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882)
- 2023(10101)
- 2022(8647)
- 2021(7830)
- 2020(6568)
- 2019(14328)
- 2018(14381)
- 2017(27438)
- 2016(14708)
- 2015(16031)
- 2014(15431)
- 2013(14907)
- 2012(13412)
- 2011(12101)
- 2010(12231)
- 2009(11926)
- 2008(11746)
- 2007(10551)
- 2006(9421)
- 2005(8833)
- 学科
- 济(58131)
- 经济(58039)
- 管理(53669)
- 业(47962)
- 企(41373)
- 企业(41373)
- 方法(24623)
- 财(22581)
- 数学(21732)
- 数学方法(21537)
- 制(17029)
- 农(15559)
- 务(15227)
- 财务(15199)
- 财务管理(15174)
- 中国(14584)
- 企业财务(14564)
- 业经(13491)
- 体(11825)
- 农业(10469)
- 环境(10146)
- 体制(10136)
- 银(10125)
- 银行(10109)
- 融(10094)
- 金融(10089)
- 地方(9651)
- 行(9593)
- 划(9328)
- 技术(9246)
- 机构
- 学院(204770)
- 大学(203878)
- 济(86901)
- 经济(85171)
- 管理(80725)
- 理学(69389)
- 理学院(68759)
- 管理学(67736)
- 管理学院(67355)
- 研究(64655)
- 中国(50634)
- 财(46517)
- 京(41117)
- 科学(36018)
- 财经(35853)
- 经(32454)
- 所(31408)
- 江(30583)
- 中心(29814)
- 农(27942)
- 研究所(27738)
- 经济学(27154)
- 财经大学(26643)
- 业大(26046)
- 北京(25511)
- 州(24562)
- 经济学院(24420)
- 范(23983)
- 师范(23737)
- 院(23343)
- 基金
- 项目(134378)
- 科学(107657)
- 研究(100483)
- 基金(99644)
- 家(85416)
- 国家(84762)
- 科学基金(74441)
- 社会(66572)
- 社会科(63359)
- 社会科学(63345)
- 基金项目(52435)
- 省(52118)
- 自然(46850)
- 教育(46336)
- 自然科(45728)
- 自然科学(45718)
- 自然科学基金(44943)
- 划(43169)
- 编号(41058)
- 资助(40060)
- 成果(33353)
- 制(31169)
- 部(30579)
- 重点(30006)
- 创(28822)
- 发(28217)
- 国家社会(28154)
- 课题(27231)
- 教育部(27061)
- 创新(27023)
共检索到3104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柳建华 魏明海 郑国坚
在我国资本市场上,上市公司与其控股股东之间的关联投资是一种常见的投资现象,也是一种重要的关联交易形式。本文从"效率促进"和"转移资源"的视角对我国大股东控制下的上市公司关联投资进行分析。以2002 ̄2004年的样本数据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上市公司的关联投资与企业绩效呈现负相关关系,关联投资并未增加企业价值,而是成为控股股东转移上市公司资源的一种渠道。进一步,当上市公司前一年发实施了IPO或SEO,EBIT较高时,关联投资与企业绩效呈现负相关关系;而当上市公司ROE为负或3年平均ROE在6% ̄8%之间时,关联投资与企业绩效显著正相关,说明控股股东会根据上市公司可供转移的资源多寡,通过关联投资将...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谢振莲 吕聪慧
本文试图梳理以往对大股东控制下的关联交易的研究,从关联交易与股权结构的相关关系、大股东控制下的关联交易的原因分析、以及遏制大股东的掏空行为的对策三个角度来探讨以往的研究,以求对后续研究有所帮助。
关键词:
关联交易 股权结构 对策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吴国鼎
大股东控制企业的债务融资能够对大股东掏空产生影响。笔者以2004—2018年中国沪深A股市场中剔除了金融类等特殊类型企业后的上市公司数据,运用中介效应检验方法,从样本总体、区分借款期限以及企业所有制类型三重维度,实证检验了大股东控制企业的债务融资究竟是抑制了大股东掏空还是便利了大股东掏空。从样本总体实证检验发现:大股东控制企业通过增加借款进而导致了大股东掏空的增加。从区分借款期限实证检验发现:缘于还款期限以及对大股东的约束程度不同,短期借款和长期借款呈现不同效应。具体而言,两权分离度越高,企业短期借款越少,大股东掏空相应减少;两权分离度越高,企业长期借款越多,对大股东掏空的限制也越多。从区分企业异质性实证检验发现:由于经营机制以及受监管程度的不同,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的债务融资效应存在差异。其中,国有企业中短期和长期借款的中介效应都显著,而民营企业中短期和长期借款的中介效应都不显著。本研究运用中介效应检验方法通过实证检验,证实了大股东控制下的债务融资对大股东掏空所产生的影响。研究结论拓展了企业代理理论以及债务融资理论,能够为规范中国的债务融资市场和推进国有银行的商业化改革以及提高公司治理水平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大股东 两权分离度 债务融资 掏空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何非
投资是拉动企业经济增长的动力,高效率的投资会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但在现实中由于投资意愿偏误和决策失误等因素的影响,非效率投资问题广泛存在。文章选取2010—2019年沪深A股上市企业作为研究样本,运用实证分析方法探究大股东控制力、公司治理与非效率投资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公司治理机制质量越高,企业的非效率投资程度越低;大股东控制力越强,企业的非效率投资程度越高;大股东控制力会显著削弱公司治理对企业非效率投资的抑制作用。
关键词:
大股东控制力 公司治理 非效率投资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窦炜 刘星
通过构建一个大股东控制条件下的企业投资行为决策的模型,针对所有权集中条件下的企业不同控制权配置形态与非效率投资行为的关系进行分析和研究,并利用1999—2006年间我国上市公司的样本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在大股东绝对控股条件下,企业的过度投资行为会随着大股东持股比例的增加而不断缓解,与所有权比例呈负相关关系,而投资不足则与所有权比例呈现出正相关关系;在多个大股东共同控制条件下,企业的非效率投资行为会根据多个大股东之间的监督或共谋而呈现出不同:当多个大股东互相监督时,企业的过度投资行为将得到缓解,而投资不足加强;而当多个大股东互相共谋,形成股东联盟时,企业过度投资行为将会加强,而投资不足缓解。
关键词:
所有权集中 控制权配置 非效率投资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步丹璐 文彩虹 李衍霖
控制性投资能提高内部资本运营效率,但也可能增加代理问题。运用2007—2019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采取动态双重差分模型检验国有控制权转移对控制性投资的影响及其机制的结果表明:国有控制权转移促进了控制性投资,国有控制权转移主要通过控股股东掏空效应来增加控制性投资,多个大股东对国有控制权转移的控制性投资促进效应具有负向治理作用。进一步分析发现,国有控制权转移的公司通过控制性投资实现了行业变更和规模扩张,但其更倾向于高溢价控制性投资且扩张效益较低。此外,国有控制权转移对控制性投资的影响存在明显的时间滞后效应。上述研究结论从控股股东掏空效应和多个大股东治理效应的视角,揭示了国有控制权转移是影响公司控制性投资的重要因素,不仅为投资者等利益相关者甄别公司控制性投资行为提供了经验证据,还为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中股权设计提供了政策参考。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孙文龙 林琳
我国上市最基本的代理问题是大股东和中小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文章就以大股东控制下的公司为前提,通过考察大股东跨期最优条件下的投资行为与股利行为。发现随着投资者保护的增加或者控股股东持股比例的增加,公司会减少过度投资同时增加股利的发放。随着公司再融资次数和数量的增加,会刺激公司增加投资。该结论为已有的实证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
控股股东 跨期最优 投资 股利分配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郝颖 刘星 林朝南
基于资本投资形成控制权收益的理论阐释,结合我国上市公司大股东攫取控制权收益的自利动机和市场风险分析,本文以2001-2005年沪深两市A股市场发生了非流通股交易的公司作为考察对象,从固定资产投资和股权投资两个方面对大股东的控制权收益攫取进行了实证研究,并进行了稳健性检验。研究发现,大股东不仅通过资本投资形成了控制权收益,而且资本投资规模越高,增加等量资本投资所攫取的控制权收益越低;尽管通过股权投资攫取控制权收益的隐秘性较高、成本较低,但由于增加了控制链的代理层级,控制性股东的收益占有程度也较低;大股东的自利性资本投资行为不仅挤占了中小投资者的共享利益,而且形成了从增加资本投资、形成更高控制权收...
[期刊] 财会通讯(理财版)
[作者]
宋力 陈光
公司控制权的转移是对较为稀缺的控制权资源和原来上市公司的股权配置状况进行重新安排的行为。对公司控制权转移的作用和效果进行评价,主要是看该控制权转移行为是否有效地提高了公司价值并降低了代理成本。本文拟通过分析控制权转移前后控股股东获取控制权收益的私有部分和共享部分比例的变化,构建控股股东"边际代理比率",并以此作出从代理成本角度对公司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丁振松 齐鲁骏
民营上市公司原控制人做出退出控制地位的决定后,到真正退出之前,具有加剧掏空的机会主义行为动机和能力。研究结果表明,民营上市公司关联交易在控制权转移发生前一年时显著增加。进一步分析发现,机构投资者持股对上述掏空现象有抑制作用。
关键词:
控制权转移 关联交易 大股东掏空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窦欢 陆正飞
本文采用2007~2012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考察上市公司存放在集团财务公司的关联存款的影响因素及其经济后果。研究发现,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与关联存款占现金的比重呈现U型关系,即当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较低时,关联存款占现金的比重随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增加而减少,而当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较高时,关联存款占现金的比重会随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增加而增加。进一步考察发现,与关联存款占比低的上市公司相比,关联存款占现金比重高的上市公司现金持有价值显著更低。
关键词:
大股东控制 关联存款 现金持有价值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张婉君
研究了2003~2005年间中国证券市场中大股东控制背景下机构投资者持股与上市公司资本支出水平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我国机构投资者能够积极发挥监督治理作用,减少控股股东占用公司资金的行为,进而提高公司资本支出水平,保护中小股东的利益。
关键词:
大股东控制 机构投资者 投资者保护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顾乃康 邓剑兰 陈辉
从理论上通过将控制大股东的持股比例内生化到实物期权模型中,从而构建了消极抑或积极控制大股东的动态投资决策模型。通过理论构模与数值模拟,我们发现,控制大股东的侵占行为在投资者保护不力或控制大股东初始持股比例较低时会对企业的投资决策造成较大的扭曲,并导致投资时机提前即发生过度投资;在控制了大股东的侵占行为后,消极的控制大股东所造成的投资决策扭曲程度更高。在实证检验的基础上,我们发现大股东参与权益再融资的积极程度确实与企业的过度投资呈负相关性。通过加强投资者法律保护、适当提高控制大股东的初始持股比例、鼓励控制大股东积极参与增发或配股可有效地抑制由控制大股东的侵占行为所引起的过度投资。
关键词:
投资决策 控制大股东 实物期权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余颖
本文从全球公司治理的演变趋势入手 ,在总结国内外学者关于大股东控制型公司治理的论述基础上 ,研究了大股东控制型公司的治理效率 ,提出了大股东控制型公司治理符合公司治理进化方向的观点 ,文章最后结合我国国有股减持的政策背景 ,就我国公司治理结构的转轨方向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江伟 沈艺峰
本文考察了控制我国上市公司的大股东对公司资本结构的选择。研究结果表明:在负债没有发挥控制作用的情况下,控制上市公司的大股东出于剥削的动机,会利用上市公司下属的子公司进行更多的负债融资,从而控制更多的公司资源,对外部投资者进行更多的剥削;而且大股东的持股比例、审计质量和公司类别都会对大股东利用上市公司下属的子公司进行更多负债融资的行为产生影响。
关键词:
大股东 剥削 负债融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