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917)
2023(15798)
2022(13848)
2021(12888)
2020(10866)
2019(25300)
2018(24821)
2017(47660)
2016(25433)
2015(28493)
2014(28064)
2013(27501)
2012(25237)
2011(22430)
2010(22115)
2009(19905)
2008(19271)
2007(16544)
2006(14252)
2005(12141)
作者
(72527)
(60329)
(59726)
(56800)
(38465)
(28923)
(27134)
(23744)
(23073)
(21356)
(20654)
(20252)
(19069)
(18779)
(18700)
(18463)
(18096)
(18031)
(17379)
(17280)
(14926)
(14714)
(14597)
(13884)
(13591)
(13307)
(13219)
(13182)
(12202)
(11908)
学科
(101716)
经济(101597)
管理(74744)
(71870)
(60595)
企业(60595)
方法(52373)
数学(46323)
数学方法(45769)
(27980)
(26204)
中国(24930)
业经(22157)
(21920)
地方(18954)
(18642)
财务(18573)
财务管理(18535)
(18004)
贸易(17996)
企业财务(17677)
农业(17622)
(17556)
(17289)
理论(16502)
(15721)
环境(15631)
技术(15621)
(14252)
金融(14250)
机构
大学(358049)
学院(355347)
管理(143108)
(140444)
经济(137557)
理学(125630)
理学院(124288)
管理学(121931)
管理学院(121319)
研究(115456)
中国(84677)
(75008)
科学(72578)
(64554)
(58159)
(56900)
业大(55083)
财经(52813)
中心(52496)
研究所(52182)
(49485)
(48353)
北京(46826)
农业(45909)
(45403)
师范(44884)
(42742)
经济学(42651)
(40452)
财经大学(39914)
基金
项目(253120)
科学(199222)
基金(185328)
研究(181694)
(162403)
国家(161086)
科学基金(138995)
社会(114497)
社会科(108468)
社会科学(108435)
基金项目(98276)
(97990)
自然(92616)
自然科(90507)
自然科学(90480)
自然科学基金(88877)
教育(83969)
(83198)
资助(77296)
编号(73105)
成果(57613)
重点(56544)
(56024)
(52903)
(52895)
课题(49673)
创新(49326)
科研(49253)
教育部(48159)
大学(47474)
期刊
(144268)
经济(144268)
研究(100846)
中国(61663)
学报(59146)
科学(53288)
管理(51511)
(51208)
(49477)
大学(45158)
学学(42719)
教育(37046)
农业(35704)
技术(30392)
(28274)
金融(28274)
财经(25568)
经济研究(24627)
业经(24585)
(21688)
(18540)
问题(18408)
图书(17546)
理论(16950)
科技(16850)
(16809)
商业(16714)
技术经济(16555)
统计(15762)
实践(15471)
共检索到4989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张利红  刘国常  
本文以2007-2011年大股东减持数据为样本,采用面板数据的静态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股票全流通时代大股东掏空和减持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大股东掏空越严重,大股东减持概率和减持比例越大。通过对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人进行分组以后发现,对于私人控制的上市公司,大股东掏空越严重,大股东当年的减持概率和减持比例越大;而对于政府控制的上市公司,大股东掏空和减持之间不存在显著关系。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利红  刘国常  
以2007~2011年沪深两市发生减持的A股公司为样本,探讨了大股东在减持和掏空上市公司以获取控制权私人收益的过程中,外部审计是否发挥了应有的监督和约束作用。研究发现,大股东减持力度越大,公司盈余管理越严重,外部审计签发非标准审计意见的概率就越低;大股东减持力度越大,掏空越严重,外部审计签发非标准审计意见的概率也越低。这一结果表明,由于我国的投资者保护较弱,在股票全流通时代,大股东为了最大化控制权私人收益,存在"购买"审计意见的可能,并且"购买"审计意见的主要目的是获取更大的减持收益。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江海燕  叶凌寒  
文章选取2008—2019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采用双重差分(DID)的方法研究沪港通政策对大股东掏空的影响。结果表明:“沪港通”政策实施后,相比于没有进入“沪港通”标的股的企业,“沪港通”标的股企业的大股东掏空程度更低,即资本市场开放能够抑制大股东的掏空行为进一步考察企业的内部股权结构和外部治理环境发现,在大股东股权制衡度更低时,资本市场开放对大股东掏空的抑制作用更显著;在外部分析师关注程度更低时,资本市场开放对大股东掏空的抑制作用更显著。在重新界定样本期间、采用个体固定效应模型等稳健性检验后,文章的结论依然成立。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赵国宇  
高管合谋是大股东掏空得以实现的必要环节,但高管是否愿意和大股东合谋取决于两个重要条件:大股东的控股程度与高管报酬契约。现有关于掏空的研究很少涉及高管合谋与合谋条件。理论分析发现大股东控股程度较低时对高管控制力度不够,需要高管合谋配合才能实现掏空。当大股东控股程度达到一定水平时,不再需要高管合谋。为达成合谋,大股东设计的报酬契约削弱了薪酬与业绩的敏感性。股权激励使高管成为股东,为抵制合谋提供内在动力。进一步的实证研究发现:当大股东持股水平较低时,掏空需要高管参与。为此,大股东对报酬契约进行了特殊设计:一方面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赵国宇  
高管合谋是大股东掏空得以实现的必要环节,但高管是否愿意和大股东合谋取决于两个重要条件:大股东的控股程度与高管报酬契约。现有关于掏空的研究很少涉及高管合谋与合谋条件。理论分析发现大股东控股程度较低时对高管控制力度不够,需要高管合谋配合才能实现掏空。当大股东控股程度达到一定水平时,不再需要高管合谋。为达成合谋,大股东设计的报酬契约削弱了薪酬与业绩的敏感性。股权激励使高管成为股东,为抵制合谋提供内在动力。进一步的实证研究发现:当大股东持股水平较低时,掏空需要高管参与。为此,大股东对报酬契约进行了特殊设计:一方面给予合谋的高管更多薪酬,同时削弱薪酬业绩的敏感性,由此减轻高管因掏空损害业绩导致的薪酬损失;另一方面用隐性契约替代显性契约,给予高管更多在职消费,以隐性收入方式分享合谋租金。此外,高管持股不能抑制大股东掏空行为。与以往研究不同,本文发现只有在需要高管合谋的情况下大股东才有削弱薪酬业绩敏感性的动机。
[期刊] 广东商学院学报  [作者] 陈健健  
本文以双重委托代理理论为依托,以2002年~2006年沪深两市所有的现金股利分配事件为样本,通过建立一系列假设并进行实证分析,发现我国上市公司中的确存在以高派现为手段的大股东掏空行为。此外,本文在回归分析中引入虚拟变量,对股改前后的现金股利政策进行对比分析,发现股权分置改革对大股东通过高派现来掏空上市公司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李增泉  孙铮  王志伟  
本文以我国A股上市公司 2 0 0 0— 2 0 0 3年的关联交易数据为基础 ,对所有权结构与控股股东的掏空 (Tun neling)行为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 ,控股股东占用的上市公司资金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之间存在先上升后下降的非线性关系 ,但与其他股东的持股比例则表现出严格的负相关关系。另外 ,控股股东的控制方式以及产权性质也对其资金占用行为具有重要影响。其中 ,通过控股公司控制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占用的资金低于通过企业集团控制的上市公司 ,国有企业控制的公司的控股股东占用的资金高于非国有企业控制的上市公司。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周泽将  雷玲  王彪华  
本文以高管拥有纪委身份作为高管廉洁的代理变量,选取2011—2017年间中国资本市场A股国有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基于大股东掏空的视角考察高管廉洁在公司治理中所发挥的作用。研究发现,高管廉洁能够显著抑制大股东掏空行为,表现为高管廉洁程度越高,对大股东掏空的抑制作用越强。相对于中央国有企业,上述抑制作用在地方国有企业中显著增强。基于经济后果的进一步测试显示,高管廉洁降低了企业的经营风险,且大股东掏空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以上结果表明,高管廉洁在公司治理中发挥着积极作用,有利于保护投资者利益,降低企业经营风险。本文研究丰富了大股东掏空影响因素文献,同时为高管廉洁的治理效应提供了直接经验证据。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吴育辉  吴世农  
本文以2007—2009年被大股东减持的深交所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股票减持过程中的大股东掏空行为。研究发现:被减持上市公司在减持前30个交易日有显著的正累计超常收益,而在减持后30个交易日则出现显著的负累计超常收益;被减持上市公司倾向于在减持前披露好消息,或将坏消息推迟至减持后披露;减持规模越大,大股东操控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概率就越高;相比其他大股东,控股股东对上市公司信息操控更严重,获得的减持收益也更高。本文的研究证实了大股东,特别是控股股东,通过操控上市公司的重大信息披露来掏空中小股东利益的事实,为监管机构加强大股东行为的监督,提高中小投资者保护水平提供了依据。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张小艳  张洁  
本文以2010~2015年深交所上市公司大股东减持为样本,分析影响第一大股东减持的因素,发现公司业绩、估值水平对大股东减持有显著影响。实证检验表明,净资产收益率越高、盈利能力越好的公司,大股东减持越少;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和大股东减持正相关,在不受到威胁的情况下持股越多减持越多;股东性质和股权制衡度负相关,国有股东更倾向于持有股票,而在股权制衡度越高的公司,大股东为了保证控制地位减持少。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王飞  刘冬  李仁飞  
本文认为大股东的"掏空"行为与公司绩效之间可能存在内生性问题,并从理论上进行具体分析。通过分析得出结论认为,大股东"掏空"和公司绩效之间存在内生性的可能性非常大,这是对以往学者研究的一个重要补充。最后文章提出了运用实证方法验证和解决大股东"掏空"与公司绩效之间内生性问题的方法,为以后学者从实证的角度研究两者之间的关系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李妍锦  冯建  
本文从内生性视角出发,研究我国沪深两市上市公司的大股东侵占程度与公司绩效的关系。经Hausman检验发现大股东的侵占行为具有内生性。为此,本文建立联立方程模型,运用3sLs回归以解决内生性问题。研究结论表明,大股东侵占会降低公司绩效,同时公司绩效的降低又会刺激大股东进一步的侵占,从而形成一种恶性循环。此外,实证检验还得出,公司的股权结构和独立董事的比例对大股东侵占和公司绩效有显著的影响。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裴红卫,柯大钢  
Based on the list corporations investigated by CSRC between 1998 and 2003, this article tests whether investors can verify the accounting fraudulences hidden in the annual report of the last year before they are investigated. The conclusion is that market can identify the accounting fraudence to a certain extent and work out a negative response. At the same time, it is pointed out that china stock market has not possesses the function of predicting information and on contrary, it reflects the fact that there exists grave defect on information disclosure(including the information investigating by CSRC). Therefore, we put forward such a viewpoiont that CSRC not only strengthen regulation but also disclose the investigation information itself in time.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赵国宇  禹薇  
成为控股股东、控制董事会或者与高管合谋是大股东实现掏空的可能途径。以2015—2017年间民营上市公司的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发现:大股东持股水平与掏空之间呈倒U型曲线关系,随股权上升大股东的掏空程度加大,随后又下降;与不存在控股股东的公司相比,存在控股股东的上市公司掏空程度更严重;对于非绝对控股大股东,争夺董事会控制权是实现掏空的重要方式;对于非控股大股东,其掏空行为需要高管合谋配合才能实现,为此,大股东默许高管获得更多的在职消费。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唐建新  李永华  卢剑龙  
本文以2003-2010年民营上市公司为样本,选取关联交易作为衡量大股东掏空行为的变量,研究股权结构(控股股东、股权制衡)和董事会特征(第一大股东对董事会的控制力度)对大股东掏空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大股东首先通过获取上市公司的股权控制权来达到掏空上市公司的目的,股权制衡能够抑制这种掏空行为。当大股东不能通过股权对上市公司形成实质性控制时,他们转而通过对董事会的控制来达到控制上市公司,侵害中小股东利益的目的。第一大股东对董事会的控制能够作为股权控制的一个替代,使得第一大股东对上市公司的经营活动进行控制,从而达到掏空的目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