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916)
2023(15751)
2022(13449)
2021(12328)
2020(10730)
2019(24429)
2018(24041)
2017(46938)
2016(25088)
2015(28287)
2014(28079)
2013(27650)
2012(25212)
2011(22553)
2010(22365)
2009(20900)
2008(21086)
2007(18603)
2006(15855)
2005(14216)
作者
(70127)
(59065)
(58758)
(56027)
(37390)
(28329)
(26887)
(22880)
(22122)
(20893)
(19943)
(19851)
(18513)
(18416)
(18305)
(18257)
(17709)
(17427)
(17076)
(16930)
(14350)
(14274)
(14224)
(13323)
(13264)
(13175)
(13091)
(12740)
(11820)
(11443)
学科
(106341)
经济(106194)
管理(83025)
(77727)
(66781)
企业(66781)
方法(54622)
数学(48845)
数学方法(48346)
(34624)
(26420)
中国(24551)
(24386)
(23036)
财务(22981)
财务管理(22930)
业经(22411)
企业财务(21954)
(18899)
贸易(18893)
(18376)
(17811)
地方(17445)
(17352)
金融(17347)
(17334)
银行(17303)
农业(17083)
(16593)
(16333)
机构
大学(362392)
学院(360096)
(153337)
经济(150386)
管理(146130)
理学(127233)
理学院(126026)
管理学(124062)
管理学院(123387)
研究(111396)
中国(86403)
(75553)
(72878)
科学(64369)
财经(60522)
(55060)
(53811)
(53781)
中心(53622)
(52276)
业大(50519)
研究所(48382)
经济学(48363)
财经大学(45369)
北京(44906)
经济学院(43959)
(42888)
师范(42442)
农业(42226)
(41135)
基金
项目(244152)
科学(195371)
基金(182626)
研究(177573)
(157449)
国家(156218)
科学基金(136988)
社会(116857)
社会科(111066)
社会科学(111036)
基金项目(96829)
(93899)
自然(88742)
自然科(86800)
自然科学(86778)
自然科学基金(85291)
教育(83076)
(79014)
资助(74525)
编号(70487)
成果(56499)
(56181)
重点(54409)
(51515)
(50194)
教育部(49396)
国家社会(49257)
(48959)
创新(48273)
人文(48027)
期刊
(159309)
经济(159309)
研究(101601)
中国(63403)
(62228)
管理(53129)
学报(51823)
科学(48794)
(47170)
大学(40677)
学学(38706)
(35369)
金融(35369)
农业(31449)
技术(31080)
教育(30945)
财经(30757)
(26212)
经济研究(26178)
业经(25344)
问题(21246)
统计(18561)
技术经济(18011)
财会(17531)
理论(17471)
(17451)
(17285)
(16798)
(16764)
商业(16525)
共检索到5153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叶松勤  徐经长  
本文以我国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结合我国特殊的制度背景,从投资效率角度研究机构投资者对大股东控制权私利的治理效应,以及机构投资者与大股东控制在公司治理方面的交互作用。结果发现,大股东持股比例与非效率投资呈正相关,但在两类不同产权公司中存在差异;机构持股变化在两类公司中均与非效率投资呈显著负相关,但其程度在非国有公司更为显著。这一结果表明机构投资者能有效抑制大股东的非效率投资行为,但其在国有公司中的治理效应受到限制。文章的研究结论对进一步推进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提升企业投资效率及决策质量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同时也为我国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的相关决策提供依据。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张婉君  
研究了2003~2005年间中国证券市场中大股东控制背景下机构投资者持股与上市公司资本支出水平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我国机构投资者能够积极发挥监督治理作用,减少控股股东占用公司资金的行为,进而提高公司资本支出水平,保护中小股东的利益。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彭丁  
我国上市公司国家控股与控股集中的特殊制度背景是引发控股股东与中小投资者代理冲突的导火索,如何有效地解决这一代理问题是公司治理的核心。本文基于上述治理环境,以控制权结构为研究载体,利用2005—2008年深交所上市公司的数据,考察了机构投资者的治理效应。研究发现:(1)无论在国有和非国有公司,机构制衡均与公司绩效显著正相关,但这种制衡效应在非国有公司更为突出;(2)在国有公司,机构投资者持股与公司业绩之间呈倒U型的曲线关系,但在非国有公司,机构投资者持股与公司业绩呈正相关线性关系;(3)进一步研究发现,机构持股对国有公司的倒U绩效影响受制于公司控股集中度,随着控股股东控股比例提高,机构持股的边际...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辛立国  易茂安  
本文旨在提供一个对大股东控制下的公司治理实践差异的理论解释。在缺乏有效保护中小股东利益的外部法律,并且存在政府对证券市场发展"托市"行为的基础上,较低的公司治理绩效和证券市场的表面繁荣可以共存。公司治理模式选择的方向不在于公司股权的分散化,而在于政府改变对证券市场发展的特殊偏好。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吴先聪  张健  胡志颖  
大股东与小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是随着现代企业的发展而产生并不断演化的。大股东利用控制权编织的关联网络进行非公平交易成为侵占中小股东利益的主要手段,也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本文从不同特征的机构投资者入手,研究了独立与非独立机构投资者、长期与短期机构投资者对大股东关联交易掏空行为的抑制作用,进而讨论了在终极控制人不同的国有企业和家族企业中机构投资者的作用是否不同。实证结果表明,只有与公司没有业务联系、受政府干预少的独立机构投资者和持股时间较长的机构投资者才能有效限制关联交易中大股东的掏空行为。而且,在体制内的国有企业中,机构投资者能有效减少大股东关联交易中的利益侵占,但是,在以血缘和亲缘等纽带关系维系...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吴军  
本文对我国机构投资者如何影响公司投资效率进行探讨与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机构投资者在参与公司治理中能够发挥监督约束的作用,有效地降低公司的投资不足和投资过度;公司的第一大股东由于持股比例较高,具备信息优势,能够缓解信息不对称和代理问题,进而监督管理层作出科学的投资决策,抑制公司的投资过度和投资不足行为。而且,机构投资者和第一大股东在抑制公司投资过度和投资不足行为上的作用是相互替代的。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李传宪  黄雅宁  
基于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2008-2014年的数据,本文运用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我国机构投资者持股与上市公司被出具持续经营审计意见之间的关系,并依据我国上市公司大股东控制和国有控股的现状,分组检验大股东控制与国有控股对这两者之间关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越高,上市公司被出具持续经营审计意见的概率越小。这种现象只在大股东非绝对控制和非国有控股的上市公司中存在,这表明大股东控制和国有控股抑制了机构投资者对公司持续经营能力的治理作用。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孙光国  刘爽  赵健宇  
本文利用我国A股上市公司2009-2012年的数据,从应计项目盈余管理和真实活动盈余管理两个方面分析机构投资者持股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并结合我国上市公司“一股独大”的实际情况,采用分组检验方法进一步验证了大股东控制对二者作用机制的影响。研究发现,上市公司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同盈余管理程度呈显著的负相关性;在将样本依据控股股东持股比例分组后,这种负相关性在大股东非绝对控制组中仍然成立,而在绝对控制组中则不成立;进一步检验发现,机构投资者持股对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的抑制作用在非国有上市公司中更为显著。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王箐  
我国公司治理中一直存在控股股东一股独大的问题,控股股东的自利行为严重地影响了公司的健康成长,而对于规避这一弊端的讨论并没有形成有效的解决办法。本文通过引入机构投资者作为外部持股股东,探讨了机构投资者制衡控股股东对公司经营决策的单方面控制的重要作用,从而为政策制定者制定公司治理政策提供决策参考。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何非  
投资是拉动企业经济增长的动力,高效率的投资会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但在现实中由于投资意愿偏误和决策失误等因素的影响,非效率投资问题广泛存在。文章选取2010—2019年沪深A股上市企业作为研究样本,运用实证分析方法探究大股东控制力、公司治理与非效率投资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公司治理机制质量越高,企业的非效率投资程度越低;大股东控制力越强,企业的非效率投资程度越高;大股东控制力会显著削弱公司治理对企业非效率投资的抑制作用。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耿志民  
本文对机构股东治理的机制及其对公司治理效率的影响进行了系统分析,指出机构投资者作为大股东在“内部控制”和“公司控制权市场”公司治理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机构投资者的积极行为及其对公司治理结构模式改革趋同的推动,将使公司所有权和控制权在分离基础上实现局部的统一,机构投资者因此成为解决公司控制权难题的制度解。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丁振松  齐鲁骏  
民营上市公司原控制人做出退出控制地位的决定后,到真正退出之前,具有加剧掏空的机会主义行为动机和能力。研究结果表明,民营上市公司关联交易在控制权转移发生前一年时显著增加。进一步分析发现,机构投资者持股对上述掏空现象有抑制作用。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马德芳  张艺馨  温振华  
本文选取2006~2011年我国沪深两市几乎所有实施定向增发的非金融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利用大样本数据把大股东控制和投资者情绪对定向增发折价的影响进行全面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在一级市场中,当大股东参与认购时,其能够获取定向增发的折价水平就比较高,机会主义动机越强,折价水平越高,大股东控制作用比较明显;在二级市场中,投资者情绪与定向增发折价也存在正相关关系,投资者情绪高低显著影响折价水平的大小;最后,本文也发现大股东控制作用也受到投资者情绪的影响,在牛市下大股东控制作用容易导致发生掏空行为,在熊市及震荡市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侠  马忠  
本文基于大股东掏空问题以及机构投资者的治理作用,利用手工整理的机构投资者调研数据,实证考察了机构调研对大股东掏空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机构投资者调研能够有效抑制大股东对上市公司的掏空;并且,这种抑制作用在公司治理水平较低或有形资产比重较高时更加显著;进一步地,股权制衡和大股东对上市公司董监高的控制程度会显著地影响机构调研与大股东掏空的关系;此外,在考虑内生性问题以及替换大股东掏空的度量方法之后,研究结论依然稳健。本文的研究表明,机构投资者调研能够削弱大股东的信息优势,有效监督和约束其私利行为,保护中小投资者权益。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李志军  徐寿福  
本文基于理性经济人的假设和控制性大股东利益最大化的角度,通过建立理论模型分析了终极控股股东持股比例、两权分离度和投资者法律保护程度对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的影响,以及他们之间的交互关系,并采用我国2004-2010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本文研究发现,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与终极控股股东持股比例和投资者法律保护程度显著正相关,且二者之间存在替代关系,即投资者法律保护程度越高,终极控股股东持股对企业现金股利支付水平的边际影响越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