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755)
2023(14183)
2022(12531)
2021(11750)
2020(9903)
2019(22409)
2018(22365)
2017(43228)
2016(23416)
2015(26173)
2014(25653)
2013(25079)
2012(22620)
2011(20309)
2010(20217)
2009(18914)
2008(18455)
2007(16133)
2006(14185)
2005(12634)
作者
(64932)
(53759)
(53566)
(50864)
(34403)
(25820)
(24196)
(20850)
(20410)
(19264)
(18411)
(17932)
(16895)
(16835)
(16528)
(16446)
(16157)
(15932)
(15399)
(15345)
(13300)
(13133)
(12856)
(12241)
(12029)
(11998)
(11934)
(11892)
(10756)
(10518)
学科
(86820)
经济(86682)
管理(75926)
(69653)
(61454)
企业(61454)
方法(40512)
数学(34888)
数学方法(34510)
(29343)
(22476)
中国(21531)
(21510)
业经(20749)
(20436)
财务(20362)
财务管理(20326)
企业财务(19350)
(17808)
(16174)
贸易(16164)
地方(15769)
(15726)
理论(15112)
(15044)
农业(14525)
(14246)
(14239)
银行(14201)
技术(14069)
机构
大学(324575)
学院(323997)
管理(130509)
(125237)
经济(122406)
理学(113201)
理学院(112026)
管理学(110176)
管理学院(109589)
研究(102785)
中国(77643)
(68147)
(63145)
科学(62373)
(50598)
财经(50021)
(46859)
中心(46705)
(46620)
业大(46027)
研究所(45542)
(45347)
北京(42952)
(41116)
师范(40722)
(38186)
(37385)
财经大学(37342)
经济学(37051)
农业(36536)
基金
项目(220205)
科学(173619)
研究(163656)
基金(160063)
(137800)
国家(136650)
科学基金(118819)
社会(102407)
社会科(96981)
社会科学(96960)
(85944)
基金项目(85316)
自然(77479)
自然科(75655)
自然科学(75639)
教育(75416)
自然科学基金(74273)
(71910)
编号(67929)
资助(65572)
成果(55165)
重点(48705)
(48598)
(46335)
课题(45870)
(45474)
(43680)
创新(43149)
项目编号(42819)
教育部(42303)
期刊
(138103)
经济(138103)
研究(96354)
中国(59970)
(51346)
管理(48838)
学报(48681)
科学(44511)
(42724)
大学(37320)
教育(36185)
学学(35122)
(30118)
金融(30118)
农业(29478)
技术(27067)
财经(24656)
业经(23555)
经济研究(22190)
(20766)
问题(17219)
理论(16605)
图书(16200)
财会(15215)
实践(15201)
(15201)
科技(15130)
(14642)
现代(14630)
(14624)
共检索到4702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姚汝洪  
从"经济人"假设来看,只有买壳方预期到买壳上市有利可图,才会存在买壳上市行为;只有买壳并购方的获得的收益超过所付出的成本,并且卖壳方有退出的意愿,双方协调后,才能实现买壳上市。本文以广发证券为案例,分析买壳上市的运作方案及财富流动;通过二级市场股价变化及财务绩效变化分析买壳上市后财富的重新分配。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孙文龙  林琳  
我国上市最基本的代理问题是大股东和中小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文章就以大股东控制下的公司为前提,通过考察大股东跨期最优条件下的投资行为与股利行为。发现随着投资者保护的增加或者控股股东持股比例的增加,公司会减少过度投资同时增加股利的发放。随着公司再融资次数和数量的增加,会刺激公司增加投资。该结论为已有的实证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谢振莲  吕聪慧  
本文试图梳理以往对大股东控制下的关联交易的研究,从关联交易与股权结构的相关关系、大股东控制下的关联交易的原因分析、以及遏制大股东的掏空行为的对策三个角度来探讨以往的研究,以求对后续研究有所帮助。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郝颖  刘星  林朝南  
基于资本投资形成控制权收益的理论阐释,结合我国上市公司大股东攫取控制权收益的自利动机和市场风险分析,本文以2001-2005年沪深两市A股市场发生了非流通股交易的公司作为考察对象,从固定资产投资和股权投资两个方面对大股东的控制权收益攫取进行了实证研究,并进行了稳健性检验。研究发现,大股东不仅通过资本投资形成了控制权收益,而且资本投资规模越高,增加等量资本投资所攫取的控制权收益越低;尽管通过股权投资攫取控制权收益的隐秘性较高、成本较低,但由于增加了控制链的代理层级,控制性股东的收益占有程度也较低;大股东的自利性资本投资行为不仅挤占了中小投资者的共享利益,而且形成了从增加资本投资、形成更高控制权收...
[期刊] 财会通讯(学术版)  [作者] 牛成喆  张涛  慈佳  
大量的研究表明,我国上市公司存在着强烈的股权再融资偏好,与西方财务理论融资顺序相悖。一方面上市公司利用与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从股票市场募集大量的资金;另一方面募集资金被大股东占用现象严重,使得不少上市公司成为"空壳"公司,严重影响了公司的经营状况。本文从我国特殊的股权成本、股权结构以及利益相关者的角度出发,对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偏好的成因进行了分析研究。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贾钢  李婉丽  
本文采用2006年至2011年增发上市公司为样本,分析了控股股东控制权对公司选择增发方式的影响,结果表明:公开增发有助于维护控股股东的控制权优势和控制权结构稳定,而定向增发降低了控股股东的控制权优势、并减少了控股股东的现金流权与控制权的分离度。控股股东的控制权优势越高时,公司更倾向于选择定向增发,而且控制权较小的控股股东在控制权优势越高时更可能推动公司进行定向增发。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蔡吉甫  
本文根据Johnson等(2000)提出的"隧道效应"理论,以我国沪深两市2001年—2003年所有实施了配股和增发的155家非金融类A股上市公司作为样本,采用系统的方法研究了股权再融资过程中的盈余管理、融资后的资金使用效率和大股东非经营性占用上市公司资金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居于控制地位的大股东,一方面利用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的资格从中小股东手中融入巨额的资本,获取了大量可供其掠夺的控制性资源;另一方面,则凭借其对上市公司的控制权通过资金占用的方式将上市公司所筹集的资金转移到自己的手中,以此侵占中小股东的利益。同时,我国以董事会为核心的公司内部控制系统并未能有效地阻止大股东的此种掠夺行为,...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秦志敏  王雅梅  
国内学者主要从股价变动、公司绩效、定向增发、盈余管理等视角来研究大股东的行为及其效应,本文则将视角锁定在公司财务困境的状况来研究大股东的利益侵占与利益协同理论。本文运用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运用主成分分析法,从公司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成长能力四个方面,计算得到一个能综合衡量公司财务困境状况的得分Y值,作为衡量公司财务困境状况的指标,从股权集中情况、股权制衡情况两个方面研究大股东控制与财务困境的关系。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赵国宇  
我国证券市场融资规律与新优序融资顺序理论不符,用大股东利益掏空行为可以合理解释。以2008-2010年间增发、配股、债务融资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实证检验大股东控制、股权融资偏好与利益掏空行为的内在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第一大股东控制下实施股权融资的上市公司其盈余管理幅度、关联交易水平与资金占用程度更高,导致公司市场价值更低;大股东利用股权融资行为实现了控制权隐性收益和财富转移。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吴国鼎  
大股东控制企业的债务融资能够对大股东掏空产生影响。笔者以2004—2018年中国沪深A股市场中剔除了金融类等特殊类型企业后的上市公司数据,运用中介效应检验方法,从样本总体、区分借款期限以及企业所有制类型三重维度,实证检验了大股东控制企业的债务融资究竟是抑制了大股东掏空还是便利了大股东掏空。从样本总体实证检验发现:大股东控制企业通过增加借款进而导致了大股东掏空的增加。从区分借款期限实证检验发现:缘于还款期限以及对大股东的约束程度不同,短期借款和长期借款呈现不同效应。具体而言,两权分离度越高,企业短期借款越少,大股东掏空相应减少;两权分离度越高,企业长期借款越多,对大股东掏空的限制也越多。从区分企业异质性实证检验发现:由于经营机制以及受监管程度的不同,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的债务融资效应存在差异。其中,国有企业中短期和长期借款的中介效应都显著,而民营企业中短期和长期借款的中介效应都不显著。本研究运用中介效应检验方法通过实证检验,证实了大股东控制下的债务融资对大股东掏空所产生的影响。研究结论拓展了企业代理理论以及债务融资理论,能够为规范中国的债务融资市场和推进国有银行的商业化改革以及提高公司治理水平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张秀梅  
文章选取2005年1235家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作为样本,建立模型实证审计意见与大股东控制力的关系。发现非标准审计意见与大股东控制力正相关,与股权分置改革和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负相关;ST公司、重亏公司、资产负债率较高的公司更容易获得非标准审计意见。本文政策建议为:限制金字塔多层和交叉多重持股;实行国有股缩股和累退投票制度;规定更合理的股东大会决议的最低股权数;审计师应更加关注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并出具恰当的审计意见。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潘杰  
本文研究了存在大股东代理问题下的并购财富效应及其形成机理,通过理论分析发现,大股东发起的收购行为通常导致并购方及其关联企业的总利润减少,竞争对手的利润增加,消费者剩余减少。尽管收购活动对并购方而言没有创造价值,但并购事件依然发生。这是因为收购后控制性股东将偏袒他拥有现金流权相对较多的企业,而侵害其他企业小股东利益。本文的研究成果对制定收购监管规则及小股东保护制度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俊秋  
基于两权分离的理论分析框架,本文以上市公司大股东的资金占用行为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大股东控制下的所有权特征和董事会特征与资金占用行为之间的关系。我们的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大股东的资金占用行为与其持股比例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关系,与其他股东持股比例显著负相关,由国有企业集团控制的上市公司大股东更容易占用上市公司资金;当上市公司关键管理人员在大股东兼职时,强化了大股东对上市公司的控制,便利了其资金占用行为;但是目前,独立董事还不能有效抑制大股东的利益侵占行为。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张祥建  刘建军  徐晋  
本文从公司控制链微观结构的视角研究了大股东的终极控制与掠夺行为。金字塔式控股结构和交叉持股是大股东实现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分离的两种重要方式 ,并造成了大股东对小股东掠夺的强烈动机。通过建立一个模型分析了大股东掠夺行为产生的机理 ,大股东能够用较少的现金流权来实现对公司的实质控制是掠夺行为产生的本质原因 ,从而攫取更多的控制权私人收益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潘杰  
本文研究了存在大股东代理问题下的并购财富效应及其形成机理,通过理论分析发现,大股东发起的收购行为通常会导致并购方及其关联企业的总利润减少,竞争对手的利润增加,消费者剩余减少。尽管收购活动对并购方而言没有创造价值,但并购事件依然发生。这是因为收购后控制性股东将偏袒他拥有现金流权相对较多的企业,而侵害其他企业小股东利益。另外,如果大股东在对手企业中的初始持股比例越高,其实施并购的动机越强。本文的研究成果对制定收购监管规则及小股东保护制度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