业务量之间的增减变动可能会呈现出粘性特征。从代理成本角度出发,以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为对比样本探讨所有权性质对费用粘性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无论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都存在费用粘性,相比于民营企业,国有企业费用粘性程度更大,且费用粘性主要体现在管理费用粘性上。不同所有权性质的大股东控制对费用粘性是有差异的:民营企业控股股东持股比例的提高有利于抑制管理费用粘性,而国有企业的实证结果则相反。无论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提高股权制衡度都有利于抑制负面的管理费用粘性。应进一步优化国有股权结构,增强决策科学性;加强费用支出管理,控制相关费用过快增长。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王鹏 周黎安
本文从最终控制人的角度,根据2001-2004年中国A股市场数据,研究了控股股东的控制权和现金流权(即所有权)对公司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控股股东的控制权有负的“侵占效应”,现金流权则有正的“激励效应”;控制权的“侵占效应”强于现金流权的“激励效应”;随着两者分离程度的增加,公司绩效将下降,并体现出递增的边际效应。本文进一步从资金占用的角度验证了控股股东控制权和现金流权的这两种效应。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董红星
从供给与需求的角度就大股东控制对会计稳健性的影响进行理论分析,并引入股权结构变量,对Basu(1997)模型、Ball和Shivakumar(2005)模型进行修正后,通过构建一个检验体系,对大股东控制与会计稳健性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显示,大股东控制与会计稳健性显著负相关,而且这种负相关关系并不对控制人性质敏感。这一结果表明,在我国这样的新兴市场中,股权结构对会计稳健性具有显著影响,大小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已经成为我国上市公司中日益突出的代理问题,不管是在国有控股还是在非国有控股公司,大股东控制都具有显著的"壕沟防御效应"。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周平
本文以半强制分红政策颁布后六年间的样本为观测值,研究现金股利迎合对股权融资效率的影响,以评价半强制分红政策的有效性。研究发现,半强制分红政策具有两面性:采取现金股利迎合提高了股权融资的资金配置效率,但降低了股权资金的交易效率。区分是否刻意迎合后发现:刻意迎合现金股利的公司既不能提高股权资金交易效率,也不能提高股权资金的配置效率。本文最后分别对内外部管理者提出了监管建议。
[期刊] 财会通讯(学术版)
[作者]
吴艾莉
本文以2002年沪深股市1170家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了大股东控制的公司资本结构的选择行为,以及公司治理结构是否能够遏制大股东的偏好。结果发现,资产负债率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显著负相关,即大股东控制的上市公司会更多地选择权益资本融资而不是负债融资。在第一大股东治理结构下,独立董事、审计委员会、外部审计等公司治理机制均失去应有的监控功能。
关键词:
大股东控制 资本结构 公司治理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李豫湘 屈欢
本文基于双重委托代理关系,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在大股东扮演监督角色和侵占角色的情况下,大股东控制权对股权激励政策的影响;然后运用我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2010~2012年的财务数据对这一影响进行经验检验。研究结论表明:要使股票期权有效发挥激励作用,这一激励政策最好在股权分散型公司实施,如果在股权集中型公司实施,则必须考虑大股东扮演的不同角色,从而采取不同对策。
关键词:
股权激励 大股东控制权 监督 侵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