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757)
- 2023(11429)
- 2022(10201)
- 2021(9798)
- 2020(8248)
- 2019(18975)
- 2018(18888)
- 2017(36365)
- 2016(19936)
- 2015(22383)
- 2014(22191)
- 2013(21970)
- 2012(19900)
- 2011(17727)
- 2010(17644)
- 2009(16146)
- 2008(15975)
- 2007(14012)
- 2006(12451)
- 2005(10978)
- 学科
- 济(73780)
- 经济(73687)
- 管理(70703)
- 业(63312)
- 企(56645)
- 企业(56645)
- 方法(37809)
- 数学(31887)
- 数学方法(31591)
- 财(24828)
- 农(19025)
- 务(18007)
- 财务(17938)
- 财务管理(17905)
- 业经(17800)
- 企业财务(17153)
- 中国(17128)
- 制(15595)
- 学(15494)
- 理论(13820)
- 地方(13387)
- 和(13228)
- 划(12912)
- 农业(12560)
- 贸(12003)
- 贸易(11998)
- 技术(11606)
- 易(11602)
- 环境(11598)
- 银(11570)
- 机构
- 大学(277744)
- 学院(275360)
- 管理(119373)
- 济(104855)
- 理学(102656)
- 经济(102346)
- 理学院(101601)
- 管理学(100114)
- 管理学院(99585)
- 研究(83934)
- 中国(65072)
- 京(59024)
- 财(51843)
- 科学(51723)
- 财经(41237)
- 所(40872)
- 业大(39310)
- 江(39208)
- 农(39078)
- 中心(39046)
- 经(37541)
- 北京(37345)
- 研究所(37012)
- 范(35025)
- 师范(34749)
- 州(32702)
- 商学(31496)
- 商学院(31163)
- 财经大学(30995)
- 院(30612)
- 基金
- 项目(188015)
- 科学(148368)
- 研究(138575)
- 基金(137443)
- 家(118309)
- 国家(117269)
- 科学基金(102358)
- 社会(86544)
- 社会科(81908)
- 社会科学(81883)
- 基金项目(74015)
- 省(72305)
- 自然(67800)
- 自然科(66220)
- 自然科学(66207)
- 自然科学基金(65032)
- 教育(63702)
- 划(60695)
- 编号(57668)
- 资助(56374)
- 成果(45936)
- 部(41650)
- 重点(40630)
- 创(38963)
- 课题(38111)
- 发(37530)
- 项目编号(36464)
- 教育部(36196)
- 创新(36183)
- 科研(35945)
- 期刊
- 济(116922)
- 经济(116922)
- 研究(79666)
- 中国(50081)
- 管理(46103)
- 财(42142)
- 学报(40909)
- 科学(38774)
- 农(34345)
- 大学(31594)
- 学学(29557)
- 教育(29424)
- 融(24393)
- 金融(24393)
- 农业(23934)
- 技术(23285)
- 财经(20113)
- 业经(19412)
- 经济研究(17613)
- 经(16905)
- 图书(15924)
- 理论(14751)
- 问题(14032)
- 实践(13673)
- 践(13673)
- 业(13629)
- 技术经济(13340)
- 现代(13220)
- 财会(13066)
- 科技(12865)
共检索到3992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罗进辉 万迪昉
本文以中国A股上市公司2005-2006年的横截面数据为基础,首先检验了管理者在职消费的代理观,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大股东持股及其相关的股权结构特征对管理者在职消费行为的治理效应。经验证据表明:(1)管理者的在职消费水平与企业经营业绩负相关,即支持管理者在职消费的代理观;(2)大股东持股比例与管理者的在职消费水平呈一种非线性的"U"型关系,即大股东对管理者在职消费行为的监督作用同时存在激励效应和防御效应;(3)与大股东不处于控股地位的上市公司相比,大股东处于控股地位的上市公司的管理者在职消费水平比较低。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罗进辉 万迪昉 蔡地
管理者的机会主义引发了企业的过度投资行为。本文以我国A股上市公司2005~2006年的横截面数据为基础,分析了大股东持股及其相关的股权结构特征对管理者过度投资行为的治理效应。结果表明:(1)大股东持股比例与企业的过度投资水平呈倒"N"型的曲线关系,即大股东对管理者过度投资行为的监督作用同时存在激励效应和防御效应;(2)非国有大股东对管理者过度投资行为的监督更有力;(3)次大股东的存在有利于发挥大股东的激励效应,抑制大股东的防御效应,特别是当大股东不处于控股地位时。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罗进辉 万迪昉 蔡地
论文以中国A股上市公司2005~2006年的横截面数据为基础,分析了大股东持股及其相关的股权结构特征对管理者过度投资行为的治理效应。结果表明:(1)大股东持股比例与企业的过度投资水平呈一种倒"N"型的曲线关系,即大股东对管理者过度投资行为的监督作用同时存在激励效应和防御效应;(2)非国有大股东对管理者过度投资行为的监督更有力;(3)次大股东的存在有利于发挥大股东的激励效应,抑制大股东的防御效应,特别是当大股东不处于控股地位时。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文芳 醋卫华
大股东是公司治理的重要参与主体,但大股东行为未必都是理性的。本文以大股东增持为研究的切入点,研究了大股东过度自信行为对公司治理有效性的影响。结果发现,大股东过度自信行为对公司治理有效性有显著的负面影响,而公司外部治理环境的完善对其具有矫正作用。即使剔除政府救市因素对大股东增持的影响,上述研究结论也依然成立。本文认为,在公司治理机制构建中对参与主体非理性因素的考虑,是提高公司治理机制有效性的重要前提。
关键词:
过度自信 增持股份 公司价值 大股东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崔杰
文章以2006—2019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探讨了大股东股权质押、管理层薪酬与在职消费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大股东股权质押会提高管理层的薪酬水平,且大股东质押的比例越高,管理层越有可能领取高薪酬;大股东股权质押对管理层薪酬的影响受到管理层在职消费的负面调节作用;相对于国有上市公司,在非国有上市公司,大股东股权质押更有可能提高管理层的薪酬水平来缓解控制权转移风险。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孙光国 刘爽 赵健宇
本文利用我国A股上市公司2009-2012年的数据,从应计项目盈余管理和真实活动盈余管理两个方面分析机构投资者持股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并结合我国上市公司“一股独大”的实际情况,采用分组检验方法进一步验证了大股东控制对二者作用机制的影响。研究发现,上市公司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同盈余管理程度呈显著的负相关性;在将样本依据控股股东持股比例分组后,这种负相关性在大股东非绝对控制组中仍然成立,而在绝对控制组中则不成立;进一步检验发现,机构投资者持股对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的抑制作用在非国有上市公司中更为显著。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张学洪 章仁俊
通过借鉴LLSV掏空模型来构建数理模型,考察大股东持股比例、投资者保护与掏空行为的内在逻辑关系,并以沪市民营上市公司2007年~2009年的关联交易数据为基础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掏空行为呈现出典型的倒U型曲线关系,且当企业存在占优控制型大股东时掏空行为更严重;法律环境水平的提高能够有效抑制掏空行为,而信用水平对掏空行为的约束效果并不明显。
关键词:
持股比例 投资者保护 关联交易 掏空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张婉君
研究了2003~2005年间中国证券市场中大股东控制背景下机构投资者持股与上市公司资本支出水平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我国机构投资者能够积极发挥监督治理作用,减少控股股东占用公司资金的行为,进而提高公司资本支出水平,保护中小股东的利益。
关键词:
大股东控制 机构投资者 投资者保护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姜毅
以2005~2011年沪深两市A股391家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投资者保护、大股东持股比例和现金持有量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大股东持股比例与现金持有量间呈倒"U"型关系。进一步按照投资者保护程度的高低对样本进行分组,研究发现,当大股东持股比例小于48%时,投资者保护程度高的组,大股东持股比例和现金持有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当大股东持股比例大于48%时,投资者保护程度高的组,大股东持股比例和现金持有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
关键词:
投资者保护 大股东持股比例 现金持有量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姜涛 王怀明
本文以2005~2008年间的深市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选用深市信息披露考评结果衡量信息披露质量水平,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对大股东持股、治理环境和信息披露质量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发现,提高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和增加大股东个数对信息披露质量有正面影响;第二大股东持股状态对信息披露质量影响不显著;在治理环境好的地区,提高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有利于改善信息披露质量,而在治理环境较差的地区,增加大股东个数更有利于提高信息披露质量。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继德 赵彪
基于沪深A股上市公司2007—2009年的研究数据,探讨了证券投资基金持股行为和上市公司大股东利益侵占行为之间的相关性。研究发现,证券投资基金的持股水平、大股东对上市公司的资金占用水平和上市公司的担保抵押水平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研究结论为我国如何进一步提升证券投资基金在上市公司治理中的作用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
关键词:
证券投资基金 大股东 利益侵占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江新峰 李四海
企业捐赠背后的真实动机受到社会公众越来越多的质疑。基于代理理论,本文从企业内部个人收益角度探讨企业捐赠是否存在借他人资源谋个人私利的"慷他人之慨"问题。具体而言,本文首先利用非国有产权企业样本考察了企业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其捐赠行为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发现:非国有产权企业捐赠中存在大股东与中小股东的代理冲突,表现为大股东持股比例越少,企业捐赠意愿越强烈、捐赠水平越高。并且,董事长权力的增大加剧了大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捐赠行为代理冲突。同时本文通过国有企业与亏损企业捐赠行为的对比分析,对非国有企业捐赠行为代理冲突进行侧面论证。进一步分析发现,在我国当前制度背景下,代理人捐赠行为的个人收益可以从政治资源的获取与维护中得到体现。本文基于代理理论就企业捐赠行为背后大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代理冲突问题进行探讨,是对企业捐赠等社会责任领域文献的补充以及企业代理成本研究视域的拓展,同时研究有利于进一步认识我国企业捐赠行为的现实。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杨竹清
以2006-2010年的中国所有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采用多种方法分析境外大股东与股价同步性的关系。结果发现:首先,境外大股东在来源地方面具有显著的地缘特征和经贸关系特征;其次,行业不同股价同步性呈现出较大差异,如采掘业、金融业的股价同步性很高,而制造业、批发零售业相对较小;再次,境外大股东持股与股价同步性呈显著负相关性;最后,来自非港澳台的直接境外大股东对股价同步性有更大的影响,而直接境外大股东是否为金融机构差异不明显。
关键词:
境外大股东 股价同步性 股市开放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陆旦强 王冀宁 李曰凡
公司治理问题一直是经济学和管理学研究中最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其主要围绕对股东利益的保护而展开,特别是对作为弱势群体的中小股东利益的保护更是近年来公司治理研究的核心。而公司治理中的委托代理问题与股东利益保护最为相关,它是各国资本市场发展过程中理论界、实务界都极为关注的内容。一、文献回顾回顾公司治理研究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委托代理问题研究起源于对股权结构高度分散的英、美资本市场上市公司,因而早期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黄谦
本文以2002-2003年沪市A股为研究样本,得用截面的Jones模型来分析在中国上市公司与经理人持股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关联性,研究发现大股东持股比例与盈余管理关系成正相关,而经理人持股与盈余管理没有显著性关系,说明我国目前股权结构高度集中的不合理,建议实现多元化股权结构,使之达到最优化。
关键词:
盈余管理 大股东和经理人持股 公司治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