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396)
2023(9234)
2022(7843)
2021(7379)
2020(6139)
2019(13682)
2018(13192)
2017(26447)
2016(14414)
2015(15959)
2014(15771)
2013(15192)
2012(14125)
2011(12609)
2010(12990)
2009(12384)
2008(12758)
2007(11601)
2006(10635)
2005(10024)
作者
(38209)
(32020)
(31706)
(30427)
(20622)
(15016)
(14514)
(12060)
(11958)
(11729)
(10787)
(10608)
(10322)
(10295)
(10294)
(9718)
(9540)
(9460)
(9308)
(9189)
(7960)
(7727)
(7704)
(7298)
(7194)
(7151)
(7091)
(7076)
(6339)
(6137)
学科
管理(57566)
(54043)
(53090)
经济(52988)
(49157)
企业(49157)
(26590)
方法(21611)
(20836)
数学(18685)
(18524)
财务(18492)
数学方法(18481)
财务管理(18458)
企业财务(17780)
(15063)
(14979)
中国(13610)
业经(13428)
体制(13248)
(11747)
(10945)
贸易(10938)
(10807)
银行(10802)
(10754)
(10258)
(10129)
金融(10127)
(9546)
机构
学院(202136)
大学(201369)
(87366)
经济(85552)
管理(81473)
理学(69210)
理学院(68619)
管理学(67826)
管理学院(67428)
研究(64668)
中国(53257)
(50464)
(40853)
财经(37795)
(34279)
科学(32834)
(31655)
(31034)
中心(30083)
财经大学(28112)
研究所(26798)
经济学(26444)
北京(26053)
(25184)
(24590)
(23653)
经济学院(23637)
商学(23431)
商学院(23216)
(23113)
基金
项目(123488)
科学(99774)
研究(95578)
基金(92121)
(77448)
国家(76789)
科学基金(68017)
社会(63038)
社会科(59899)
社会科学(59885)
基金项目(47522)
(46272)
教育(44430)
自然(42261)
自然科(41305)
自然科学(41298)
自然科学基金(40620)
编号(39068)
(38982)
资助(38042)
成果(33741)
(30499)
(29411)
重点(27335)
课题(26949)
(26448)
教育部(26408)
(26116)
国家社会(25875)
人文(25726)
期刊
(103214)
经济(103214)
研究(66558)
(44066)
中国(41556)
管理(33993)
(27111)
金融(27111)
(24033)
科学(23605)
学报(23418)
教育(20262)
财经(19910)
大学(19756)
学学(18612)
(16865)
经济研究(16501)
业经(16059)
技术(16012)
农业(15597)
问题(12789)
财会(12236)
(11982)
会计(11461)
国际(11007)
理论(9936)
现代(9779)
世界(9703)
(9601)
技术经济(8947)
共检索到3203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刘锴  纳超洪  
选取2007~2013年上市公司国内并购和跨国并购数据,实证检验中国上市公司跨国并购决策中大股东的股权代理问题和公司内外部治理机制对跨国并购决策中股权代理问题的治理效应。研究发现:上市公司的跨国并购决策中存在大股东代理问题,国有上市公司和大股东持股比例越高的公司越不愿意进行跨国并购;股权制衡、董事长海外背景和公司海外销售水平能够缓解跨国并购决策中的大股东代理问题,而产品市场竞争则会加剧跨国并购决策中的大股东代理问题。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蒋弘  
在我国金融改革的大背景下,本文分析了上市公司大股东地位与并购融资决策的关系。从股东利益最大化角度开展的理论分析指出,定向增发会妨碍第一大股东通过并购攫取控制权私利,因此他会利用个人地位阻止定向增发的发生。但如果大股东相互制衡的状态在公司中已然存在,其他大股东则会推动定向增发的实施。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在并购融资决策中,第一大股东地位越高,上市公司选择定向增发的概率越小,而股权制衡度越高,这一概率越大。进一步研究发现,国有控股股东的存在会增强上市公司选择非定向增发的倾向性,但不会影响股权制衡的治理效果。因此,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不愿选择定向增发的并购融资方式,更有可能是出于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目的。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潘杰  
本文研究了存在大股东代理问题下的并购财富效应及其形成机理,通过理论分析发现,大股东发起的收购行为通常导致并购方及其关联企业的总利润减少,竞争对手的利润增加,消费者剩余减少。尽管收购活动对并购方而言没有创造价值,但并购事件依然发生。这是因为收购后控制性股东将偏袒他拥有现金流权相对较多的企业,而侵害其他企业小股东利益。本文的研究成果对制定收购监管规则及小股东保护制度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潘杰  
本文研究了存在大股东代理问题下的并购财富效应及其形成机理,通过理论分析发现,大股东发起的收购行为通常会导致并购方及其关联企业的总利润减少,竞争对手的利润增加,消费者剩余减少。尽管收购活动对并购方而言没有创造价值,但并购事件依然发生。这是因为收购后控制性股东将偏袒他拥有现金流权相对较多的企业,而侵害其他企业小股东利益。另外,如果大股东在对手企业中的初始持股比例越高,其实施并购的动机越强。本文的研究成果对制定收购监管规则及小股东保护制度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辛立国  易茂安  
本文旨在提供一个对大股东控制下的公司治理实践差异的理论解释。在缺乏有效保护中小股东利益的外部法律,并且存在政府对证券市场发展"托市"行为的基础上,较低的公司治理绩效和证券市场的表面繁荣可以共存。公司治理模式选择的方向不在于公司股权的分散化,而在于政府改变对证券市场发展的特殊偏好。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余颖  
本文从全球公司治理的演变趋势入手 ,在总结国内外学者关于大股东控制型公司治理的论述基础上 ,研究了大股东控制型公司的治理效率 ,提出了大股东控制型公司治理符合公司治理进化方向的观点 ,文章最后结合我国国有股减持的政策背景 ,就我国公司治理结构的转轨方向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何非  
投资是拉动企业经济增长的动力,高效率的投资会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但在现实中由于投资意愿偏误和决策失误等因素的影响,非效率投资问题广泛存在。文章选取2010—2019年沪深A股上市企业作为研究样本,运用实证分析方法探究大股东控制力、公司治理与非效率投资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公司治理机制质量越高,企业的非效率投资程度越低;大股东控制力越强,企业的非效率投资程度越高;大股东控制力会显著削弱公司治理对企业非效率投资的抑制作用。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于培友  奚俊芳  
传统的委托代理问题主要研究所有者和管理者的分离,本文重点分析了所有权和控制权分离的另一种形式即大股东控制,并具体分析了大股东实现其控制的几种主要形式。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廖佳  占云  
本文以2004—2019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非控股大股东对公司投资决策的影响,研究发现,非控股大股东显著提升了公司投资支出—投资机会敏感性。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相比控股股东未股权质押的公司,非控股大股东对投资支出—投资机会敏感性的影响在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的公司中更显著;相比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较低的时期,非控股大股东对公司投资支出—投资机会敏感性的影响在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较高的时期更显著。进一步考虑非控股大股东异质性发现,相较于国有非控股大股东与其他非控股大股东,外资非控股大股东对公司投资支出—投资机会敏感性的正向影响更显著。经济后果分析表明,非控股大股东对投资决策的积极影响最终能够提升公司的增长和清算期权价值。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新民  孙田田  王垒  
以2010—2016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终极控制人与大股东竞合关系对公司债务期限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终极超额控制与公司债务期限存在正"U"型关系;大股东和终极控制人形成的竞争力与公司债务期限结构负相关,大股东联合短期债权人对终极控制人自利行为进行约束,但这种约束力在终极控制人是政府股东及终极控制人是绝对控股股东时显著减弱;第二大股东与终极控制人股权性质一致与公司债务期限结构正相关,此时大股东和终极控制人更容易形成"合谋"关系。进一步研究发现,当第二大股东为信托股东时,更容易充当"旁观者"的角色,对公司债务期限的影响效应减弱,不再显著。而当第二大股东为受益股东时,和终极控制人形成了明显的"竞争"关系,对公司债务期限的影响效应增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孙文龙  林琳  
我国上市最基本的代理问题是大股东和中小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文章就以大股东控制下的公司为前提,通过考察大股东跨期最优条件下的投资行为与股利行为。发现随着投资者保护的增加或者控股股东持股比例的增加,公司会减少过度投资同时增加股利的发放。随着公司再融资次数和数量的增加,会刺激公司增加投资。该结论为已有的实证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曾昭灶  李善民  
以2000年以前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对股权结构、关联资金往来和公司绩效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普遍存在大股东控制的情况,在大股东控制下,容易出现大股东以资金占用等形式获取私有收益,从而损害公司经营绩效的现象。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袁玲  
笔者以2004年~2008年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考察了控股股东的攫取私利动机对多元化公司价值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转型经济条件下的多元化经营不一定有益或有损于公司价值,而控股股东两权分离引起的代理问题导致了一定程度的多元化折价现象,在控股股东拥有绝对控制权时,控股股东的两权分离显著恶化了多元化公司价值。
[期刊] 广东商学院学报  [作者] 张世敬  王生年  
以沪深两市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检验了我国特殊制度背景下的大股东控制以及多元化对公司业绩的影响。研究结果指出:大股东控制度与公司业绩有着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股权制衡与公司业绩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即股权制衡度越高公司业绩越好,这一关系在相对控股类型的上市公司中尤为突出。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曾春华  胡国柳  
文章以2007—2009年我国非金融上市公司扩张性并购事件为研究对象,对治理环境、终极股东控制与公司并购绩效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终极股东的两权分离度及政府控制性质与公司并购绩效负相关;治理环境的改善在提高公司并购绩效的同时,还能抑制两权分离对公司并购绩效带来的负面影响;终极控制股东的政府控制属性会弱化治理环境的这种治理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