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287)
- 2023(13528)
- 2022(11864)
- 2021(11120)
- 2020(9470)
- 2019(21700)
- 2018(21587)
- 2017(41668)
- 2016(22880)
- 2015(25660)
- 2014(25592)
- 2013(25335)
- 2012(23227)
- 2011(20882)
- 2010(20763)
- 2009(19369)
- 2008(19101)
- 2007(16839)
- 2006(14889)
- 2005(13452)
- 学科
- 济(86969)
- 经济(86826)
- 管理(72319)
- 业(66270)
- 企(57781)
- 企业(57781)
- 方法(40031)
- 数学(34302)
- 数学方法(33914)
- 财(27641)
- 农(22184)
- 中国(21834)
- 制(21416)
- 学(20412)
- 业经(20059)
- 务(18276)
- 财务(18206)
- 财务管理(18168)
- 企业财务(17363)
- 地方(15836)
- 体(14919)
- 理论(14903)
- 贸(14550)
- 贸易(14541)
- 农业(14426)
- 银(14221)
- 和(14211)
- 银行(14165)
- 易(14127)
- 环境(13907)
- 机构
- 大学(327448)
- 学院(322724)
- 管理(127828)
- 济(125115)
- 经济(122240)
- 理学(110393)
- 理学院(109145)
- 研究(109033)
- 管理学(107292)
- 管理学院(106702)
- 中国(81309)
- 京(70450)
- 科学(68059)
- 财(62042)
- 所(55555)
- 农(53942)
- 研究所(50253)
- 业大(49630)
- 财经(48738)
- 中心(48714)
- 江(47755)
- 北京(44727)
- 经(44245)
- 农业(42386)
- 范(41083)
- 师范(40599)
- 院(39678)
- 州(38331)
- 经济学(37043)
- 财经大学(36428)
- 基金
- 项目(220760)
- 科学(172802)
- 基金(160774)
- 研究(159589)
- 家(140951)
- 国家(139811)
- 科学基金(119502)
- 社会(99335)
- 社会科(93979)
- 社会科学(93952)
- 省(85517)
- 基金项目(85413)
- 自然(79386)
- 自然科(77502)
- 自然科学(77479)
- 自然科学基金(76108)
- 教育(72847)
- 划(72685)
- 资助(66510)
- 编号(64606)
- 成果(53340)
- 重点(49310)
- 部(48793)
- 创(45705)
- 发(45606)
- 课题(44435)
- 创新(42706)
- 制(42636)
- 科研(42496)
- 教育部(41693)
- 期刊
- 济(139044)
- 经济(139044)
- 研究(97148)
- 中国(63567)
- 学报(54985)
- 财(49786)
- 科学(49276)
- 农(49154)
- 管理(48602)
- 大学(41520)
- 学学(39084)
- 教育(35295)
- 农业(33650)
- 融(29293)
- 金融(29293)
- 技术(26779)
- 财经(24523)
- 业经(21660)
- 经济研究(21171)
- 经(20699)
- 问题(17863)
- 业(17279)
- 图书(16767)
- 理论(16595)
- 科技(15830)
- 版(15765)
- 实践(15185)
- 践(15185)
- 技术经济(15048)
- 现代(14484)
共检索到4783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邓建平 曾勇
本文用控股股权和非控股股权转让的溢价差来估计我国控制权的私人利益,发现我国的控制权私人利益约为17%,负债率和转让比例对于控股股权转让溢价和非控股股权转让溢价有不同的影响,公司规模和股权转让溢价存在负相关关系。进一步分析发现,控股股东的控制力、股权离散度和控股股权转让溢价存在正相关关系,同时股权制衡度越低,控股股权转让溢价越高。没有发现高管持股比例对控股股权转让溢价存在影响的证据。
关键词:
大股东 控制权私人利益 股权结构 溢价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徐菁 黄珺
大股东控制企业一方面有助于降低股东与经营者之间的代理成本,提高公司价值,另一方面也伴随着大股东对中小股东利益的掠夺。相应地,公司的控制权收益可以分为共享收益和私有收益两大部分。为限制控股股东对中小股东利益的掠夺,应当建立起激励相容的大股东与中小股东对控制权共享收益的分享机制,增加大股东对共享收益的分享份额,同时,通过完善独立董事制度、审计委员会制度、强化对大股东行为的法律约束机制等措施控制大股东对公司的掏空行为。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邓汉超
在公司运营中,大股东相对于小股东拥有股权上的优势和控制公司经营活动的知识优势,于是大股东能获取控制权私有收益。尽管公司经营者的信息优势对大股东形成制衡,公司外部控制权市场也对大股东形成竞争威胁,大股东控制权私有收益依然能在公司合约范围内一直存在,其原因是大股东能通过改变对经营者的支付以满足经营者的激励和参与条件,而大股东控制权成本的存在又使得任何外部控制权竞争者都不可能消除大股东控制权私有收益。大股东控制权私有收益是一种信息租金和权力租金的结合体,是各方利益博弈的均衡选择。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王维钢 谭晓雨
本文对我国大股东控制权争夺博弈的主要特征进行分析,描述了控制权争夺的若干主要方式,并阐明了股权分置改革以来中国上市公司控制权争夺监管法律制度的变迁。本文构建了大股东控制权争夺的博弈模型,通过理论分析,认为随着股东拥有的股份增加,企业经营者从公司内部进行控制的收益也在增强;股东趋向于提高本身拥有的股份份额,从而适度规避风险。应规范控制权争夺的法律与监管制度,使不良管理者得到替换,高效管理者才能得以充分发挥,相关利益者合法权益得到切实保护。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王俊秋
公司治理研究的最新成果说明,股权集中和家族控制才是全球公司股权结构的主导形态。当公司的股权高度集中,存在控制性股东的情况下,股权结构对公司治理表现出两种相反的效应,即利益趋同效应和利益侵占效应。此时,公司主要的代理问题是大、小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获取控制权的私人利益成为大股东盈余管理的主要动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申尊焕
基于经济人的假设,本文认为大股东所具有的需求的两重性、角色的两重性、监督的两重性是大股东取得公司控制权的真正原因;控制权收益在实质上既包括对大股东监督成本的补偿,也包括大股东对中小股东利益的侵害,但在大股东的监督努力没有得到补偿的公司治理实践中,控制权收益只表现为大股东侵害。因此,为防止并降低大股东对中小股东利益的侵害,就应在理论上承认大股东的监督行为,并在实践中对其监督成本进行补偿、对其监督行为予以奖励。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刘少波
现有文献将控制权收益定性为大股东对中小股东利益的侵害,这一定性扭曲了大股东侵害的实质,导致了一系列无法解释的理论和现实问题。本文对现有研究中关于控制权收益和大股东侵害的理论作出了修正,指出并论证了控制权收益是控制权成本的补偿,是控制权的风险溢价,它的实现载体是控制权作用于公司治理绩效改进所产生的增量收益,它与大股东侵害无关。本文进一步提出超控制权收益这一新概念,对其内涵和外延及其与控制权收益的本质差异作出了界定和分析,解构了大股东的利益结构,指出大股东侵害的实质是攫取超控制权收益。在此基础上,本文对大股东侵害小股东利益作出了新的理论解释。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徐光伟
对控制权私人收益作了新的理论解释,并进一步提出了大股东的控制权成本需要得到合理的补偿,大股东侵害小股东的实质是攫取超控制权私利。私有非货币性收益是对大股东控制权成本的补偿且对小股东无害的最好选择。增加大股东掏空行为成本可以有效遏止大股东攫取超控制权私利。
关键词:
大股东 控制权成本 超控制权私利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何丹 朱建军
本文从我国证券市场的特点和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特点出发,分析了在股权分置下和存在控股股东对中小股东的利益侵占时股权融资活动对控股股东股权价值的影响,然后对融资成本的定义进行拓展,计量出我国上市公司控股股东的股权融资成本和债务融资成本,指出控股股东的股权融资成本远远低于其债务融资成本是我国上市公司存在强烈股权融资偏好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
控制权私人收益 控股股东 融资成本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郝颖 刘星 林朝南
基于资本投资形成控制权收益的理论阐释,结合我国上市公司大股东攫取控制权收益的自利动机和市场风险分析,本文以2001-2005年沪深两市A股市场发生了非流通股交易的公司作为考察对象,从固定资产投资和股权投资两个方面对大股东的控制权收益攫取进行了实证研究,并进行了稳健性检验。研究发现,大股东不仅通过资本投资形成了控制权收益,而且资本投资规模越高,增加等量资本投资所攫取的控制权收益越低;尽管通过股权投资攫取控制权收益的隐秘性较高、成本较低,但由于增加了控制链的代理层级,控制性股东的收益占有程度也较低;大股东的自利性资本投资行为不仅挤占了中小投资者的共享利益,而且形成了从增加资本投资、形成更高控制权收...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袁卫秋
近年来,关于大股东与小股东之间的代理冲突成了学术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问题。然而,纵观这些文献可以发现,几乎所有的研究都是仅仅局限于冲突的双方,即仅仅局限于股权融资的主体,而将企业资金来源的另一重要渠道的债务主体———债权人几乎完全置于一边了。与此同时,学术研究中通常认为债务融资对企业具有积极的治理效应,即利用债务融资降低股权融资的代理成本,从而可以提升企业的价值。为此,本文提出一个重要的思想并从理论上对其进行了证明,即在债权人的利益得到保护的条件下,债权人有可能保持沉默,坐视大股东对小股东的利益侵占行为,甚至与大股东合谋来共同侵占小股东的利益。笔者通过对模型的进一步分析表明,大股东与债权人的合谋行...
关键词:
大股东 小股东 债权人 控制权升水 合谋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刘茂平
大股东获取控制权需要付出相应的成本,这些成本应该得到补偿,在公司治理实践中大股东有获得这种回报即控制权收益的正当要求。同时,由于大股东的控制优势,他们可能会利用公司治理、法律机制等不完善的治理环境侵害其他投资者的利益而获得超控制权收益。本文计量了这两种收益,修正了既有文献所认为的控制权私人收益就是大股东侵害的观点,对大股东公司治理机制提出建议。
关键词:
控制权收益 超控制权收益 补偿 侵占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杨淑娥 王映美
现有研究表明,大股东会利用其控制权来"掏空"上市公司,从而荻取控制权私有收益。本文时控制权私有收益的大小做出计量,并从股权特征和董事会特征两个方面研究了其对控制权私有收益的影响。研究表明:股权集中度越高、大股东对董事会控制度越高,越容易引发大股东的"掏空"行为,从而攫取控制权私有收益;股权制衡度对"掏空"行为的抑制作用尚未发挥出来,不能有效抑制大股东控制权私有收益的攫取;在大股东单位任职的董事比例越大,且董事长由大股东单位派出能够使控制权私有收益水平高企。笔者建议将股权制衡度作为公司治理的关键和学者们研究的重点。
关键词:
大股东 控制权私有收益 影响因素 掏空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黄玮婷
文章通过2006年到2008年间我国国有上市公司大宗股权交易的数据,对国有上市公司和非国有上市公司股权交易中的溢价问题进行对比,并对其中的控制权私人利益进行了度量。研究发现,在股权转让过程中国有上市公司比非国有上市公司存在更高的控制权私人利益水平,国有控股不利于中小股东利益的保护。
关键词:
国有股权 控制权私人利益 投资者保护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白云霞 林秉旋 王亚平 吴联生
负债的公司治理作用是公司财务研究的重要问题。已有文献探讨了负债在股权分散公司中的公司治理作用,而在股权集中公司中负债对大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代理问题的影响,已有的经验证据相当有限。本文以我国国有控制权转移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负债在股权集中公司中的治理作用。研究发现,负债与大股东的利益侵占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相对于国有控股公司来说,私有公司的负债水平更高,其原因在于私有大股东通过负债对中小股东利益的侵占程度高于国有大股东。本文提供了负债与大股东利益侵占之间关系的直接证据,揭示了大股东通过负债侵占中小股东利益的行为,以及所有权性质对大股东通过负债侵占小股东利益行为的影响。
关键词:
负债 大股东利益侵占 私有化 控制权转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