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860)
- 2023(16258)
- 2022(13634)
- 2021(12802)
- 2020(11047)
- 2019(24833)
- 2018(24520)
- 2017(47774)
- 2016(25420)
- 2015(28255)
- 2014(27619)
- 2013(27317)
- 2012(24686)
- 2011(21565)
- 2010(21773)
- 2009(20376)
- 2008(20586)
- 2007(18344)
- 2006(15899)
- 2005(14331)
- 学科
- 济(108047)
- 经济(107900)
- 业(105954)
- 管理(97557)
- 企(96233)
- 企业(96233)
- 方法(52956)
- 财(48251)
- 数学(43932)
- 数学方法(43526)
- 业经(32074)
- 农(31834)
- 务(30911)
- 财务(30867)
- 财务管理(30799)
- 企业财务(29431)
- 制(27666)
- 中国(26429)
- 农业(22078)
- 技术(22015)
- 体(20248)
- 策(18827)
- 理论(18484)
- 地方(18148)
- 划(18009)
- 银(17587)
- 体制(17586)
- 银行(17574)
- 和(17496)
- 贸(17312)
- 机构
- 学院(352663)
- 大学(349206)
- 济(154146)
- 经济(151462)
- 管理(148800)
- 理学(128426)
- 理学院(127343)
- 管理学(125742)
- 管理学院(125056)
- 研究(103106)
- 中国(86160)
- 财(84446)
- 京(70282)
- 财经(63417)
- 经(57713)
- 科学(55955)
- 江(53212)
- 中心(49459)
- 农(48625)
- 所(48255)
- 经济学(47741)
- 财经大学(47016)
- 业大(45367)
- 北京(43488)
- 经济学院(43237)
- 商学(42310)
- 研究所(42131)
- 商学院(41956)
- 州(41272)
- 经济管理(39287)
- 基金
- 项目(229099)
- 科学(185448)
- 研究(172311)
- 基金(171664)
- 家(145147)
- 国家(143893)
- 科学基金(128943)
- 社会(114496)
- 社会科(108894)
- 社会科学(108871)
- 基金项目(90785)
- 省(88924)
- 自然(81721)
- 自然科(79956)
- 自然科学(79940)
- 教育(79410)
- 自然科学基金(78641)
- 划(72847)
- 资助(69691)
- 编号(67995)
- 成果(54323)
- 创(53086)
- 部(52556)
- 重点(50079)
- 制(48853)
- 创新(48810)
- 国家社会(47978)
- 发(47466)
- 教育部(46956)
- 人文(46431)
- 期刊
- 济(169357)
- 经济(169357)
- 研究(106271)
- 财(75432)
- 中国(67713)
- 管理(61986)
- 农(44731)
- 科学(42966)
- 学报(42051)
- 融(38188)
- 金融(38188)
- 大学(35417)
- 学学(33832)
- 财经(33185)
- 技术(32855)
- 农业(30238)
- 教育(29062)
- 经(28324)
- 业经(28249)
- 经济研究(27161)
- 问题(21821)
- 财会(21459)
- 技术经济(19732)
- 会计(19690)
- 业(18785)
- 贸(17210)
- 现代(17171)
- 商业(16803)
- 统计(16751)
- 策(16564)
共检索到5301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杨风 吴晓晖
以深圳证券交易市场2009-2014年创业板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检验了大股东控制、异地财务独董与公司创新之间的关系。实证检验的结果显示:大股东持股比例与公司研发投资之间显著负相关,表明我国上市公司存在大股东治理问题,抑制了公司的创新。进一步,在区分是否聘请异地财务独董的情况下,研究显示,异地财务独董对大股东持股比例和研发投资的关系产生了显著影响,促进了公司的创新。表明异地财务独董能够起到一定的监督治理作用。
关键词:
大股东控制 异地财务独董 研发投资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杨风 吴晓晖
以深圳证券交易市场2009-2014年创业板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检验了大股东控制、异地财务独董与公司创新之间的关系。实证检验的结果显示:大股东持股比例与公司研发投资之间显著负相关,表明我国上市公司存在大股东治理问题,抑制了公司的创新。进一步,在区分是否聘请异地财务独董的情况下,研究显示,异地财务独董对大股东持股比例和研发投资的关系产生了显著影响,促进了公司的创新。表明异地财务独董能够起到一定的监督治理作用。
关键词:
大股东控制 异地财务独董 研发投资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朱磊 孙成 王春燕 徐晓彤
依据代理理论和资源基础理论,本文选取2011~2016年创业板上市公司作为样本,实证分析大股东股权质押行为对企业创新投资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大股东进行股权质押融资不利于企业创新投资,并且企业创新投资会随质押比例的提高而降低,在尽可能控制内生性问题后结论依然成立。进一步区分股东异质性后发现,大股东股权质押对企业创新投资的负向影响,存在于非国有控股企业组以及高持股比例组。研究表明,大股东股权质押后出于维护控制权地位的考虑,会产生风险规避倾向和掏空动机,从而影响企业的创新投资水平。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赵浩亮 黄苏华
本文以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20132015年的数据为样本,研究大股东股权质押产生的控制权转移风险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股东股权质押会制约企业的研发投入,金融发展在缓解融资方的融资压力的同时,可以减弱大股东股权质押对企业研发投入产生的不利影响。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赵浩亮 黄苏华
本文以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2013~2015年的数据为样本,研究大股东股权质押产生的控制权转移风险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股东股权质押会制约企业的研发投入,金融发展在缓解融资方的融资压力的同时,可以减弱大股东股权质押对企业研发投入产生的不利影响。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彭丁
我国上市公司国家控股与控股集中的特殊制度背景是引发控股股东与中小投资者代理冲突的导火索,如何有效地解决这一代理问题是公司治理的核心。本文基于上述治理环境,以控制权结构为研究载体,利用2005—2008年深交所上市公司的数据,考察了机构投资者的治理效应。研究发现:(1)无论在国有和非国有公司,机构制衡均与公司绩效显著正相关,但这种制衡效应在非国有公司更为突出;(2)在国有公司,机构投资者持股与公司业绩之间呈倒U型的曲线关系,但在非国有公司,机构投资者持股与公司业绩呈正相关线性关系;(3)进一步研究发现,机构持股对国有公司的倒U绩效影响受制于公司控股集中度,随着控股股东控股比例提高,机构持股的边际...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张林 谷丰
党的十八大报告党明确提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同时提出"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基于生命周期及熊彼特创新理论,对创新能力强的创业板企业的技术创新动态能力进行评价,并对创业板20102013年面板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创业板的上市公司兼具高收益和高风险的特征,处在不同生命周期阶段,表现为不一样的技术投入、产出、转化能力以及财务效应;不同时期技术投资效率对创业板财务绩效的影响也具有差异性。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张林 谷丰
党的十八大报告党明确提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同时提出"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基于生命周期及熊彼特创新理论,对创新能力强的创业板企业的技术创新动态能力进行评价,并对创业板2010~2013年面板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创业板的上市公司兼具高收益和高风险的特征,处在不同生命周期阶段,表现为不一样的技术投入、产出、转化能力以及财务效应;不同时期技术投资效率对创业板财务绩效的影响也具有差异性。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斌 毛聚 张晨宇
作为公司资源的核心提供者和公司治理的重要参与者,大股东联盟对整个公司发起、运营和管理等均具有重要作用。基于股东资源观,以声誉资本为切入点,以创业板公司IPO前后事件为考察场景,利用2009—2016年创业板IPO样本上市前3年至2020年相关数据,实证检验了大股东联盟作为股东资源的核心提供者在中国公司中的作用。研究发现:(1)在IPO前的发起设立环节,控股股东声誉资本越强,吸附其他发起人异质性资源的概率越大,即大股东联盟的资源效应越强;(2)在IPO过程中,大股东联盟的资源效应越强,IPO抑价越低、长期市场表现越好;(3)在IPO之后,控股股东声誉资本越强,大股东联盟的合作持续性越强。研究表明,控股股东在IPO场景中的积极作用体现为对其他股东资源的强大吸附能力和大股东联盟合作的稳定性,这些作用均对公司治理产生了深远影响。因此,在发起设立和定向增发阶段,或者具体到国企“混改”情景,公司选择潜在外部股东时应以股东资源的异质互补、大股东联盟的治理协同、未来发展的价值可期为根本,实现公司价值创造。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吕惠聪
本文以2004年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的508家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考察了大股东控制、审计监督与信息披露质量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信息披露质量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显著正相关,与审计意见显著正相关,与是否设立审计委员会正相关,但不显著。这说明大股东控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信息披露质量,同时审计师在公司信息披露中起到了一定的监督作用。
关键词:
大股东控制 信息披露 审计委员会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雒敏
以2004~2006年的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了债务融资及其结构对大股东利益侵占行为的影响,从而揭示出我国上市公司中股东—债权人冲突和负债作为治理机制所带来的经济后果。研究结果显示,虽然债务融资总体上对大股东侵占行为没有治理效果,但债务融资中的银行债务及短期借款能够对大股东的利益侵占行为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按最终控制人性质进行分组检验的结果表明,商业信用、银行债务与短期借款在非国有控股公司中能够对大股东的利益侵占行为起到更好的治理作用,而长期债务在非国有控股公司和国有控股公司中不但没有起到治理作用,反而加剧了大股东的利益侵占。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侯晓红
笔者结合我国上市公司配股制度,以1998年~2003年的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样本,以我国上市公司大股东占款为研究对象,实证分析了上市公司配股与大股东资源侵占的关系。结果表明,当上市公司处在配股前三年时,为了达到配股要求,大股东对上市公司的资金侵占减少;但当配股融资完成后,大股东的这种约束行为消失。这证明了我国上市公司大股东在配股前的资金支持行为与配股后的资金占用行为。
关键词:
公司治理 大股东控制 支持行为 侵占行为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余渡 逯东 杨丹
本文基于创业板上市公司的预期创新投入和创新能力,深入研究了原始股激励这一最具有激励力度的分配方案的动因及其后果。研究发现,首先,从动因看,企业上市后的预期创新投入力度越大,其在上市前就越重视向核心员工分配原始股,即会给核心员工分配更大比例的原始股;其次,从后果看,更大比例的原始股激励能够促进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且当公司本地人力资本市场发育程度较好或属于高新技术企业时,原始股激励对企业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更强。进一步基于获得原始股激励的员工的职位差异发现,仅有向高管团队员工提供原始股激励才能有效提升企业创新能力,而向其他职位员工(如监事会成员、核心技术员工和中层管理者)分配原始股的激励效果则有限。在当前强调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资本市场大力推动科创板的背景下,本文的研究结论为社会各方如何把握企业的创新能力提供了原始股权激励这一新的观察视角。
关键词:
原始股激励 创新投入 创新能力 创业板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谢赤 王利君
文章以深圳证券市场创业板上市公司为样本,从短时间窗口的视角考察其大股东减持的时机选择以及减持后的市场反应。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创业板上市公司大股东在减持时进行了精准的时机选择;而市场认为大股东减持传递出公司估值偏高、业绩不佳的信号,对此表现出强烈的负面反应。进一步研究发现,控股股东在减持过程中获得的超额收益高于非控股股东;低账面市值比公司股东获得的超额收益高于高账面市值比公司股东;高市盈率公司股东获得的超额收益高于低市盈率公司股东;绩差公司股东获得的超额收益高于绩优公司股东;小规模公司股东获得的超额收益高于大规模公司股东。基于此,从加强监管、完善信息披露等角度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
创业板 大股东减持 时机选择 市场反应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张鸣 郭思永
本文考察了大股东控制下的上市公司定向增发折价及其价值影响,以探求定向增发是否是上市公司的控股大股东进行财富转移的一种工具。研究发现:大股东的机会主义行为动机是影响上市公司进行定向增发的重要因素,上市公司定向增发的折价水平和大股东认购比例共同决定了大股东是否从上市公司转移财富及其转移财富的多寡。本文结论对投资者投资决策,政府部门进一步完善定向增发监管政策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定向增发 财富转移 折价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我国上市公司大股东控制与财务困境关系研究
上市公司大股东减持效应研究——来自A股的经验证据
大股东控股、报酬契约与合谋掏空——来自民营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A股公司财务重述的大股东自利动机——来自2003~2009年的经验证据
控制权转移、超控制权与大股东利益侵占——来自上市公司高管变更的经验证据
境外股东持股对大股东利益侵占约束——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大股东控制、利益侵占与现金股利——来自股权分置改革后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大股东控制、财务杠杆与公司价值——国有及民营上市公司治理的比较研究
控制权转移、企业绩效与大股东利益侵占——来自上市公司高管变更的经验证据
企业集团金字塔式控制结构与大股东掏空行为研究——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